為什麼做了產後康復訓練還是沒有效果?原來是這些「豬隊友」在拖後腿

2020-12-17 澎湃新聞

陳敖崢 春田婦兒

今天來聊聊大家討論最多的,也是最焦慮的一些問題。

子宮脫垂、陰道膨出、體感、小腹墜脹感。

(圖片源自網絡)

每天在微信群裡爬樓,看大家的聊天記錄,小王子總結了一下產後媽媽們的心路歷程,應該是這樣的:

生了個小孩,本來想輕輕鬆鬆開始辣媽生活,可是生好都好幾個月了,每天都有體感、下墜感,直到有一天摸到了陰道裡有一坨肉,趕緊照鏡子看了一下……

媽呀!終於知道了,原來我的不舒服是因為「子宮」掉下來了!從此崩潰,到處就醫,花了很多錢,結果還是沒好轉。然後就覺得以後永遠都不會好了。

(圖片源自網絡)

且慢!小姐姐們,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請聽我慢慢為大家道來……

子宮和陰道是如何維持在正常位置的?

請看小王子靈魂手繪。這是盆底理論中著名的「三水平」理論。

(美國DeLancey 教授於1994年提出該理論)

子宮、陰道還有膀胱等盆底器官如果發生脫垂,需要重力和腹壓的作用。但是自上而下,還需要通過三道關卡的阻擋:

第一關,韌帶。

盆底的韌帶是強大的,起到提拉作用來對抗腹壓。當韌帶受較嚴重的牽拉時,我們會有「下墜感」。

第二關,盆底肌與筋膜。

與韌帶相比,盆底肌與筋膜是有一定張力和彈性的,起到「吊床」一樣的承託作用,但是盆底肌和其它橫紋肌一樣會疲勞,所謂的「肌張力高」,就是一種長期對抗腹壓之後的疲勞狀態。

而筋膜緊張,往往和體態、骨盆角度有關,如骨盆前傾的影響等等。我們熟知的電刺激、生物反饋等「盆底康復」手段,修復的就是第二關。

這些高張力和緊張會帶來所謂「體感」,比如「夾肉感」,「堵塞感」等等。

所以如果有「體感」,那麼就不應該再繼續加重盆底的負擔,暫停凱格爾運動,注意休息,做做腹式呼吸。

第三關,會陰體與括約肌。

如果前面兩關都出現了鬆弛,那麼腹壓就傳導到了最後一關。會陰體和括約肌和前面兩關比起來,相對薄弱。

一旦受到較大的壓力,就會出現陰道口難閉合,陰道前壁(可能合併膀胱或尿道)膨出以及陰道後壁(可能合併直腸)膨出。

小貼士:

以上內容總結一下就是↓

子宮和陰道被韌帶拉著,盆底託著,會陰體堵著。

以上三個水平的支撐結構,都是有彈性的。正常情況下,使用較大腹壓的時候整個盆底下降。腹壓恢復之後,盆底也恢復原位。

我們評價盆底器官脫垂的時候是平躺的,再用力向下摒氣製造腹壓,然後評估器官位置。

很多寶媽都是在下蹲的時候自己摸到了宮頸,覺得非常恐慌。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不是評價脫垂的正確姿勢。當我們下蹲的時候,盆底支撐結構是最鬆弛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蹲著大小便更容易,在坐便器上就不行。

脫垂膨出為什麼是普遍現象?

小王子經常說:當群裡每個人都在抱怨自己有脫垂膨出的時候,大家就不用慌張了,說明這是普遍現象。為啥?

給大家看個圖,左圖是宮口剛開全的時候,右圖是小孩子剛出來的時候,藍色和紅色的部分是盆底肌,黃色是韌帶。

可以看到這些肌肉和韌帶都被明顯拉伸了。這也是小孩子能通過產道的原因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說,鬆弛才能帶來空間,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而為了形成這種「鬆弛」,孕媽媽的身體在分娩前數月就開始分泌一種叫鬆弛素(Relaxin)的物質,它會分解韌帶和陰道組織內膠原蛋白間的連接,進而導致韌帶和陰道「鬆弛」。

無論最終是剖宮產還是順產,鬆弛素都會提前工作。

所以不只是順產後的媽媽會有所謂「脫垂和膨出」,剖宮產的媽媽也會有。

產後的脫垂和膨出,會伴隨我們終生嗎?

通過剛才的介紹,大家知道了,產後脫垂和膨出是生理現象。

這和老年女性的脫垂與膨出原理不同,絕經後出現的這些問題是由於肌肉和韌帶的萎縮,彈性下降,這往往是不可逆的。

而產後媽媽會有自愈的機制,幫助子宮和陰道逐漸復位。

盆底支撐結構就像一張被壓得凹陷的蹦床一樣,會慢慢回彈。

其實,輕度的腹直肌分離,恥骨聯合分離,等等問題也可以是一樣的解釋。我們需要給身體一些時間。

產後脫垂膨出的「豬隊友」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寶媽想說:

小王子是不是在忽悠我?

為啥有些人就沒有脫垂和膨出?

為啥有些媽媽產後恢復得特別快,我自己一點都沒有恢復?

……

小王子從來不忽悠大家啊。我之前特意推送過一篇科普,講述我的同事李玥玥老師在二胎分娩後盆底0損傷的故事。(可點擊��《助產士兼二胎寶媽親歷分享:產後盆底幾乎0損傷,我是如何做到的?》了解詳情)

這其實不矛盾,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孕期的訓練讓我們的盆底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彈性和柔韌性。

比如孕期瑜伽,孕期凱格爾運動,還有我們同仁婦產科馬上要推出的一個全新的孕期運動課程—法國WAFF運動康復。

就像蹦床一樣,如果彈性好,隨便怎麼壓,都能馬上恢復原狀。

(圖片源自網絡)

當然,大多數寶媽孕期都沒有做過訓練,那麼脫垂和膨出的恢復進度就可能被以下因素幹擾,我們把這些因素稱之為「豬隊友」。

「豬隊友」多,自愈就慢。不過,此「豬隊友」可非各位家裡那位「豬隊友」哦。

我之前在群裡答疑的時候,提到過「豬隊友」的概念。我當時還沒解釋 什麼是豬隊友,就有寶媽回答:「豬隊友必須是我老公啊!我老公每天惹我生氣!」

em,看來同一個世界,同一種老公。哈哈!

言歸正傳,我來給大家介紹真正的阻礙我們盆底恢復的「豬隊友們」。��

(圖片源自網絡)

1、肥胖

大家在抱怨產後陰道沒辦法恢復原來樣子的時候,是否想過體重也同樣沒有恢復?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會明顯增加腹壓。所以大家一起減肥吧!

2、慢性腹壓增高

比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經常抱重物(包括抱娃)、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等。

3、盆底肌薄弱

加強黃色及藍色盆底肌,通過電刺激、生物反饋和家庭訓練加強盆底肌的肌力、控制力以及彈性,這樣就能很好的在二水平攔截住腹壓的作用。

特別提醒大家,不是所有寶媽都能做凱格爾運動等盆底鍛鍊,比如紅色盆底肌(緊張型及過度活躍型),越做鍛鍊,「體感」越重。

所以在決定做盆底康復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做一個詳細的評估,以制定方案。

4、骨盆前傾

骨盆角度的改變,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進而造成盆底筋膜緊張,盆底肌張力高,最終引起第二水平不能很好地分擔腹壓,壓力下傳到第三水平。

如果您經常腰酸,那麼請參考我之前關於骨盆前傾的文章,點擊《產後腰酸和小腹凸出,竟然是因為「它」……》進行自測和糾正吧。

5、腹部薄弱

盆、腹是個整體,如果腹部薄弱,就不能幫盆底分擔腹壓,從而會引起盆底受到的壓力增加。做臀橋是個好方法,但訓練的時候一定要用腹橫肌的力量帶動骨盆捲動。

綜上所述,如果各位寶媽有脫垂和膨出的困擾,請大家一定不要著急,放下焦慮,做好上面5條,然後期待身體的自愈。

(圖片源自網絡)

在我的盆底康復群裡,有一位特別的二胎寶媽叫@終於等到你,她每天都會默默地把我答疑的記錄收藏起來,然後發給其它需要幫助的寶媽。我們都親切地叫她「課代表」。

下面是課代表用親身經歷給大家的信心:

我是大約二胎順產後30天發現膨出的。

當時的狀態是,只測量露出陰道口的褶皺就有3.5cm,如果包含陰道前庭,那就4cm還要多。而且,我是陰道內有膨出,合併陰道壁外露陰道口。

你想想,這得多嚴重。我用手機拍照,就可以看到陰道內有個掉下來的肉球,陰道外有醬紅色的陰道壁。

你想像一下,是不是很恐怖。而且我還是前後壁都膨出。前壁中重度,後壁中度。

但是到目前,我是產後四個月零七天,陰道內的肉球沒了感覺,外露的陰道壁也在減少,只是速度慢一點。

我在初期膨出到現在,都有伸手指進去陰道,我摸到的是,內部的陰道壁從剛開始比較平,發展為慢慢有褶皺;從剛開始裡面乾乾的,到慢慢有滑滑的粘液。

這一切是我親身感受的症狀,所以,第一天聽陳醫生講膨出原理時,我就相信他了。

關於盆底變「好」的標準,我們應該心裡有數的就是,要好到小姑娘的時候是不可能了。所以,對於產後媽媽,我個人覺得康復的標準可能是:

無體感(不夾肉,不下墜)

不漏尿

肌力恢復到五級,能跑能跳

有一小點膨出的褶皺不能徹底收回,但是不影響生活。

陰道內溼潤,有和諧的性生活。且性生活不乾澀。

最後再分享一個心得,就是:不要過多去糾結「產後恢復黃金期」這個問題。

事實上我生第一胎時,直到產後三年了,性生活才開始溼潤。可想而知,每個人恢復的快慢是不一樣的,而且,每一年,每一天,我們的身體都在慢慢恢復的過程中。

所以,大家都要對自己有信心啊。

(圖片源自網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產後康復,究竟是「販賣焦慮」還是非做不可?
    「不做,好像對不起自己,辛辛苦苦生了個孩子,身材也變成這副鬼樣子。但要去做的話,耗時間又耗精力,關鍵是掏了錢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啊!」 「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康復,醫院的意義就在於結合B超等篩查手段,結合專業知識先做評估判斷再決定做與不做,而不是一味地『販賣焦慮』,順水推舟去推銷。」駱愛武告訴記者,「其實有一些康復動作經過專業指導後,寶媽們也可在家訓練,產後康復應該根據每個人分娩的受損傷程度作為依據,再選擇自行訓練還是外部幹預。」
  • 產後盆底肌、腹直肌分離康復訓練圖解
    妊娠過程中,對女性的盆底肌損傷很大,無論在妊娠結束時選擇的是剖腹產還是自然分娩。產後42天至1年,是修復盆底肌的最佳時間,產後半年內是修復的黃金時段。即使產後檢查身體沒有問題,也要注意加強盆底鍛鍊,因為妊娠對盆底肌是一定有損傷的。
  • 產後康復(建議收藏)
    產後康復包含的主要方面有產後會陰部位的護理以及產後的體形恢復、產後的子宮恢復和產後的心理恢復,女性在恢復期間一定要注意營養飲食的均衡。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褥期間的飲食調養和妊娠期間的飲食調養都很重要,同時,產後康復越早進行越好。產後康復的最佳進行時間一般為:順產後2-3天,剖宮產後15天。
  • 產後恢復周期表,產後康復儀器的作用就體現在這些方面
    如今大家都越來越重視產後恢復,產後恢復治療既能提升康復速度,也可以預防未來疾病的發生,對女性提高健康水平、生活質量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很多產後媽媽就會問:什麼時候開展什麼產後恢復項目合適呢?產後42天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對盆底肌肉造成損傷。產後42天都應該到醫院以及專業醫療機構進行盆底評估、腹直肌分離評估、骨盆評估、乳房評估、體質評估、私密評估。了解盆底功能有沒有損傷,才能準確判斷媽媽們的恢復情況,並給出合適的治療和針對性的建議,這樣才可以很好的進行產後康復。
  • 咳嗽就漏尿,寶媽產後幾年了,做盆底康復還有用嗎?
    當醫生提出做盆底康復時,寶媽表現得比較遲疑,問:我生產已經兩年了,做盆底康復還有用嗎?案例分析:根據下圖報告顯示,該寶媽明顯盆底肌力不足且耐力較差,尤其是慢肌肌力,僅有31分。耐力差在家訓練時,注意盆底肌收縮並保持。產後好多年做盆底康復還有用嗎?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專家表示:當然有用。做產後盆底康復之前,很多媽媽肯定聽過盆底康復的黃金期(產後42天——半年內,屬於盆底康復黃金期),各處也都在宣傳黃金期效果最佳,但是媽媽們千萬不要走入誤區。
  • 職場中遇到豬隊友,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了,孤立還是遷就
    遇到豬一樣的隊友你會怎麼辦?這個提問讓我想起了一句遊戲中說的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豬隊友著這樣嗎豬隊友都有哪些表現了,每個人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就可以定義他為豬隊友:團隊配合性差。
  • 工作中遇到豬隊友,怎麼辦?緊抓4個字,避免豬隊友讓你掉進坑裡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工作上遇到豬隊友,不但不會幫忙,還經常給你拖後腿,每個公司都有豬隊友,如果不幸碰上了,到底該怎麼辦呢?從交通法規上講,這樣做也沒有什麼錯,可是根據美國交通事故的統計結果,這種行為的危險性比闖紅燈還要高,由於搶黃燈引發的事故很多,所以美國的駕校教官們都會教一個方法,叫做防禦性駕駛,就是不僅讓你自己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有預見性地避免其他的司機給你造成危險。
  • 【康復特色】我院推出產後康復項目!
    【康復特色】我院推出產後康復項目!產後康復是一種新型的康複方式技術。這是基於產後身體的變化,使用現代科學和技術來減少產後疼痛或母乳餵養困難,目的是改善產婦情緒低落、指引心理治療的合理方向、改善產婦的生活質量。產後康復不做好,可能會給後續的生活帶來無數的麻煩!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
  • 女性分娩42天後為什麼要做盆底康復醫生是這樣說的……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醫生,為什麼我生完孩子後,陰部有墜脹感,還便秘……面對這些問題,醫生都會為患者細心解答。更有患者說道:「醫生,我在#度上查了下,我不想陰道鬆弛、子宮脫垂、尿失禁,恥骨分離,所以我選擇了剖腹產,但尿失禁這種尷尬事情還是發生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圖文詳解產後骨盆修復、盆底肌康復、腹直肌分離康復
    產後42天至1年,是修復盆底肌的最佳時間,產後半年內是修復的黃金時段。即使產後檢查身體沒有問題,也要注意加強盆底鍛鍊,因為妊娠對盆底肌是一定有損傷的。盆底肌康復鍛鍊能夠幫助產婦恢復身材,改善產後一系列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和再孕率。1. 非手術療法主要是指盆底肌鍛鍊,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這些手段都能長期有效的糾正盆底肌肉及神經。2. 產後42天進行盆底肌鍛鍊,能夠降低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生,提高產婦性生活質量。3.
  • 產後盆底肌肉的功能評估及康復治療
    妊娠和分娩是PFD的首要原因,盆底肌力在產後6-8周下降最明顯,產後尿失禁的發生率約15%-40%,糞失禁發生率為1%-5%。因此,產後早期盆底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 【產後康復】產後胯寬、骨盆酸痛?為什麼要做骨盆修復,看完後我震驚了!
    生完孩子,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胯變寬了,腰變粗了,走路腿腳有點不協調了……?生個孩子而已,怎麼身材都走形了?你知道嗎?其實,這些都可能是由於產後骨盆鬆弛或移位造成的骨盆不端。對女性而言,骨盆既是支撐身體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承託骨盆內臟器的支持保護力量,還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產道。
  • 全城的產後媽媽的目光為什麼都被吸引?
    想要瘦身,還是需要飲食、運動、徒手恢復手法等的。如果每個人綁腹帶就能瘦了,為什麼產後還有那麼多人不辭辛苦去做產後康復呢?誤區三產後肚子松松垮垮,一定要多做腹部鍛鍊曾聽說有一位患者,孕1產1,順產產後半年,31歲,生完第二胎之後她覺得自己的肚子大了很多,為了恢復原來的身材,於是在出月子之後就每天堅持做仰臥起坐和平板支撐,5個月過去了,她來了醫院,說:醫生,我產後除了月子就一直在做康復,為啥我的肚子不僅沒有恢復回去,並且肚子中間還多了一個坑。這個就是這個誤區很典型的案例。
  • 東營市人民醫院產後康復中心:保產後健康 做幸福女人
    十個月的漫漫孕期路,身體變形、腹直肌分離、恥骨聯合分離、盆底功能下降、乳腺明顯變化……孕期對女性機體的損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及時修復,會出現漏尿、腰背疼痛、子宮脫垂等各種問題,而科學合理的產後康復,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產後女性的未來的生活質量。「醫生,我都不好意思說,為啥現在我大笑,抱娃甚至快走時就漏尿呢?
  •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產後康復中心介紹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產後康復中心介紹產後
  • 豬隊友拖後腿怎麼辦?與無能的同事一起工作的5個技巧
    職場中的「豬隊友」,是否令你苦不堪言?然而,機緣巧合下,你們相遇了,此時你不得不花時間糾正他們的錯誤,或者更糟,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你還要幫你的「豬隊友」擦屁股,他們的問題就成了你的問題。於是,一項對你來說本來不錯的工作,變成了非常糟糕的工作。
  • 為什麼要做盆底康復?所有新手媽媽都必須知道!
    盆底肌——這個曾經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都很陌生的身體部位,卻在產後怒刷存在感。為什麼都說要進行盆底肌訓練?盆底康復到底有多重要?聽聽小麥怎麼講!在懷孕期間,胎兒、胎盤在母體不斷長大,羊水也不斷增多,這些重量持續長久地對盆底肌產生壓迫,使盆底肌變薄,彈性變差,神經受損,從而盆底肌的功能受損,受其支撐的臟器位置改變,功能也相應受損。
  • 鄒春芳主任《產後盆底康復 重塑女性美麗人生》‖課程實錄
    如果是陰道試產失敗轉而做的剖宮產手術,因陰道試產過程中盆底肌肉和末梢神經還可能受到更大的擠壓損傷,同樣會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所以不管是經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分娩都避免不了盆底肌肉的損傷。已經有盆底損傷的剖宮產媽媽,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或治療,就可能出現尿失禁。
  • 為什麼要做產後修復瑜伽
    核心提示:因為女性懷孕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而且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著胎兒月份的增大,肚子會越來越大,女性的腹部長時間被撐大,生完孩子後就會出現鬆弛肥大的症狀,和生孩子前是有區別的。在生完孩子後及早做腹部的瑜伽訓練,可以讓腹部的肌肉恢復緊緻狀態,改善腹部大的情況。
  • 爸媽們,停止做孩子的「豬隊友」
    等等,hold on,看您這標題寫的,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還能成為TA們的」豬隊友「,怎麼可能?爸媽們先別急,知道你們教育孩子都是用心良苦,可是,有時候,你們一些下意識的舉動,或者某方面育兒知識的欠缺,恰恰不小心充當了」豬隊友「的角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有哪些常見的」豬隊友「行為要避免!第一,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