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一則,關於張愛玲。
人生的所謂生趣全在那不相干的事。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張愛玲
我想,她的意思大概是:真正大海的意趣並不是一幅描繪大海的畫作所能表現的;而一部動人的愛情小說也不足以展示人間愛情的真正內涵。即一副海的畫作並不等同於大海,一部愛情小說裡的東西也不等於是愛。
人對某一事物的了解,不僅僅是對事物可見之形象、性狀的了解,更多的可能是要對其背後所附著著的現象的理解。而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源於我們這個世界所共同遵循的那個——不是用肉眼就能夠看到的——本質邏輯,即:真理!
真理邏輯是不可見的,但我們可以用大腦的思索去理解並掌握她。你理解了真理,你才能知道為什麼畫作中的大海並不是大海;人懂得了真理之邏輯,才能懂得愛情小說裡的愛情可能並不是愛。
我想,非身臨其境,不足以窺其全貌。而身臨其境其實不就是一種實踐的意味嗎?然而實踐的本質可能是全力踐行我們這個世界所共同遵循的那個真理邏輯。故也可以說:非踐行真理,不足以窺其本質。
最後,合為一句話附於末尾:
非身臨其境,不足以窺其全貌;非踐行真理,不足以窺其本質。
可供參考,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