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五月中旬,莫小仙、食族人、自嗨鍋等三家自熱火鍋品牌獲得了總計過億元的融資。這在自熱方便速食類產品中產生了波波漣漪。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自熱方便速食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銷量持續走高。
莫小仙今年年初兩月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00%,3月同比增長約400%;餐飲火鍋「轉型」布局自熱火鍋的大龍燚2月營收同比上漲了300%;海底撈的自熱火鍋一年銷售額達4.49億,風頭正盛。
高銷量,多資本介入,讓蟄伏了許久的自熱方便食品市場迅速升溫,發展進入「快車道」。
多品牌布局自熱食品 健康好味道把握競爭優勢
「15分鐘,隨時隨地想吃就吃」。這是大龍焱招牌網紅產品「肉多多隨身鍋」的標語。疫情期間,自熱速食的需求成倍增長。數據顯示,天貓2月份方便速食的整體銷量同比增速接近700%,其中自嗨鍋訂單量增長逾200%,是去年同期的10倍。
據淘寶數據顯示,今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食品在熱銷產品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螺螄粉。為何能獲得如此熱度?莫小仙總經理王正齊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自熱火鍋自2017年開始爆發,三年便成長為一個百億級市場,疫情中不少品牌更是危重尋機,塑造了如今局面。」他說。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去年自熱食品企業增長了31家,其中,有註冊資本高於1000萬的實力雄厚者,也有「小而美」的個體工商戶。在方便麵品牌中,今麥郎、康師傅、統一紛紛入局。在火鍋行業內,海底撈、大龍焱、小龍坎等企業也不甘人後。此外,還有做休閒零食、食品罐頭等方面的企業也在試水。在這個新興市場,群雄逐鹿,各顯神通。
在產品口味上,各個品牌也是各顯其能,莫小仙嘗試在重慶麻辣鍋中加牛油來提香,再加雞油、菜籽油等增添自然鮮味。大龍焱則探索延展方便食品就餐場景問題,並聯動國內高校食品學院一起研發,讓食物在常溫狀態下具有一定的保質周期等。
新興市場發展空間大
資本相對看好未來「紅利」
為何自熱方便食品能吸引資本入局?
有投資者認為,自熱方便食品的走俏離不開五大因素。一是這類食物處於10-20元左右價格帶,抓住了目前整個方便食品的主要機會點。二是食用場景邊界寬。三是相關產品不僅覆蓋了18-29歲的一人食市場,還抓住了火鍋消費群體。四是作為網紅產品,自熱方便食品自帶線上基因。五是目前市場集中度較低,頭部僅有海底撈、自嗨鍋、莫小仙,有較大發展空間。
對於市場的潛力如何,王正齊相當自信:「目前,自熱小火鍋觸及的用戶規模在1億左右,如果以理想的4億用戶量來看,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而這也是不少資本願意密集投資相關產業的原因。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認為,自熱火鍋本身是一個小眾品類,屬於導入階段,尚未形成第一、二、三梯隊,資本傾向於選擇剛剛興起且有發展勢頭的品類。此外,這個品類利潤空間大也是原因之一。他坦言:「就之後自熱火鍋的增量空間來看,最顯著的問題是國標還沒出來、食安沒有保證,倘若之後國標出臺,將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大的紅利。」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