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九天珠玉」聽似鏗鏘悅耳,看似恍若珠光寶氣的碟菜,其實若是沒有給予用心組合,也不過是仙遊人日常司空見慣的這麼幾道:蔥爆仙螺、滷鵪鶉蛋、鹽焙花生、滷皇帝豆、金黃豆腐、油炸水龍、炸荔枝肉、薑末橄欖、清蒸紅棗九碟小菜而已。可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以上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地方小吃碟菜,其當年卻是道道藏五行玄機、道道有故事來歷、道道具養生功效、道道無不與其「九天珠玉」形神契合之殊異文化寓意--當然,這正是「九天珠玉」碟菜其令人刮目相看之價值所在! 傳說,當年蔡京兄弟倆未出仕時到九鯉湖祈夢問前程,仙公大兄夢示他兄弟倆的前程「盡在麥斜巖頂樵夫俚歌中」的故事。他兄弟倆後來於凌晨旭日東升前趕到麥斜巖佔星石上,居然看到了佛光,還聽到樵夫放嗓高哼著:「青雲腳下騰,紅日山邊生,一石雙星座,九天珠玉連。」蔡京兄弟倆慧根靈異,聞此俚歌,回想夜夢,心有妙得。
自此,更蹈礪奮發,終於公元1070年兄弟同登龍虎榜,又歷三朝同居左右相。後蔡京的兒子又被招為駙馬,可謂攀龍附鳳,榮華富貴舉世無雙,真的應驗了九仙之「一石雙星座,九天珠玉連」的仙讖了。
三十多年後,蔡京兄弟倆應興化官府與鄉賢多次上書邀請回鄉探親時,特地帶領子侄家人和貼心管家蔡安一行,重訪九鯉湖,還願九仙公。據說當年他兄弟返鄉時好風光熱鬧,除八抬大轎,鐘鳴鼎食之外,還特地從京城帶來十音八樂隊和伶倌戲班(後來留下,演變成莆仙戲)。除祭祖、視察木蘭陂外,還親往九鯉湖觀光還願。祠中道士在他兄弟臨風觀瀑興高情暢之時,不失時機敬求他兄弟題詞,鐫刻摩崖,以志千古。
這時,蔡京臨風憑欄,回首往昔,感慨萬千,欣然應允,當即於將軍亭中揮毫奮書「九天珠玉」神完氣足的顏貌歐體大楷。蔡京落款之後,意猶未足,囑其弟蔡卞也題一通。蔡卞見哥哥既已題寫橫式,他就以行楷題個豎式"可與吾言"四字。本來是蔡京兄弟倆爭著獻資百兩黃金,示意鐫刻於對面萬仞石壁上。哪知跟隨蔡京兄弟一路同行,本是山西太原巨賈(現代稱「大款」)出身的心腹下僚鄭崇周認為侍侯多時,難得一表忠心的機會來了,便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慷慨解囊主動承擔其此舉項目的所有經費。蔡京兄弟倆見其盛情難卻推不掉,就順水推舟做個人情,特地吩咐手下要把「晉陽(山西太原)鄭崇周題捐」也一併落款鐫刻,以志褒揚之德。
孰料,那個精明過人的巨賈下僚鄭崇周,卻出人意料地連連擺手謙辭曰:「今日能夠得以追隨相爺左右效勞,實乃全然仰仗相爺兄弟予以一手提攜栽培之力,如此之遇之恩鄭某沒齒不忘,何況能有如此讓我略表寸心契機,實屬鄙人三生有幸也,豈敢以區區之百兩黃金之故,而赫然將其『題捐』鐫刻於摩崖」,以使鄙人輕易沾相爺兄弟之光沽名釣譽於天地之間,以至於唯恐將來會被不知情狀者視為笑把而累及相爺兄弟,念此恐有不妥,還望相爺三思是祈!」這時,站在旁邊的蔡卞見鄭崇周說得情真意切,聞之無不令人為之動容,考慮再三,愈覺得鄭崇周說得頗為在理,何況將其『題捐』兩個字鐫刻於摩崖之上,雖然是一時對其慷慨解囊的褒獎榮耀,不過仔細推敲也確實顯得太顯眼淺俗了些。於是,蔡卞沉吟片刻便向蔡京提議:「鄭君此慷慨解囊壯舉既要充分予以褒揚,而鄭君所提建議也不能不予採納,所以建議為了褒揚還是要把『題』字保留下來;為了免俗可以把『捐『字省略掉,這樣豈不兩全其美?」蔡京與在場各位聞此無不為之拍手稱妙!當然,這鄭崇周見蔡京兄弟如此厚待自己能不為之受寵若驚?
顯然,作為當朝權相的蔡京,這時候,既有對於自己剛才受捧場所激發出來的靈感,一揮就寫下那氣壯山河的「九天珠玉」書法,簡直是大有神來之筆,酣暢淋漓之感;又有對於巨賈下僚鄭崇周那見機識趣,知恩圖報,不惜重金,以表忠心的舉措,以及自己順水推舟而又不失為智慧大度地巧妙處置的那一幕,一時間,躊躇滿志之情難免溢於言表。
只見得蔡京在眾官僚和親友的簇擁下,與弟弟蔡卞又步履輕捷地邊向珠簾玉柱瀑布下方,邊走邊興致勃勃地拉大嗓門,大大咧咧揮臂交待蔡安說:「你就別跟了,回去到九仙祠和道士們好好準備午餐,儘管辦的豐盛些,把「九天珠玉」全捧上,我要好好地犒勞一下部屬和地方鄉親們,以盡我回家鄉的地主之誼!」 誰知道,蔡京的這一番慨然交待無疑是樂壞了那一幫部屬隨從,特別是使仙遊縣官和忙乎著鞍前馬後搞保衛、伺候的勤務人員,個個大有受寵若驚之態。既然是相爺不但要把午餐辦豐盛,而且還要格外開恩地把相府的特色佳餚「九天珠玉」全捧上,那豈不是對他們這些下層地方官吏的最大恩賜?弄得這幫人聽在耳朵裡,想像腦海間,無不樂顛顛地俯首帖耳恨不得多尋找個機會爭效其犬馬之勞,以盼望著哪怕是給相爺多留下那麼一點兒模糊印象,也可爭取到犒勞宴席上見相爺時,能僥倖親自給予把盞賜酒後賜「九天珠玉」佳餚的那麼一點兒「天賜良機」。
與之相比,蔡安可就大異其趣了。儘管當時蔡安也是帶著多年以來養成得相府頭等管家特有的機敏果斷與從容大度姿態執行的,但是,這回他卻真的讓相爺那句心血來潮時,無異於沒頭沒腦、不著邊際的「把『九天珠玉』全捧上」給弄得暈頭轉向了!如是說要把午餐辦豐盛,那倒是心領神會,自是輕車熟路不在話下,可偏偏這相爺剛剛寫下的「九天珠玉」,卻要如何給「全捧上」宴席上呢?
儘管如此,作為心腹管家多年的蔡安,對於相爺的指示,還是最懂得無論如何,在什麼時候都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才是硬『道理』」的秘訣。於是,他一邊硬著頭皮趕緊返回九仙祠,按照相府慣例,部署豐盛午餐菜譜;一邊腦子裡不斷盤算著如何破解這「把『九天珠玉』全捧上」的相爺交待難題。當他急著在九仙祠九仙塑像前不停往返踱步的時候,竟然困頓難耐地靠在九仙塑像臺下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恍惚間他抬頭看到了三隻眼睛的白鬍子何大仙,他納頭便拜,祈求何大仙為其指點迷津,破解難題。只聽到何大仙不緊不慢地吟唱:「蔡子出自文曲星,九天珠玉最關情;荔蔭山海無窮物,難在形似貴傳神。來時還是去時路,何妨足下身邊尋。」吟罷,哈哈大笑。這時蔡安睜開眼睛正待仰望,便自倏然不見了。當他立即意識到剛才是何大仙在夢示他「九天珠玉最關情---難在形似貴傳神---何妨足下身邊尋」時,他在由衷感謝九仙賜教的同時,聯想起蔡京平生心路歷程與生活習性,決定從其既與九天珠玉形似貴傳神,而又出自家鄉本土的向來為蔡京所嗜好的食物中挑選。
他又根據平時九仙信眾最喜歡把家鄉最好吃的土特產送來供養九仙的民俗特點,請道士帶他到廚房倉庫一觀,果然名不虛傳,這裡既有山珍海味(九鯉湖九仙早年是不忌諱葷素的),又有時鮮果蔬。於是,蔡安對著琳琅滿目的眾多食物,他想,宴席上的主要大菜肯定是夠豐盛了,現在最為關切的無疑是要在相爺心血來潮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所信口開河附加交待的「九天珠玉」之形神兼備的食物上做夠文章了。這就要求他既要拿出形式上與「珠圓玉潤」靠的了邊,且合乎五色配五行備九數,又寓傳統文化之內涵,還要無不是相爺平生所欣賞與嗜好的食物,才能稱心如意。
正在尋思間,當他眼睛落到圓潤的鵪鶉蛋、斑斕的五彩香豆、橢圓的青橄欖和大紅棗,以及九鯉湖山區特有的鮮活九仙螺時,頓時,眼睛流露異彩——心想:這沒有尾巴的仙螺豈不是九仙賜給仙遊人特有的美食嗎?那五彩香豆不就是家鄉特產,皇帝在相府嘗到後不是讚不絕口嗎?那鵪鶉蛋豈不是相爺兄弟平生所愛點心嗎?早年蔡卞未出仕時,曾因為愛吃鵪鶉肉而殺生,後來經九仙夢示慈悲為懷而放生,並改吃肉為吃蛋而被傳為佳話;若是再把相爺最嗜好的養生美食蟹肉(通常用蝦仁)紫菜、花生伴豆腐的「水龍」,炸成為活脫脫渾似圓潤晶亮的家鄉名果龍眼模樣,又用豆腐炸成金黃色的枇杷形態,豈不再現家鄉風情於座上,撩人鄉思於席間?更有那橄欖和大紅棗是相爺兄弟常年必備的消痰化氣,補脾健胃、調理陰陽的長生果?想到這裡他不禁大腿一拍,忘情地高呼:「『九天珠玉』我有了!」不覺得竟然把陪同的道士給詫異的目瞪口呆。緊接著,蔡安不由分說,一鼓作氣把廚房師傅都給召集來,一切聽任安排,不用半個時辰呼啦啦地就把那蔥爆仙螺、鹽焙花生、滷皇帝豆、金黃豆腐、油炸水龍、薑末橄欖、清蒸紅棗等八道與相爺的「九天珠玉」有著某種神仙宿緣的碟菜做了出來,可偏偏待第九道紅姑蕊炒好待裝碟時,蔡安突然若有所思地喊停!原來他正要噓一口氣時,忽然耳邊又響起了夢中何大仙的「荔蔭山海無窮物,難在形似貴傳神」吟唱聲來。
於是,蔡安觸景生情,立即聯想起蔡京作為仙遊楓亭人,不但從小到大生長於「荔蔭山海」這塊赤色土地之間,且不說荔枝與龍眼、枇杷都是馳譽海內外的家鄉特優名果,重要的是蔡京從小到大都是吃著美味絕倫的「十八娘」荔枝成長起來的,更有令其刻骨銘心者,他是在荔蔭十裡的長亭下與其耳鬢廝磨的師妹戀人悵然別離而不復相見的,難怪相爺平生對於荔枝情有獨鍾。可惜這次回鄉錯過荔枝採摘季節,當蔡安感嘆著無意間抬頭看到廚師舉刀剁鮮豬脊肉時,頓時,他眼睛一亮,突發奇想「若是把鮮紅的豬脊肉加工炸成荔枝形態的碟菜時,豈不是堪為撫慰相爺那敏感的睹物思人之情與拳拳赤子之心!這時,蔡安簡直是無異於後人發現新大陸似的,飛快地搶過廚師的刀與肉,刷!刷!刷地做起了他創意之形神兼備的「荔枝肉」來,並且把前面那八道碟菜一起重新裝配在一個九宮式的大圓盤上。孰料,這九碟看似貌不驚人的小菜,一經蔡安這匠心獨具的組合,頓時色彩紛呈,相映成趣,竟然芳香撲鼻,格外令人賞心悅目而又垂涎欲滴。
當蔡京兄弟一行風塵僕僕,神採飛揚歸來落座擺宴犒勞眾人時,看到蔡安一夥早已端上來一盤盤九宮式的大圓盤上,以仙螺和炸水龍、荔枝肉等別出心裁,色香味俱佳的碟菜,又聽著蔡安不無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一一介紹九宮式的大圓盤上,那碟碟小菜之雅稱與五行屬性,文化內涵與養生功效,以及與之相關的少為人知的一個個逸聞趣事時,不禁滿臉喜色,頻頻頜首。尤其是,聽到蔡安把仙遊人司空見慣的五彩豆,說成為是皇帝到相府最愛吃相爺用獨特方法滷就的碟菜之故,所以就成為「身價百倍」的「皇帝豆」時,蔡京更是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頓時,引得滿堂喝彩聲!在這種熱情洋溢的環境下,即使是原本迫不及待盼望著一睹相爺的「九天珠玉」風採為快,待嘗美味佳餚為樂的縣官隨從一行,卻在初看大失所望之餘,一旦聽此一番口吐蓮花的妙語連珠漫話之後,也無不躍躍欲試著大展身手,以圖捷口先嘗為快呢!這豈不是美食文化「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特有魅力所在?
據說,從此以後,這盤裝九宮式的大圓盤碟菜,不但正式成為蔡京兄弟宰相府裡,大小宴席上的品牌「節目」,而且,更是仙遊官府與民間喜聞樂見之約定俗成的宴席必備碟菜。所以,後來仙遊人乾脆就賦予它「九天珠玉」 或「九仙珠玉」美稱。然而,因其解放以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後,人們談仙色變,特別是那些帶有鮮明道教神仙色彩和與北宋蔡京兄弟「奸臣」相關傳說的美食菜譜,後人大都諱莫如深,唯恐避之不及。以至於後來被毫無個性的外來賓館、招待所擺小蝶菜所影響,久之久之,自然漸漸被人幾乎淡忘殆盡了。不過,改革開放以後這種盤裝九宮式的大圓盤碟菜,也「春風吹又生」了,因為,畢竟積澱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美食是有其堅忍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