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趣談莊子的逍遙遊

2021-01-08 閒坐山河望九天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這是《莊子》內篇開篇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的首段,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展示了一種恢弘闊遠的氣勢,且挾帶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逍遙遊是悠閒自得、無拘無束暢遊自然和社會的意思。這也是莊子哲學思想和人生觀的一方面。

這段古文的意思翻譯過來即為:北海有一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巨大,不知有幾千裡。變化成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幾千裡。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朵。這隻鳥,海動風起的時候要遷徙至南海。那南海,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池子。這裡的「怒」而飛,可不是表示鵬生氣飛翔,而是通假字「努」。努力振奮的意思。

作者莊周,戰國楚人。是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烽煙四起,諸侯並立,英雄輩出,思想繁榮,《莊子》的文章,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恣意飛揚,變化多端。既有隱居山林的高潔,又有拋卻功名的坦蕩。莊子和老子的思想一起並稱為「老莊思想」,與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勢,影響著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

莊子思想之於現世,鼓勵人們追求逍遙自由的人生,遠離紛擾,尋求自我。「乘天地之正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有人贊同,而有人持有異議,不管怎樣,《莊子》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甚至有人拿它「娛樂」起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一個秘制,一個麻辣。

卻不知,你是從哪個段子中接觸到的「逍遙遊」,又從逍遙遊裡接觸到莊子的呢?也不知,莊子聽了上面的改版逍遙遊會不會從棺材板中跳起來,擼著鬍子直誇創作者有才。

相關焦點

  • 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論鯤在《逍遙遊》中的意象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句話出自《莊子 逍遙遊》的句子。前兩年,鯤還曾作為一個網紅爆火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現今仍然能在某些遊戲廣告裡見到它的身影。那麼鯤在《莊子 逍遙遊》中具有怎樣的意象呢?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長啥樣?古人也能吵起來
    但鯤真的跟鯨是近親嗎?吞吞老師幫我解答了這個由一個杯子引發的迷思。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許多創作者都曾以不同的方式來展示他們心中鯤的形象,有插畫、動畫、遊戲等等。有趣的是,鯤大多以近似鯨的形象出現。莊子在《逍遙遊》中並未具體描述鯤的外形,只寫道「不知其幾千裡也」,使得鯤的特徵只有體型龐大這一點,於是很容易對應上世界上古往今來最大的動物——藍鯨。
  • 從瑞幸買了個杯子,這圖案「鯤」是不是畫錯了?
    許多創作者都曾以不同的方式來展示他們心中鯤的形象,有插畫、動畫、遊戲等等。有趣的是,鯤大多以近似鯨的形象出現。莊子在《逍遙遊》中並未具體描述鯤的外形,只寫道「不知其幾千裡也」,使得鯤的特徵只有體型龐大這一點,於是很容易對應上世界上古往今來最大的動物——藍鯨。正所謂,「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 買了個杯子 上面的圖案「鯤」是不是畫錯了?
    莊子在《逍遙遊》中並未具體描述鯤的外形,只寫道「不知其幾千裡也」,使得鯤的特徵只有體型龐大這一點,於是很容易對應上世界上古往今來最大的動物——藍鯨。鯤經常被描繪成像「鯨」一樣的外形 | 耕雲文化正所謂,「鯤之大,一鍋燉不下」。但問題來了,鯨是哺乳動物,莊子卻說北冥有「魚」。
  • 莊子《逍遙遊》原文及賞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逍遙遊》之「逍遙」:哪怕身軀受到禁錮,靈魂仍然可以自由奔馳
    同理,逍遙可證。莊子在《逍遙遊》中,拉高視野,重新審視萬物。英國詩人曾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種主客、內外合一的境界,與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狀態,有異曲同工之妙。鯤是魚,鵬是鳥,但實際上莊子講的是人——他在對我們說話。他說,我們生下來就在生命的大海裡面;我們剛出生時,很「小」,但我們會成長;不只長大,還有境界之變幻。莊子短短幾字,便交代了鯤化的過程,其背後卻展現了極為遼遠博大的眼界。
  • 春風薦書1|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徐俊:《逍遙遊》的遊指什麼
    【搶先讀】《莊子的世界》書摘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什麼是「逍遙遊」鵬,源於《莊子》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逍遙遊》是從鯤化為魚、魚化為鵬開始寫起的,一開篇就創造出一個極其恢宏壯觀的場面。可是莊子的目的卻不是要說什麼大鵬,而是要借大鵬說「逍遙遊」。所以,要理解莊子的大鵬,先得說說什麼是「逍遙遊」。
  • 莊子 內篇 逍遙遊
    >形可忘而德充 世可入而害遠帝王可應而天下治皆吻合於大宗以忘生死無不可遊也無非遊也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徒於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冥 海也嵇康曰 取其冥冥無涯也
  • 莊子說:怎麼逍遙遊?
    莊子說:怎麼逍遙遊?一、 有自知,要立志,能自化。先得認識自己,接著要立志。你氣魄要大,你的生存環境要大,你得志向遠大:你想變成什麼樣子,你要去哪,你要想好。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二、有所憑藉。大海可以承載大船,大風可以託起大鳥。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每每讀及莊子的《逍遙遊》,總會驚嘆,人的想像力居然可以鋪張到這種地步。而且明顯這種想像不同於人類早期的神話,神話是人對自然的一種幻想或者說意淫,莊子的構想則是汪洋恣肆的一種信手拈來。震撼之後就是不惑。
  • 莊子:人生「逍遙」有四重境界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 逍遙遊 選自《莊子·內篇》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現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認為是莊周本人所作,《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則是莊子後學所依託。逍遙遊 [1]北冥有魚 [2] ,其名為鯤 [3]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 《大魚海棠》一部愛情影視的虐心語錄,開頭便是莊子的《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我記得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背誦了莊子的《逍遙遊》。
  • 《莊子·逍遙遊》最後一講——如何前往「無何有之鄉」
    今天接著講《莊子·逍遙遊》,這也是「王庶文講壇」針對《逍遙遊》的最後一講—「無何有之鄉」,下期將進入《莊子·齊物論》。在上一期的內容中我們知道了莊子從惠子的大瓠出發,提出了「大而無用」不是真的「無用,」只是人的智慧不夠,不會用的概念,莊子又通過「不龜手之藥」的故事證明自己的觀點,最終表明心跡,泛舟江湖。
  • 讀莊子《逍遙遊》3:大而無用?你的境界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繼續來讀莊子的《逍遙遊》。01惠子有次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一種大葫蘆的種子,我將它種下結出葫蘆,有五石容量那麼大。我拿大葫蘆去盛水,可它太不堅固了,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我又把它剖開做成瓢,也太大了,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放得下。
  • 《逍遙遊》中的大魚是怎麼變成大鳥的?
    《逍遙遊》課本上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 關於莊子「逍遙遊」思想的兩點淺見|讀《微觀國學》有感
    一、先有所成,再逍遙遊莊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為後世留下了《莊子》這樣的經典著作,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畢竟「人無完人」,莊子的一生也不是無可挑剔的;尤其是當我們學習莊子的「逍遙遊」思想時,更是要小心對待,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逍遙的人生誰都嚮往,但那是有條件、有代價的。
  • 逍遙遊,莊子哲學中的人文意蘊
    《莊子》以逍遙遊開篇,立旨明確,直指心性,追求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生命境界,以天道的高遠審視人道世態,從天地萬物的宇宙視野反思人間事物的價值和意義,諦視人性,激蕩心靈。內觀己心從當今普世人文價值出發審視莊子哲學,其自由、平等、和諧的人文氣質尤其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