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又名:紫藤香、雞骨香。豆科檀屬藤香,是一種多年生的木質藤本植物兩粵黃檀(大葉)和斜葉檀(小葉)受傷後分泌油脂修復傷口所結的香料,其藤宋代叫吉鉤藤亦名烏理藤 美龍藤,海南黎語呼之為藤.宗關、苗族稱其總管藤。
海南產的降真香一般要五十年以上才能結香,降真香的油脂主要集中在受傷的地方,一般在藤的丫叉部位、受傷感染部分、創傷口部位都易於結集油脂,而且油脂豐富香氣清烈。
一、降真香的由來
這事得從2008年的夏天,海南省瓊海漁民在西沙華光礁潛海捕捉龍蝦、抓撿海參時,意外地將幾根早已難尋芳容的降真香帶出海底。據漁民講,龍蝦常棲息遊蕩在珊瑚、礁石或其它隱蔽物中,以防其它海洋生物傷害。當時,他們正在追趕幾隻大龍蝦。可能是龍蝦發現危險,就躲藏在一堆黑黑的木頭裡面。一個漁民發現堆積的木頭旁邊有幾根形似藤條的紅色木棍,就拿來撥弄龍蝦,隨後順手把幾根木棍帶到了船上。 回到瓊海後,漁民們用木棍抬著漁貨下船,連同竹筐丟放在外邊。後來,漁民有位朋友無意中發現了這幾根木棍,卻無法斷定其確切名稱,就拿回海口請教收藏界朋友。似紅木又非紅木,大家無從判斷,便拿去請教從北京來海南度假的著名紅木材質研究專家周默。「它肯定不是製作紅木家具用的材質,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於是,周默回北京後找到國家林業部有關部門機構檢測,認為應該是早已消失的降真香。而後,周默又與故宮博物院有關專家交流,與北京某百年藥店和故宮的藏品相對照,專家們一致認定這就是千年奇珍降真香。 「想不到能見到在海裡的降真香!」周默感嘆,「自明代後期,降真香已逐漸絕跡,如今更是罕為人知。在西沙出水降真香還是第一次。」據判斷,這些降真香已沉水約600多年,它們不但為研究降真香提供了實物例證,也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海南降真香的使用
海南降真香為百香之首,為古時皇宮御用香料。放置爐中薰香,淡淡清香繚繞,嫋嫋直上,似香神而降,芬芳飄逸。其也可作為藥用,但該香已久違人間上百年。自從瓊海漁民在西沙沉船中偶然的發現,才引起了人們對降真香的繼續尋找。降真香是一種名曰吉鉤藤的木質藤本植物。在蟲獸蟻、山洪、雷電、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下,受傷真菌感染從而分泌出油脂修復其傷口,在創傷口形成膏狀結塊,傷口慢慢癒合新的木覆蓋上去就會成為樹脂的木,慢慢的,在自然條件下,隨著時間的沉澱從而形成降真香。黃花梨木的葉子、表皮、花格、顏色都與降真香相似。降真香其顏色喜帶絳紫、紫紅色調,部分極品帶猶如海南黃花梨的黃色調,打磨的好可見螢光。味道隨結香環境不同而多變,清洌、甘甜、花香、辛辣等。香也叫紫藤香,歷史遺留降真香外形多空心疙瘩,多如雞骨頭形狀,因此又有叫雞骨香。由於降真香藥用價值極高,其功效顯著,價值堪比犀角。降真香因採伐過度曾一度絕跡,據業內考究,目前在馬來西亞,海南部分保護區及緬甸地區發現降真香仍有少量生長,在野生環境下降真香為灰色外皮的藤類植株,外皮下有紅色汁液,白色木質較多,內很很少紅色木心,植株較大的紅色木心會大一些。降真香由於生長緩慢,且多生長在自然植株群落的底層,經常受溼熱及多菌類侵襲,其生存環境惡劣,所以降真香滕幹多開裂或空心居多。降真香植株死去後軀幹往往油性內縮而變成深黑色,有的在地下或水澤內掩埋日久變成沉水級沉香狀降真香。海南出水的降真香,一直是皇宮中御用的極品,由於極度的砍伐曾遭受了滅頂之災。後來所使用的降真香均為東南亞進口而來。香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降真香曾為百香之首,其次為沉香、檀香等。可見,降真香為古時皇宮之物不奇。君臣琴棋書畫之間薰香雅談,乃真香所極,修行修道也。
海南降直香之黃金甲:生聞——上爐聞頭香、中香、尾香——嚼香——食香——體驗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意。
色澤金黃,略有蠟質感;生聞清冽,涼氣貫腦兼入肺腑;刀切起卷,油足潤麗;上爐之初,如蘭似麝且麝猶勝,漸覺蘭猶勝麝,再漸轉味為花香、蜜香、椰奶香;嚼之,味苦兼有辛、麻;咽之,津入丹田,起初稍感苦寒,少傾復轉溫適,有股氣流自丹田衝向尾閭穴,轉而沿後脊向上衝,直達後頸,精神隨之一振,體有微汗……此時,如若置身界外,物與我似有似無,感到周邊的一切雖近猶遠,奇妙無比 。
海南降真香之黃藥膜的藥用價值
黃藥膜主要成份含有黃酮類物質(色酮)等衍生物。可用於泡酒,泡茶。黃酮類物質有什麼生理作用?根據國內外迄今為止有關藥理及臨床實驗結果,黃酮類物質主要有以下生理作用:
(1)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脆性及改善血管通透性;
(2)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3)減少紅血球、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
(4)護肝,解肝毒,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種中毒性肝損傷;
(5)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6)消炎,祛痰,解熱,消腫;
(7)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抑制腫瘤;
(8)抗氧化,抗衰老;
(9)解痙;
(10)抗過敏;
(11)抑制特定酶的活性;
(12)強化細胞膜,活化細胞。
三、淺談海南降真香大、小葉問題
海南降真香有沒有大、小葉?真正的大、小葉是什麼?這兩個問題一直是困擾業界的問題,也是爭議比較集中的問題。不及時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該行業的健康發展。有鑑於此,我們非常願意將一點認識與大家共同分享,期望有助於朋友們學習參考。
一、海南降真香有沒有大、小葉?
古籍記載兩段話非常重要:一是《本草品匯精要》(卷十七:木部上品之下)記載:"謹按此有兩種,枝葉未詳"。二是《本草備要》(木部.降真香)記載:"紫金藤,降真香之最佳者也"。可見降真香確有兩種枝葉,而且,"紫金藤"是其中比較好的。這是古籍上記載的原話。那麼,我們在實地採摘的過程中,確實只有兩種藤類結的香格、油型、香味、民間藥用、藥性成份也幾乎一致。可見古籍不虛。
二、海南降真香中的大、小葉是什麼?
1、海南大葉降真香學名兩廣黃檀。由於其枝、葉、格與花梨木相似,因此當地俗稱"花梨藤"。這一點與《崖州志》記載:"花梨木,與降真香相似"相符合。另外,業界及學術界公布的"總管藤"確實就是這種葉子的藤。這種藤,本地苗族話叫"懂棍美",懂是總的意思,棍是管的意思,美是藤的意思,翻譯過來叫總管藤。黎族話叫"奮懂寡",奮是藤的意思,懂是總,寡是管,翻譯為藤總管。因為黎話語序主謂顛倒,因此,準確漢譯應為總管藤。可見當地民間對這一植物的認識是統一的。海南省降真香協會到五指山區採訪"藥王"黎醫王貴珍時,其提供的正是"總管藤"葉子(請看附圖黎族婦女"藥王"王貴珍手持枝葉)。
下面重點講解海南大葉降真香的幾個高貴品種
(1)、帝王香,主要特點在它的截面上,截面的油脂分泌的像芝麻點,其香味比較豐富悠長,適合上爐品香,生料首香帶有大葉降真香的本味~辛味,首香一過,本香的主味也就出來的,特別舒服,有蜜奶香、椰奶香、奶香、麝香、蘭花香、花香、頂級香水味等等。
(2)、金沙降。這個品種的大葉降真香就比較高貴稀缺了,它的形成需要相當複雜的細菌感染還要經過漫長的歲月來沉澱。層次感極強,每一層仿佛都在訴說一個故事,一個傳說,一種劫後重生後的升華和蛻變。它的香氣淳樸香甜,讓你如痴如醉,唯有內外兼修,方能表裡如一,金沙降也!
同時金沙降還是古時合香之極品。
瑞和香
金沙降、檀香、丁香、茅香、零陵香、乳香,各取30克;藿香6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蝴蝶香
春天在花園中焚燻此香,會招引蝴蝶飛來。(傳說啊)
檀香、甘松、玄參、大黃(用灑侵過)、金沙降、乳香、各30克,蒼朮7克,丁香9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金絲香
茅香30克,金沙降、檀香、甘松、白芷,各取3克。
研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劑,製成香餅焚燒使用。
2、海南小葉降真香學名藤黃檀(不是協葉檀)。該植物葉子20片左右,(海南植物志等書刊上有,可對照參考)。由於其葉子與酸豆樹葉子相似,因此當地俗稱"酸豆藤"。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對小葉認識混亂的主要原因就隱藏在"酸豆藤"這裡了。
據實地了解,當地人稱"酸豆藤"的植物共有七種。一是藤黃檀,二是斜葉檀,三是馬眼藤,四是宗關藤,五是一種葉子長毛的藤,六是一種不結格的藤,七是疑似海南大金剛藤。它們的葉子大致相似,都和酸豆樹的葉子形狀相似,區別只是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有的葉片多,有的葉片少。例如:把藤黃檀和斜葉檀葉子做比較,兩種形狀都非常相似,但藤黃檀的葉子稍微大一點,只有20片左右。斜葉檀葉子較小,有46片左右。
那麼,這7種俗稱酸豆藤的植物,哪一個才符合降真香特徵呢?
(1)、首先,進行植物香格比對。經檢驗:第二、五種的心格燒聞焦臭刺鼻。第三種也有點焦臭,但輕微不怎麼刺鼻。第四種沒有香味。第七種沒什麼香味,但煙味刺鼻嗆眼。只有第一種(即藤黃檀)有甜香底味,而且香味舒服順暢。
(2)、其次,了解植物俗稱。經實地考證,在對7種小葉藤類植物的俗稱上,本地黎語和苗語稱謂不一樣。其中,黎話對以上7種都統稱"奮潤",也就是酸豆藤的意思。苗族把第五、第六種為"吱胳膊美",吱是假的意思,胳膊是老太婆的意思,翻譯為假老太婆藤。第三種叫"馬謂美",馬就是馬的意思,謂是眼睛的意思,美是滕,翻譯為馬眼藤。第四種他們稱之為宗關藤,但這種藤無論長多大,其心格都不好,淡紅蒼白、油少、無香味。第七種不知名,其藤長刺,心格淡紅、堅硬、燒聞沒什麼香味,而且味道刺鼻,經分析比對,疑似海南大金剛藤(海南植物志等資料可參考)。第一種叫"胳膊美",翻譯為老太婆藤。
由此可見,在民間傳承和植物俗稱上,對大葉的認識方面,黎族和苗族是統一的。但在對小葉的認識方面,確實存在不一至的地方:一是植物俗稱方面,黎族把這幾種都叫酸豆藤,苗族卻分得比較清楚。二是在藥用方面,多數黎苗醫師對小葉的藥用認識也不統一,在治療解毒、蛇咬、皮膚病、肚痛、肝病、止血消炎等方面,公認大葉,但對於小葉的用法卻口述不一,以至有的擅長使用小葉的藥師,都得自己上山採摘方才放心使用,可見小葉藤類植非常相似,極易混攪。
綜合以上情況,結合學術界成份檢測、民間傳承、藥性藥理、古籍記載、香味香型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我們發現只有兩廣黃檀(也就是海南大葉降真香)和藤黃檀(也就是海南小葉降真香)的香格有甜香底味,可做香材使用。而且這兩種都符合辛溫、無毒的藥性,在治療皮膚病、急熱肚痛、止血抗炎等方面均有相同療效。
下面重點說一下目前最為困擾大家的斜葉檀,因為以前好多人都誤認為這個也是降真香,但它和真正的海南小葉降真香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它分泌出來的是膠水,有點粘手,做成手串佩戴也會給衣服或者皮膚染色。其實它真不是降真香,一上爐馬上就可以分辨出來,溫度一到120度,馬上現出原形,直接是膠臭味,很難聞,且味極短,因為它不含有凝香因子,它的味留不住,所以也不能用來合香。
三、海南降真香與海南黃檀【俗稱花梨公】的區別
海南黃檀(學名:Dalbergia hainanensis Merr. & Chun),又名花梨木、海南檀。喬木,高9-16米;樹皮暗灰色,有槽紋。羽狀複葉長15-18釐米;葉軸、葉柄被褐色短柔毛。成長時近無毛;小葉柄長3-4毫米,被褐色短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連總花梗略被褐色短柔毛;花初時近圓形,極小;副萼狀小苞片闊卵形至近圓形;花冠粉紅色,各瓣均具長2-2.5毫米瓣的,旗瓣倒卵狀長圓形,翼瓣菱狀長圓形;子房線形,具短柄,除花柱外密被短柔毛。莢果長圓形,倒披針形或帶狀,直或稍彎,頂端急尖,基部楔形,漸狹下延為一短果頸,果瓣被褐色短柔毛,對種子部分不明顯凸起,有網紋,有種子1(-2)粒。
產於中國海南。生於山地疏或密林中。可作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可作家具用材,也可作藥用。主要化學成份
當海南降真香醇化一定程度到脫格碳化後,其外觀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海南黃檀(花梨公)時,兩者難以分辨。但也不能說海南黃檀的價值就比海南降真香低,海南黃檀適合做雕件,它油性足、不開裂、無毛孔,基本上永不腐爛,特別是那種倒架後的脫骨料幾乎滿滿都是油脂,其硬度和密度極高,帶芝麻點或者火焰紋理,是極品的工藝品和雕刻材料。
主要區別
①海南降真香,仔細分辨尚能找出黃金甲,切口有明顯藤本管狀結構油線,上爐有涼味以及蜜香奶香等多種香型。
②海南黃檀(花梨公),沒有黃金甲,切口堅硬光滑木質感明顯,上爐無涼味,只有蜜奶香和椰香兩種香型。
四、梳理古籍留給我們的重要線索
降真香是什麼?它有哪些特徵和用途?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由於其斷代年久,資料缺失,記錄簡短,因此,在林林總總的記載中,我們要認真梳理,將記載其植物特徵、歷史、宗教和文化地位、產地、香格形態、香味、香用藥用等方面的內容區別分類,才便於學習和研究。在大、小葉問題上,我們認為應著重從其枝葉、香格、香味和藥理、香用等方面著手分析,思路會更清晰一些。
1、枝葉。古籍記載:"有兩種,枝葉未詳",明確了有兩種。
2、香格。一是《崖州志》、《陵水縣誌》和《格古要論》均記載:"花梨木與降真香相似"。二是《陳氏香譜》記載:"狀似蘇方木"。三是《本草品匯精要》記載:"類蘇方木"。四是《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解集]記載:"其香似蘇方木"。把這些內容連貫起來,我們就可以明確地知道:降真香、花梨木和蘇方木這三種東西是非常相似的。那麼,它們哪些地方相似呢?我們把"狀似蘇方木"、"類蘇方木"和"其香似蘇方木"三句放到一塊,就明白了,"狀似"是"形狀與……相似"的意思,"類"是"類似"的意思,"其香似"是"它的香格與……相似"的意思,綜合起了,我們可以確定,降真香的香格形態與蘇方木和花梨木的心材形態非常相似。有人將"其香似蘇方木"解釋為:"它的香味與蘇方木相似",我們認為是不對的,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它的香格與蘇方木相似"。因為通過實踐比對,我們發現海南挖掘的降真香與蘇方木和花梨木在味道方面沒有可比性,但心材確實非常相似。
3、香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降真香的香味"如蘭似麝"。那麼,海南的大、小葉降真香有沒有書中所描述的這樣呢?考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小葉香格都具備香型多樣、色彩豐富的特徵,其香格上爐確有蘭花、密甜、麝香、藥香、椰奶香等香味,飽含了熱帶雨林的香味氣息,完全符合作為香料使用的特徵。
4、藥理藥性。據考證,花梨木是做為降真香的替代品入藥的,那麼,這兩種東西應該有相似的藥性成份。對此,業界同仁已委託相關機構進行檢測,也已在貼吧公布,證明了大、小葉均與花梨木成份相似,而且有些重要指標明顯高於花梨木。再次驗證了花梨木是降真香藥用替代品的問題。另外,在民間藥用方面,例如:花梨木和降真香均有治療皮膚病的功能,但降真香(大、小葉均可)的功能更加強大,今年春節前,我們在本地就看到藥師用小葉降真香治好一位全身潰爛的皮膚病重症患者。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初步確定,古籍留給我們的線索是正確的,降真香是和花梨木、蘇方木相似的東西,它的香味香型非常豐富,味道"如蘭似麝"。另外,它也是非常好的藥材,辛溫無毒,有與花梨木相似,而且更強大的藥效功能。從這些方面進行比對,大、小葉的特徵和用途都與古籍所描述的非常吻合。
五、識別香材,突破合香,以香論道是正途。
古人之所以推崇降真香為"諸香之首",原因是其具有強大的合香功能。但是,由於技術問題,降真香合香功能尚未開發,還沒有生產出好的香料產品。目前市面上售銷的降真香產品,以珠子、雕件、擺件居多。一方面沒有突出降真香做為香料用途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沒有發揮出其合香核心功能。有鑑於此,"千年奇珍"的重新問世,不得不飽受質疑!
所幸的是,近年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海南降真香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大家學習識別香材奠定了良好基礎。一是已確定海南降真香是藤類黃檀屬結的香。二是它是做為香料使用而聞名的。但有一點須提醒大家,按古籍對降真香香味的記載:"初聞不甚香,得諸香合之則特美",又記:"如蘭似麝",說明降真香不是濃香型的香料,它的香味應該是淡淡的幽香型的,而且它的主要功能在於合香,能夠輔助提升其它香料的品質。在實踐中我們確有體驗,海南降真香普遍生聞沒什麼香味,上爐單品也不是特別香,但它確實具淡淡幽幽的蘭花、蜜甜、藥香、麝香、椰奶等各種令人舒服順暢的香味。三是古籍多處記載降真香為紫金滕,因此,其應具有紫紅色調及黃金甲(也就是黃油膜)特徵。四是花梨木是降真香砍伐殆盡後做為藥用的替代品,因此,其藥理藥性應與花梨木相符合。從目前情況看,只有大葉(兩廣黃檀)和小葉(藤黃檀)這兩種才符合以上要求。正應對了古籍"有兩種,枝葉未詳"的說法。
現在問題就簡單多了,古人尚且"枝葉未詳",我們又何必被枝葉的問題糾纏和困擾而止步不前。沉香、花梨的枝葉弄清楚多少年了,不懂得識別香材的照樣還在上當受騙。因此,從目前情況看,枝葉問題已不是主要問題,能否合出好香才是業界、學術界和眾香友翹首以盼的重頭戲。因此,緊緊抓住兩個重點,第一,從識別香材方面入手,在選購香材時,結合各方面分析成果,認準藤管結構、黃油膜和甜香底味這三個基本特徵,大體上就不會吃虧了。第二,以合香為突破口,集中精力開發出更多更好的香料產品。海南降真香行業一定會步入正軌!"諸香之首"和"道家第一用香"的核心價值一定會重煥光芒!
香友們,海南降真香重新挖掘至今已有幾年時間,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對海南降真香的認識和了解更加清晰。在此,我們也盡一份微薄之力,為大家提供一些學習參考的內容,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香友們不跑彎路、少跑彎路!
(圖文來自網絡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