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時間沒有更新中國各省美食盤點這一系列的文章了。中國幅員遼闊,除了南北有飲食差異,其實每一個省乃至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美食小吃。
今天要說的是天津的美食小吃。天津菜情緣於民間,得勢於地利,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天津盛產魚蝦和蟹,民間流傳著「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的說法。
天津都有哪些好吃的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一、狗不理包子
首先說狗不理包子,是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北方的包子。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天上學的路上就有一家天津包子鋪,裡面的小包子一塊錢5個,經常早上買上一塊錢當做早餐,地不地道我不是太清楚,反正挺懷念那個味道的。
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等品種,其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狗不理包子採用「半發麵,水打餡」製作工藝。皮子薄而帶韌勁;餡以精肉斬得細而勻,加姜、醬油、香油、味精、排骨湯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個個呈菊花形狀。
二、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可能並不是非常有牌面上檔次的美食,可是非常的接地氣,受老百姓的喜愛,價格又實惠。據說天津人管油條叫果子。綠豆面的外皮,攤上一兩個雞蛋,抹上面醬,撒上蔥和香菜,最裡面卷上油條和炸成薄片的酥脆。咬上一口,又香又脆,回味無窮。
現在全國好多地方都能看到煎餅果子的影子,有時間大家都可以嘗試下。我特別喜歡大鵬的吃法,不要雞蛋,不要煎餅,不要蔥,不要香菜,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三、鍋巴菜
鍋巴菜是比較獨特的一種風味小吃,天津人好多喜歡吃。鍋巴菜的主料鍋巴,是用綠豆和優質小米磨成漿,攤成薄煎餅,切成柳葉塊。以香油、薑末、面醬、蔥花、醬油、醬豆腐等打成滷。然後,將鍋巴放入滷內,輕輕拌合,以鍋巴完全沾滿滷為止,隨即盛入碗內,再撒上辣油、香油、醬豆腐汁、麻醬、香菜葉等。
鍋巴菜酥爽清香,滑潤適口,再配以芝麻燒餅,風味異常。
四、「罾」蹦鯉魚
「罾」(zeng,一聲)蹦鯉魚,「罾」是漁網的意思,三國演義裡寫關羽水淹七軍時,戰前查看地形,看曹魏將領于禁屯兵「罾」口川,於是說魚(於)入「罾」口,必備活捉,後來趁樊江水勢暴漲,掘開河堤,放水淹了于禁的七路兵馬,活捉了于禁。
「罾」蹦鯉魚顧名思義,就是在漁網裡活蹦亂跳的鯉魚,而此菜就是把活鯉魚上鍋炸出來,所以成菜時,鯉魚也是活蹦亂跳之形狀。整個魚都炸到酥透,魚鱗、魚皮的口感都非常舒適,整個菜是偏酸甜口,有點糖醋魚、松鼠魚(蘇菜)的味道。
五、老爆三
老爆三是一道家常菜,在天津地區極為流行。所謂「老爆三」是把豬裡脊、豬肝和豬腰,另外為了賣相好看,還會用點紅辣椒。
老爆三之所以流行,就是這道菜特別的「硬核」,三樣都是肉,通常不要配菜或很少配菜。有些做法可能還加各種配菜,屬於現代改良,節約成本還好看,不過真正傳統的天津飯館是不會這麼幹的。
六、貼餑餑
貼餑餑熬魚是天津民間流傳美食。特點是玉米面餑餑顏色金黃、底面焦脆。小魚味鮮香濃,魚骨酥軟。貼餑餑熬小魚"是地道的天津風味小吃,其實又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上有白洋澱,下有渤海灣,低洼多水,水產十分豐富,魚蝦一年四季不斷檔,天津人養成了愛吃魚的習慣。北方又盛產玉米,棒子麵餑餑是家庭的主食。不過,正宗的貼餑餑熬小魚不是分開做,而叫"一鍋熟",就是貼餑餑和熬小魚同時在一鍋裡做熟上桌。
七、天津麻花
麻花是我比較喜歡吃的小零食,尤其是那種小個的袋裝麻花。好多地方都有賣,經常看到有車子在路邊拉了滿滿的一車在賣,我都會買一些回家來吃。天津的大麻花還沒吃過,有機會一定要去嘗嘗。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鉸鏈形,故又稱「鉸鏈棒」。有甜、鹹兩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區別。
本來想著要寫10種天津美食小吃的,可是晚飯還沒吃,朋友叫出去喝酒,今天就先盤點到這了。有了解天津美食的,歡迎在評論裡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天津都有哪些美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