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壓頂、融資成本攀升,藍光發展怎守「千億俱樂部」?

2020-12-23 騰訊網

文:陳淑文 朱耘

ID:BMR2004

過度依賴「舉債」後償債問題或成為藍光發展(600466.SH)而立之年的新問題。

2020年12 月 10 日,藍光發展發布公告稱,境外全資子公司在境外發行 3 億美元債券,利率達10.40%。

(圖片來源:藍光發展境外全資子公司Hejun Shunze Investment Co., Limited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記錄)

在年初業績發布會上,新上任的總裁遲峰表示,2020年藍光必須做大做強現金流,從融資端降低融資成本,控制資產負債比率。

但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房企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 8.04%,而藍光發展超過10%的發債成本,已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藍光發展高利率發債漸成常態。2020年5月,公司發行的一筆2.5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票據,票息率11%;2020年度第一期及第二期債權融資計劃,備案金額合計11.9億元,掛牌利率也高達10.5%。

藍光發展離總裁遲峰年初提及的「降融資成本」目標差了不少。

「三條紅線」政策出臺,令房地產行業進一步收緊融資端,藍光發展高成本借債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融資成本攀升,溢價拿地持續狂奔?

房地產企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但隨著融資環境持續趨緊,一些高槓桿房企承受的資金成本也在增大。

12月10日,藍光發展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在境外發行3億美元、期限2.25年的無抵押固定利率債券,同日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該票據利率達10.40%,將於2023年到期。

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藍光發展表示,境外債市場流動性好、定價公允性比較好,未來利率有更多浮動的預期。

基於目前的政策環境,2021年的房地產融資環境仍將保持收緊態勢,對公司未來融資帶來哪些挑戰?

對此,藍光發展認為目前公司融資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商學院》記者,房企不斷借新債還舊債,債務規模因此也居高不下,而「三條紅線」則對房企有息債務規模增速進行了管控。未來,隨著融資持續趨緊,房企債務規模或將縮減,「借新還舊」也難持續。

(圖片來源:藍光發展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藍光發展負債規模已經攀升至1861.38億元,為歷史最高。與2018年末的1237.88億元相比,不到兩年時間裡,負債增長了50%。在現金流方面,藍光發展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8.5億元。

(圖片來源:藍光發展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

為了應對償債,「借新還舊」成為大多數房企的選擇,藍光發展也不例外。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藍光發展通過各種渠道的融資超過100億元。其中發行公司債7.5億元、美元債9.5億美元、中期票據30億元。

(表格數據來源:企業公告)

持續規模擴張帶來的高額負債,可能成為企業資金斷裂的引爆點。在嚴躍進看來,藍光發展近兩年投資力度比較強,應注意防範資金風險,尤其注意高利率的融資行為。

2020年藍光發展除了忙著「加槓桿」,還忙著「添新糧」。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前11個月,藍光新增房地產項目54 個,拿地總價大約在344.33億元,主要位於中西部和長三角城市,且拿地成本並不低。

事實上藍光發展提升拿地力度從2019年就開始了,當年新增土儲金額同比增長45.6%達到357.7億元。

僅2020年9月,藍光發展共斥資10.55億元在南充、西安、東陽拿下三宗地塊,合計出讓面積為13.15萬平方米,7月8日以9.19億元,溢價率99.59%獲得江蘇南通海門市一宗地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少數像南京、寧波等二線城市,藍光發展今年的拿地重心多在如南陽、阜陽等三、四線城市,且溢價率居高不下,其中南陽市的兩個項目的溢價率分別達到123%及151%。

高溢價在三、四線拿地,或與其全國布局戰略有關。

近年來,藍光發展提出「1+3+N」的城市戰略,即以成都為核心大本營,進行周邊城市深耕,不斷強化新一線、二線及強三線的投資佔比。

房企高溢價拿地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地塊,儘管溢價高、利潤空間有限,但整體貨值保障較高,而藍光發展卻多在三、四線高溢價拿地,面臨的機會和風險會有哪些?

嚴躍進告訴《商學院》記者,從目前企業的成長性來說,二線城市布局相對來說比較穩妥,此類城市後續成長性要高,而三、四線城市至少到目前來說,沒有出現狂熱的購房態勢,這也會影響相關房企的投資。但是在「三條紅線」等政策約束下,三、四線城市本身拿地成本不高的情況下,或意味著新的機會。相反,若是高溢價拿地,那麼本身也容易受三、四線城市地產周期的影響,至少目前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還是有壓力的,所以也容易形成風險。

「三條紅線」重壓,規模擴張承壓

在「三條紅線」重壓下,藍光發展也在為降低負債規模、降低成本而努力。

2020年,藍光發展通過匹配發展需求及積極運用經營槓桿、權益槓桿,將扣預後的資產負債率和短債比控制在合理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報報告期末,藍光發展總資產規模為2329.62億元,同比增長27.50%;淨資產規模212.21億元,同比增長22.32%。

得益於資產規模和淨資產規模的增長,藍光發展負債指標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淨負債率由2020年上半年的105.6%下降8個百分點至97.6%,回到安全區間。

與2020年年中相比,第三季度藍光發展成功實現「降檔」,由三條踩線轉為兩條踩線。目前仍被踩中的條道「紅線」分別是剔除預收帳款的資產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

藍光發展剔除預收帳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0.6%,同比微降0.2個百分點,已經靠近「安全區」。此外,截至三季報報告期末,藍光發展持有貨幣資金249.33億元,現金短債比為0.81。

從「紅檔」降檔至「橙檔」,但其實藍光發展還談不上絕對安全。

在房企「三條紅線」監管新規下,處於「橙檔」房企的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分析認為,對於踩中紅線的房企來說,無論踩中一條還是兩條、三條,降負債都將成為一項重要任務。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快去化速度提升回款的「開源」方式來降低負債,另一方面更為謹慎拿地,更為穩步擴張將是「節流」的方式。當然,降負債率本身也並非一蹴而就,有序穩定下降將是大多數踩中紅線房企選擇的方式。

嚴躍進認為,踩中「三條紅線」的房企,除了在融資多元化方面做努力外,還需要加快銷售資金的回籠。

然而在藍光發展加槓桿疾馳的路上,銷售額增速緩慢「拖後腿」。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藍光發展操盤金額為804.7億元,通過4年努力打拼好不容易得來的加入「千億俱樂部」資格,有可能會在2020年底拱手讓出。

2019年藍光發展實現銷售金額1015.37億元,同比增長18.70%,首次進入「千億俱樂部」。

雖然藍光發展房地產銷售金額錄得增長,但增速已處於下降通道。

在2019年,紮根西南地區的藍光發展,在上海舉行了新總部入駐儀式,形成「上海+成都」雙總部戰略。然而也是在這一年,其規模增速明顯減慢了。

在2019年,藍光發展傳統銷售強區的增長表現有所不足。以2018年單區銷售過百億的區域而言,即成都、華東及滇渝區域,但在2019年,成都區域同比出現負增長、滇渝區域同比僅有0.47%的增長。

銷售增速由2017年末最高點的92.97%,大幅下降至2019年末的18.7%,下降幅度高達75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藍光發展2019年報)

2020年11月15日,廣發證券發布研報中風險提示,行業基本面景氣程度不斷下降,新進入城市去化放緩,影響藍光發展的銷售情況,公司地產結算進度不及預期。

還剩不到20天,波瀾起伏的2020年就結束了,藍光發展能否繼續留在「千億俱樂部」,《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藍光發展目標落空跌出千億,楊鏗逼退老臣安排二代接班
    又如,藍光發展在年初公開對外聲稱,今年重點要做好幾件事:第一現金流必須做大做強,特別是經營性現金流;第二要從融資端降低融資成本,控制資產負債比率;第三在銷售端要加強銷售回款,加強利潤的管理。三季報顯示,藍光發展前三季度因借款而流入的籌資現金流高達474.52億元,較去年全年的298.77億元大幅增長,也創出了借款流入資金的歷史新高。同時,融資成本也推高至行業高位。
  • 餘馳「出走」藍光發展,楊鏗次子走馬上任|深讀
    同時楊武正不再擔任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投資發展中心副總經理,以及股權投資部總經理等職務。資料顯示,餘馳自2008年加盟藍光發展起,歷任藍光地產成都公司總經理、成都區域董事總經理、投資副總裁、常務副總裁。
  • 東吳證券:銷售破千億,投資持續積極,藍光發展業績增長靚眼
    樂居財經訊 李禮 4月17日,東吳證券發布藍光發展(600466)年報點評。事件藍光發展發布 2019 年年報:2019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91.94 億元,同比增長 27.17%;歸母淨利潤 34.59 億元,同比增長 55.53%;基本每股收益 1.05 元/股。
  • 「三道紅線」壓頂,房企高槓桿擴張時代一去不復返|年度經濟觀察
    先是2020年上半年,公司要求大幅降低融資成本,他不得不跟銀行「軟磨硬泡」。下半年「三道紅線」突然祭出,自家公司進入「約談」名列。此後,姜明的任務又多了一項——賣房。「部門人均指標一套房,今年賣不出去,年終獎就別想了。」姜明苦笑道。2020年以來,很多房企都給融資部門定下新目標,內容大都圍繞「大幅降低融資成本」「回款」進行。多位房企負責融資的高管均對《中國企業家》印證了類似觀點。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A股93家房企中19家「危險」了?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於年內解除了一場超千億的對賭「警報」,這也為其應對「三道紅線」奠定了基礎。  相較於頭部房企的「翻轉騰挪」,部分債務壓力過大的房企並沒有太多的施展空間,隨著融資窗口收緊,房企「瘦身」動作近期也愈發頻繁。
  • 11城賣地超千億:「三條紅線」影響逐漸顯現
    其中,有11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突破千億元,上海、杭州、廣州三地的土地出讓金則突破2000億元。土地交易旺盛,通常反映出房企的投資熱情較高。在今年一季度因疫情影響而出現低谷後,土地交易從二季度開始就迅速恢復。近兩個月,雖有「三條紅線」等政策的影響,企業的拿地熱情仍然不減。
  • 美的置業(3990.HK):融資成本持續降低,具備估值修復邏輯
    2、財務結構持續優化,融資優勢擴大近期,房地產融資新規的"三條紅線"受到市場熱議,具體而言,其是指,監管層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設置了"三條紅線":第一,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第二,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第三,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
  • 融資超33億,最後的千億房企能否維持高增長?
    地價跟房價一起攀升,祥生今年的拿地成本也水漲船高。土地收購成本從2017年的19.6億元,攀升至今年前4月的33.4億元。到今年4月底,祥生的拿地成本已超過建築成本,成為最大的成本支出項。
  • 千億房企掌門人新規劃 「收油減擋」保利潤
    郝恆樂並非特例,在行業規模增速放緩大環境下,進入千億元俱樂部仍是不少房企掌舵者的夢想。  2019年年初,中國奧園集團主席郭梓文向外界宣布2019年銷售目標為1141億元,朝著千億元奮進。  與郝恆樂一樣,2020年開年,郭梓文如願登上「千億巨輪」。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2019年新晉千億元陣營的房企共6家。
  • 千億房企擴圍至41家,「三道紅線」前最後一個春天
    1月1日,「三道紅線」和限制銀行房地產貸款比例新規落地,房企融資被戴上雙重枷鎖,舉步維艱。 沒有千億規模背書,中小房企很難在土拍市場上與大型房企一較高下,也很難在銀行獲得低息貸款。房企缺乏規模優勢,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喪失所有優勢。
  • 藍光轉型路上資金鍊增長勢弱 高息融資「補缺」 權益銷售比接連下滑
    而據同策諮詢研究分析師張宏偉表示,從去年情況來看排名前20的品牌房企境外發的美元債融資成本平均在7.5%,規模稍小的中小房企發的美元債融資成本平均在10%左右,甚至有的在12%以上。對於藍光來說,上述美元債成本明顯偏高。
  • 起底川系房企聖樺集團:百強成色不足卻畫千億大餅
    趕在行業的紅利末期,有房企卻吹響了向「千億俱樂部」挺進的衝鋒號。今年3月,成都房企聖樺集團成立四川、河南、陝西、雲南、安徽、湖南、江蘇等七大區域公司,正式建立全國區域化平臺發展架構,要「上規模、衝千億」。聖樺集團成立於2012年,目前多布局在河南周口、濮陽,安徽亳州、湖南株洲等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
  • 提前撞線晉級「千億俱樂部」 禹洲集團逆勢增長的深層邏輯
    而「三道紅線」,又讓房地產行業一度面臨嚴峻挑戰。完成年度目標成為不少房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2月7日,禹洲集團(01628.HK)發布公告,禹洲集團累計實現合約銷售突破1000億元。至此,禹洲集團提前撞線,正式晉級「千億俱樂部」。在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新晉級「千億俱樂部」的禹洲卻能逆勢大幅上漲,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呢?
  • 「三條紅線」帶來的影響,買房不要迷信大牌房企原
    來源: 聊宅「三條紅線」的靴子終於落地,監管部門要求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融資「三條紅線」今年9月起已在參與此前央行、住建部座談會的12家房企試點實施,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監管部門下發的監測表,共涉8項財務指標,其中涵蓋了「三條紅線」指標。
  • 2020年「千億」大考,有房企負增長跌出
    相反千億銷售額以下,房企無論是在融資成本還是拿地資源等方面都有所限制,尤其在今年「三道紅線」的壓力下,房企投資和規模擴張速度進一步減緩,未來規模增長的難度也會加劇。 在2020這一關鍵年,有房企小步快跑邁入「千億」大關,也有僅差臨門一腳,更有從原本的「千億」席位上跌落的…… 1 「千億」隊伍迎來新成員。
  • 藍光發展CEO遲峰:贏得尊重 走得更遠 才是長期主義
    自2019年12月20日就任藍光發展CEO以來,遲峰領銜這家千億房企剛好滿一年。一年來,房地產行業調整加劇,並遭遇疫情「黑天鵝」,但藍光集團仍然按照自己的步調穩紮穩打。
  • 地產內參|天津樓市現狀:售樓處截客、新房折上再折,二手房庫存壓頂
    今日熱點速覽:天津樓市現狀:售樓處截客、新房折上再折,二手房庫存壓頂 11城土地收入超千億!一線城市地價漲了,房價怎麼走?新房供不應求+地價節節攀升,寧波7月以來第三次加碼樓市調控中央部委定調:全國學長沙!釋放了哪些樓市信號?
  • 房地產行業「後三道紅線」時期的信託融資觀察與研判
    在「前三道紅線政策」時期,有的超大型房地產企業憑藉激進的前瞻性布局,以「快周轉、高槓桿」的策略,在土地儲備布局上進行無差別、無針對式的「遍地開花」,並且裹挾著各類非金融機構的高成本資金槓桿入局土地。「大也可能倒」當前一方面可以看到,行業中有的超大型房企有可能陷入「規模過大——地產項目投資周期問題無法短期大規模變現,從而需要繼續大規模高成本融資——維持融資需持續保持大規模布局體量」的飲鴆止渴式發展怪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這種被動式發展模式可能引發企業「挾地自重」而造成「大而不能倒」對抗監管。但目前可知,監管推進「三道紅線政策」的力度是毋庸置疑的,「大而不能倒」很難行得通。
  • 藍光從迷戀永續債到玩壞分紅 都在不斷嘗試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曾發文指出,H股「全流通」會顯著增加境內上市企業融資便利度;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流動性;有助於提升公司治理和投資價值。安信證券也指出,H股架構下內資股不能兌現價值,導致股份和不能兌現的財富一樣,無法抵押融資,對企業發展也是一大掣肘。
  • 三條紅線下對房企融資能力和債務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正榮地產的相關人士表示,三道紅線的監管政策對行業發展邏輯有所改變,財務槓桿受到限制,房企更多需要提升經營槓桿。同時對房企融資能力、債務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短期內跑量搶回的動力增強,通過回款補充經營資金來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