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商標賣9億 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2020-12-11 中華網

12月29日,南極電商(002127)回復了深交所的問詢,針對近期設立新公司布局線下零售做出了詳細說明。

原來在月初,南極電商為了優化公司的業務布局,公司公告擬與線下零售項目核心團隊的持股平臺上海朝霖諮詢管理中心及關聯自然人張玉祥、張芸共同投資設立公司,主要從事線下實體零售連鎖業務。

而事實上,南極電商早在2015年就完全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去年《南方周末》曾報導過南極電商,這個公司已經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換句話說,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產品生產銷售啥的他一概不管。

怪不得如今又回歸線下一時也讓監管摸不著頭腦,要南極電商說清楚是否存在同業競爭,並補充說明控股股東是否違反同業競爭的相關承諾。

原廠重出江湖,欲對標MUJI?

此次回復函的核心重點在於上市公司和目標公司的經營範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分屬不同的行業,公司主要提供品牌管理和品牌授權服務,不直接從事產品經營,目標公司主要從事產品的線下零售業務,主營業務和主要產品均不相同或相類似,主要供應商不存在重合的情形。

從目標公司的股權結構來看,這個公司是完完全全100%南極人的「原廠出品」。張玉祥先生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張芸女士為張玉祥先生近親屬,上海朝霖諮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是線下零售項目核心團隊的持股平臺。

在回復函中,上市公司還透露了目標公司擬主要從事線下實體零售連鎖業務,主營業務為商業零售,主要以自有零售店鋪為載體,在店鋪中經營有調性、有顏值、高品質的商品,並在店鋪中出售咖啡、奶茶、點心等簡餐,提供一站式、有社交場景的線下零售店鋪。

雖說不少時尚品牌紛紛走向「生活方式」,例如Tiffany、愛馬仕、Dior等大牌都有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但從產品以及定位來說,不難發現南極人對標的正是MUJI。

目標公司將使用「南極優選」作為店鋪招牌,主要銷售服裝服飾及配件、3C數碼產品等產品,具體包括內衣、羽絨服、男裝、女裝、鞋品、配件、3C數碼等。

根據目標公司目前的規劃,上市公司的授權供應商與目標公司擬合作的線下渠道供應商重疊較少,預計重疊度不會超過20%,

南極電商還特意強調,目標公司擬議業務不僅不會減損上市公司主營收入,反而會基於「NANJIREN」品牌授權費的定價及支付安排,以新拓收入來源和增長點的方式直接增加上市公司的主營收入。

萬物皆可南極人,一年商標賣9億

在你腦子裡可能南極人就是賣內衣的,而事實上,「南極人」們的產品線將不限於服裝類,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

調皮的說,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標牌的搬運工。與此同時,南極人生產的產品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質量似乎也越來越差。這種狀況絕大部分消費者表示:根本毫不知情。

不信你可以試下萬能的某寶,甩脂機、泡腳桶、暖寶寶、汽車坐墊,都有南極人的正品出售。

2018年南極電商實現營業收入33.53億元,同比增長240.12%,淨利潤8.87億元。

分產品來看,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收入接近9億元,同比增長44.74%,毛利率高達94.11%;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總營收3385.55萬,毛利率更高,為96.52%。

公司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的本質就是,砍掉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轉型為「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傳統的服裝生產和銷售環節由授權貼牌生產商承擔,南極電商向授權生產商提供品牌服務並收取一定的費用,從而實現輕資產運作。

目前,南極電商擁有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等一系列品牌。

牌子做爛了,還有人會買帳嗎?

根據南極電商2019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34億元,預計今年的營收將突破30億,這對於一個曾經的保暖內衣品牌來說是難以想像的。

南極電商要延續這種高增長必須不斷挖掘最多的貼牌客戶。其全品牌授權生產商從2012年的70家增加至2018年的866家。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合作供應商985家;合作經銷商4321家,授權店鋪5559家。

雖然品牌授權並不少見,不少國際大牌也會採用這種形式,但一般品牌授權方都會對代工廠的資質與產品的質量嚴格控制,因為某種意義上品牌就是一家公司對商品的背書。

南極人只管授權給合作商,自己卻從來不管授權品牌的質量。在這樣的經營方式下,南極人的口碑也是越來越差,產品質量根本沒有保障。

於是,各電商平臺上充斥著消費者對「南極人」質量的懷疑及不滿,有消費者表示,客服多以退貨退款來處理,而對於質量漏洞,客服大多卻要求消費者修改退貨理由為「七天無理由」而非「質量問題」。

另一方面,2018年開始南極人已經多次上了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

短期來看,其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而長期來看,如果僅僅靠過去積攢的口碑與情懷,但對品質把控不嚴、品牌管理不善、隨便授權等等,這樣總有一天會把牌子做癱掉,而如今正是在透支品牌價值。

現在突然冒出個「南極優選」,或許旨在撇清小作坊的「南極人」產品。但是即便是南極人「原廠」出品,這樣的方式消費者會不會買帳呢?(藍鯨資本金磊jinlei@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賣商標一年掙9億,「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
    以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是不少80後、90後非常熟悉的品牌。而事實上,如今「南極人」們的產品線已不限於服裝類,從紙尿褲到電熱寶、足浴盆,只要商家出「品牌代理費」,都可以貼上南極人的商標售賣。  不過,在不斷授權品牌給各種供應商後,「南極人」相關產品也屢因質量問題被投訴。
  • 賣商標一年掙9億 「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不少消費者懵了
    原標題:賣商標一年掙9億 「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不少消費者懵了   以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是不少80後、90後非常熟悉的品牌。
  • 你買的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
    那倒也不是,這些南極人店鋪裡都明明白白地寫著官方授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那這些店鋪都是真的咯?事實上,所謂的「官方授權」只能保證你買到的南極人產品的吊牌確實是官方授權的正品,而產品本身卻和南極人沒什麼關係了。
  • 你買的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你以為它還是國民品牌,其實,它早已經變成了「貼牌狂魔」。在電商平臺,只要輸入「南極人」,就會出來各式各樣的官方店、旗艦店、直營店、專賣店、工廠店……而產品範圍,更是吃穿住用一應俱全。這時,你可能會產生困惑,這些「南極人」店鋪,是真的南極人嗎?
  • 為什麼你買的南極人這麼便宜?其實,可能你買的只有吊牌才是真的
    今天已經迎來了雙12,相信很多的小夥伴沒有在今天開始剁手了,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或者是有沒有疑惑過為什麼電商上有那麼多的南極人的店鋪,難道這些店鋪真的都是南極人嗎?大家都知道南極人是我們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他是首創保暖內衣的產品,成立於1997年。所以大家要注意了你網購購買的南極人,可能今年只有吊牌是正品貨,意思也就是說只有吊牌是南極人的,具體的情況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南極人「本廠」早就停產了!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然而,說起南極人,就會發現,如今南極人囊括的產品非常齊全,床墊、泡腳桶、暖寶寶……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是南極人的產業發展到如此之大了?還是我們買的南極人「仿品」太多?現在還有真的南極人嗎?   實際上,金妹兒了解到,也許我們看到的南極人也只有商標是真正屬於南極人的了。
  • 靠商標一年賣了9億,已停產多年的南極人如今又學起了MUJI
    去年《南方周末》曾報導過南極電商,這個公司已經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換句話說,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產品生產銷售啥的他一概不管。怪不得如今又回歸線下一時也讓監管摸不著頭腦,要南極電商說清楚是否存在同業競爭,並補充說明控股股東是否違反同業競爭的相關承諾。
  •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曾經專賣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如今從紙尿褲到玻璃杯,從玻璃杯到汽車坐墊,可以說橫跨了不同的領域,真是萬物皆可南極人!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  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
  • 靠貼商標一年淨賺9個億,多少人被這個品牌「騙過」?
    去年《南方周末》曾報導過南極電商,這個公司已經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換句話說,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產品生產銷售啥的他一概不管。
  • 「賣吊牌」年掙13億 南極人「神話」危險?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胡慧茵「萬物皆可『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屢遭網友調侃,但南極人創出了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目前南極電商股價所有回落,但依舊處於20元/股的高位,遠高於2月的9.8元/股。但賣吊牌也給南極人帶來「後遺症」,不僅多次被質監部門點名、登上產品不合格黑名單,還屢遭消費者投訴。南極人的業績繁榮,還能持續多久?「南極人」品牌價值下滑?
  • 袁國寶: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
    原標題:袁國寶: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袁國寶 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移動網際網路趨勢觀察家、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 國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 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
    根據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人的購物車裡裝著的有八成都是國貨,90後的人均國貨消費金額達到5307元,居第一。而在95後的購物車裡,除了我們熟知的華為和小米外,南極人意外的成為了喜愛榜的第三名。之所以上榜,可能和南極人本身經營品類極其豐富有關。幾乎覆蓋了電商的所有產品,從服裝到電器,從床品到食品等等。
  • 靠瘋狂賣吊牌年賺13億,南極人的暴利模式你永遠不懂!
    01靠瘋狂賣吊牌一年賺 13 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天冷了,又到了南極人保暖內衣在各大電商平臺泛濫式曝光的季節。作為一家創立於 1997 年的首創了保暖內衣概念的品牌,聘請了著名影星劉德華、海清等作為代言人的南極人保暖內衣曾經橫掃冬天的臃腫,成為每個家庭過冬時的剛需產品。南極人當年 300 萬元起家, 4 個月就創下了 1 個億的銷售額在業內也讓人嘆為觀止。 2015 年,南極人改名南極電商並於同年底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
  • 「賣吊牌」年掙13億,南極人「神話」危險?|深度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胡慧茵編輯:陳澗設計:布冬編輯助理:朱智琪「萬物皆可『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屢遭網友調侃,但南極人創出了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目前南極電商股價所有回落,但依舊處於20元/股的高位,遠高於2月的9.8元/股。但賣吊牌也給南極人帶來「後遺症」,不僅多次被質監部門點名、登上產品不合格黑名單,還屢遭消費者投訴。南極人的業績繁榮,還能持續多久?「南極人」品牌價值下滑?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一雙鞋,貼上耐克的牌子可能要賣到上千元,而掛著安踏的牌子可能只能賣到幾百元。良好的品牌效應,能夠帶動更大的商機。特別是對於許多70、80後來說,南極人內衣幾乎是寒冷冬夜最溫暖的記憶。然而如今,南極人卻似乎變了味兒。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的名字,除了會出現保暖內衣之外,甚至還出現了玻璃杯、兒童車、床墊甚至按摩椅等產品。事實上,這些產品並非由南極人生產,僅僅只是南極人大肆賣吊牌後的「傑作」而已。
  • 回力樣品不合格,南極人質量被吐槽,你買的商品可能只有商標是真的
    不少品牌因為質量問題被查處,有些品牌因為出售商標沒有看管產品質量,也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吐槽。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也猜到這兩個品牌了,一個是回力,另一個就是南極人。回力這兩年來在鞋業市場的勢頭大漲,也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不過2020年剛開始不久,回力在市場就出現了問題。
  • 除了吊牌,南極人還有哪裡是真的嗎?
    南極人在中國算是一個大眾比較熟悉的品牌了。但在知產界的南極人著實令人大開眼界,不知道的還以為南極人這是要往全能型企業發展,大到家電,小到內衣鞋襪,都有南極人的身影。然而你買到的南極人真的是「南極人」嗎?
  • 不賣衣服只「賣吊牌」?一年賺12億,網友:吊牌比衣服「值錢」
    細心的群眾應該能夠發現,市場上南極人這一品牌不單單出現在保暖內衣領域,包括紙尿褲、電熱毯、玻璃杯以及泡腳桶等領域都會貼有南極人的標籤。難道是南極人擴展領域了?原本專注於做保暖內衣這一品牌的南極人,現在似乎成為了「雜貨鋪」。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南極人早就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這些方面。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就好比同一雙鞋,貼上耐克的商標和其他小品牌的商標,價格可能要相差幾百甚至幾千元,但還是有大批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耐克,這或許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然而現在,南極人似乎「變了味」,我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除了保暖內衣,還有玻璃杯、母嬰用品等各種商品也都打著南極人的品牌,難道南極人現在的業務這麼廣泛了嗎? 事實上,南極人很早就很開始轉型了,和常見的業務擴張轉型不一樣,南極人為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把所有工廠賣掉,開始「賣吊牌」。
  • 萬物皆可「南極人」!南極人早已不是南極人,你還買嗎?
    說到國內有名的內衣品牌,南極人算一個。如果你衣櫥裡有南極人保暖內衣,請一定要珍惜,因為現在你已經很難買到南極人這個品牌自己生產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