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2020-12-21 騰訊網

在當前的商業模式中,品牌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品牌效應往往比產品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的增多和售價的提高。

就好比同一雙鞋,貼上耐克的商標和其他小品牌的商標,價格可能要相差幾百甚至幾千元,但還是有大批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耐克,這或許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雜牌貨,轉而從眾選擇了品牌影響力更大的「牌子貨」。在這種局面下,商家只能轉變銷售策略,放棄了之前的產品,成為品牌銷售商,所以你現在可以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品牌加盟店。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南極人這個品牌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即使沒有穿過,也一定聽說過。「保暖內衣」是南極人的明星產品,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南極人在短時間內火遍全國,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很多消費者。

然而現在,南極人似乎「變了味」,我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除了保暖內衣,還有玻璃杯、母嬰用品等各種商品也都打著南極人的品牌,難道南極人現在的業務這麼廣泛了嗎?

事實上,南極人很早就很開始轉型了,和常見的業務擴張轉型不一樣,南極人為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把所有工廠賣掉,開始「賣吊牌」。

也就是說,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只用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就可以「躺賺」了。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南極人,只是有「南極人」的商標而已,質量參差不齊。

據了解,現在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00多家,授權的商鋪達到了4000多家,曾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現在徹底走上了「賣吊牌」的道路。

數據顯示,2019年南極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億元,賣吊牌幾乎沒有成本,毛利率高達93%,也就是說,南極人就光靠賣吊牌一年就賺了13億。

其實「賣吊牌」的做法並不是只有南極人一家在做,像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和拉夏貝爾4大品牌也都轉行開始賣吊牌。

南極人靠「賣吊牌」一年賺了10幾億,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它不是適用於任何行業,就拿女裝行業來說,因為女性對服裝的多樣性和時效性要求比較高,有時候仿品比正品的質量還要好,而且生產速度更快,加上網紅的宣傳和營銷,所以品牌女裝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拉夏貝爾是知名的女裝品牌,但近幾年的營收下滑明顯,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為了自救,拉夏貝爾也開始賣吊牌,把公司的線上業務授權給經銷商運營,不過拉夏貝爾是否能和南極人一樣年入數億,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賣吊牌的這種商業模式雖然來錢快,也比較容易,但也存在很大的隱患,因為一旦某個授權的生產商或者店鋪出現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對品牌形象非常不利。

所以這些年來,南極人的口碑不斷下滑,曾經的知名品牌現在飽受消費者的詬病。

對於服裝行業而言,品牌和質量同樣重要,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都不會讓企業長久發展。在發揮品牌效應的同時,把控產品的質量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欺騙」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入13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現在看到的南極人和之前賣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現在我們購買的南極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些代工廠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在能買到的南極人已經不是多年前的產品了,因為南極人在2008年就做出了一件連業內人士都不知道的事情。
  • 又一廠商「欺騙」國人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撈金」數億
    南極人近些年來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來「撈金」,轉型電商行業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今年的雙十一,很多消費者都趁著搞活動,為這個冬天備足了保暖內衣,因此南極人在這個雙十一的戰績相當不錯,銷售額突破了15億,在天貓眾多品牌中佔據了第15的排名。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但從2008年以後,南極人的運營模式徹底發生改變。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早已停產多年,卻憑藉「品牌」年賺13億,你還在傻傻「買單」嗎?
    現如今,很多小夥伴會發現,有一些知名品牌自身已經不再生產商品,但是卻通過授權「商標」而賺得盆滿缽滿,就比如這家企業明明已經停止生產,卻憑藉著「吊牌」年賺13億,消費者難道都被「騙」了嗎?這家品牌絕大數多的人肯定聽過、或者是使用過,它就是「南極人」!
  • 國人被騙12年?它靠奇葩模式成為「國貨之光」,靠賣吊牌年賺40億
    南極人的發展模式很特殊,簡單來說,它只是一個賣吊牌的,在你使用的所有的南極人的產品中,或許只有吊牌是真的!這到底是咋回事?以前南極人確實有自己的生產線,當時南極人主要賣貼身衣服,南極人的衣服質量好,價格低,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然而,現在的南極人似乎發生了變化。
  • 知名服裝品牌竟靠賣「吊牌」,何以淪落至此?卻意外半年賺15億
    豬飛有風險,賣梯穩穩賺,製造暴富的路徑和幻覺,是收割韭菜的不二秘訣。只不過,不管誰收割誰,用怎樣妖嬈的姿勢,買單的都是普通消費者罷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繁榮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購幾乎能滿足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需求,甚至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我們買不到的東西。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忽悠」國人12年,一年賺13億,除了吊牌,其他都是「假貨」?
    從以前不被消費者看好,到慢慢被消費者接受,甚至有不少品牌已經成為了「國貨之光」。包括李寧、安踏等品牌,近些年來在市場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不知不覺中,國貨也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選擇。
  • 靠瘋狂賣吊牌年賺13億,南極人的暴利模式你永遠不懂!
    01靠瘋狂賣吊牌一年賺 13 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天冷了,又到了南極人保暖內衣在各大電商平臺泛濫式曝光的季節。按道理說,不生產產品,只出售吊牌,南極人的經營理念和現代人對工匠精神的呼喊是背道而馳的,這樣的發展模式應該很難走通。但是,從 2016 年到 2019 年這幾年,南極人的營業翻了 8 倍,達到 39 億元,其中,品牌授權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翻了 3 倍,高達 13 億元,品牌授權的毛利率更是達到駭人聽聞的達93%,堪稱前所未有的暴利。
  • 袁國寶: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
    原標題:袁國寶: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袁國寶 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移動網際網路趨勢觀察家、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 國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不賣內衣賣吊牌2010年,轉型成功的南極人公司開啟電商服務;2012年,開啟了南極人共同體商業模式,做產品生態鏈;2015年,南極人公司推出系列服務品牌,並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南極電商自此進入A股。
  •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  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 不賣衣服只「賣吊牌」?一年賺12億,網友:吊牌比衣服「值錢」
    之所以市場南極人品類越來越多,是因為公司現在走的路線是「賣吊牌」。簡單點來說,只要你有資金,公司就可以將吊牌授權給你,這樣你的產品就可以貼上「南極人」的標籤。而消費者在市面上購買的南極人內衣,或許真正值錢的只有吊牌。對此網友也表示:吊牌比衣服「值錢」。由於產品和質量這方面都不歸公司管,也就導致市場南極人內衣質量各不相同。
  • 「賣吊牌」年掙13億 南極人「神話」危險?
    南極電商(002127.SZ,前身為南極人)此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39.07億元,淨利潤12.06億元,其中,與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05億。引人注意的是,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這意味著南極人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貼牌」。持續增長的業績,也帶動股價飄紅。
  • 「南極人」靠賣商標躺賺13億,並不是終點
    只不過,如今這個品牌已經徹底打碎了消費者對其的固有認知,一騎絕塵而去,發展成了覆蓋上百個品類的綜合電商品牌。天貓雙十一戰報顯示,南極人品牌雙十一當天銷售額超過15億元,成為天貓雙十一狂歡節15個銷售額破10億元的品牌之一。根據今年4月南極電商發布的財報,2019年南極人品牌賺了13億元,利潤率高達93%。
  • 南極人,去年靠賣吊牌賺了近40億
    「南極人宇宙」的背後,卻是南極人的工廠早已停產,如今的南極人更多的還是依靠賣品牌獲益。放到筐裡的就是菜,也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購買「南極人」商標的「友商」卻頻頻因為產品質量被投訴。在投訴平臺上,不少網友反映,被套縮水、水杯有異味、足浴盆漏水、電熱寶充電冒煙等……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南極人的這種「奇葩」的商業模式?泥沙俱下後,南極人這個品牌究竟還能走多久?
  • 「欺騙」消費者多年,原廠早已關閉,「模仿」南極人圈錢數十億
    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例如,南極人,曾經是中國最早的內衣企業品牌,成立於1997年,現在在國內市場擁有眾多的粉絲,品牌的影響力也深深紮根於人們心中。它是中國第一個內衣品牌,將薄、暖、舒適的概念植入到保暖內衣的生產中。因此,它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成為許多70後、80後記憶中最溫暖的民族品牌。 但在南極人的發展過程中,他看到了對手恆源祥玩起了品牌授權模式。
  • 這家公司僅靠賣吊牌年入39億
    南極人,一個因「保暖內衣」而家喻戶曉的品牌,卻靠著吊牌生意賺得盆滿缽滿。上世紀末,「保暖內衣」的概念開始在國內興起,憑藉著密集的廣告投放,以及天王巨星的代言,「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詞深入人心。僅兩三年時間,南極人已躍居中國保暖內衣品牌前列。
  • 「賣吊牌」年掙13億,南極人「神話」危險?|深度
    南極電商(002127.SZ,前身為南極人)此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39.07億元,淨利潤12.06億元,其中,與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05億。引人注意的是,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這意味著南極人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貼牌」。持續增長的業績,也帶動股價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