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國貨在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從以前不被消費者看好,到慢慢被消費者接受,甚至有不少品牌已經成為了「國貨之光」。包括李寧、安踏等品牌,近些年來在市場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不知不覺中,國貨也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選擇。
從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來看,在過去這一年時間裡,國人購物車的東西80%都是國貨。這一數據也足以證明,國貨在市場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在眾多的國貨品牌中,這樣一個品牌成為了特例。以前曾是保暖內衣領域的「領頭羊」,不過近些年來擴張的越來越快,在各個領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南極人。從經營的品類來看,南極人在電商領域覆蓋了大部分產品,衣服、電器包括床上用品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種類,幾乎都有南極人這一品牌。
就是這個一聽到就會想起南極的品牌,變成了萬物皆可「南極人」,真品可能只有那個吊牌。因為早在2008年的時候,南極人就走向了轉型道路,果斷將生產和銷售這兩個環節「拋棄」,還將經營了十多年的工廠關停,唯一保留的就是「南極人」這一品牌。
之後公司就走上了品牌授權這一經營模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個領域都能看到南極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公司擴大了經營業務,而是只要給錢,你的產品就可以貼上南極人的標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傳統企業轉型做電商,生意反而越來越好。早在2014年開始,南極人就多次在天貓雙十一獲得銷售第一的位置了。
就在很多消費者還以為南極人只生產保暖內衣的背景下,其實消費者已經被「忽悠」12年之久了。因為南極人早就已經沒有工廠了,電商平臺銷售的所有南極人產品,不管是保暖內衣還是保溫杯,都只是貼了個南極人的牌子而已。
這一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確實給南極人帶來了高額的收益。根據南極電商在今年4月發布的年報來看,2019年品牌授權相關營收達到13億元之高。也就是說僅僅靠「賣吊牌」,南極人一年就賺了13億。這比自己生產拿到市場去賣利潤空間大多了,因此南極人也更加堅定了「賣吊牌」這一經營路線。
不過這一經營模式的弊端也很明顯,因為南極人只顧著賣吊牌,卻不去把控產品質量。一般來說品牌方會要求授權工廠提供產品質檢合格證,但是這一合格證只需要花費100元就可以買到。產品質量如何保證,相信也就不用多說了。
如此「簡陋」的品控模式,自然是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買了南極人的保暖內衣,回來之後卻發現質量十分粗糙。因為這一問題,南極人也多次上榜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多種產品都在質檢黑榜中。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如果南極人確定品牌授權這一模式的話,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是授權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價值,如果長期這樣發展下去,不重視品控的話,品牌價值就會不斷被「消耗」。往後消費者都知道南極人只是「貼牌貨」,或許有一天在市場就「賣不動」了。
而萬物皆可「南極人」這種狀況,也讓南極人的品牌價值不斷下降,最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