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新...

2020-12-23 中國科學院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新機理

2020-12-03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字體:

語音播報

  11月26日,EMBO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signaling。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

  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能通過擺動產生力,並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G蛋白偶聯受體等信號分子在纖毛中的定位和向外運輸與其信號通路的激活程度密切相關,而這些過程的異常會導致發育缺陷和多囊腎、多指/趾、智力低下、肥胖、心血管病和骨骼發育異常等遺傳疾病,統稱纖毛病。BBSome是由8個在-巴德-畢氏症候群(Bardet-Biedl syndrome, BBS)中突變的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它通過結合鞭毛內運輸(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複合物和纖毛內的膜蛋白,介導膜信號分子的負向運輸並使其能隨分子馬達Dynein驅動的IFT列車(IFT train)穿越纖毛的屏障——轉接區(transition zone)。

  儘管纖毛介導的信號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其精細調控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現,與之前報導的人類Rabl2不同,小鼠的Rabl2並不影響纖毛髮生。而且,發現GTP結合形式的Rabl2與IFT複合物一起進入纖毛,並在IFT列車穿出轉接區的過程中造成BBSome及其膜蛋白「貨物」的脫落,導致它們在纖毛內積累。只有當Rabl2將其GTP水解成GDP並因此從IFT複合物上解離後,BBSome及其貨物才能高效地穿出轉接區。缺乏Rabl2或表達不能水解GTP的突變體Rabl2Q80L均導致Hedgehog信號的異常,前者使小鼠表現出雄性不育、肥胖、多趾和視網膜退行性病變等表型,而後者導致新生鼠死亡和腎臟發育異常等表型。因此,Rabl2的這一開關功能精細地調控了纖毛介導的信號傳遞,保障了個體發育和自穩態維持的正常。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博士段世超、博士研究生李昊、博士張毅榮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鄢秀敏、朱學良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該研究受到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研究員李勁松和博士研究生楊蘇明的協助,並得到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動物實驗技術平臺、細胞分析技術平臺、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的支持。

Rabl2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的模式圖


  11月26日,EMBO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signaling。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
  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能通過擺動產生力,並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G蛋白偶聯受體等信號分子在纖毛中的定位和向外運輸與其信號通路的激活程度密切相關,而這些過程的異常會導致發育缺陷和多囊腎、多指/趾、智力低下、肥胖、心血管病和骨骼發育異常等遺傳疾病,統稱纖毛病。BBSome是由8個在-巴德-畢氏症候群(Bardet-Biedl syndrome, BBS)中突變的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它通過結合鞭毛內運輸(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複合物和纖毛內的膜蛋白,介導膜信號分子的負向運輸並使其能隨分子馬達Dynein驅動的IFT列車(IFT train)穿越纖毛的屏障——轉接區(transition zone)。
  儘管纖毛介導的信號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其精細調控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現,與之前報導的人類Rabl2不同,小鼠的Rabl2並不影響纖毛髮生。而且,發現GTP結合形式的Rabl2與IFT複合物一起進入纖毛,並在IFT列車穿出轉接區的過程中造成BBSome及其膜蛋白「貨物」的脫落,導致它們在纖毛內積累。只有當Rabl2將其GTP水解成GDP並因此從IFT複合物上解離後,BBSome及其貨物才能高效地穿出轉接區。缺乏Rabl2或表達不能水解GTP的突變體Rabl2Q80L均導致Hedgehog信號的異常,前者使小鼠表現出雄性不育、肥胖、多趾和視網膜退行性病變等表型,而後者導致新生鼠死亡和腎臟發育異常等表型。因此,Rabl2的這一開關功能精細地調控了纖毛介導的信號傳遞,保障了個體發育和自穩態維持的正常。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博士段世超、博士研究生李昊、博士張毅榮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鄢秀敏、朱學良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資助。該研究受到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研究員李勁松和博士研究生楊蘇明的協助,並得到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動物實驗技術平臺、細胞分析技術平臺、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的支持。
  Rabl2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的模式圖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周軍教授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題為O-GlcNAc transferase regulates centriole behavior an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to promote ciliogenesis的論文,揭示了O-GlcNAc在纖毛穩態調控中的新機制【3】。
  • 潘俊敏組揭示IFT蛋白複合物組分調控馬達蛋白在纖毛中運輸的機制
    纖毛可分為運動纖毛和不動纖毛。運動纖毛通過擺動來調控細胞的運動,比如纖毛蟲的運動。不動纖毛主要參與信號傳導,通過纖毛膜上的離子通道或受體感知外界的信號,如物理信號(如液流產生的機械力),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生物信號(如多肽Hedgehog)等,從而調控動物的生理穩態和發育。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段成國課題組和研究員朱健康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Coupling of H3K27me3 recognition with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formation)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中心體調控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機械特性和分裂能力,進而影響大腦皮層的大小和摺疊的嶄新機制。
  • 科學家揭示殺蟲真菌侵染結構附著胞分化形成的表觀遺傳機制及調控...
    該研究揭示了殺蟲真菌通過表觀遺傳KMT2-Cre1-Hyd4通路調控真菌侵染結構——附著胞的發育分化和殺蚊毒力的分子機制。 蚊蟲是瘧疾、革登熱等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蟲控制是阻斷蚊媒傳染病的重要措施。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團隊合作揭示單羧酸轉運蛋白的質子偶聯轉運機制和候選抗癌藥物...
    MCT1-4的膜定位需要糖基化分子伴侶蛋白,如協助MCT1、3和4定位的分子伴侶Basigin(也稱為CD147或EMMPRIN)和協助MCT2定位的分子伴侶Embigin(或gp-70)。 在生理條件下,MCT1-4協同糖酵解型細胞和氧化型細胞之間的乳酸穿梭,這是不同組織中乳酸穩態的關鍵過程。
  • 分子所劉穎/李川昀課題組合作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Histone deacetylase HDA-1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and longevity」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的新機制,並證實該機制影響機體的天然免疫與衰老進程。
  • 上海生科院揭示紫外光UV-B與內源油菜素甾醇信號協同調控生長的新...
    上海生科院揭示紫外光UV-B與內源油菜素甾醇信號協同調控生長的新機制 2018-02-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易凡團隊揭示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的分子機制
    研究表明,腎小管上皮細胞內脂質蓄積並不能誘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然而,足細胞對脂質蓄積異常敏感,足細胞內脂質的過度蓄積會引起足細胞功能紊亂導致細胞骨架重排、炎症反應等,最終引起足細胞死亡。該研究發現一種新型連接粘附分子JAML可介導腎臟足細胞脂質代謝穩態調控,為糖尿病腎病等蛋白尿性腎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
  • 北京師範大學任海雲、張毅團隊揭示調控花粉中肌動蛋白組裝的新機制
    在萌發前,AtFH5向質膜的易位能夠啟動並誘發領狀肌動蛋白結構在預期萌發部位的組裝。然而,在花粉萌發過程中,formin蛋白介導的肌動蛋白組裝以及囊泡轉運的自我推進機制是如何被調控的,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PRF4和PRF5下調導致生長期花粉管頂端膜的肌動蛋白聚合降低。formin-profilin互作在體內肌動蛋白聚合方面的重要性已被多次證實,然而,目前關於formin、profilin和肌動蛋白絲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直接遺傳和細胞生物學證據仍有待研究。
  • 我科學家揭示稻米蛋白品質形成分子機制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記者董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日前研究克隆了水稻蛋白品質形成新基因GPA5,並闡明了其關鍵作用,這項研究對改良稻米蛋白品質有重要意義。據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任玉龍介紹,稻米中含有的大量貯藏蛋白是僅次於澱粉的第二大類營養物質。谷蛋白是稻米中含量最高的貯藏蛋白,佔稻米總蛋白含量的60%以上。因此,谷蛋白是稻米蛋白品質改良的首選目標。
  • 進展|蛋白質動態結構分子開關:植物捕光天線實現高效捕光和光保護...
    在自然環境中,太陽光的輻照強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十幾倍的漲落。當雲的陰影遮蔽住受強光輻照的葉片後,葉片還會將光保護狀態持續數分鐘之久,然後才切換到捕光狀態。理論計算表明,由於狀態開關切換的滯後效應,可以導致20%的光能損失。2016年,美國科學家通過遺傳基因工程,獲得開關恢復速率加快的突變株,發現其淨光合效率比野生型增加約15% (Science, 2016,354,857)。
  • 生命學院閆創業課題組合作揭示單羧酸轉運複合物的轉運機制和候選...
    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閆創業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員蔣鑫合作發布了關於抗癌藥物靶點MCT1蛋白複合物的轉運與小分子抑制機理的重要成果。該工作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手段闡明MCT1的轉運機理和小分子抗癌候選藥物抑制機制,為進一步靶向MCTs的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
  • Cell丨非經典分泌蛋白進入膜泡的分子機制
    之後通過化學交聯與免疫沉澱富集轉運機器並通過質譜進行鑑定,找到了一個膜蛋白TMED10(圖2)。細胞學研究發現TMED10調控mIL-1β的分泌。鑑定未知轉運體策略有趣的是除了IL-1β外,非經典分泌蛋白IL-1家族其它成員(包括:IL-1α、IL-18、IL-33、IL-36、IL-37和IL-38)以及分子伴侶(HSP5B)、糖鏈結合蛋白(galectin 1和galectin 3)、 磷脂結合蛋白(Annexin A1)和神經毒性蛋白(Tau)的分泌也受TMED10調控,提示TMED10調控一系列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作為細胞內最重要的細胞器之一,線粒體不僅為細胞提供能量,同時也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前期研究表明,秀麗隱杆線蟲中轉錄因子ATFS-1和DNA結合蛋白DVE-1參與了對UPRmt的激活,但UPRmt的整體調控機制還有待進一步闡明。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當細胞停止伸長和擴張時,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可以在初生壁和質膜間合成次生壁。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孫飛課題組解析線粒體膜間磷脂酸PA轉運精細分子機理
    該工作以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線粒體膜間磷脂酸(PA)轉運複合物Ups1/Mdm35研究對象,解析了兩種不同的Apo結構以及底物DHPA結合態晶體結構。通過結構分析,結合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體外生化實驗,詳細闡明了Ups1/Mdm35轉運PA的動力學過程及其分子機理並提出了工作模型。
  • 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區別,生理功能和特性
    載體蛋白是幾乎所有類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每種載體蛋白能與特定的溶質分子結合,通過一系列構象的改變介導溶質分子跨膜轉運。載體蛋白相當於結合在細胞膜上的酶,有特異性結合位點,可與底物(溶質)發生暫時的、可逆性的結合和分離,且一種特異性載體只轉運一種類型的分子或離子;轉運過程類似於酶與底物作用的飽和動力學曲線,因此有人將載體蛋白稱為通透酶。絕大多數物質無法自由通過生物膜,許多水溶性分子(如離子、葡萄糖、胺基酸等)需要載體蛋白的幫助才能進行跨膜運輸。
  • 無膜細胞器:「細胞蛇」
    1953年他們揭示了DNA雙螺旋結構,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紀元。2、細胞是什麼?1665年,牛津大學校友虎克(Robert Hooke)出版了一本書Micrographia(《顯微圖譜》)。虎克繪畫功力了得,同時他折騰出了一個「玩具」——顯微鏡。虎克拿著他的顯微鏡,看見什麼小東西就拿來看看,然後畫下來,並用文字詳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