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齋菩薩聖誕 | 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之地

2021-02-22 中華網佛學

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之地。許多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故佛門有「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之說。

家常菜,家常在。廚房是女性的風水,廚房乾淨,則有福也。一個沒有女人的廚房,猶如一個沒有廚房的家,沒有溫情和愛的感覺,更沒有生活的溫度和氣息。

沒有了媽媽的廚房,爐火都沒了溫度,刀具也沉重了幾分;鹽巴結成了塊兒,油潑辣子的色澤也黯淡了許多;案板開始龜裂,洗菜池邊兒上也少了水印;牆面上以前要努力擦掉的油脂,現在卻成為了唯一熟悉的味道…

夥夫一己之力救下少林寺

佛教在印度時就有在廚房繪製監齋菩薩的傳統,在佛說經典中都有所記載。在中國佛教裡,監齋菩薩有一段富有傳奇性的故事。

少林寺有位行者,蓬頭裸背跣足,手中常提著一根燒火棍,在廚房做雜務,盡職盡責,十分勤勞,寺中竟然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號。

一三五○年,紅巾軍突然圍攻少林寺,由於事發突然,寺中僧眾皆不知所措,在這危急關頭,這位幹燒火雜務的行者手提燒火棍,衝出山門,身體忽然長高數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緊那羅王」,紅巾軍見此情狀驚恐萬分,到處逃邃。

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難,但這位行者也在隨後圓寂。

少林寺緊那羅殿中供奉的護法、妙法、持法三尊緊那羅王

至此,少林寺僧眾才知道這位行者就是緊那羅王的化身。

為了紀念這位行者的護寺之功,少林寺僧眾在寺院中為他塑了像,建立了緊那羅殿,稱他為護法伽藍菩薩,並有像供於廚上,供奉為「監齋使者」,來圓滿寺院飲食之事。

塑像的菩薩頭頂塑有發表上升的青煙,煙霧上有赤腳而立的觀音像,形象則袒胸赤腳,手握燒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樣。

以此形成了佛寺在這天紀念監齋菩薩的傳統。

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作祖之地。

廚房服役是苦差事。別人禪堂修行時,他們在奔波買菜做飯;別人吃飯時,他們在一旁餓著肚子供應著,待大眾吃完,才吃些殘羹剩飯。許多修行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故佛門有「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之說。


還有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弘忍的門下,在磨坊裡推磨、舂米,但時間一長,石頭磨破了腰背,傷口化膿後長出了蛆蟲,蟲子掉到了地上,惠能還把它拾起放回腰背,繼續讓它吃自己的肉。他說,蟲子也有生命,在地上會被人踩死的。大師即使腳受傷了,一樣隨眾作務,無論怎樣卑屈的工作,他也任勞任怨,為甘之若飴。

瑪千(Machen)在藏語中意思是廚師。在古西藏一座大寺院有個飯頭僧叫做「瑪千拉」,由於無私的服務奉獻,瑪千拉很早就不再苦修,放棄了哲理的研讀和複雜的儀軌形式,放棄所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努力,個人的偏見及好強的奮爭;他滿足於服務師兄弟,藉著對佛陀的服務來表達他的感恩心。

即使是在他永不倦怠地刷洗鍋盤時,他總是在心中、頭上保持著他修觀的本尊形象。

範仲淹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請了七位法師幫他去世的母親誦《金剛經》。誦到上午十點鐘了,差不多要上供了,大寮裡面一位做飯的法師,他就端了供飯供菜,端過來獻在供桌上。擺好以後,他拿著盤子準備走,看到大家在誦《金剛經》,那位法師站在旁邊看了一段就走了,因為廚房裡面還有事。

當晚,範仲淹夢到他的母親來跟他說:「兒子,你到西園寺這次安排誦《金剛經》非常好,我已經得生天道。並且因為你的孝順心、至誠心,感得觀世音菩薩現身為我誦了半卷《金剛經》,所以超度得很快。」

做到這裡夢就醒了,範仲淹馬上就起來尋找只誦了半卷《金剛經》的法師。

法師們說:「沒有啊,我們絕對不敢只誦半部,我們都是誦完整的,沒有說誦半部的。」

剛好廚房裡面做飯的那位師父走過來了,他就答了一句,說:「哦,昨天那是我,我去送供飯、供菜,看到大家在誦《金剛經》,我站在旁邊就看了半卷,廚房裡還有事,還要燒火,我就先走了。」

範仲淹就知道這是觀世音菩薩化身,馬上跪下去大拜。

菩薩示範培福重要:服務眾生都在平凡中踐行——在悟道者的世界裡,工作是神聖的,為眾生服務更是責無旁貸。

一代才女張愛玲,很有一點兒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可為了她心愛人,興致來了竟也會著菜籃像市民一樣買菜,像主婦一般學著下廚房做起飯來。

可見,愛情不僅僅需要浪漫與思念,更需要柴米油鹽的調養與滋潤。

廚房是體現女性溫柔的地方。女性都會有母性的一面,有弱小的一面。在廚房裡,她不必是幹練得體的白領,不必是一呼百應的領導,不必是尖刻的成功女企業家,她只是一個家庭的一分子。系上圍裙,在廚房裡忙碌的女人,在男人的眼裡一定是溫柔賢淑而完美的。

相關焦點

  • 恭迎監齋菩薩聖誕,送您三種迎祥納福方法!
    廚房服役是苦差事。別人禪堂修行時,他們在奔波買菜做飯;別人吃飯時,他們在一旁餓著肚子供應著,待大眾吃完,才吃些殘羹剩飯。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作祖之地。叢林裡,許多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
  • 阿難尊者的大功德(四)—— 在悉達多菩薩成佛的歡喜日,阿難尊者降生
    清人所繪悉達多菩薩降魔圖。菩薩降魔成佛之時,即阿難尊者降世之時。
  • 法華經:為什麼龍女說要成佛,就能迅速成佛?(73)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智積菩薩說:「我見到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都修行難行之苦行,積功累德而求無上菩提道,從來沒有止息過。
  • 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
    依大乘佛法來說,十地前為三賢位,見道後登地為聖位,以後進入修道階位直至十地,等覺妙覺,最後圓滿成佛。大悲心、菩提心、無二慧是菩薩修行所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菩薩修行的位次,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分,地上有十地之分。十信之前為外凡菩薩,十信之後為內凡菩薩,十住至十回向,為賢位菩薩,十地之上為聖位菩薩。
  •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的境界差異
    、心性、行持、菩提悲願、度眾力量,佛法知見、世間知見……融入甚深平等、清淨的光明覺照中,亦即獲得十種平等、清淨心。因為能念念出入滅盡定中,自然清除了宿世以來無量身口意所造作的染汙業行,令身口意業融入無相、清淨的修行中,止息任何染汙煩惱生起,於是親證了無生法忍光明。  經中又稱揚此地菩薩說:「此地菩薩,於三千大千世界,能夠運用其修證的方便智能,做為廣大眾生光明智能的指引之師。除了佛及八地以上的菩薩,其餘菩薩的深心妙行,沒有一個能夠與他相比。」
  • 殊勝吉日 | 庚子臘月廿三:恭迎監齋菩薩聖誕
    佛言:凡三寶之地,辦造飲食供養佛、法、僧之所,謂之香積廚。故辦造飲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業不淨,則辦食之所不名香積廚,謂之穢積廚矣。(佛門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裡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寮」。)何謂三德?清淨、柔軟、如法是。何謂六味?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願一切眾生得文殊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諸多經典中記載,文殊菩薩於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早已成佛,號龍種上如來;現在在北方常喜世界,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以菩薩身,化現在此世界;未來於南方離垢心世界成佛,佛名普現如來。文殊菩薩者,道成先劫,號龍種尊王,現證北方,稱摩尼寶積,未來成佛,名曰普現,在因為八王師,在果為七佛祖,影響大化,示同菩薩。
  •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苦修」不是痛苦地修行
    那些苦行者,雖然沒有物質的享受,但是他有精神的享受。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走中道,要走正道,要保持適度,不偏不倚,不能墮入兩邊。達真堪布開示  有些學佛的人,沒有一個完整的修持方法,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今天學這個,明天修那個,什麼都沒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腦子裡滿是矛盾衝突。結果越修越懶,越修越傻,越學越糊塗,越修越沒有信心。什麼叫越修越懶?
  • 佛法 觀音菩薩聖誕吉日 弘揚慈悲精神 學做觀音菩薩
    ——《普門品》偈句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聖誕吉日值此殊勝日,我們持清淨心、廣大發心,依身、語、意三門,廣行善業、正念正行,念佛、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回向祈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極樂,吉祥平安!回向祈願,疫情消除,世界安泰,無有災厄。
  • 苦行:越跟自己過不去,越有修行?|引經據典23
    編者按究竟該怎麼來看待苦行?是越跟自己過不去,越顯得有修行?還是說,釋迦牟尼佛是放棄了苦行之後才成的佛,所以苦行修不得?這些問題困擾了許多佛子,聖嚴法師的答問,全面圓融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值得學習。大德答問問佛教是主張苦行的宗教嗎?聖嚴法師答當我們尚未解答這個問題之先,應該明白一下「苦行」兩字的定義。一般所說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為手段,以解脫為目的而言。
  • 【殊勝吉祥日】說說地藏王菩薩的前世
    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吸引了日韓等國不少僧人來華求法。當時的朝鮮半島分為三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金喬覺(696-794),生而相貌奇特,頂骨聳出特高。力大可敵十人。心地慈善,穎悟異常。
  • 新年梵唄 | 正月初一,「接班佛」彌勒菩薩聖誕,念者富貴吉祥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中文是「無能勝」之意,出生於印度波羅奈國。據說,他生下來後就不食肉,母親自懷孕後,性格脾氣都變得慈善溫和了,故號「慈氏」。「阿逸多」的意思,是說菩薩慈心利生沒有勝過他的。後來,彌勒菩薩依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佛經記載,釋迦世尊授記他為今後娑婆世界的候補佛,也就是這個大千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大家稱他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什麼是菩薩?你能不能成為菩薩?
    阿羅漢成不了佛,菩薩是成佛的必由之路。所以小乘佛教裡沒有菩薩,硬要說有,那也是指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成佛前的身份,而佛則只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所謂「乘」就是船的意思,喻指佛法渡人。小乘就是小船,只能渡自己,而大乘就能渡很多人,所以大乘佛教完全是另外一種廣大境界。大乘佛教裡普渡眾生的菩薩有很多很多,即便佛,也有不少,如橫三世佛、豎三世佛、過去七佛等等。
  • 《法華經》文殊菩薩的世間眼
    文殊菩薩說:在日月燈明佛的白毫相光中,我又看見很多的如來,通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都自然成就了「佛道」。佛道是指修行六度萬行,究竟圓滿後,永離生死煩惱,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了。真言宗立三種即身成佛、天台宗立四種究竟成佛、《佔察經》說四滿成佛。說的都是成佛的途徑和方法,也就是說,成佛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可以選擇,但成佛後所得常樂我淨的涅槃卻都是一樣的。
  • 泰聖閣 苦行禪修的「智慧之神」—魯士泰國佛牌
    魯士佛牌在泰國佛牌中也屬於非常受歡迎的聖物之一,常被稱作「智慧之神」,在這裡泰聖閣為各位善信講一下魯士佛牌。魯士(RooSi)的中文意譯為"先知"、「修道者",是古時印度的修行者,近似現代的苦行僧。相傳魯士是幫助佛陀在樹下參透得道成佛的人,是智慧的代表。因此,在古印度,魯士被稱為「智慧之神」。
  • 地藏經之中的因果觀,地藏菩薩的大悲觀,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麼力量在推動這個因果輪子有序不停地運轉呢?地藏菩薩說,惡道的形成皆是罪惡眾生惡業所感。可見,三界六道亦都是眾生的業力所感。業力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經中說:業力之大可敵須彌,能深大海,能障聖道。自作自受,誰也替代不了。由此可知,人生無常,轉瞬即逝,抓住有限的時間,修己度人,乃人生之真諦。佛說地藏經之前,顯大神通,發微妙音。
  • 佛教:六大殊勝密咒——四大菩薩,綠度母,心經,請收藏誦讀
    其中最殊勝且簡單易記的六道心咒——分別是四大菩薩心咒,綠度母心咒,心經心咒,今天紅塵一起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多多受持誦讀,功德無量,福德無量。第一道:心經心咒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只有短短260個字,卻攝受小乘大乘一切法門,被稱為萬經之王。 而心經最後的心咒又被稱為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同樣也是所有心咒之王。
  • 《華嚴經》妙覺法門的三大菩薩
    才剛屈身頂禮,立即得到彌勒菩薩隔空加持,善財見自己徧在一切樓閣中,同時看到彌勒菩薩從最初得慈心三昧到被授記成佛種種不可思議神變境界,又目睹三千世界百億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出家苦行、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乃至分布舍利等歷程。這時一切樓閣種種樂器,演奏不可思議微妙法音。
  • 略說菩薩十地
    (六) 現前地 (Directly Manifested):這屬六度中的般若波羅蜜,智慧廣大增長。(七) 遠行地 (Gone afar):已除一切概念分別和執著。以上七地稱為不淨地,縱然煩惱蓋障已盡除,但所知障仍在,因此仍存障礙之垢染。餘下的三地稱為清淨地,因為連所知障亦已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