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思考漫步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感、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但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這話是節選自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只看到這句,我便有些憂傷了。這也正是這本書的感情基調。
寫這本書的時候村上春樹是29歲,小說是第一人稱「我」,在回憶8年前的自己,也就是21歲的時候。
充滿著任何青年人都有的對於青春逝去的感傷
在都市的生存壓力下,人際間趨向冷漠,青年們希望改變生活現狀而不得,空虛、寂寞、孤獨、懷舊便成為我們的常態了。
讀這本書之前,要嚴厲的告訴自己:你不必想要從這本書學到什麼知識!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不到五萬字的中篇小說,情節再簡單不過了。
就是短短18天內發生的故事:21歲的大學生「我」放暑假回到家鄉,幾乎天天去泡吧,然後邂逅了一位左手沒有小指的女孩,兩人越來越親密,但最後「我」因開學回到校園,女孩便失聯了。
在這個簡單的情節裡,村上春樹加入了不少奇葩的人物。
比如醉駕後撞車的鼠、抑鬱自殺的初戀、酒吧裡不停打電話的中年女人、幻想小說家哈特菲爾德等,這些人物的故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你分分鐘感嘆自己是不是看了一本假的《且聽風吟》?但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的話,你就能明白奇葩們的苦衷了。
資本主義高速發展,傳統精神價值崩塌,生存壓力陡然上升,人際間趨向冷漠。
都市青年們希望改變現狀而不得,於是空虛、寂寞、孤獨、懷舊成為他們的常態。
小說的故事開始於暑假某天,21歲的「我」在酒吧衛生間「撿到」一個爛醉的女孩,她的左手沒有小指。
「我」好心把她送回家,但女孩醒來後懷疑「我」侵犯了她,「我」百口莫辯。
但在接下來的18天裡,女孩和「我」越走越近,開始了浪漫的約會,眼看美好的感情就要發生的時候,故事卻戛然而止,女孩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消失了,扎心了。
在這18天的時間裡,「我」還經常和30歲的好基友「鼠」到酒吧買醉,偶爾談談人生、聊聊女人。
鼠是個富二代,卻最討厭有錢人,他想追求一個無法靠近的女人,每次準備跟我傾訴都開不了口,還是「我」主動和他尬聊,結果在一些觀點上卻誰也說服不了誰,心痛了。
此外, 「我」還斷斷續續地回憶起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
其中,初戀因為抑鬱症自殺了,讓「我」長時間意志消沉;而高中女同學通過電臺向「我」表白,卻不讓「我」聯絡到她,心碎了。
我和女孩靠近取暖最後又各自離去,所有故事都是無疾而終。
回憶就到這裡了,好不容易終於觸碰到細末,卻又默默的抽離了,如同風聽的每一首歌,悠悠的出現,隨著餘音又快速的消散了。
編輯: 源寧
校對:李佳韞
視覺: Malee
參考連結:
怎樣評價《且聽風吟》這本書?知乎作者有書視頻 2018-10-13《聽風的歌》思想漫遊村上春樹 江柏廷-臺灣 2007-11-01《聽風的歌》的評鑑 博客來用戶吉娃娃-臺灣 2019-10-28
寫下去的動力,幫忙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