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 ,哥兒們騷動了麼,看著自己的爛腿是不是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或許我們已經錯過了幾個夏天了,那如果你想不錯過下一個夏天,那麼你要做好準備了,在寒冷的冬天你也需要不間斷的練習 然後冰敷 拉伸,讓你的肌肉不斷的收縮,關節不斷的彎曲 伸直,控制關節的積水,提高自己的核心力量,增強心肺功能,加深體能訓練,在外面下大雪的時候也要讓自己大汗淋漓,沒有付出,你是不會得到回報的,沒有系統的訓練,你的膝蓋是不會在電腦面前恢復的。
術後雜言:
在我受傷的時候,手術過後,康復師就告訴我,股四頭肌的萎縮速度是人身體中最快的,術後需要面對長時間的肌力訓練,很多人熬不過去也就講究著,如果對於劇烈的高強度運動需要很高的肌力要求和很重要的本體感覺。
我術後第二天,康復師就給我康復了,他是冒著被骨科人爆頭的危險潛入進來的,首先是大家都一直關注的彎腿,第3天60度,然後是不斷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和直抬腿,幸運的是我2周後再康復師幾次冒險的潛入後,角度已經90度,然後我出院了,出院後就拄著拐杖上班了,每周去一次康復科治療,4周的時候120度,康復師便積極的開始可肌肉的訓練,目的是快速讓我可以行走,比如保護下靜蹲和踩自行車,6周我可以脫拐行走,角度135度,康復師說沒有康復的必要了,醫院的康復手段目的恢復到生活自理。
後來的康復完全是自己摸索了,也感謝我的康復師小夥伴們的幫助。
肌力恢復:
康復師目的只是讓你恢復到生活自理,在我可以蹲坑可以上下樓的時候,我在思索怎麼才可以回到以前,醫院的康復師幫不了你,只有自己摸索,首先膝關節的傷使你不能按照傳統的健身方式採取肌肉刺激法,過早的負重會是你膝蓋狀態百出,前功盡棄,你必須小心,不斷的查資料,搜索一切關於腿部力量的訊息,然後整理,嘗試,思考,總結出你自己的一種不同階段的訓練方式。
首先要普及的是:
1.48小時恢復:所有不適的症狀在48小時內緩解,說明你的運動量在合理的範圍內,如果不能恢復,說明超出你的承受範圍;
2.合理痛感:細微的痛感,自己可以忍受的,並且痛感在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增強的,我稱之為合理痛感,
3.控制積水問題:訓練會有積水產生,練後冰敷會緩解積水,但是必須控制積水量,嚴重的積水你會發現膝蓋的溫度高,伴隨活動受限,很長時間都無法吸收,這時候你必須休息,3天內積水沒有消退要就醫,化驗積水,訓練要等到積水消退後才可以進行,積水不可怕,很多時候他是一種訓練過度的反應,和發燒一樣是一種身體的警告,避免不斷的積水才是你要注意的,不斷的積水會造成慢性滑囊炎,那才是可怕的。
3個月以後基本的行走都是可以完成的,現階段可以靜蹲保證股四頭肌的供血和發力的感覺,為以後的腿部力量打下基礎,直抬腿和靜蹲這種等長的肌力訓練目的是使股四頭肌在等長的情況下保證大量的供血,保持肌肉發力的感覺和避免肌肉萎縮。
4個月-6個月的時候,一般遵守著日常靜蹲練習的人,可以嘗試著跑步了,所謂的跑步上來就是比走要快一點,康復師建議是快走,走著走著就跑起來了,上來跑步膝部會有疼痛感,但是很多人跑一段時間就會消失,也就是熱身了就會消失了,跑步對肌力的恢復作用不會太突出,不會有肌肉增加效果,但是對你心肺功能和體能,最終要的本體感覺會有明顯的改善,跑步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膝關節的靈活度提升,這也說明了膝關節必須合理的使用才會提高他的狀態,當然這時候你要考慮系統的冰敷了,也就是我要說以後要一直的自己感知膝蓋的狀態,控制膝蓋的積水,膝蓋發熱的時候,就是要積水了,要休息冰敷,直到膝蓋溫度正常,積水消退。
6-1年半,樓主2中方式作為力量恢復,第一種是騎車,現在都說綠色出行,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山區多,或者是在郊區等地方,可以買一輛山地車,如果你周邊鋪設路很多可以買公路車,當然車子買回來你必須騎,很多人說騎車傷膝蓋,不錯,當你姿勢不對的時候,騎車會摧毀你的膝關節,但是美國很多膝關節康復的項目就是騎單車,所以你必須要在車店叫技師調整好你的車子,例如,坐墊高度和車把高度以及車子的尺寸,現在的自行車都很專業,不是原來的28大槓了,自行車以固定的軌跡蹬踏,主要依靠髖部肌肉和腿部肌肉發力,他是一種有樂趣的有氧練習,對膝蓋沒有衝擊性,當然你要鍛鍊你的肌肉而不傷害你的膝蓋,你必須知道怎麼騎車,合理的騎行姿勢,合理的踏頻(70-100每分鐘),那樣才可以鍛鍊你的腿部肌肉然而保護你的膝關節,想刺激腿部力量,讓他在現階段高速增長,那就要專業點了,挑選坡度騎行,所謂的爬坡,可以極大的鍛鍊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當然我不建議每天都爬高難度的坡,但是每周2次的爬坡訓練可以讓你的肌肉增長的更快,並且極大的增加你的心肺功能,建議騎一段時間覺得這是一樣不錯愛好的可以使用鎖鞋,對膝蓋的保護不是一點一滴的。
第2種是健身房的訓練,6個月-1年半內,可以嘗試性的增加負荷訓練,比如小負重的半蹲,弓箭步下蹲,都是可以小負荷的,這期間主要是找到肌肉發力的感覺,術後的很多時間,腿部肌肉都處於低負荷階段,很多人失去了發力的感覺,在力量練習中找到發力感覺是及其重要的,打個比方,很多人在臥推的時候,一開始是胸部找不到發力的感覺的,然而手臂卻很快力竭了,原因在於,很多不練習力量的人,基本用不到胸肌,所以更本不會發力,腿部也一樣,你長時間的不練習腿部,腿部自然不會發力,然而發力點基本都會集中到髖部,應為慢跑需要的是髖部肌肉的收縮和小腿的發力,這時候,你需要使用小重量進行下蹲動作,找到發力的感覺。
首先說負重半蹲,怎麼樣才可以增加肌力的同時保護膝蓋?對不起,負重半蹲,對膝關節的壓力肯定是大的,但是這項力量舉運動為什麼是人類最原始的一種訓練方式並且被譽為力量訓練之王,肯定有他獨特的地方,腿部是人體的力量源泉,幾乎所有的跑跳運動員都會有著很好的深蹲數據。那我們怎麼取捨這種關係呢?首先看你怎麼認為,如果你想要可以進行激烈對抗的運動,那麼激烈對抗運動隊膝關節的壓力是巨大的,那麼你需要一個強大的肌肉群分擔關節的壓力,同時還要提高關節的壓力承受能力,同是手術臺下來的,在前期我與很多人一樣,處在同一起跑線,現在的我可以背著我的30斤的小兒子爬4個小時的九華山,不帶護膝不休息,一路上一路下,膝蓋什麼感覺都沒有,也許很多正常人都會覺得膝蓋不舒服,問題在於哪?3點,一個強大的肌肉群,一個強大的關節,合理的發力點,1趟負重30斤的2小時不間斷爬九華山後膝蓋的感覺還沒有我每周的訓練強度大,我的膝蓋當然沒有感覺,甚至護膝都不需要。
那麼總結以上,第一合理的重量,第二發力感覺,第三提高膝蓋的承壓能力,這3點是在樓主很多次的訓練中總結出來的,其中過度負重,過度訓練,不合理的訓練造成的積水問題都是血淋淋的經驗之談,
那麼當你在可以跑步5-10km,靜蹲可以15-20min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負重半蹲這種常規腿部力量訓練的時候,當你站在史密斯架前面的時候,你或許需要冷靜下來,首先你要慢跑熱身10-20分鐘,然後使用坐姿蹬腿的器械低負荷蹲4X12組進行膝關節和腿部肌肉的熱身,讓後環膝運動讓膝關節處於最佳階段,走到史密斯架前,使用空槓子半蹲,一開始你的目標不是負重多少,你的目標是找到股四頭肌的發力感覺,要找到發力感覺,你需要姿勢要正確,
正確的姿勢避免傳說中的深蹲毀膝蓋,腰背直線,垂直於地面,千萬不要勾腰,感覺自己的脊椎骨是直的,雙腳的間距決定你刺激的腿部肌肉的部位,與肩同寬,刺激股四頭肌肉正前方,越寬刺激越往內部,越窄刺激外側,下蹲的過程,速度要慢,意念集中在你想要發力的肌肉位置上,下蹲的過程中,膝蓋彎曲的軌跡要和腳尖的方向一致,一定不要膝蓋抖動,膝蓋下蹲的過程中到達最低點都不要超過腳尖,感覺下蹲的重心要放在屁股上而不是膝蓋上,整個動作需要嚴格遵守以上的規程,他可以極大刺激肌肉的同時保護你的膝蓋,下蹲到低點要緩慢起來,過程中充分感受股四頭肌發力。
使用極小的負荷是為了幫助你的姿勢正確,發力感覺良好,並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記負重半蹲需要緩慢的增加負荷,一切以動作標準和發力感良好為準,為以後可以大劑量的深蹲做好準備。
弓箭步蹲
這個動作在現階段不是太高的要求,覺得疼的可以不蹲,但是個別力量恢復相對較好的茶油可以嘗試一下,
對腿部的力量和本體感覺,關節穩定性有著現階段不俗的要求,重量可以輕甚至可以空手做,膝蓋依然不能超過腳尖,依然動作要慢,找到腿部肌肉的感覺,如果做了半天屁股酸,那說明還沒有找到發力的感覺,這個動作對肌力要求比小劑量負重半蹲要高,首先患腿在前下蹲的時候,很多叉油會自然的保護患腿,使用後方的好腿蹬地起來,或者是有髖部肌肉拉起,導致幾組後患腿肌肉任然感覺不到疲勞,那說明心裡因素和肌力不足的表現明顯,那麼你需要減負,去掉壓力,手扶著固定物下蹲試試,慢慢的把身體的重量感覺全部轉移到患腿的肌肉上,動作慢,找感覺,感覺腿部肌肉在灼燒,這個動作在後期想要盡心對抗運動中會經常練到,並且有提高難度和負荷的要求。
還有一些固定器械,在1年左右階段都可以小負重的練習,記住,現階段保證姿勢正確,發力感覺要找到,
坐姿蹬腿
這個固定器械一般健身房有水平的效果是一樣的,可以使用很低的負荷,並且對腰部沒有負荷,軌跡固定,安全性高,要訣還是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膝蓋彎曲軌跡和腳尖保持一個方向。
提踵
訓練小腿肌肉的,負重30%在腳前踮起一定的高度後踮腳,最高點停留1秒放下到最低點再次抬起,一個好的小腿力量很多動作不光可以省掉大腿的力量更多的是為你以後再和別人對抗的時候有更強硬的腳踝,下樓的時候膝蓋彎的更少,
弓箭步走
負重30-50%,弓箭步行走,10-20米,首先這個動作你要弓箭步下蹲膝關節無痛感,才可以弓箭步走,對於弓箭步下蹲,你需要跟好的腰部和膝關節的穩定,是一個不錯的練習,增加自感的同時鍛鍊肌力。
無論是自行車和健身房的力量練習,要遵守合理的痛感範圍,48小時的恢復和積水控制,例如訓練一段時間後發力感覺和姿勢都正確的情況下,增加了負荷,就會出現膝蓋酸痛,那必須在訓練後即使冰敷,然後休息,腿部力量訓練在高等級的刺激後,我們建議是72小時恢復時間,腿部肌肉是力量訓練中恢復時間要求最久的,當然這階段只是尋找發力感覺和學習姿勢的階段,但考慮膝蓋,建議每周聯繫1次,可以使用慢跑身熱,坐姿蹬腿6X12,負重半蹲6x12,弓箭步蹲6x12,負荷在姿勢正確並且發力感找到後,疼痛合理的情況下緩慢的增加,例如,我今天空杆子練完,腿部感覺明顯,膝蓋下蹲時候沒有明顯的痛感,那麼我下次訓練可以加10kg試試,但是一般在加一點重量的時候,膝蓋會出現疼痛感,那麼他是否在合理忍受的範圍內,如果在,那麼我就在這個重量範圍內訓練,1周-2周-3周,直到這個重量我膝蓋下蹲開始疼痛減輕,那麼我可以加重量了,那或許聰敏的茶油可以發現,一上來的首先需要姿勢正確,發力感明顯,那麼什麼時候增加負荷都是要看膝蓋的感覺,這就是現階段我們訓練和正常人區別,正常人是在肌肉負荷的條件下增加負荷,而我們是在膝蓋痛感的條件下增加負荷,過程中要關係膝蓋在訓練後的狀態,也就是我說的控制積水問題,關節腔的積水的平衡狀態,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當你發現在訓練過後出現膝蓋發熱,開始腫脹的時候,你就要長時間冰敷,並且休息,直到積水消失,我所說的48消失恢復,合理痛感,積水控制是你以後訓練都必須掌握的,也是你想回到競技場必須掌握的,
進階篇:
那麼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到競技場?我無法回答你,如果你抱著球說,我定位是投投籃打打醬油,那麼你隨意,能慢跑j就ok了,如果你還想暴力,那麼沒有練好,你上去就是在手術室外排隊,首先不是說我慢點,主要你的對手不會留情,再說了,一個都幫你當半個人的球場也沒有意義,缺少了競技的樂趣。
我們需要恢復到可以激烈競技的程度,那麼就需要專項練習。
首先我們要分析你在競技場上的技術動作,我們所說的跑跳能力,我們的肌力練習其實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那麼肌力並不等於跑跳能力,他需要結合速度,你需要的是爆發力,這3個字獲取很多茶油都不敢提出,應為9成的人在手術後都以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它,那麼進階訓練就是讓你恢復爆發力一邊可以讓你回到競技場。
那首先我們還是要關照膝蓋,那麼什麼時候可以訓練爆發力,那還是要看膝蓋和肌肉的狀態,首先最你的肌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康復師給的標準是單腿下蹲,那麼在我看來可以做好這個動作負重要達到1.5倍的自身體重,當然單腿下蹲不光是肌力要求高,對韌帶還有本體感覺,平衡能力都有強大的要求,我現在打籃球的時候熱身動作和平時都會經常單腿下蹲,羅斯以前在康復的宣傳視頻中,他使用單腿半蹲跳繩,真是很強大,再者單腿下蹲不光肌力要求高,膝關節壓力也會很大,膝蓋會疼痛,前面我們一直強調疼痛範圍,在這裡也得到了體現,那麼我們要達到單腿下蹲起的程度那必須負重深蹲1.5倍自身體重並且疼痛在合理的範圍內,那必須長時間的合理增加深蹲重量以達到這種標準,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深蹲到現在達到了400斤任然不滿足,因為一個受傷的膝蓋如果需要壓力減輕達到以前的肌力是不夠的,你需要更強,
那麼好了,力量大大,好處多多。如果在上述的例子中(深蹲),你能搞定350磅的話,你移動身體(還是150磅)所需要的力量就比你的極限力量小多了,你就有更多的力量富裕出來了。這樣的話,你只需動用極限力量的30%就可以移動你的身體,而且30%的極限力量比前面的75%動的更快,更有力。
當然在深蹲的過程中,你會遇到瓶頸,那時什麼,比如在自身體重的壓迫下,你腰部會不適,那恭喜你,你需要提高核心力量了,也就是腰部力量,另外一項提高全身力量的核心訓練,硬拉。
硬拉是刺激體後肌肉鏈(臀大肌,股二頭肌,下背部肌肉)的最佳動作。這些肌肉不僅在力量訓練中非常重要,而且常常是很多運動員的弱項。你應該知道木桶理論——木桶的容量取決於其最短板。核心力量主要是由以下肌肉決定:股四頭肌,臀大肌,股二頭肌,腓腸肌,下背部肌肉。就算你的股四頭肌非常牛B,可是你的體後肌肉鏈,明確的說就是你的背面太弱——你的整體力量也一定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把手交替的抓住槓鈴。這樣能更牢固更容易的做硬拉。雙腿與肩同寬,膝蓋和腳呈外八字狀
拉起槓鈴,保持腰直
儘量使鈴杆靠近身體。槓鈴的理想軌道是筆直向上。把手交替的抓住槓鈴。這樣能更牢固更容易的做硬拉。槓鈴硬拉是一種非常有效肌肉訓練方式,雖然有一定枯燥,自學者不要忽略這個動作。
我硬拉重量是260斤,其實可以更大,但是手的握力不夠,硬拉是連接上肢和下肢的協調運動,也是絕大多數訓練者懼怕的項目,和深蹲一樣,會消耗巨大的體能,訓練會非常艱苦,當然重量也需要非常大,他是核心肌肉群的重要部分,強大的腰部會讓你在後期的爆發力訓練中,腿部力量的傳輸更加強烈,並且增加對抗性以及身體的控制能力,和深蹲一樣決定了你的整體力量水平,深蹲重量息息相關,所以力量是均衡,腰部的力量決定了你的腿部力量。
病友們,如果你的深蹲重量超過了自身的1.5倍體重,那麼可以告訴你 你快要畢業了,當然我的要求是2倍體重,因為那時候你會腿部力量溢出,並且腰部力量也會極大增加,你可以做更加複雜的高強度的練習,讓你更加健康,在我體重170斤深蹲起320斤的時候,我單腿下蹲沒有任何壓力的蹲起了20個,並且單腿下蹲跳,膝蓋沒有任何痛感,我的腿部和膝關節告訴我可以開始爆發力的練習了,時間是術後2年。
爆發力訓練和極限力量訓練有著巨大的區別,他對速率有要求,強度也非常大,對膝關節壓力也很大,由於腿部的力量已經達到一定的標準,我們需要的是在爆發的時候減少膝關節的疼痛感,當然在一開始爆發力練習的時候,發力會出現比大重量深蹲更明顯的痛感,那我們需要的是思考,例如需要腿部爆發力量,可以在深蹲的時候,採取最大負荷的50%以下緩慢下蹲然後迅速發力並且腳尖踮起作為一個行程,速度的快慢取決也膝蓋的痛感範圍,可以不斷的提高發力的速度和力度,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一個過程來提高爆發力並且讓膝關節有一個良好的適應過程。
對應籃球和足球以及羽毛球等運動,需要跨步聯繫,可以採用多方向跨步,這個動作其實比較難,尤其是剛練習的人。
啞鈴前弓步
啞鈴後弓步
啞鈴側弓步,
這個動作對肌力和關節控制性要求很高,我一開始做的時候跨出去很恐懼,這個可以做很多組,對膝蓋的受壓能力有很高的提高,可以提高難度,跨出去和收回來的時候可以速度很快,這幾個動作對籃球 足球 羽毛球中的急停這種運用率很高的動作有著非凡的效果,
當你深蹲快起的動作膝蓋反應良好的時候,可以試試更高強度的訓練,半蹲跳了,不能使用史密斯架,採用自由槓鈴,負重20-30%,半蹲後全力跳起,落地緩衝半蹲再次跳起,連續的發力跳到最高點,落地要緩衝彎曲膝關節,這個動作發力要完全,不能留一點重量,關鍵的難點在落地的緩衝,膝關節必須緩衝彎曲,再次發力起跳,控制好你的關節,
讓後是交叉弓箭步跳,就是負重20%-30%弓箭步起跳,全力跳,空中交換雙腿下落後緩衝彎曲關節再次起跳交叉弓箭步跳的難度是很高的,基本都是在前方的腿落地緩衝後直接起跳,對單只腿的本體感覺,力量,穩定都有極高的要求,
負重下蹲起跳在一上來嘗試的時候要關照一下膝蓋的狀態,冰敷以及恢復,千萬不要積水了,以上的蹲跳建議每周2次,可以和腿部力量一塊練習。
折返跑,跑跳訓練,跑肯定是需要的,主要這不是慢跑了,而是30米的往返衝刺,我們大學時稱之為自殺,我有好幾次直接跑吐了,你感覺腿部的力量在加速的時候會全力的蹬地,上來控制好膝蓋的疼痛範圍進行發力,可以疼痛的範圍下加強爆發的啟動速度,每次要爆發完全後迅速減低速度,這項就是專項爆發力速度聯繫了,最後一組要在腿完全無力的情況下強行加速,那時候膝蓋的控制能力非常關鍵,應為肌力已經快要失去,大家在狀態好的時候可以嘗試畢竟那個點,畢竟那個點才是增長爆發力的最好時機,這個訓練每周可以進行2次,每次6-10,很傷人,跑完直接虛脫。
蛙跳,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動作,我在2年的時候,一次蛙跳直接讓我的膝蓋嚴重積水3個月沒好,也許那時候肌力更本沒有達到要求,那時候才能蹲起210斤左右的重量,當然這個動作不必多說了,我也是一周嘗試性的練習一次,3級蛙跳,連續3次蛙跳,最大距離的跳躍,效果我沒有試驗,以前大學的時候也練過,
高抬腿,跑動能力的必練項目,增加步幅和頻率,對跑動能力有著卓越的效果,難度也不是太大,
也許你看到後來覺得這都是天方夜譚,我在1年前也不相信,不管你信不信,至少我現在可以做的到,並且半年我會做一次CT的複查,至今我的半月板和韌帶依然非常健康,在2年的時候我深蹲對膝蓋的負荷還沒有打一場45分鐘籃球的負荷大,準確的說是遠沒有,這是我自己實踐過的,康復師和很多私教也都這麼認為,導致了我整整大半年基本沒有打過任何對抗性的比賽,都是重複著,投籃訓練和腿部力量訓練,至於系統的爆發力訓練也是5個月前剛剛開始,那時候我可以蹲起320斤的極限重量,那時候我開始減緩了深蹲的重量增加,變為更多的爆發力訓練和腰腹部訓練,沒有出意外相對於2年的時候那次蛙跳後積水的經歷再也沒有出現,過多的核心力量訓練讓我的新城代謝很快,原來的飯量基本練一會就回飢腸轆轆,我開始不那麼重視控制飲食,本身我的目的也不是做一個肌肉男,只想讓自己的運動能力增加,買了蛋白粉也是為了讓自己在2天1練的訓練後可以恢復的完全,現在和幾年前沒法比,有了孩子,晚上經常睡不好。
上次夏天的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深蹲重量才200多的時候便開始了蛙跳這種爆發力訓練,並且還參加了一場籃球聯賽,第一場雖然風生水起,但是打過後第二天,積水就來找麻煩,基本後來就是半廢的狀態,球隊也慘遭淘汰,總結了,爆發力訓練還是要在肌力充沛的情況下謹慎的開始,那時候貿然的覺得自己的肌力足夠,但是到球場的時候例如加速 急停等動作完全吃力,就算強行的做出,但是第二天膝關節就會抗議,其實這才是激進,那時候覺得還是要老老實實的練習深蹲,加深力量,讓後順理成章的採取專項的爆發力訓練,分解每一個運動周會做到的動作,加強這項動作所需要的力量,控制和承受能力,不可操之過急。
健身房本身有一個籃球場,打得人也不少,力量區就在一邊,由於我一般練習籃球的時候都是在周末和周3沒有人的時候,平時他們在打球的時候我都是在器械區練力量,前段時間他們硬是叫我湊數,我上場直接8波連莊,後來他們打急了,我突破跳起直接把我拉下來,傷腿直接著地,爽,超穩的落地,沒有一點痛感,不過打了這次對抗的半場後,更加堅定了我的訓練意識,也暴露了我還欠缺的,比如瞬間提速和上藍的單腿起跳相比原來還是差不少,以至於很多空擋受傷前的我可以很快的切入,面對大多是的防守我可以跳起用起跳高度等他騙犯規,現在這些動作非常拖泥帶水,還是有提高的空間。雖然30歲了 小孩也1歲半了,但是我平時不喜歡打牌也不喜歡玩遊戲什麼的,現在覺得上班 帶小孩玩,之外最感興趣的就是鍛鍊,覺得很有樂趣,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老婆也很支持我,尤其是這次我背著兒子爬山,一路都沒有休息,他也覺得出去玩要有一個好身體的重要性,現在反而對籃球也不想以前那麼有癮了,單純的喜愛鍛鍊,覺得鍛鍊讓我的身體狀態很好,也不會像以前那麼超負荷的使用身體造成3年前的悲劇,
上面總結的也是應一個群裡的人要求的,說真的,本來不準備寫的,在這個圈子內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前期的康復和手術的內容,很少有需要這麼高的要求的,所以一直也沒有寫,只是有人問的時候才回答,當然老話新說,不希望所有人都按照方式做,每個人都不一樣,希望我寫的可以幫助到你,請你結合自身的因素調整,我也是上班族,鍛鍊都是業餘時間,經常都是洗完碗乘著小孩睡覺才去鍛鍊,經常鍛鍊回來還要給小孩洗衣服,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家裡的LOL很久沒打了,意思在於時間都是擠出來了,很多人說沒時間,其實出去跑一個步耗時不過1個小時左右,有時候我忙的時候睡覺前9點半都會出去跑1個小時的步,鍛鍊不論方式和地點,只要一天內有1個小時,就可以做得到,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想到這件事。
祝願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