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膝關節'四大韌帶'損傷?

2021-02-13 98跑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的關節,也是跑步中損傷機會較多、最受關注的關節。膝關節(脛骨、股骨關節,這裡不包括髕股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

這四大韌帶,分別限制膝關節脛骨的外翻、內翻、前移、後移對於穩定膝關節的運動、維持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它們的損傷也是常見的,膝關節的韌帶損傷約佔所有膝關節損傷的40%。

所以認清這四大韌帶的功能、損傷特點,對跑步損傷預防來說是有幫助的。

膝關節解剖圖

內側副韌帶

亦有人稱之為脛側副韌帶。一般內側副韌帶長約8~10cm,形如計時沙漏,股骨止點為股骨內側髁前方至內收肌結節之間,脛骨止點為脛骨前方脛骨幹骺端鵝足遠端,擁有很好的血管營養及神經支配。

內側副韌帶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抗膝關節的外翻應力及脛骨外旋。

外側副韌帶

亦有人稱之為腓側副韌帶,為一長約5cm的圓索,位於膝關節外側稍後方,起於股骨外側髁,止於腓骨小頭。有膕肌腱和疏鬆組織與關節囊相隔,不與半月板相連。膝下外動脈、神經穿過其深面。

外側副韌帶的作用主要是外側加固(是膝關節抵抗內翻應力的主要穩定結構)和限制膝關節過伸。伸膝時,此韌帶緊張,與髂脛束共同限制膝關節內收和脛骨的旋轉活動。在屈膝時,外側副韌帶鬆弛,允許小腿作少許內收和外旋運動。

前十字韌帶

膝關節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位於股骨內外髁之間,前後兩條,互相交叉。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起於股骨髁間窩外後部,向前、內、下止於脛骨棘前側),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

後十字韌帶

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面,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生物力學實驗證明,後交叉韌帶對抗外力的強度相當於前交叉韌帶的兩倍,它是膝關節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相當於膝關節旋轉活動軸。

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多伴其他結構的損傷。有20%~78%的內側副韌帶損傷同時伴有其他韌帶的損傷;內側副韌帶深層及後斜韌帶附著於內側半月板,因而有5%的內側副韌帶損傷伴有內側半月板的撕裂。

內側副韌帶的受傷機制,主要是小腿脛骨外翻、外旋進而造成韌帶拉傷。所以多發於突然的變向及變速類型的運動員(比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當運動員急停、緊急變向、跌倒、踩空時,如果這個衝擊力使得膝關節脛骨外翻(通常還會伴有脛骨外旋),就容易引起內側副韌帶的損傷。

外側副韌帶損傷

一般來說,膝外側副韌帶不易受到損傷。這是因為,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腱處於緊張狀態,與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但是,若膝關節過度內收,也可造成外側副韌帶的撕脫或撕裂

前十字韌帶損傷

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翻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為過度外翻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損傷合併內側半月板損傷也較常見。

後十字韌帶損傷

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施加於脛骨上端,使脛骨過度向後移位,可引起後十字韌帶損傷,甚至發生膝關節後脫位。

01 內、外翻異常,可能是外側、內側副韌帶損傷

當膝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可出現外翻、外旋異常(過度);外側副韌帶損傷時,可出現內翻、內旋異常(過度)。

02 抽屜試驗判斷前後交叉韌帶損傷

屈膝90°,固定股骨,檢查者雙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後推脛骨。如前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向前異常動度;

如後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向後異常動度(若合併膝內側側副韌帶或外側側副韌帶損傷,也可出現內、外翻異常運動和內、外旋轉不穩現象)。

03 MRI(核磁共振檢查)

MRI能多方位、多層面、全面而清晰地顯示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等結構。

韌帶拉傷後,核磁共振成像會出現局限性或瀰漫性信號改變,韌帶連續性中斷,輪廓的改變。而且內側半月板撕裂,外側半月板撕裂,內外側副韌帶撕裂等。



雖然膝關節這四大韌帶都有損傷的風險,但是有一種損傷卻是我們跑步中特別需要提防、也是可以有效通過人為幹預的:膝關節內扣(大腿向內扣,小腿向外翻)引起的韌帶損傷。膝關節內扣的具體姿態如下圖:

膝關節內扣

因為膝關節在這種內扣的姿態下,是極度不穩定的,這時候身體重心位於支撐腿的內側,脛骨極易在重力的作用下過度外翻,對內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都造成很大的負擔容易造成它們的斷裂。那麼,該通過什麼手段來減少膝關節內扣的習慣呢?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髖外展肌群(髖部外側)肌力不足,對於膝關節甚至踝關節的影響比股四頭肌薄弱的影響嚴重的多。髖部外側的臀中肌,功能是穩定骨盆、使髖關節外展,並阻止大腿過度內收內旋,從而穩定髖關節。當臀中肌薄弱時,大腿容易過度內收內旋,導致膝關節內扣

所以,加強髖外側力量訓練,是減輕膝關節內扣現象、加強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從而可以保護膝關節韌帶。

彈力帶訓練 1 :

雙腳與肩同寬,背部挺直,將迷你彈力帶放於雙腿的外側或者是膝蓋上方,然後身體微蹲或是下蹲姿勢,進行橫向行走。

始終保持雙膝分離,指尖指向前方,始終保持迷你帶處於拉緊狀態。

彈力帶訓練 2 :

在膝關節上緣綁上彈力繩,然後做下蹲姿勢,重複 20 下。做3-4組。如能很好地完成,可以將練習腿伸直,做直腿外展。


彈力帶訓練 3 :



彈力帶訓練 4 :




箱式深蹲:







高臺單腿撐米字點地(亦可在平地練習):

相關焦點

  • 膝關節韌帶損傷
    損傷機制及病理變化1.內側副韌帶損傷  為膝外翻暴力所致。當膝關節外側受到直接暴力,使膝關節猛烈外翻,便會損傷內側副韌帶。當膝關節半屈曲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也會使內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多見於運動創傷,如足球、滑雪、摔跤等競技項目。
  • 膝關節韌帶損傷(附視頻)
    以青少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以運動員最為多見受傷時有時可聽到韌帶斷裂的響聲,很快便因劇烈疼痛而不能再繼續運動或工作膝關節處出現腫脹,壓痛與積液(血),膝部肌痙攣,患者不敢活動膝部,膝關節處於強迫體位,或伸直,或屈曲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斷裂處有明顯的壓痛點。高處跌落,車禍等直接暴力也可直接至韌帶損傷或同時伴有骨折等其他損傷。韌帶損傷常常合併膝關節半月板損傷,MRI檢查可以幫助診斷。
  • 【科普文】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有前交叉、後交叉韌帶;關節內側有內側副韌帶及內側關節囊韌帶;關節外側有外側副韌帶;後側有膕斜韌帶。這些韌帶構成了膝關節穩定的條件,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引導膝關節按規律進行運動。損傷原因1、內側副韌帶損傷為膝外翻和外旋暴力所致。
  • 科普 :膝關節韌帶組成以及損傷簡史
    總來的來說,這些韌帶是限制膝關節的運動以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這些韌帶中的任何一根受傷,都意味著韌帶組織已經被過度拉長或者斷裂,同時應該有相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有三個骨骼組成,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和髕骨(膝蓋骨)。
  • 膝關節韌帶損傷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效果好?
    在談論膝關節內側韌帶損傷康復措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膝關節的韌帶結構,膝關節腔內,內側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韌帶與內側半月板相連,當膝關節由於直接或間接遭受暴力損傷時,通常會連帶半月板,前交叉韌帶一起損傷,是膝關節損傷中比較嚴重一種。此外,還可能發生韌帶撕脫骨折,和外側壓縮性骨折。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及康復
    我們的膝蓋一共有5條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以及髕韌帶。每一個韌帶在膝蓋的功能行使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解剖:內側副韌帶(MCL)位於膝蓋的內側,連接著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脛骨)。內側副韌帶分為深淺兩層,其間無明顯間隙。
  • 膝關節損傷篇:前十字韌帶撕裂
    內外側韌帶分別在膝關節的內外側;十字韌帶在膝關節的內部,分別稱為前十字韌帶(ACL)和後十字韌帶(PCL)。前十字韌帶起於股骨外髁內側面後部,向前內下方走行,止於脛骨髁間粗隆前方及外側半月板前角。其正常時維特膝關節前後方穩定,參於限制膝關節過伸,協調關節旋轉活動,限制內外翻活動。由於膝關節過伸或外展,過度展曲、內收、旋轉均可引起損傷撕裂。
  • 膝關節承重責任大,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韌帶損傷指運動不當、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韌帶損傷,嚴重時有關節不穩,主要表現為膝部傷側局部劇痛、腫脹,有時有瘀斑,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內側副韌帶損傷時,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側髁的下緣處壓痛明顯,外側韌帶損傷時,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託處壓痛明顯。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運動治療
    在日常生活和鍛鍊中相較於其他韌帶(膝外側副韌帶、膝交叉韌帶等)內側副韌帶更容易損傷,約佔膝關節韌帶損傷的
  • 聊聊關於膝關節側韌帶的損傷與復健
    膝關節側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外側,內側韌帶由股骨內上踝到脛骨內側,而外側韌帶由股骨外上踝到腓骨頭。
  • 前十字韌帶損傷與膝關節超伸
    膝關節結構就是由圓形的股骨髁和接近平坦的脛骨表面組成的。因此,膝關節主要由它的軟組織來起到穩定的作用,而非骨本身的構造。韌帶是強韌的帶狀組織可以將骨連接起來。在膝關節有四條主要的韌帶提供穩定定。它們包括:前十字韌帶(ACL),後十字韌帶(PCL),內側副韌帶(MCL)及外側副韌帶(LCL)。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裡面,從股骨(大腿骨)後側穿過並連接到脛骨(小腿骨)的前面。
  • 膝關節韌帶損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丨患者科普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全靠韌帶及肌肉維持其穩定性。韌帶好比是一條堅韌的帶子,把兩塊骨骼緊緊地連在一起,預防兩個骨塊間錯動帶來的不穩。若外力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彎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那麼就會導致韌帶的損傷。膝關節有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四組韌帶。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2020-12-08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及其康復訓練方法
    一、病因病理當膝關節屈曲時,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大腿外展、外旋即可引起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如足球運動員鏟球時,對方摔倒時身體壓於鏟球者膝內側,而使膝發生內翻;剪式跳高落地時,足外側著地,身體向後側方摔倒等。
  • 膝關節韌帶拉傷怎麼辦
    然而,部分人由於運動中不恰當的動作,或者受到外力的影響,容易出現膝關節韌帶拉傷的情況。出現膝關節韌帶拉傷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的疼痛、腫脹等不適感,對患者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需要及時採取措施治療,避免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活動。 膝關節韌帶拉傷有哪些危害?
  • 運動損傷:膝關節損傷(髕骨勞損)
    相信不少人對膝關節損傷並不陌生,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膝關節是如何造成損傷的?我們先從解刨學看看膝關節的結構。
  • 為什麼足內翻時更愛崴腳,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該如何應對?
    主要包括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跟腓韌帶,其中距腓前韌帶主要應對足踝過度內翻和蹠屈,跟腓韌帶主要抵抗過度內翻和背屈。有研究顯示,距腓後韌帶承擔著踝關節外側韌帶60%的穩定,跟腓韌帶承受著約30%的穩定,距腓前韌帶承擔著約10%的穩定。
  • 不同年齡段膝關節痛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不同年齡段,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分別該怎麼應對呢?膝關節及的主要結構含括股骨、脛骨、髕骨及相應的軟骨關節面,關節內有前、後交叉韌帶及半月板,內側和外側有副韌帶,周圍有關節囊及附著於關節附近的肌腱。這些結構出現問題都會引起關節疼痛。
  • 如何保護膝關節?造成膝關節損傷有5個動作
    隨著年齡不斷增加,很多老年人的膝關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較嚴重的患者連走路都會比較費事。膝關節損傷不是一次造成的,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那麼,日常生活中,哪些動作會造成膝關節損傷呢?如何保護膝關節不受損傷?
  • 【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2020-12-1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