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承重責任大,韌帶損傷怎麼辦?

2021-02-07 康復匯

膝關節韌帶是保護膝關節及維護穩定的重要結構,主要包括前交叉韌帶(ACL)、後交叉韌帶(PCL)及內側副韌帶(MCL)和外側副韌帶(LCL)。


膝關節韌帶損傷指運動不當、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韌帶損傷,嚴重時有關節不穩,主要表現為膝部傷側局部劇痛、腫脹,有時有瘀斑,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內側副韌帶損傷時,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側髁的下緣處壓痛明顯,外側韌帶損傷時,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託處壓痛明顯。

 

 

急性膝關節韌帶損傷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噴射冷凍劑,並加壓包紮固定,抬高患肢,膝關節制動。


 

 

十字韌帶斷裂,或脛骨棘撕脫骨折有明顯移位的患者,應早期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術後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

 

 

短波、超短波療法:微熱或溫熱,促進韌帶修復,若患者韌帶重建術後使用了金屬物固定,禁用高頻電療,可改用蠟療。

 

超聲波療法:超聲波療法的熱效應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松解粘連,促進炎症反應的應答。低強度脈衝超聲波有利於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早期恢復活動。


 

磁療法:磁療法作用於機體,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和滲出液的吸收,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消炎、消腫的目的。

 

 

中醫理療如針灸、按摩等,可以活血、止痛,消除肌肉疲勞,有效預防關節畸形的發生發展。

 

 

通過功能康復鍛鍊,可以增強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使下肢肌肉可以更好的輔助韌帶,確保膝關節在達到正常活動度的同時,減少受傷韌帶的受力,防止韌帶二次受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肌力訓練以提高膕繩肌肌力為主,選用多點等長股四頭肌抗阻訓練方法,禁忌股四頭肌的等張肌力訓練。前交叉韌帶損傷修復後1-2周進行股四頭肌等長運動、伸直小腿抬高運動,能更快地恢復膝關節的活動範圍並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後交叉韌帶損傷:以提高股四頭肌肌力訓練為主,選用多點等長膕繩肌抗阻訓練,禁忌膕繩肌的等張肌力訓練。


 

膝內側副韌帶損傷:以內收長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肌力康復訓練為主,外副韌帶損傷以闊筋膜張肌、股二頭肌康復訓練為主,後期加強膝關節本體感覺訓練,增強關節的保護功能。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患者取仰臥位,應雙下肢同時進行主動抬起和下壓膝關節的練習,用力收縮大腿肌肉5s,放鬆2s,如此反覆練習。

 

股內收肌練習:強化夾緊大腿的動作,如雙腿間夾枕頭,以鍛鍊股內收肌。


 

直腿抬高練習:患者仰臥於床上,伸直膝關節病收縮股四頭肌後抬高患肢,停留5s,剛開始也藉助一些外力,逐漸過渡到主動練習。

 

股四頭肌抗阻練習:儘量下蹲,以能耐受的疼痛的為限,維持10s,起身反覆練習。

 

膕繩肌等長收縮練習:足尖下壓,足跟向下蹬,大腿稍稍抬起繃勁,每次10秒,每次10組。

 

步行訓練:可藉助步行器進行步行鍛鍊,重心在健側下肢,逐漸的向患側過渡,並進行平衡平衡能力的訓練,加強步態指導。

 

 

膝關節韌帶損傷在運動損傷中較為常見,韌帶損傷後,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容易造成組織缺氧、缺血,代謝物蓄積,形成組織水腫及炎症反應。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早期固定,並及時進行康復治療,能夠消炎、消腫、止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防止粘連,對膝關節韌帶損傷手術後康復及非手術治療都有很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蘇熊兵,龔熹.膝關節韌帶損傷後運動療法應用的效果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9年9月.23-24.

 

陳柯,張杰敏,張馨梅等.階段性系統康復鍛鍊在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術後的應用效果.西部醫學.2016年4月第28卷第4期.560-563.


本期編輯:Samara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臺「康復匯」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投稿郵箱:tougao@kangfuhui.com

相關焦點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指由於膝關節遭受暴力打擊、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膝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以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小腿外展或內收時疼痛加重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症
  • 膝關節韌帶損傷了該怎麼辦?
    韌帶好比是一條堅韌的帶子,把兩塊骨骼緊緊地連在一起,預防兩個骨塊間錯動帶來的不穩。若外力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彎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那麼就會導致韌帶的損傷。經過一段時間,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便逐漸出現萎縮。後交叉韌帶損傷為強大暴力所致,後交叉韌帶損傷在所有膝關節韌帶損傷中佔3%~20%。
  • 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會造成膝關節明顯不穩定,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將會造成膝關節的殘障。其中兩組韌帶同時損傷時,即為多發韌帶損傷,而膝關節外傷脫位的患者往往有三組以上的韌帶損傷。早期復位、石膏固定的非手術治療曾是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治療方案,但目前認為該方案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隨著關節鏡技術的發展,利用關節鏡技術一期修復交叉韌帶及微創修復側副韌帶的手術方式取得了良好療效。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及康復
    我們的膝蓋一共有5條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以及髕韌帶。每一個韌帶在膝蓋的功能行使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解剖:內側副韌帶(MCL)位於膝蓋的內側,連接著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脛骨)。內側副韌帶分為深淺兩層,其間無明顯間隙。
  • 【療· 】膝關節韌帶損傷了該怎麼辦?
    韌帶好比是一條堅韌的帶子,把兩塊骨骼緊緊地連在一起,預防兩個骨塊間錯動帶來的不穩。若外力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彎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那麼就會導致韌帶的損傷。膝關節有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四組韌帶。由韌帶損傷帶來的膝關節不穩定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由於關節的不穩定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久而久之就易發生骨關節炎,嚴重影響關節壽命。
  • 膝關節韌帶損傷
    損傷機制及病理變化1.內側副韌帶損傷  為膝外翻暴力所致。當膝關節外側受到直接暴力,使膝關節猛烈外翻,便會損傷內側副韌帶。當膝關節半屈曲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也會使內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多見於運動創傷,如足球、滑雪、摔跤等競技項目。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兩側,它與交叉韌帶和髕韌帶一起是維持、保護膝關節穩定和運動的重要結構。外側副韌帶呈繩狀,較堅韌,起始於股骨外上髁外側,抵止於腓骨小頭,故又稱腓側副韌帶;當膝關節伸直時,該韌帶緊張,與髂脛束一起制止和約束膝關節的內翻活動。
  • 膝關節韌帶損傷(附視頻)
    一般膝關節韌帶損傷都有外傷病史,以青少年居多。正確的進行診治,一般都能達到良好的恢復效果。以青少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以運動員最為多見受傷時有時可聽到韌帶斷裂的響聲,很快便因劇烈疼痛而不能再繼續運動或工作膝關節處出現腫脹,壓痛與積液(血),膝部肌痙攣,患者不敢活動膝部,膝關節處於強迫體位,或伸直,或屈曲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斷裂處有明顯的壓痛點。高處跌落,車禍等直接暴力也可直接至韌帶損傷或同時伴有骨折等其他損傷。韌帶損傷常常合併膝關節半月板損傷,MRI檢查可以幫助診斷。
  • 實用向丨膝關節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屈戍關節,它的外形也決定了它不是一個十分穩定的關節,因此膝關節的韌帶結構在保持膝關節的正常功能和穩定性起很大的作用。膝關節雖然是一個屈戍關節,但在屈膝時也能作輕度的磨動和旋轉。
  • 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的治療
    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會造成膝關節明顯不穩定,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將會造成膝關節殘障。     膝關節的穩定性雖然依賴於骨和多種軟組織結構,但在這些軟組織結構中,有4組主要韌帶即前、後交叉韌帶和後內側複合結構(內側副韌帶、膕斜韌帶)、後外側複合結構(外側副韌帶、膕肌腱、膕腓韌帶)是維護關節穩定性的最主要的結構,兩組韌帶同時損傷時即為多發韌帶損傷,而膝關節外傷脫位的患者往往有三組以上的韌帶損傷。有些患者或醫生錯誤的認為膝關節受傷脫位問題不大,只要沒有脛骨平臺骨折就好。
  • 【科普文】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有前交叉、後交叉韌帶;關節內側有內側副韌帶及內側關節囊韌帶;關節外側有外側副韌帶;後側有膕斜韌帶。這些韌帶構成了膝關節穩定的條件,限制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引導膝關節按規律進行運動。損傷原因1、內側副韌帶損傷為膝外翻和外旋暴力所致。
  • 什麼是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這條韌帶和內側副韌帶一起,有助於防止膝關節的過度側向移位,有助於保持大腿和小腿正常的對線。為什麼會發生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事實上,膝外側副韌帶損傷是比較少見的,多因暴力作用於小腿內側使之內收所造成。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腱處於緊張狀態,與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
  • 如何應對膝關節'四大韌帶'損傷?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的關節,也是跑步中損傷機會較多、最受關注的關節。膝關節(脛骨、股骨關節,這裡不包括髕股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這四大韌帶,分別限制膝關節脛骨的外翻、內翻、前移、後移對於穩定膝關節的運動、維持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它們的損傷也是常見的,膝關節的韌帶損傷約佔所有膝關節損傷的40%。
  • 科普 :膝關節韌帶組成以及損傷簡史
    總來的來說,這些韌帶是限制膝關節的運動以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這些韌帶中的任何一根受傷,都意味著韌帶組織已經被過度拉長或者斷裂,同時應該有相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有三個骨骼組成,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和髕骨(膝蓋骨)。
  • 膝關節韌帶拉傷怎麼辦
    然而,部分人由於運動中不恰當的動作,或者受到外力的影響,容易出現膝關節韌帶拉傷的情況。出現膝關節韌帶拉傷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的疼痛、腫脹等不適感,對患者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需要及時採取措施治療,避免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活動。 膝關節韌帶拉傷有哪些危害?
  • 膝關節損傷篇:前十字韌帶撕裂
    內外側韌帶分別在膝關節的內外側;十字韌帶在膝關節的內部,分別稱為前十字韌帶(ACL)和後十字韌帶(PCL)。前十字韌帶起於股骨外髁內側面後部,向前內下方走行,止於脛骨髁間粗隆前方及外側半月板前角。其正常時維特膝關節前後方穩定,參於限制膝關節過伸,協調關節旋轉活動,限制內外翻活動。由於膝關節過伸或外展,過度展曲、內收、旋轉均可引起損傷撕裂。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運動治療
    在日常生活和鍛鍊中相較於其他韌帶(膝外側副韌帶、膝交叉韌帶等)內側副韌帶更容易損傷,約佔膝關節韌帶損傷的
  • 膝關節後交叉韌帶損傷,怎麼辦?
    1.我如何能確定我的後交叉韌帶是否損傷了?急性後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通常損傷的暴力較大,比如車禍傷,運動中嚴重的膝關節跪地撞擊傷等較容易導致後交叉韌帶損傷,有些患者能清楚地感覺到膝關節在損傷瞬間一過性的脫位感覺或者錯動感。傷後膝關節活動時有明顯疼痛、腫脹等症狀,行走困難。
  • 科普時間 | 膝關節韌帶及其損傷全介紹
    膝關節韌帶有助於控制和支持他們的運動。外側副韌帶(LCL)、內側副韌帶(MCL)分別位於膝關節的外側內側,主要提供膝關節橫向的穩定度。前交叉韌帶(ACL)可避免小腿骨相對於大腿骨之過度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PCL)可避免小腿骨相對於大腿骨之過度向後移位。任何一條膝蓋韌帶的損傷意味著組織已經拉傷或撕裂。症狀和治療將根據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
  • 膝關節韌帶受傷怎麼辦?
    內部障礙,例如傷在膝蓋前、後十字韌帶、 半月板,大多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檢查才可以確定是否有受損;外部障礙,例如在膝蓋內、外側韌帶的損傷,用手可以摸得到、眼睛看得到的扭傷。多數人發生運動傷害,以扭傷、肌肉拉傷等外部障礙居多,倘若傷到內部如膝蓋十字韌帶的損傷,往往是面臨到很大的衝擊力量,比如說,滑雪時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