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是指當膝關節微屈姿勢下站立時,突然受到內翻或外翻應力的衝擊,致膝部內側或外側疼痛,韌帶組織異常及壓痛,以膝關節側向運動試驗陽性為主要特徵的一種膝部傷病。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兩側,它與交叉韌帶和髕韌帶一起是維持、保護膝關節穩定和運動的重要結構。外側副韌帶呈繩狀,較堅韌,起始於股骨外上髁外側,抵止於腓骨小頭,故又稱腓側副韌帶;當膝關節伸直時,該韌帶緊張,與髂脛束一起制止和約束膝關節的內翻活動。內側副韌帶扁寬,呈三角形,基底朝前,尖端向後,分為前縱部、後上斜部和後下斜部;前縱部起於股骨內上髁,向下方斜行止於脛骨上端內側緣;後上斜部自前縱部的後緣向後下方,止於脛骨內側關節邊緣,並附著於內側半月板的內緣;後下斜部由前縱部的後緣向後上,止於脛骨髁後緣和內側半月板的後緣。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側副韌帶最緊張,可阻止膝關節的外翻與小腿旋轉活動。在膝關節半屈曲位時,兩側副韌帶鬆弛,膝關節不穩(小腿有一定的迴旋活動),容易遭受外力損傷。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絕大部分發生於內側。正常的膝關節約有10°左右的外翻。膝關節外側容易受到外力撞擊,使膝關節過度外翻而損傷內側副韌帶(部分撕裂或全部斷裂)。也可由膝關節屈曲位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或在足部固定時,股部突然內收、內旋或外展、外旋而發生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至斷裂。由於內側副韌帶的深部纖維與內側半月板邊緣相連,故在內側副韌帶深部纖維損傷時,可伴有內側半月板邊緣撕裂,或交叉韌帶及關節滑膜損傷。膝部側副韌帶損傷的主要病理改變為韌帶拉傷、部分撕裂或全部斷裂,損傷局部出現瘀腫(水腫或血腫),影響膝關節的屈伸活動。完全斷裂者(可為橫斷、斜斷或縱裂傷等),使關節內側失去聯繫而喪失其穩定性。即使是輕微的撕裂傷,若治療不當,則斷裂的韌帶纖維回縮,形成瘢痕連接,造成韌帶弛張無力,膝關節功能減退。2.症狀 傷後即刻出現膝部一側疼痛,小腿被動內收或外展時疼痛加劇,傷部腫脹,2~3日後可出現皮下血斑,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行走困難且痛甚。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屈曲於135°位,不能主動伸直和屈曲,膝部內側腫脹,疼痛加重,韌帶斷裂時則側向活動幅度加大。3.檢查 損傷局部可觸及腫脹、壓痛。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時,可觸及斷端(凹陷)間隙及回縮的韌帶隆凸(軟結)。側向運動試驗陽性。慢性損傷的病例,可在股、脛內、外髁處觸及壓痛明顯的硬結狀物。4.X線平片檢查 可發現關節間隙增寬(韌帶完全斷裂時)及筋肉組織腫脹陰影,並可排除撕脫性骨折或膝部其他病變。根據側副韌帶損傷時外力的方向與膝關節所處的體位姿勢,來判斷損傷的情況,再依據其腫脹、瘀斑、壓痛及側向運動試驗陽性,即可明確診斷。但對於嚴重的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可伴有半月板撕裂或交叉韌帶損傷;膝外側副韌帶損傷,易合併腓骨小頭骨折及腓總神經損傷等,應注意鑑別。3.取穴 外側副韌帶損傷,取風市、梁丘、陽陵泉、足三裡、氣衝;內側副韌帶損傷,取血海、陰陵泉、地機、衝門;膝部疼痛劇烈者,取足部的膝反射區或手部第2掌骨橈側腿穴區。4.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治療15分鐘左右;新傷隔2~3日複診1次,局部手法刺激宜輕,遠端取穴宜重;陳舊傷每日1次,局部手法刺激適當加重。(1)新傷韌帶未斷裂者,治療後,囑病人抬高傷肢臥床休息3日,可同時內服跌打丸等,3日後用中藥洗敷傷處。慢性損傷或陳舊傷,可在治療前後用中藥洗敷。(2)急性損傷或嚴重撕裂者,禁用推拿撥法,以防加重損傷。(3)陳舊傷觸及硬結或痛性條索,可用推、揉、撥、滾、擦等手法,施術於傷處10分鐘左右,或使局部透熱為度。(4)陳舊傷或新傷腫痛減輕後,應逐漸加強膝關節屈伸活動鍛鍊,以防止組織粘連、攣縮。(5)韌帶完全斷裂傷,慎用推拿治療,應動員其外科手術修補術。組成:川烏、紅花、防風、土鱉蟲、地龍、牛膝各9克,透骨草16克,蜂房2個。用法:用清水半臉盆,加上藥1付,煮沸後,即用熱氣燻傷處,一邊加熱,一邊燻蒸約10分鐘,去火降溫後,用毛巾洗敷傷處20分鐘,毛巾熱敷時可用手掌拍擊數次,但不要在傷處移動毛巾,防止擦傷皮膚。每日2次,2~3日1付。應注意避免受風著涼及寒冷刺激。功效: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常用於筋肉組織損傷的治療。瘀腫嚴重者,待出血停止後用之。
主治兒科常見病,擅長小兒推拿治療小兒發燒、咳嗽、便秘、嘔吐等常見病症。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及內科常見病等。
科室電話:0379-62212808
科室地址:洛陽市中醫院(西工院區)北院6樓 針灸推拿科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