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帶「面碗」鑑寶,專家滴了一滴水後,驚得說不出話

2020-12-13 藝站ART

大姐帶了一個「面碗」,外面很普通,碗內有三條魚的紋飾,非常生動,看上去就是一個十分古樸的碗。大姐介紹說,這是她出去旅遊的時候買的,討價還價後花2.9萬成交了。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大姐買回家後,還被丈夫和孩子一頓念叨,說花了這麼多錢就買了這個破碗,所以大姐就十分想讓專家看看這個碗,值不值這麼多錢。

專家仔細鑑定了這個碗,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最後斷定這個碗是出自遼三彩,而且在碗的中央有一個非常小的開片,這個細節完全能夠證明碗的年代,而且還是一件上好的文物。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專家說,其實鑑定遼三彩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在碗裡滴一滴水,會被碗吸收掉,還會散發出泥土的芬芳。徵得大姐同意後,專家向碗中滴入一滴水,水被瞬間吸收,大家都驚喜地說不出話。

專家說,現代仿品是沒有這個特點的。而且碗中間的開片是旋轉狀的,是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釉和胎的膨脹程度不同,後來又經過了歷史的沉澱才變成這樣的。並且,這種開片不是能仿造出的。

以上兩個特點就能看出,這是遼代的白釉綠彩刻三魚的大碗。大姐詢問到碗的價值,專家表示,這件藏品目前在拍賣會上沒有過拍賣紀錄,但是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很像,只不過花紋不一樣。

因此專家說,還是有收藏價值的,這個價錢買來可以說是撿漏了,大姐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所以並沒有強求什麼了。

遼三彩是遼代燒制的低溫彩色釉陶製品。遼代最早在何時開始燒制陶瓷,至今尚無確切考證。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但是,已發現的有確切紀年的遼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器物可以證明,在遼穆宗應歷年間(951年一969年)以前,遼代就已經有了黃釉、綠釉等單色釉的陶器,這時也已經燒制三彩陶器。

遼代的三彩陶器基本上承襲了唐三彩的傳統,胎質較為粗硬,常常呈現出一種灰黃白色或淡紅色。遼三彩的質量不及唐三彩,但也具有頗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藝術風格。

遼三彩製品的釉色多使用黃色、綠色、褐色三種,器型中常見方碟、海棠盤、雞冠壺、雞腿瓶等,這些器物都極富契丹民族的獨特風格。

遼三彩主要採用印花、射花兩種裝飾手法。通常來說,平面造型的圓器,如盤、碟等一般採用陽文印花,而立體造型的琢器,如尊、瓶、罐等一般則採用劃花手法。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遼代燒制三彩器的窯址主要有缸瓦窯、南山窯和龍泉務窯三處。不同的窯址,工藝特徵也不盡相同。

缸瓦窯是官窯,窯場規模較大,除生產瓷器外,還燒制白釉、黃釉、綠釉等單色釉陶器,這裡燒制的三彩釉也是由白、黃、綠這種三釉色構成的。

缸瓦窯的三彩器胎質粗軟,火候稍高,胎質呈漩粉或黃白色。在人窯燒制之前,先以三爪型支足人匣,所以缸瓦窯的三彩器中都有三個小圓釘痕。缸瓦窯的三彩器物多為印花盤、印花硯、小佛塔等。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南山窯是遼代晚期民窯,規模不大。南山窯的燒造時間較短,專門燒制釉陶。這裡燒制的三彩釉並施白、黃、綠三色,胎質細軟,胎體呈淡紅色,在施釉前,常常先施一層化妝土。器形常見盤、碟等小件器。

龍泉務窯瓷器種類齊全,色彩以綠、黃兩色為主,其中黃中泛赭紅色,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這裡井未大量燒制三彩釉,而是在出土的瓷片中常常伴隨著三彩菩薩像等。常見器形有方盤、燈、爐、盒、枕等。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

遼三彩作為華夏陶瓷大家庭中重要一員,將奔放張揚的契丹基因與中華傳統文化熔於一爐,為中華陶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金元三彩乃至明清素三彩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文物鑑定、歷史故事以及現代藝術~幫您掌眼,帶你走進藝術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大姐帶慈禧太后的護甲鑑寶,自己估價500萬,專家卻只是笑了笑,連說你失算了.
    大姐帶慈禧太后的護甲鑑寶,自己估價500萬,專家卻只是笑了笑如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曾經,錢是大家眼中最重要的東西,錢能生錢。很多人好不容易積攢了一筆錢,因為不捨得花,也不敢大手大腳用,所以會把錢存在銀行裡,拿到銀行裡微薄的利息就覺得十分的滿足。有很多比較幸運的人,手中會有祖傳的一些寶貝。
  • 女子帶香爐「蒙面」鑑寶,專家手一比劃,女子:5000萬?專家搖頭,可能值3億.
    女子帶香爐「蒙面」鑑寶,專家手一比劃,女子:5000萬?專家搖頭說起「蒙面人」大家會想到什麼?無論是哪種猜測,這類人都自帶一種神秘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去猜測這人身後是不是有什麼故事。這不,這期的鑑寶節目,就來了一個蒙面的女子想要鑑定寶物,即使是到了臺上,也沒有摘下口罩,這下引起了專家們和觀眾們的注意。
  • 大姐用布換了一個罐子,上節目去鑑寶,專家:賺大了,現在是天價
    大姐用布換了一個罐子,上節目去鑑寶,專家:賺大了,現在是天價文/青山綠水我們國家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沒落,但是幸虧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又重新走向了輝煌。我們在隋唐時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很多外邦都來進貢學習。
  • 大叔帶含有蟲子的「項鍊」鑑寶,專家看後:你站穩!我估價
    大叔帶含有蟲子的「項鍊」鑑寶,專家看後:你站穩!我估價我們的地球形成的時間很長,而這種時間長度,拿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對比,這上千年的歷史對於它來說不過是時間長河的一滴水珠罷了。不過這也跟琥珀裡面包含的什麼樣的蟲子有關係,而且也跟它包含的完整不完整有關係。隨著現在的古董文物興起的潮流,很多鑑寶節目也跟著火熱了起來,有次節目中來了一位大叔,這位大叔脖子上面帶著一條含有蟲子的「項鍊」也就是琥珀來鑑寶,在專家鑑定之後,對這位大叔說:「你站穩!我估價了。」,那麼這件事情是怎麼樣的呢?
  • 男子帶「破瓷罐」鑑寶,專家說可惜有裂痕,男子回答家裡還有一個
    男子帶「破瓷罐」鑑寶,專家說可惜有裂痕,男子狂喜回答家裡還有一個在古董行業裡面,瓷器往往是完整無缺最為值錢,所謂完整無缺是指沒有缺失,瓷器沒有裂痕或者劃痕。有的瓷器它是兩件或者多件組成一套的,像古代的一些大罐,或者一些喝茶用的杯子。大罐需要有蓋子,喝茶的杯子需要有託盤和蓋子,這樣組成一套的瓷器往往是單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 大姐帶一「粉盒」上臺,感覺不像老東西,專家:乾隆時期的精品
    實際上在我們日常收藏和鑑寶的活動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這些東西市場的受眾並不如瓷器和書畫類那麼受人歡迎,屬於冷門類收藏,而且有些時候更談不上什麼美感,只不過隨著如今收藏市場的擴大,雖然有些古老的東西看似是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歡。
  • 小夥帶一破碗去鑑寶,觀眾發出嘲笑聲,專家在碗中倒水後笑不出
    我國有關文物的記述,第一次是在《左傳》中接觸到「文物」二字,到了中華民國時期,文物的概念就比過去要廣泛,當然每個國家對於文物的稱謂是不一樣的,至今為止都沒有對文物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值得肯定的是,文物雖然說是成為了歷史,但是對於人類的發展卻有著很大的作用。
  • 老漢帶「夜明珠」來鑑寶,關燈後持續發光,專家:這不可能
    別說是這些年輕小白了,就連這些大神們都有可能被鷹啄了眼,很多人一時之間沒有轉過這個彎子,就被這些人騙了錢,如今鑑寶節目應運而生,由一些專家組成的鑑寶團隊對這些疑惑的人進行解答和鑑定,因此掀起了一場鑑寶的熱潮。別管是傳家寶還是無意之間得到的都可以拿到這個節目上面鑑寶。
  • 鑑寶丨男子帶「壹圓」硬幣鑑寶,稱祖傳之物,不料專家估價不得了!
    一位男子,帶著祖傳的一元硬幣來到鑑寶中心,要求專家估價,不料專家看完大吃一驚,究竟怎麼回事呢?
  • 大媽帶「枕頭」鑑寶,稱想用「枕頭」換套房子,專家:換啥房子
    大媽帶「枕頭」鑑寶,稱想用「枕頭」換套房子,專家:換啥房子枕頭可以說是大家在常生活中的一個必需品了,甚至有很多的人睡覺的時候沒有枕頭都睡不著。其實枕頭這種東西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出現了很多年了。現在的枕頭都是用棉花或者其他較軟的原料,填充之後使用的。
  • 尼姑帶佛像參加鑑寶,專家判定為贗品,尼姑笑道:你可知我是誰?
    曾經,隨著一些鑑寶節目的出現,人們了解到了許多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而在一次鑑寶節目當中,一位尼姑所帶來的佛像文物也引起了鑑寶專家們的爭議。當時,在專家給出了贗品的答案之後,尼姑卻問專家:你可知我是誰?那麼,這個尼姑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在她帶來的佛像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美女帶奶奶贈送的玉鐲上鑑寶節目,不料專家卻這樣說
    經過時間洗滌越長的文物反而越有價值歷史往往會把自己存在過的痕跡留在各種文物上,它們就像是一顆顆粘上了灰的明珠,就等著後人把這一層灰抹去,然後看到它的真正的價值,的確,在現代,只要你擁有故事後留下來的鍋碗瓢盆,或者各種財寶,那麼你無疑會變得更加富有,因為經過時間洗滌越長的文物反而越有價值
  • 女子帶祖傳古董參上節目,專家看到後卻眉頭緊鎖,不願鑑寶?
    在前段時間鑑寶節目非常的火熱,這些節目之所以能夠紅火是為了發現在民間遺失的一些曠世珍寶,而很多人也是為了能夠通過這個節目來鑑別自己手中所有的寶貝到底是不是價值連城,其實不管是節目還是參加鑑寶的人員來說的話,都是有目的的,而這個鑑寶節目中更具有意義的就是在能夠通過節目來讓全民對文物的認識能夠更高一籌
  • 妹妹結婚哥哥送如意,帶來鑑寶 專家看後:我要是你哥,真不捨得
    一個大姐帶著自己結婚的時候哥哥送的禮物來到了鑑寶大會,她說很多年前她哥哥花重金買來的如意,第一次看到,她就十分喜歡,等到她結婚的時候,哥哥竟然把心頭好送給了妹妹。哥哥說就只有這個妹妹,希望那個如意能夠讓妹妹一切都如意。
  • 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
    許多人們都拿著自己家中珍藏的寶貝去鑑寶節目上看看自己珍藏的寶物到底是不是真品?男子拿一「破碗」鑑寶,被觀眾嘲笑,專家倒入一杯水後卻不笑了那麼這個奇特的破碗到底有多大價值呢?它又怎樣能讓現場觀眾從剛開始的嘲笑並為最後的震驚呢?
  • 男子帶「佛珠」鑑寶,說是老僧送的,專家:蜜蠟質地,但無法估價
    說這話還得從一檔鑑寶節目開始,一男子帶來鑑寶的是串佛珠,按照慣例需要說明一下「獲寶過程」,由此引出一段頗為傳奇的經歷;據男子回憶說,他的妻子信奉佛教,受其影響就將一次旅遊目的地定在了西藏。總之,妻子對男子羨慕不已,尤其對老僧送的那串佛珠十分喜愛;男子見妻子喜歡,本想把佛珠送給她,可妻子怎麼也不要,說「佛祖送給你的,別人是不能要的。」說到這,鑑寶現場引起一陣騷動,有人覺得這名男子「佛緣不淺」,有人則覺得十分搞笑,就連現場專家也覺得頗為神奇,問「後來有沒有發生什麼神奇的事?」
  • 女大學生帶祖傳「狼皮」鑑寶,專家看後直呼: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吸引了不少的收藏愛好者前來,拿出自己收藏的寶貝,讓專家們幫忙鑑定其價值。當然,大部分拿的都是些珍寶玉器、古玩字畫等。但就在一次鑑寶節目中,一位女大學生攜帶自己家的祖傳「狼皮」鑑寶,專家當場失控,看後直呼:拒絕估價、拒絕鑑定!這是為何呢?這可真是少見,要鑑寶的不是常見的瓷器、玉石、書畫,而是一張狼皮。
  • 女子帶水晶菩薩鑑寶,手電一照散發幽光,專家:不敢擅自估價
    當她把上面的布揭掉後,寶物也露出了它的真容,原來是一尊水晶雕刻的菩薩。根據這位女子介紹,這件水晶菩薩是自己的傳家之寶,早在十幾年前,她的父親在東海地區工作,無意中發現了一根六角水晶柱,於是便帶了回來。後來專門請一位能工巧匠對水晶進行雕刻,足足花費了2年的時間才把這座水晶菩薩雕琢好。
  • 女子帶貼身玉蟬參見鑑寶節目,聽了專家分析後,感到渾身不自在
    ——《錦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漸漸提高,有人將可自由支配的資金投資房產,也有人將投資目光轉向了古玩收藏,普通人如何確定古玩的真假呢,鑑寶節目從此開闢了市場。一檔鑑寶節目中,一名女子帶來了自己收藏多年的玉蟬,玉蟬小巧精緻,看上去值不少錢。現場的專家對玉蟬進行了分析鑑定,女子聽完後,頓覺毛骨悚然,這是什麼原因呢?
  • 女子帶齊白石真跡去鑑寶,專家說是假的,女子大笑:你可知我是誰
    提到中國的繪畫創作藝術,齊白石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齊白石的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畫作,時至今日,齊白石大師的作品也成為了許多人追捧的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重視起了對個人愛好的培養,而在這一階段之內,文物收藏就成為了許多人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專業鑑寶節目就開始風靡在中國社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