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援鄂醫療隊員定製3D列印彩色人像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開在貨櫃裡的咖啡館、辦在貨櫃裡的藝術展……春暖花開,疫情好轉,市民再次走到戶外,享受春日的美好。上海科普公園的人氣也漸漸旺了起來,大家又可以徜徉於3D列印文化博物館,或是在新添了雕塑的大草坪上親近自然。疫情期間,上海科普公園也沒閒著,扶持園內科普企業的同時,也在為申城市民準備著重逢的驚喜。
圖說:援鄂醫療隊員定製3D列印彩色人像
驚喜值得期待
眼尖的市民已經發現,最近上海科普公園迎來了一群「新朋友」。這些簡約優雅、風格獨特的雕塑來自上海科普公園與知名藝術家謝艾格的合作。「這次我們展出了謝艾格8個作品系列、共19個展品,分別陳列在園區內不同的公共空間。」智慧灣副總經理宋宇峰介紹。記者在中央綠地看到,那兒矗立著幾座與蘋果有不解之緣的「小朋友」。「這一系列作品名叫《蘋果派》,通過思維模式表達,讓人的欲望、情緒和『我』的關係得以整合。」而此次展品系列中最多作品的《我行我素》則描述了女性的世界,七個婀娜優雅的女士雕像與上海科普公園綠地中的休憩空間相得益彰。
「疫情漸漸好轉,市民的文化生活也需要回歸正軌。當我們提議與謝艾格女士一起合作,展示人文關懷時,得到了藝術家的迅速響應。」宋宇峰說,「讓藝術介入城市空間,已成未來城市發展大勢。今後我們也會與更多藝術家合作,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圖說:蘋果派
而在園區中,首家開在貨櫃內的星巴克咖啡店也在建設中。「建成後會導入咖啡科普的概念。」宋宇峰表示,這是中國大陸首家貨櫃咖啡店,上海科普公園希望通過「首店經濟」吸引更多消費者。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還有一份特別的期待。智慧灣總經理陳劍介紹,目前園區正參考紐約市曼哈頓西區的高線公園,準備將七座60米高的塔吊串聯起來,打造成北鬥七星的形狀。在其下方空間,將以中國人命名的小行星點綴。「目前藝術方面的部署已經開展,在科學方面,我們還將開展學術探討。未來,我們計劃請七個天文愛好者單位承包七座塔吊,每家可以開展各有特色的科普活動。」
支持企業復工
上月底,結束隔離的寶山區援鄂醫療隊員應邀來到了位於上海科普公園的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為了紀念那段最難忘的抗疫歲月,博物館使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為20位「逆行者」特別定製3D列印彩色人像。彩色人像掃描列印技術,是通過掃描儀利用景深功能,360度採集人體數據。被掃描者需保持相同姿勢3分鐘,通過從頭到腳環繞掃描4到5圈,形成模型數據。工作人員介紹,博物館會將掃描的人像模型精心修復,留住時光中最美的醫護人員,並將這份禮物送到抗疫英雄們的手中。
疫情期間,上海科普公園也對園區企業給予了大力支持。相信你一定在上海科技節期間聽過「汽笛生」的大名,這是一家專注於科普領域軟體開發的網際網路企業。疫情期間,博物館和科普基地無法進行線下營業,中國3D列印文化博物館就與汽笛生「牽手」,打造博物館的線上功能,通過數字展廳、文物掃描等技術,在線科普3D列印相關知識。同時,為方便園區在疫情期間的推廣,汽笛生利用航拍技術為園區拍攝全景地圖,並對重點商鋪企業做熱點標示,方便遊客對園區全貌進行了解,還可作為企業在入園區前選址的參考。
此外,位於園區的3D列印技術公司巧良三維在疫情期間潛心思考3D列印的發展方向和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並完成了Lesu定製平臺的小程序搭建設計。同時,巧良三維推出了平臺的第一款「Lesu 3D口罩臉部適配器」。這項創新發明使口罩更加貼合人臉,解決佩戴口罩的不適感,並通過高效率的3D列印技術解決企業開工後口罩短缺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