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Was系列|誰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2021-02-13 布蘭朵原版少兒英語課堂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1901年的某一天,一個22歲的年輕人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毛細現象的論文,這是他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並沒有受到人們太多的重視,包括作者本人也是一樣,多年以後在談到這篇論文時他竟以戲謔的口吻稱它「毫無價值」。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此時他還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裡工作,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過沒人會想得到,四年後這個年輕人的理論將會顛覆人們的世界觀。

質能方程

1905年,後來的科學史將這一年稱之為「奇蹟年」。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論文,正式提出了質能方程和相對論的概念。質能方程描述了物質質量與能量之間的關係,相對論則認為時間與空間並非相互獨立而是互相交織在一起。之後的時間裡,愛因斯坦不斷完善相對論的理論,相對論也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之一。
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曾這樣評價愛因斯坦: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愛因斯坦佔了兩個半。作為歷史長河最為璀璨的那顆星,愛因斯坦也確實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就一直在思考。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Knowledge is limited. 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早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就對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指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充滿疑問,纏著父親詢問了一連串的問題。當他父親解釋道這是受到地球磁場作用時,愛因斯坦對這種看不見的力量興奮不已,儘管當時他可能連單詞都說不好。

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

至少對愛因斯坦來說,在他67歲的時候仍然在為當初指南針的驚奇感慨萬千。他在《愛因斯坦自述》中寫道:「我記憶中第一次經歷這種『吃驚』還是在4歲的時候,父親給我一個羅盤,它的指南針行動方式奇特令我感動震驚,因為在我既有的頭腦中,也即我無意識的概念世界中,它是第一個根本無法找到其相應位置的事物。這次經驗給我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而持久,以至於現在仍盤桓於我的腦際。」科學家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會對人們已經司空見慣的事物繼續保持好奇,舉一例子來說,普通人不會想著怎樣去測量地球的質量,但是科學家卻會對這個問題充滿興趣。在求知慾的帶動下,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迫切地找到了書籍來幫助他思考數學和科學問題。正如一些孩子夢想成為機械師或醫生一樣,愛因斯坦註定要成為一個思考者。


1914年,愛因斯坦受邀遷居柏林。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身處在漩渦中心,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名利選擇自保,而是態度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立場。Heroism on command, senseless violence, and all the loathsome nonsense that goes by the name of patriotism - how passionately I hate them!戰爭期間,愛因斯坦參與了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並在此期間與法國進步作家羅曼·羅蘭取得了聯繫。愛因斯坦直言道:「藝術和科學如果想要自由,就必須要把德國打垮。」羅曼·羅蘭欽佩愛因斯坦強烈的反戰態度和勇氣,並在日記中寫道:「生活在德國還能這樣指責德國,這真得令人難以置信。」

一戰開始後,德國聲稱自己是在打自衛戰爭,並發表了著名的《告文明世界書》。為了給自己的戰爭罪行脫罪,德國脅迫了九十多位在德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告文明世界書》上簽字。當輪到愛因斯坦籤字的時候,他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這次拒絕也使得他在之後的日子裡不斷受到官方和社會的打壓。

愛因斯坦夫婦

儘管如此,愛因斯坦仍未下定決心離開德國,直到納粹政府上臺。1933年,愛因斯坦正前往美國訪問,但突然得知納粹政府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寓所,並懸賞十萬馬克通緝他。愛因斯坦於是放棄了再返回德國的念頭,決心留在美國。1942年,美國,一項由世界頂級科學家牽頭的計劃開始秘密展開,亦稱曼哈頓計劃。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賦予了這項計劃最高的優先級,並交由軍隊負責管理。愛因斯坦是這項計劃的促成人之一。1939年愛因斯坦就在與羅斯福的信件中提到鈾元素作為新型能源的巨大可能性,使用大量的鈾建立起的鏈式反應可以產生巨大能量,這股巨大能量可以引導新型炸彈的構造。作為一名具備頂級大腦的和平主義者,愛因斯坦深知這種具備驚人威力的新型炸彈決不能落入納粹德國這個戰爭惡魔的手中,他在信的結尾特意提到了納粹德國對於鈾研究的進展,敦促羅斯福早下決心,一定要趕在納粹德國之前完成對新型炸彈的研發。

歷史已經給我們證明過了這種炸彈的威力,1945年,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顆原子彈相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被引爆,共造成廣島和長崎近30萬人的死傷。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愛因斯坦深感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給羅斯福寫得那封信。」木已成舟,當初只是為了不讓原子彈落入納粹德國這個惡魔的手中,卻沒想到將它送到了另一個瘋子那裡。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既不追求財富,也不附庸風雅,只願遵從自己的內心。暮年的愛因斯坦依然在發表學術論文,也依然在追求世界和平。他在各類期刊上連續發表過許多關於原子戰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聲稱原子戰爭沒有未來,用戰爭解決爭端已不可能。

不過美國政府顯然沒有將愛因斯坦的言論太當回事,為了防範蘇聯方面的威脅,美國一直在擴充軍備,進行大量的核試驗。愛因斯坦與美國政府的嫌隙愈來愈深,在他去世前兩個月,還在雜誌上發表聲明,寧願做一個工匠和商販也不願在美國當科學家。

1955年,愛因斯坦於普林斯頓溘然長逝,他生前立下遺囑,要求將自己的身體進行火葬並將骨灰埋藏在一個保密的地方。

當時對愛因斯坦進行屍檢的醫生託馬斯·哈維利用這次機會將愛因斯坦的大腦悄悄取出進行了研究,然而這件事很快敗露,哈維受到了愛因斯坦家人和社會的譴責,迫於壓力,哈維聲明只會將大腦用於科學研究,不會用它牟利。愛因斯坦家人最終被說服,同意哈維繼續保存愛因斯坦的大腦。

哈維保存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四十三年,在此期間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表示這顆大腦確實與普通人的不太一樣,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普通大腦寬了大概15%,並且有著不尋常的凹槽。不過在當時,這些差異的重要意義並不被人得知。

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們現在只能從歷史中獲悉了,但他留給世界的禮物仍陪伴在我們身邊,不光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還有他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宇宙的態度。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是可以憑藉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自己走上正確的道路,愛因斯坦如此,我們亦可如此。


【作者】 傑西·布拉裡爾(美)

【適讀年齡】 8-15歲

讓我們在這本插畫書中發現關於愛因斯坦更多的故事吧!



參考資料:

[1] 網易雲閱讀:愛因斯坦自述  http://yuedu.163.com/source/475f5eefcfb14598bc821a7a49dc0c9f_4

[2] 百度百科:愛因斯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5%B0%94%E4%BC%AF%E7%89%B9%C2%B7%E7%88%B1%E5%9B%A0%E6%96%AF%E5%9D%A6/127535?fromtitle=%E7%88%B1%E5%9B%A0%E6%96%AF%E5%9D%A6&fromid=122



布蘭朵教育專為家長和孩子提供雙語讀書規劃,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技能和閱讀習慣。

我們提供上萬冊原版書籍專業分析和閱讀建議,供家長和孩子們閱讀和借閱。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家系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猶太裔物理學家。
  • 愛迪生Vs愛因斯坦:誰對青少年更有激勵作用?
    榜樣作用對於有志成為科學家的人來說至關重要,但最新研究表明,像託馬斯·愛迪生這樣以辛勤工作而聞名的科學家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類被認定為天賦異稟的科學家更具激勵作用。不同的是,一半的參與者被告知這個故事是以愛因斯坦為原型的,而另一半則認為故事是關於愛迪生的。儘管故事內容相同,但參與者更傾向於相信天生聰慧是愛因斯坦成功的原因。另外,認為故事與愛迪生有關的參與者更有動力去完成一系列數學題。
  • 誰說我抽了一根爆炸式雪茄?
    誰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感到快樂且安穩。他對工作充滿信心,可以放鬆下來,更多地展現自我了。對阿爾伯特來說,這意味著可以隨意穿著,天天穿著同一件皺巴巴的襯衫,還時常忘記梳頭。就像一些人所說:「愛因斯坦看起來就像剛抽完一根爆炸式雪茄。」 Albert's years at the patent office were wonderful.
  • 10種了解有關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的方法
    1.愛因斯坦:《生活與時代》,羅納德·克拉克(世界出版,1971年)(書)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數字有關的傳記有數十個,但英國作家羅納德·威廉·克拉克在1971年精心準備的傳記肖像是理解德國天才人物的基本參考。
  • 英國品牌|Royal Albert 皇家阿爾伯特瓷器的十大系列產品
    2、Royal Albert 皇家阿爾伯特Candy 糖果系列Candy Collection系列是最甜蜜的禮物,鮮豔的色彩和俏皮的設計使得它本身就是一種時尚,這個系列採用『4、Royal Albert 皇家阿爾伯特Lady Carlyle卡萊爾夫人奢華花卉系列Royal Albert的瓷器偏重花卉,相比冷色調更喜歡暖色調的裝飾,這個系列瓷器包括餐盤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成就更高?馬斯克:「他倆真不是人」!
    在科學界有兩位掃地僧級別的頂級牛人,一位是牛頓,另一位是愛因斯坦!樹大招風,關於二都誰更牛的話題,經常被人們提起,有比較就有爭吵,普通人的觀點多數都不讓人信服,那麼在科技巨匠埃隆馬斯克的眼中,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牛呢?
  • 愛因斯坦的傳奇一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
  •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相信「上帝會擲骰子」?
    愛因斯坦和波爾參加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時的照片來源:中科院物理所(ID:cas-iop)「這個理論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它並沒有讓我們真正理解舊理論中的秘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26年12月寫道。「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上帝會投骰子。」
  • 愛因斯坦的初戀
    如上文所述,1895年的聖誕和新年,愛因斯坦都跟溫特勒一家共度,愛因斯坦父母則於12月30日分别致信溫特勒家,這其中愛因斯坦母親在信中寫了這樣一小段話:親愛的瑪麗小姐,你可愛的來信帶給我巨大的快樂,我很快就會給你寫信,在此先致上親切的問候。我們於今天早晨收到了你和阿爾伯特的簡訊。
  • 課本中的愛因斯坦,為何總是「半身照」?只因愛因斯坦鞋子太亮眼
    課本中的愛因斯坦,為何總是「半身照」?只因愛因斯坦鞋子太亮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他逝世後,愛因斯坦也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的「世紀偉人」。其實,之所以不放愛因斯坦的全身照,原因之一是因為要凸顯出愛因斯坦充滿睿智的形象與氣質,在課本中,愛因斯坦那堅定的眼神讓人不由心生感慨:「這才是一名科學家應該有的形象」。可是,之所以不放全身照,另外一點原因就是愛因斯坦的全身照太過扎眼,另外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秘密,愛因斯坦十分喜歡穿「女鞋」,上面是科學家模樣,腳下卻穿著一雙女鞋,這種全身照怎麼會能入選課本呢?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目前無法探測到引力波?
    早在1916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向普魯士科學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提交了一篇文章。博科園-科學科普:在這篇文章中他證明了巨大的恆星等運動的質量在相互圍繞對方旋轉時,會在空間和時間上留下凹痕,並以光速傳播。這些凹痕被稱為引力波,應該像無線電波、光波和其他電磁波一樣精確移動。
  • 一起認識一位詼諧幽默,充滿個性的愛因斯坦!
    《我的世界觀》作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譯者:方在慶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別人。——愛因斯坦時至今日,愛因斯坦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已經成了一個符號:他是有史以來和牛頓齊名的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者,一系列了不起的科學成就的功臣泰鬥。但如果有人問,誰是愛因斯坦?他究竟是一個什麼人?恐怕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 愛因斯坦:上帝不擲骰子
    物質容易被體現,而能量卻模糊抽象,愛因斯坦偉大和天才之處在於展示給世人,這兩者是同一事物的兩面。 愛因斯坦在這個人生階段所完成的天才傑作,幫助後人構建了現代世界。同樣是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並解決了光電效應。
  • 【磨耳朵】Guess Who? 猜猜是誰?
    猜猜是誰?Guess who?猜猜是誰?Guess who?猜猜是誰?Pointed hat尖尖的帽子and long nails.Can you guess who I might be?你能猜到我是誰嗎?You are a witch!你是女巫!Oh,yay-yay-yay-yay!噢,呀呀呀呀!Bones,bones,bones and no shin.骨頭,骨頭,骨頭和脛骨。
  • 為何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而讚美日本人正派,原因已找到
    不過在上個世紀有一位偉人曾誤把中國人看成是一群思想愚鈍、行為骯髒人種,這個人就是被世人稱是人類天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起愛因斯坦,相信大家不再陌生,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出光子理論、解釋了光電原理,對世界物理學有重要影響。
  • 性格嚴謹的愛因斯坦,拍照時為何喜歡吐舌頭?現在才懂他的無奈
    提起愛因斯坦,想必全世界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他不僅智商超過160,而且還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之一,人們將他視為繼牛頓和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不僅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而且還創立了「相對論」。在他的參與下,美國研製出了核武器,加速了二戰結束的進程。
  • 罕見老照片:天才愛因斯坦的生活照,帶你走近真實趣味的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旗手。他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愛因斯坦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他小時候就早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