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品牌,我準備寫30篇文章。這是第23篇
今天的主題是危機公關的核心:學會正確的道歉!
我們最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兩種道歉聲明,一種是明星藝人網紅的,一種是企業和企業家的。
每次出現這類道歉聲明,網友們都會評判一番,即便是很相似的錯誤,由於道歉聲明的水平不同,也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
道歉聲明,其實是一種公關文。
個人也需要認真學習如何寫道歉話術,因為每個個體都有個人品牌,道歉話術就是維護個人品牌的公關文。
好的道歉話術,可以達成4種效果:
彌補過失,恢復受害者的自尊和尊嚴。
減少內疚,釋放冒犯者的歉意和愧悔。
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修復雙方的關係。
挽回形象重拾信任,維護好個人品牌。
要讓道歉話術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也要遵循一定的步驟。
一、怎麼去道歉?
1、承認錯誤,表達歉意
道歉話術的第一步,一定是先「承認錯誤+表達歉意」,讓對方看到你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了,你是來道歉的。
這裡包含兩個方面:
第一,一定要有「抱歉」、「對不起」、「歉意」、「我錯了」等這樣的字眼,否則就不是明確的道歉。
第二,你需要明確指出自己哪地方做得不對,能正視自己的具體的過錯,才說明你是真心實意在跟對方道歉。
舉個例子:
有個員工上班遲到了很久,主管批評他時他還頂撞了,後來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對,針對自己的錯誤,跟主管進行道歉:
「主管,我今天上班遲到一個小時違反了工作紀律,我錯了。您批評我時我居然還出言頂撞,更是錯上加錯,非常抱歉」。
道歉的時候,需要放低姿態,但同時也是就事論事,針對你做錯的地方進行道歉,不避重就輕,也不全盤否定。
2、說明原因,獲得理解
找原因不是找藉口,解釋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做那樣的事,其實就是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呈現給對方,這樣有個好處是,對方能夠理解你當時的情境,更有利於獲得理解,化解矛盾。
舉個例子:
如果老闆組織的重要會議,你遲到了,就要在會議結束後認真寫一份道歉話術發給老闆,但道歉話術中不能只表達道歉,雖然老闆接收到了你的歉意,但是他心裡還是會想,這麼重要的會議,為什麼你沒能處理好自己的時間,是不是本身就不夠重視。
你在表達歉意承認錯誤的同時,說出原因:
「我5歲的孩子早上6點多發高燒,我老婆前天出差了,我開車帶他去醫院檢查,完事後我又把他送到奶奶家,所以趕到公司開會遲到了20分鐘」。
這樣說出真實原因的話,對方就心裡通暢了,更加容易理解你。
不過說明原因的時候也要實事求是,如果編造謊言,企圖得到對方的諒解,謊言一旦被拆穿,更會加劇雙方的矛盾。
3、承擔責任,努力補償
有些錯誤,不能只有態度上的認錯,還要有行動上的補償,否則道歉也只是流於形式,不會起到特別好的效果。還需要針對自己的過失,去彌補對方。
舉個例子:
之前公司裡的財務,由於疏忽,導致數據報表上出現了很大錯誤,後續的很多工作都要重新返工,而這又增加了其他幾個部門的工作量。
她知道自己犯了錯誤,跟大家真誠道歉後,她還努力做出了補償:一周內每天加班,包括周六日,把自己的工作重新做好,涉及到其他部門增加的工作,除非她自己不懂或者不便參與,否則全部都由她自己承擔,只需要對方做少量協助。
這樣她就把別人因為自己犯錯增加的工作量減少到了最少,再加上真誠道歉,以及請大家吃飯喝奶茶,大家都選擇了原諒。
為什麼職場中的這類錯誤要如此重視呢?
因為很多時候,你犯了錯誤,簡單的真誠道歉可以讓大家接受你的歉意,但無法讓大家維持對你的信任,比如你在一項重要工作上犯了錯,給公司帶來了損失,你的道歉即便老闆接受了,老闆可能也不再敢再把重要工作交給你。
當你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後,除了道歉,還要盡最大努力補償對方的損失,不管從姿態上還是行動上,都是如此,這樣才能重新建立對方對你的信任。
4、做出承諾,讓人放心
一次成功的道歉,最重要的是,讓受害者確信這樣的事不會再有第二次。
你犯了錯誤,到底是因為態度還是能力,分析之後要承諾如何改進,承諾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這次活動執行時出了一些小漏洞,是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我這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加強,會多吸取這次的教訓,以後提前演練,絕對不會再出現這樣的錯誤。
不過,最好要態度上重視的同時,行動上也真的重視。
有個主持人,重要的場合喊錯別人的名字,她微博道歉,言辭誠懇,但最後網友們並沒有原諒她,因為她一次次道歉,一次次重犯。道歉之後接連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信任帳戶的巨大透支。
二、道歉要避開哪些坑?
在道歉的時候,我們也會遇到,明明你跟對方道歉了,但是對方就是不原諒。下面我們來講一下,道歉的時候,通常會踩哪些坑。
1、不情不願式道歉
為什麼要道歉?肯定是因為自己做錯事了,想請求對方的原諒。不過有的人覺得拉不下面子,道歉就是走走形式,沒有明確的說出「抱歉」這類字眼。更有甚者,用不情不願的方式說著抱歉的話,這樣不僅不會起到道歉的效果,反而還會火上澆油,引發新的衝突。
比如下面這些道歉:
「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我怎樣啊?」
「對不起總行了吧」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得了,我給你道歉還不行嗎?」
這種道歉,不是出於真心地想要跟對方道歉,倒像是迫於外界壓力不得已去道歉。這樣的道歉,只會加劇雙方的矛盾,還不如不說。
2、時機不當式道歉
不少人覺得,道歉就要在第一時間表達出來才有誠意,其實不完全對。
需要第一時間道歉的:
如果錯誤是日常中的無心之失,影響不大不小,要第一時間道歉,比如不小心打碎了別人的杯子,吃飯時把油濺到同事身上,當然要第一時間道歉;如果是工作中的錯誤,不及時糾正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更要第一時間道歉,並努力把損失降到最小;如果是公司層面的錯誤,也要第一時間道歉,這是非常重要的危機公關,之所以要第一時間,是要向用戶表達自己的積極態度,挽回形象,維繫品牌。
需要稍晚一點再道歉的:
研究發現,如果犯的錯不是無心之失,或者涉及到個人情感,比如故意欺騙、出軌等,道歉的成功率和所選擇的時機時間就會呈一條倒U型曲線:太快和太慢的道歉都會導致道歉不成功,那些「不快也不慢」的道歉的效果最好。
道歉也需要一個緩衝的時間。比如一個小時、一天。
一方面,要讓對方先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和釋放完畢,如果對方正面紅耳赤地對你表達不滿,你不停的打斷他表達你的歉意,這時候效果就不好,對方正在氣頭上,需要宣洩,你的道歉在對方眼中可能又會被解讀為冒犯。
另一方面,稍微晚一點,表明你在這段時間充分思考了對方的感受,反思了自己的錯誤,對方會覺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傾聽和理解。
3、轉嫁責任式道歉
明明錯在自己,卻拒絕反思,反而從對方身上找原因,來推卸責任。這樣的道歉,更會讓對方討厭。
比如說,「都怪誰誰誰,我當時不是這樣想的,都怪他給我亂出主意」、「要不是誰誰誰,我就不會這樣做」。
這些道歉也是將責任轉嫁給別人,同樣會讓被道歉人更加不滿。
4、模稜兩可式道歉
有的人確實是在道歉,但是他說話的語氣,卻讓人沒有原諒對方的心情。
有個人跟同事開玩笑說,你長得五大三粗的,真像武大郎。同事聽到後很生氣,要求對方去道歉。這個人倒也道歉了,但是說完之後,並沒有取得諒解。
他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認為我的這個玩笑冒犯了你,那我感到很抱歉。」
其實這個人心裡很清楚,他冒犯了這個同事,但是在道歉的時候,他還強行擺姿態,加上了「如果」,這就好像是,你覺得我錯了那我就道歉,把道歉變成了「為了道歉而道歉」。而這樣表達的潛臺詞是:「是你認為我冒犯了你,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是你太小心眼了。」
道歉是建立在你已經給對方構成了傷害的前提下,沒有假設,沒有如果,也就不存在模稜兩可的情況。
以上是道歉話術的寫作技巧和避坑技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大多數人都不會道歉,好像道歉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其實恰恰相反,敢於真誠道歉,才是一個人有自信、有氣度、有格局、有能力的體現,不僅不丟面子,還會贏得尊重和佩服,維護好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