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著跟一下教師節的風,把這部去年就看過的電影給翻出來重新說一遍。可是在九月九號看完之後,我沉默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文字去表達我看完之後的感受。
感覺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故事,好像和我很遙遠,但是那些真實存在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卻又真實的牽動了我的心。讓剛剛從那樣的校園模式中走出來的人一時間,難以平靜。忍不住令人回憶,你還記得那個你學生時代影響自己很深的老師嗎?
關於青春的故事
《老師·好》這部電影主要就是講述了一個叫苗宛秋的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座偏遠山村,南宿一中的優秀教師苗宛秋,像之前一樣期待著即將遇見的新一屆學生。
和很多電影一樣,這一屆的新生似乎有些與以往不同。愛美的關婷婷,「投機倒把」的劉昊, 愛看小說的王海等人,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刺頭,「街區一霸」洛小乙。
雖然苗宛秋在第一節課就給這些孩子來了一個下馬威,但是班裡的這些刺頭們還都只是面子上服氣心裡並沒有服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時地給他們的苗老師來點驚喜,讓苗宛秋又好氣又好笑。
但是,在接下來和「苗霸天」的鬥智鬥勇的過程中,這些孩子們發現,苗老師並不是他們得那樣古板頑固,只喜歡成績好的孩子。苗老師身上不經意之間展現出來的溫情一面,他把惹了事兒的洛小乙從派出所撈了出來,他喊參加健美操的同學回家吃飯。
他讓這些年輕氣盛的孩子們放下了對苗老師的敵意,開始真心實意的接受這個好老師。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苗老師出事了。在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雖然他們的苗老師被證明了清白,但是他們的苗老師還是選擇了離開。
電影裡其實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苗宛秋和學生的故事線,另一條是洛小乙和安靜的感情線。其實我對「小霸王」洛小乙和「乖乖女」安靜的這條感情線並沒有多少感覺,甚至覺得這條感情線有些多餘。但是,在這條感情線中展現出的同學情誼還是感動到了我。
我雖然不了解上個世紀的人是如何相處的,但是看著電影當中的同學之間的相處總是覺得特別真實。幾個同學之間的那種為了一個可笑的目標而展現出來的驚人的團結力,確實讓我想起來了在我的學生時代裡這班上很多同學一起做過的「傻事」。
幾個在開學第一天就被苗老師收拾的幾個人,聚在一起絞盡腦汁就為了給那個「苗霸天」一次出醜的機會。上學的時候就總是喜歡幹這些長大了以後看起來傻乎乎的事情,還總是覺得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是關乎尊嚴的天大的事情。
或許這就是青春吧,把那些小事看的很重,還總是能夠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就把幾個人擰成一股繩。那個時候的感情真的單純,能因為一件小事鬧翻了天,也就會因為一件小事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即使最後的結局也會像是電影當中那樣,一群人最後都各奔東西,也很少會有聯繫,但是那些屬於每一個人的專屬回憶永遠永遠的珍藏在心裡。
成功的人物塑造
我覺得這部電影現實,也體現在電影人物的塑造上。即使每個人遇見的老師會有不同,又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幸運的遇見想苗老師那樣的好老師,但還是那些同學總是大同小異。
每個人的班上都會有一個愛美的「關婷婷」,一個沉迷在小說裡的中二少年「王海」,安安靜靜認真學習的「安靜」,不知道每天腦子在想什麼的「耗子」,當然也少不了那個看上去誰都不好惹的小霸王「洛小乙」。
儘管每個人的生活有多麼的不同,但是在讀書的時候總是能遇上一兩個這樣的人,這些人不一定會在你的生命裡常駐,但一定見證過你那懵懂又青澀的學生時代。這也許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能夠引起觀眾回憶的地方。
很多人去看《老師·好》這部電影,看見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屬於他們的獨特回憶。小賣部,收音機,蛤蟆鏡,霹靂舞等等,這些在電子時代裡看上去顯得有些古老的東西 ,卻又總是那麼讓人忍不住的去懷念。
雖然出生在新世紀的我並沒有對這些東西有多大的懷念,但是從我的爸媽和其他觀眾給出的反饋來看,這部電影的服裝,造型,道具做的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細緻的。
大到當時的主流交通工具自行車,小到安靜用玻璃絲給苗老師編織的那個「蝴蝶」掛件,電影劇組的製作還是很注重細節的沒基本上沒有出現什麼穿幫物品讓人吐槽。反而是充滿年代感的各種道具和場景,勾起了很多人屬於青春的獨特回憶。
當然,電影的細節也不僅僅只體現在了服裝,造型和道具上。在劇情上也有很多值得去細細品味的小細節。我看一部電影就總是喜歡看這部電影在情節上有沒有那種能夠讓人找到的細節,如果有的話,我就覺得這部電影在邏輯上能夠自洽。
這部電影裡面的伏筆其實很多,苗宛秋的第一次自我介紹就著重說了自己這個頗為文藝,甚至有些像女人的名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殊不知這個名字其實是為了苗老師後面的身世背景介紹買了一個伏筆。
一個能夠考上中國最高學府的人,卻因為家庭成分而被迫放棄。「宛秋」一個和當時很多人名字都格格不入的名字,自然也能夠理解苗老師家的家庭成分是怎樣的了。
另一個我認為值得一提的前後照應的情節依然是出現在的第一次自我介紹當中,他的小舅子是三馬路派出所的民警,然後在後面的苗宛秋就是了小舅子才把進了派出所的洛小乙撈了出來。這樣的前後照應的細節肯定不止不止這兩個地方,在電影中還有很多。
一部電影裡,這樣的細節越多就越能夠證明這部電影在情節的邏輯性上的完整,同時也是編劇的編劇能力的一種體現和導演對整個故事的清晰把控。
好老師?壞老師?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我還是有一個疑問,苗宛秋算是一個好老師嗎?他有很多代表榮譽的優秀教師的證書;他把執意要在高三這麼緊張的時候去參加藝術節比賽的同學請到家裡吃飯,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他會在用自己的方式管教那些個不聽話的孩子,毫無疑問,他是個好老師。
但是,他也很重視分數,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甚至認為洛小乙會影響安靜的學習,這些不正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最討厭老師的那副嘴臉嗎?
這部電影發黃的畫面一下子就讓人回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覺,街道來往的人,相互招呼的商販和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偏僻小鎮相對應。于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可以說是很令人驚喜,難以想像一個相聲演員竟然對演戲也有如此深的研究。
當然,除了于謙老師,在電影中客串苗宛秋的老師的張國立的表現也很令人滿意,就在鏡頭前幾分鐘的表演,就已經能夠讓人感受到一個老師對於人才被困住的無奈的感覺。
其餘的年輕演員的演技其實算不上精湛,甚至還有些生澀。尤其是在安靜出車禍在醫院的那場戲,雖然,年輕演員們將對同學的關心和著急通過動作和語氣表達出,但是他們並沒有將孩子的那種無措的感覺表現出來。
尤其是飾演洛小乙的演員,他對安靜有另外一層情緒,他的情緒應該比在他身後的幾位演員更加複雜,就不僅僅是同學之間的擔心,還有那層隔著說不出來的喜歡。可是很稀罕的是,我並沒有看到這些情緒變化體現在了他們的身上,反而是于謙老師的沉默讓人有代入感。
好在是這部電影對於年輕演員的要求並沒有很高,所以年輕演員流暢的表演在電影中不顯的突兀。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我覺得就是安靜出車禍這一段。雖然導演和編劇的為了引出後面的劇情,想要借著安靜出車禍來講劇情拉入一個高潮,升華人物性格。
但是我仍然覺得沒有必要,這就是一部簡簡單單講述老師和同學之間關係的電影,像這樣的高潮劇情加入也並不能夠將觀眾的情緒帶動多少,反而還會讓觀眾覺得這樣的情節走向脫離現實,甚至有些刻意。
但是電影開頭,兌現諾言成為了老師的王海通過回憶開啟這部電影的故事的這樣的設計,我很喜歡,因為結合到電影後面的情節會讓人覺得巧妙。
總的來說,《老師·好》這還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它不僅僅講述了一個好老師和一群學生的故事,它還讓你看到了那段和你的青春大同小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