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優秀的獨立遊戲

2021-02-08 knewone公眾號

Fez

像素風格的平臺跳躍遊戲,一個戴著土耳其氈帽的 2D 小人在 3D 世界的冒險故事,遊戲充分利用了 2D 場景在 3D 下的特質來設計關卡。遊戲的核心就是收集收集收集還有探索,個人認為適合有重度收集癖的人玩,當然你也可以完全投身進去呼吸遊戲世界的新鮮空氣,感受花花草草什麼的。

遊戲的藝術風格很清新也很簡潔,遊戲的美術 Phil Fish(也是主要作者)是個有點偏執的領救濟金的加拿大人,曾經三次把遊戲推倒重做。


World of Goo

粘粘世界,幾年前的遊戲了, 這是一個益智的遊戲。用滑鼠拽起各種會亂叫的小球,把它們連在一起,形成一座橋,讓剩餘的小球通過這座橋到達最終出口是玩家要做的全部工作。遊戲的核心就在於如何構造這座橋。這遊戲會教會你一些簡單的工程學知識,讓你過關之後成就感爆棚。這個遊戲是 2D boy 工作室在有 wifi 的咖啡館裡碼出來的。


Super Meat Boy

最開始是一個 flash 遊戲,後來 team meat 把它完善發展成了一個全平臺的讓你死了一次又一次的變態難平臺跳躍遊戲,之所以說是變態難是因為真的是變態難。

玩家控制沒有皮膚的肉肉哥,跳過各種電鋸,鹽池(因為肉肉哥沒有皮膚,碰到鹽會疼得要死),逃過怪物的攻擊等等,來從一個嬰兒boss手中拯救自己的繃帶女友。 遊戲通過搜集繃帶(當然這並非強制)可以解鎖有特殊能力(比如二段跳,能空中平移)的其他主角,許多其他解鎖的主角都是其他平臺跳躍的主角,比如 I wanna be the guy 裡面的小孩。 肉肉哥不能攻擊,只能跳。

很有意思遊戲的縮寫是 SMB,和 Super Mario Brothers 的縮寫一樣,遊戲的兩個作者都是超級瑪麗的狂熱愛好者,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設計出這樣一款變態難遊戲的原因。

PS: 遊戲的回放功能特別有意思,在你完成一關之後會把你之前死亡的肉肉哥運動軌跡播放出來像這樣:

然後你就會聽到 bia-ji,bia-ji 肉肉哥被切碎的聲音。


Faster Than Light

超越光速,這個遊戲畫面很簡單,基本就是己方飛船和敵方飛船的平面圖,滑鼠控制攻擊,人員調度,各種技能等等來擊敗地方飛船。 遊戲的探索路線自己選擇,遇敵,攻擊,升級改造飛船和技能,繼續探險。當然遊戲在度過了前期之後就會讓你手忙腳亂,難度可觀。這個遊戲貌似是在上海被開發出來的,參加 GDCChina 成績不怎麼樣,但是後來投稿美國的 GDC 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引用知乎評論中 Li Charlesde 的介紹:

Faster than light 這部神作答主可能沒靜下心玩下去,那種漂流在宇宙銀河的孤寂和亡命天涯探險的感覺,在這個擁有獨特畫面的遊戲裡被烘託的渾然天成,應該吸引更多人注意,此遊戲剛剛被移植appstore的時候,當天五星並且 1000+ 滿分評價。可是在國內卻沒有任何一個網絡社區對其問津。。。


Braid

時空幻境,一個表面上是一個穿學院服的男孩找女友的故事,實則隱藏著一個深刻令人反思的主題。 跳跳跳,踩怪物,時間倒流,是全部的遊戲內容。 遊戲的時光倒流機制(想法源自于波斯王子:時之沙)太他媽牛逼了,這個機制讓你死不了,但遠不僅僅局限於此。開始還不覺得,後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機制簡直讓我給這遊戲跪了。這遊戲你真得玩。

多虧了 Jonathan Blow 二十萬美元的美術外包才能讓遊戲有了獨特的油畫風格。值得一提的是 Super Meat Boy 的美術 Edmund McMillen 設計出了遊戲主角的原型。


Machinarium

機械迷城,手工繪製的 2D 冒險遊戲,此類型遊戲中的精品,不過個人相對不喜歡這種解密遊戲。 用滑鼠點點點,觸發事件(像很久之前的一個 flash,夢遊先生),解開謎團,整個遊戲就像像小時候看過的益智圖畫書,沒什麼過多要說的,玩了就知道它的美麗之處。


Don’t starve

Klei(Shank,Mark of the Ninja 的製作組)用他們極具特色的 2D 畫風構造出了一個奇異世界。剛接觸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跪了,2D 的詭異畫風,簡單的操作,隨機的地圖,四季更迭,晝夜更替,以及精巧的細節(遊戲中夜晚的螢火蟲簡直了),都讓我覺得,『這他媽太神奇了,居然有這樣牛逼的遊戲。』

遊戲的內容就是一個科學家被傳送到奇異世界去割草,砍樹,開荒,種植,建造,探索,打獵,儘可能地生存更久,還可以解鎖更多有特殊能力的主角。但是這幾個字夠你玩上很久很久啊有木有!!?? 現在還有多人模式了,快去 Steam 看看吧。


Project Zomboid

生存類的好遊戲!又一個玩跪我的遊戲(我好像特別容易跪)。如果你喜歡生存類的遊戲,買一份吧少年,你不會後悔的。 遊戲就是 2D 版的 Dayz,你需要喝水,飲食,搜集,合作(未來會有聯網模式),殺殭屍,活下去,無需多言,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Cataclysm-DDA

這個遊戲,就是你要的滿屏的遊戲性……沒有畫面,純靠腦補(類似的還有Unreal World等) 玩家就是DOS窗內的那個」@」,你會生病,肢體會受傷,可以攻擊怪物,搜集材料,建造,然後活下去。

有網友開發出了有畫面的版本,讓遊戲不那麼難上手了(至少你知道主角長什麼樣了)


Papers, Please

遊戲裡玩家扮演一個專制國家的邊檢官,通過手頭的一些工具和參考書來決定誰能入境,誰不能,哪怕他不能,你也能把他放過來。遊戲很有代入感,每天都有國家新聞,還有收入,簡單,但是令人著迷。

作者以前任職於頑皮狗,曾參與神秘海域系列的開發工作。


Eufloria

真菌世界,這個遊戲的畫面比名字好看,清新多了。 遊戲就是用你的細胞產生的孢子(好吧我不確定那是不是孢子,也許是別的什麼奇怪東西)擊敗其它孢子佔領其它細胞——把它理解成為星球和飛船可能更直觀。

簡單的即時戰略遊戲,指哪打哪,合理的分配孢子數量是勝利的關鍵。


Mari0

「假如馬裡奧有了傳送槍會怎麼樣?」這個問題催生了這個遊戲。這是一個開源的馬裡奧+傳送門遊戲,官網是http://stabyourself.net/mari0/。

遊戲開始只有單機模式,現在貌似增加了四人合作模式。遊戲的全部內容就是馬裡奧的全部內容,只不過多了一把傳送槍——但這足以讓遊戲內容增強數倍——至少我和同學一起玩的時候被自己的奇葩行為笑翻了。另外遊戲可以自訂關卡。


Prison Architect

顧名思義,你是監獄的設計師,同時還要維護監獄的日常運營,比如供電,員工招募,犯人的狀況等。同時要注意格外犯人的行為舉止,看好那些 2D 的紙片犯人,雖然他們看起來很可愛,但是也會和現實中的情況一樣,越獄,鬥毆,等等等等。遊戲內容相當相當豐富。

PS: 模擬經營類的極品我認為是過山車大亨系列,沒有比他更牛逼的了,如果你喜歡模擬經營一定不能錯過過山車大亨系列。(勿噴,僅代表個人觀點)


Knights of Pen and Paper

像素風的回合制 RPG,之前是手遊,後來移植到 PC,至於這個遊戲是不是獨立遊戲我還真不清楚,不過很有獨立遊戲的味道。幾個人坐在桌前玩 RPG,和那個 unepic 的劇情很像(如果你喜歡惡魔城的話一定要玩一下 unepic,由於我不喜歡惡魔城系列所以不介紹這個遊戲了),整個故事就是講述的幾個好基友在遊戲中探索的故事。

開始只能選 3 個角色,不同的職業和不同的人物搭配,再配上不同的技能有不同的打法,就是一標準的 RPG,刷怪,刷任務,升級,購買物品,解鎖隱藏職業,開第二個存檔,繼續刷刷刷。這遊戲上手之後必上癮,至少我是連續幾天上課都在玩這個(前段時候 app store 限免於是我就下了一個,簡直上癮到爆)。


Nidhogg

IGN 9 分,高難度,考驗你的反應速度,遊戲很簡單,就是擊劍,然後刺死對方。另外,雖然是像素遊戲,不過遊戲的擊劍動作配合遊戲的音效讓我覺得絲毫不減少其打擊感。


Kentucky Route Zero

冒險遊戲,主人公帶著自己的狗開一輛卡車在路上探索。點擊人物,觸發對話,交談,一個講故事的遊戲,其實準確說這遊戲就是一個故事。遊戲文本量略大,按章節放出,我英文苦手只玩了半章。

另外——真心!!真心!!!!給遊戲畫風跪了!!!!對這畫風毫無抵抗!!


Hotline Miami

紅極一時的遊戲。8bit 畫風,復古風滿滿的,快速的遊戲節奏,富有打擊感,十分暴力,俯視角,你被打到一下就死翹翹了,但是在你死亡和你下一次殺人(或者你被殺)之間基本沒有停頓時間,遊戲節奏十分快,根本停不下來。另外,遊戲還有奇葩的動物帽子搜集元素。

第二部


Pixel Piracy

這個遊戲的開發者 Vitali Kirpu 和 Alex Poysky 有點意思,之前他們自己在官網放出了遊戲的破解版,他們認為盜版是無法阻止的,與其讓玩家下到木馬,不如自己放出盜版。遊戲裡玩家是海盜船長,組建自己的海盜隊伍,自己建造海盜船,進行探索,尋寶。途中會遇到其他海盜,或者鬼魂,要小心你的小船別被擊沉了,否則就只有從頭再來了。來招募你的水手吧!


To the Moon

說實話這個遊戲我不怎麼感冒,因為我玩不下去(勿噴),不過我一定會找機會繼續玩完,不過據玩過的人說,這遊戲相當相當有內涵,十分震撼,感興趣的去看一下 wiki 吧:去月球下面這句話引用自wiki:

這是一款使用RPG大師製作的視覺小說。


Plague Inc: Evolved

這個遊戲開始也是手遊,後來移植到 PC。這個遊戲,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別說我沒勸過你——千! 萬! 別! 玩!,反正我是只玩了一局就不行了,但是假如我沒有密集恐懼症的話,這個遊戲肯定能滿足我毀滅人類的妄想症。遊戲界面很簡單,就是世界地圖,但是隨著遊戲的進行,紅色的小點會布滿整個大陸(Holy S**T!!),遊戲就是釋放瘟疫,重複玩以解鎖不同的病毒升級你的病毒,改造他,適應不同國家的人,以感染全人類,滅亡人類。


Cortex Command

這個遊戲應該是有一些日子了,我很久之前就聽說過,但是出於一些原因我不是太熟悉,基本沒怎麼玩。遊戲細節十分到位,畫面相當細膩,合金彈頭即視感,感興趣的可以試一下。

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

表層指揮(Cortex Command)曾獲2009年獨立遊戲節卓越技術獎 (Technical Excellence)和觀眾選擇獎 (Audience Award),算是一款策略和射擊遊戲結合的作品. 玩家要保護一個躲在掩體中的大腦. 通過設計掩體構造, 製造有利地形進行防守. 購買兵力, 抵禦敵人的進攻。遊戲在細節上表現得不錯。飛船殘骸和屍體都不會消失, 射擊可以打掉敵人的武器和頭盔等等。遊戲的樂趣在於多人遊戲,這個多人可不是指聯機,而是指4人在同一臺電腦上戰鬥。



Terraria

好吧這種挖挖挖的遊戲我不是太感冒,不過很多人為之狂熱,2D 版的 Minecraft。挖,合成,建造。這幾個字足以概括這類遊戲,不過遊戲中的鳥雕像引擎和電路建造讓這個遊戲的層次一下提升了不少,充滿了科技感,讓我有「這是蒸汽朋克」的感覺。


Minecraft

每個人都知道,所以不介紹了,這玩意是個虛擬版樂高,是遊戲史上的裡程碑,我相信20年之後還會有人談論這款遊戲。


Cart Life

這個遊戲也是因為沒有漢化而且英文是像素化的十分難看懂所以沒有怎麼玩。Cart Life 之前在 Steam 上賣, 後來被作者 Richard Hofmeier 開源並且免費掛出來下載了。遊戲中你是一個小販,然後進貨,賣貨,養貓,在城市裡謀生。像素風的模擬小販。

看到了嗎,圖中的大叔就是你,不過遊戲還提供了其他可選角色。


The Binding of Isaac

這個遊戲的美術是 Super Meat Boy 的美術 Edmund McMillen(這人特別帥(不是長相)),他的畫風特別有特色,誇張並且搞怪,一眼就能看出來。遊戲講的是一個母親收到了上帝的旨意,要她以犧牲自己孩子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虔誠,從而她的兒子,也就是遊戲的主角Issac跑到了一個充滿怪物的地下室的故事。我沒怎麼玩過,因為我個人不喜歡這種探險模式,所以引用百度百科一段話:

《The Binding of Isaac》是個不講究畫面精美程度的射擊遊戲,角色將在有著能夠提升能力的道具與特殊技能的半 RPG 世界中闖蕩。遊戲中將以「物品系統」來取代傳統的「等級系統」,在每個關卡中,都有著寶藏庫、商店、頭目與其他可能藏有特殊物品的密室。而當角色升級時,改變的不只有能力與數據,同時外觀也將有所不同。目前遊戲中有著超過 70 種的特殊物品,其中不包括隨處可見的道具。此外,《The Binding of Isaac》現今有著 3 個章節、6 個地牢、6 個頭目、36 種的敵人類型、4 個待解鎖的角色與一大堆的動態事件。

遊戲的宗教氣息濃厚,以下本人自己翻譯自wiki:

遊戲的名字和情節參考自聖經之中的著名故事the Binding of Isaac。McMillen談到,遊戲涉及黑暗的,成人化的主題,包括虐童,性別認同,殺嬰,輕視,自殺,流產,以及宗教是如何影響孩子的等被一般遊戲迴避的問題。



Limbo

遊戲裡你是一個小男孩,基本沒有任何提示遊戲就開始了,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向右走,跳躍,攀爬,躲過陷阱,各種怪物,運用機關來探險。至於內容我就不劇透了,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的遊戲肯定不會錯過。


Kingdom Rush

這遊戲剛開始也是個 flash,後來在 Steam 上發售了。我作為一個不喜歡塔防的人都覺得這遊戲絕了,一是卡通風格的畫面,二是遊戲機制。這遊戲不是造塔,塔來攻擊,而是造塔,塔造兵,控制兵來攻擊。和其他塔防一樣,可以升級塔,也有特殊技能。


Goat Simulator

山羊模擬,哈哈哈,老外腦洞真是大,這遊戲在發售前預告片就滿天飛了。不過這遊戲要是是國人開發出來的估計要被噴坑錢貨了,因為目前出的可玩內容不多,基本 2 個小時可以玩到全部內容,不過我很期待後續玩家社區的創作。

遊戲中你就是一隻山羊,你可以做許多奇葩的事情,比如把舌頭黏在其他東西身上,蹦蹦床,背著火箭助推器到處飛,甚至放炸彈。不大的地圖裡還有許多地方等你探索。


Battleheart

手遊,但是絕對是手遊 RPG 中的精品,關卡模式,同時控制4個角色殺怪闖關,隨著遊戲的進展,會獲得金幣,解鎖許多新角色,購買新裝備。你只需要在兩個角色之間劃直線就能開展攻擊或者治療。每個角色還可以升級不同的特殊技能。卡通風無抵抗。


Magicite

被人說是 2D 版的怪物獵人,畫風很贊有沒有?遊戲裡你只有一條命,死了就 Game Over了。地圖隨機生成,初期人物的幾個特殊屬性也是隨機的。至於難度不知道是我手殘還是真的很難,反正開始我是死了無數次。遊戲的內容就是簡單的採集,合成,升級轉職,打怪(遊戲你的命不多,因此為了活下去真的很考驗你的操作技巧),探險的 RPG。挖礦的時候要小心橫衝直撞的怪物(被野豬弄死無數次)。


SteamWorld Dig:A Fistful of Dirt

遊戲裡你是一個機器人礦工然後遊戲的主題是挖挖挖挖挖挖挖挖挖,說實話我對這類遊戲提不起神來,不過既然有人為之狂熱到爆那麼一定有其可玩點。喜歡挖挖挖的一定不能錯過這個遊戲。(不知道是遊戲故意這麼設計還是我自己的問題,有幾次挖下去了但是上不來了,就只有重開。)另外這遊戲 IGN 9.5 分(老外是有多喜歡這類遊戲)


Actual Sunlight

又是一個嚴肅的遊戲,畫面簡單,但是遊戲內容比看上去的要壓抑。遊戲的過程幾乎就是在閱讀大量沉重而複雜的文本,就像這樣:

字太多,所以我也是只玩了開頭一點,但是會找時間玩下去的。玩膩了打打殺殺輕鬆愉快的遊戲可以靜下心來嘗試一下。遊戲好像現在出了3D的測試版。引用自steam上的介紹:

Actual Sunlight is a short interactive story about love, depression and the corporation. The game puts you in the role of Evan Winter, a young professional in Toronto, as he moves through three distinct periods of his life. The story is linear, unavoidable and (hopefully) thought-provoking. You experience his perceptions, fall under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decisions, and meet everyone who didn’t change him.



Superbrothers: Sword and Sworcery EP

遊戲畫面和音樂美爆了,當然劇情會讓你有一種「神話般的」感覺。遊戲最開始是出在 iOS 上,後來移植到 PC。這遊戲的氛圍營造得很好,剛開始玩到被魔鬼追逐那段我真是嚇尿了。不過這不是個恐怖遊戲,也是個需要靜下心來享受內容的好作品,一定要戴上耳機聽 BGM,贊到沒話說。同樣 IGN 9 分作品。


Legend of Dungeon

這遊戲的畫風我看了一眼就要射了。……啊啊啊!射了!地牢類的遊戲無非就是刷刷刷,這遊戲也一樣,其中也包含了解謎的元素,為了這畫風,地牢刷起!和大名鼎鼎的騎砍一樣,這個遊戲也是夫妻團隊開發。挺有意思的,可以看下下面這段引自任玩堂的介紹:

說起這個夫妻團隊Robot Loves Kitty,由丈夫Calvin Goble(Robot)和妻子Alix Stolzer(Kitty)組成,這兩口子為了節省花銷,搬到了朋友在美國佛蒙特州的一處山坡上,用防油布和塑料膜在樹林中置辦了一個家。妻子Alix說,他們賣掉了之前的房子,而且現在一直在竭盡所能的少花錢,每個月兩人的總花銷是150美元。樹林小屋離鎮子裡的咖啡館和學校只有半個小時的步行行程,很方便。妻子Alix表示,雖然對遊戲進程有些許影響,但這仍不失為一次偉大的冒險。

另外,遊戲支持多人合作。還有另外,遊戲剛開始隨機改變角色外貌的那個更衣室挺有意思的,我在那進進出出了好多次。


應該有不少小夥伴對獨立遊戲是什麼有疑問,我試著解答一下這個疑問。

1. 關於開發者,贊助方面,也就是錢方面的問題。傳統的遊戲開發商可能需要創一個公司然後通過傳統的融資手段去得到資金,然後自己發行或者找發行商。獨立遊戲團隊獲取資金的手段就多了,比如天使投資,還有現在火的不行的眾籌比如Kickstater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融資手段,因為它在資金的風險上是真正0成本的,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宣傳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多關注與信賴(當然這個也相當累),以及如何儘可能保證自己在拿到錢之後做出玩家喜歡的東西——當然你做不出來也沒辦法。但是如果你是個大公司,可能情形就完全不同。當然這不是充要關係,就算你是個大公司上Kickstater也照樣可以籌錢,同樣,你只有三個人按照大公司方式去做也沒人攔你。

2. 除了贊助方面,遊戲數字發行佔主要發行方式(可能會出珍藏版之類的實體版本或少量實體版)也是獨立遊戲的一個重要特徵。把遊戲提交到 PSN,XBLA,Eshop 或者 Steam 等平臺的成本遠遠低於做出實體遊戲的成本,這裡面的成本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尋找發行商或者其它銷售渠道等以及其他一系列商業問題需要考慮,這方面通常是獨立團隊難以顧忌的,他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遊戲製作上,或者說他們的精力是受到自己成本制約的。當然並非數字發行就不用考慮一系列商業問題了,但是毫無疑問的負擔比製作實體遊戲輕鬆很多。當然數字發行的並非都是獨立遊戲,現在的大作全都是兩種發行方式並存,同樣的,我也並沒有把這兩者認為是充分必要關係,App Store 也是一個數字發行平臺,它的門檻低,所以出現了如此龐大的應用商店。數字發行降低了行業門檻,促進了讓獨立遊戲團隊蓬勃發展,反過來它們的發展也讓數字發行更加流行。

3. 有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來一個遊戲是不是獨立遊戲。因為獨立遊戲的畫面往往受到成本制約,不論你是自己做引擎還是用現有的 U3D 或者虛幻等等,獨立遊戲的畫面往往是極具特色的,如果你看到一個遊戲是像素,卡通,極簡,基本上這是獨立遊戲沒跑了,這裡不僅僅有成本問題,風險問題也是之一,遊戲大廠是不敢劍走偏鋒的,他們相對更講究穩妥。同樣的,這個也不是絕對的,也有畫質很好(各種高級技術,什麼牛逼的物理引擎,全局光照等等等等)的獨立遊戲,通常這樣的遊戲團隊要麼團隊龐大,要麼技術到位,要麼錢多外包好。

其實說了這麼多,還是想表達一個觀點,一個常規的遊戲開發團隊要說自己是獨立的,那你也沒轍,有些小夥伴糾結獨立遊戲定義的意義真的不大。等哪天高考考獨立遊戲的定義 20 分大題我們給獨立遊戲下個死定義也來得及……最後想說的是,畢竟所謂獨立只不過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去做遊戲,對於遊戲開發者來說,每條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也許小團隊靈活,孤注一擲,失敗了也許飯都沒得吃了,有的人退出,有的人重頭再來;大團隊抗風險能力強,相對地也比較保守,通常會刻意規避風險以及進行有限範圍內的創新。不同人有不同方式,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關於 Steam:看到很多人不知道 Steam 是什麼,我用我自己的話概括一下,Steam 就是一個只賣數字版遊戲(區分於大家常見的帶光碟的實體版遊戲)的商城(當然它還賣一些開發工具等,就不介紹了),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賣遊戲的淘寶,但是你需要把它的客戶端下載到電腦上來(噗!)。

如果沒理解可以去看一下 wiki 是怎麼介紹的 Steam,或者上 Steam 的官方頁面逛一圈 Welcome to Steam,就知道大致是個什麼東西了。買遊戲的過程和網購一樣,你需要一個 Steam 帳號(註冊可能會花點時間),如果你在國內,只需要一個支付寶就行了,Steam 支持支付寶結帳。

購買你要的遊戲之後,就能通過 Steam 平臺下載,完成之後就能玩遊戲了!類似的平臺還有 EA 的 Origin 等。簡單地說,要想玩正版遊戲,你只需要一個平臺,一張銀行卡,就夠了。



最後,沒有看過獨立遊戲大電影的人一定要看一看獨立遊戲大電影,主要講的是幾個獨立遊戲設計者在遊戲開發過程中的辛酸和快樂,都是他們的真實經歷。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真的相當大,以前想過做遊戲,也想過幹其他的,什麼神經科學,人工智慧什麼的。但是從 2 年前第一次看完 Indie Game : The Movie,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遊戲開發者,我現在的專業選擇也是這個方向的,我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到現在為止這個片子我看了 5 遍,未來不知道還會看多少遍,每次我都會看感動哭,當然也會燃到爆,從內到外地燃燒起來,BURNING!!另外,這個紀錄片在 Steam 上賣 9.99USD,喜歡的可以支持一下。

戳『閱讀原文』看視頻

本文於 KnewOne 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後臺 | 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小成本大成功:歷年優秀獨立遊戲作品盤點
    所謂獨立遊戲(Independent Game)製作,是相對於商業遊戲製作而存在的另一種遊戲製作方式,雖然國內外對它的嚴格定義不一,但是一般來說,獨立遊戲是指由單個開發者或規模很小的開發團隊製作並發行,不受外界投資方控制的遊戲作品。
  • 臺灣優秀獨立遊戲合集(下)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遊戲愛好者,那麼這一系列的文章一定要看哦~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臺灣優秀獨立遊戲合集(上)》Fourdesire:遊戲不止是遊戲,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獨立遊戲團隊 Fourdesire 很有些與眾不同,因為他們所做的遊戲前所未有地貼近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大多數遊戲一樣將玩家拉進某個虛擬世界。
  • 臺灣優秀獨立遊戲合集(上)
    ,獲取下載連結)在之前的留言和後臺交流中,很多小夥伴兒表示需要一些獨立遊戲推薦~所以小高會經常做一些合集給大家,一來普及獨立遊戲相關知識,比如遊戲團隊遊戲製作等,二來為大家綜合奉上一系列高質量遊戲然而只不過在4年前——2011年9月,它的的確確還只是個僅由16名成員組建而成的獨立遊戲團隊,為了製作心目中理想的遊戲,讓作品不受外力幹預,雷亞在剛成立時所需的資金皆由核心成員自行出資拼湊,從這點上就名正言順地確立了其獨立遊戲開發商的身份。
  • 引人入勝,​盤點那些劇情向遊戲
    引人入勝,盤點那些劇情向遊戲☆ 排名不分先後,而且是想到什麼寫什麼的系列,不要吐槽漏了什麼遊戲
  • 盤點那些NS上的優秀好玩的體感遊戲!詳細評測及購買推薦!(下)
    盤點那些NS上的優秀好玩的體感遊戲!詳細評測及購買推薦!遊戲中輕中重型全套也有著不同特點,再加上各種防禦擒拿拐彎拳等技巧,非常考驗玩家搭配能力,反應力和心理博弈能力。當然作為新手你也可以憑感覺亂捶一氣,如果實力差距不是特別大依然能夠靠運氣取得勝利,這款遊戲繼承了的任天堂遊戲易上手難精通的特點。同時這款遊戲作為護航遊戲,很大程度上來說彌補了NS平臺前期的遊戲荒,所以質量相對上乘。
  • 盤點十款優秀的「魂」類遊戲
    開發商 FromSoftware 的「魂」系列遊戲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精彩作品,還創造了一種遊戲類型:「魂」類遊戲。為了慶祝這一遊戲品類的繁榮發展(以及吊足人們對即將到來的《Elden Ring》的胃口),我們盤點了十款最喜歡的該類型遊戲。不過,要準確定義一款「魂」遊戲有些棘手,因為這類遊戲有著很多核心元素。
  • 史上最優秀的五款《刺客信條》遊戲盤點
    史上最優秀的五款《刺客信條》遊戲盤點從2007年開啟的《刺客信條》系列不知不覺間已經有超過了十年的歷史
  • 獨立遊戲篇:素質出奇蓬勃發展
    在跟隨評測君回顧了前三期2019年任天堂第一方遊戲以及第三方遊戲盤點後,相信大家都已經對2019年中發售過的大作了如指掌,有新作,有誠意,有驚喜,有失望,有移植,有年貨,這些遊戲大作就像餐桌的正菜主食,但原湯化原食,switch上缺少不了這些提味助興的獨立精品佳餚,本期2019年度盤點最後一期,就讓大家跟評測君一起看看在這2019
  • 當一家優秀獨立遊戲工作室有了野心後……
    我們很少能見到產量和品質這麼穩定的獨立遊戲工作室。 上個月,我很喜歡的獨立遊戲工作室Supergiant在Steam平臺上線了他們的第四款遊戲作品《Hades》。
  • 我與獨立遊戲(篇三):獨立遊戲在國內的發展
    獨立遊戲概念最初的提出可能就是為了與主流的商業化遊戲劃分界限。當獨立遊戲從一種純粹的愛好轉變為一種可以盈利的工具之後,獨立的概念就令人迷惑了,這「獨立」究竟是商業上的「獨立」還是精神上的「獨立」,抑或僅僅是思考方式的」獨立「呢?在今天的推送裡,彭必濤講述的就是他徘徊在這些疑問中的心路歷程。
  • 近十年18個精品獨立遊戲盤點
    現在製作3A級遊戲的工作室們似乎更熱衷於在開發階段就發起「欲購從速,請填此表」的銷售。遊戲銷售的急功近利和與宣傳嚴重不符遊戲性,再加玩法大方向上的高度同質化已經在這些大作中初露端倪。
  • 什麼是獨立遊戲?Switch上最火的十大獨立遊戲都有誰!丨遊戲推薦
    ,我們發現在「最受歡迎獨立遊戲」這個獎項中,「我就看看」的人氣大大超過了其他遊戲,成為了今年最受歡迎的獨立遊戲(誤)。因此我們不得不感嘆,獨立遊戲還是推薦得太少了!所以,這既是一篇盤點,也是一篇掃盲!如果你是小白玩家,那麼除了大作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小眾遊戲在等待著你的嘗試,如果你是資深玩家,不如來看看你喜歡的那一款遊戲有沒有上榜吧!
  • 一個優秀的獨立遊戲製作人死了,誰該為此負責?
    編者按:本文的作者叫「夜神不說話」,一位剛起步的遊戲開發者,我們曾寫過一篇關於他的採訪稿。本文的由頭可能是近期獨立遊戲圈最大的風波:《林中之夜》的核心製作人Alec Holowka,在被控告侵犯他人的五天後去世。或許你對這件事已經有所了解,或許你也有自己的看法。
  • 【盤點】那些你可能錯過的Switch好遊戲!
    集合任天堂及遊戲界許多著名遊戲的格鬥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各位應該不陌生,這款《刃之異邦人》則是獨立遊戲界的「大亂鬥」!無論是「以撒」、「鏟子騎士」、「海腹川背」、「蒼藍雷霆」還是「洞窟物語」,都是獨立遊戲界赫赫有名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角齊聚一堂就鑄造了這款作品。
  • 2020遊戲年終盤點(上)最佳遊戲花落誰家?
    大家好,馬上到了年末了,我們準備盤點一下今年的遊戲。看看哪些遊戲表現亮眼,哪些遊戲又令人大跌眼鏡。本次盤點預計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獲得今年媒體獎項的遊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遊戲業發展的趨勢。第二部分是NS今年的優秀遊戲,看看哪些遊戲讓我們記憶深刻。第三部分是今年叨叨自己玩過的遊戲,向大家匯報 一下遊戲心得。
  • 盤點在遊戲中的那些令人咋舌的天價裝備
    相信很多同學都在遊戲中買過裝備,小黑也不例外,記得初中的時候玩穿越火線的時候,為了加強我在遊戲裡的實力,我一個多月省吃儉用,開了三個月的穿越火線會員....就是為了打不過別人的時候就把他踢了....還有當時玩DNF,為了提高漫遊的PK能力,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攢錢買了一套流光。
  • 盤點丨十款劇情優秀的恐怖遊戲 不止《寂靜嶺》《逃生》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十款劇情上乘的優秀恐怖遊戲。《SOMA》這款遊戲老司機應該都玩過了,但是考慮到新司機可能只聽說過《失憶症》而並不知道本作,所以就放上來盤點一下。玩過的老司機可以跳過了。遊戲主要背景設定在虛擬的未來2104年位於大西洋海底的帕索斯二號研究中心(PATHOS-II),一座充滿未知的海底廢墟。該遊戲於2015年9月22日發行。
  • 有哪些優秀耐玩的獨立遊戲
    遊戲的核心就是收集收集收集還有探索,個人認為適合有重度收集癖的人玩,當然你也可以完全投身進去呼吸遊戲世界的新鮮空氣,感受花花草草什麼的。遊戲的藝術風格很清新也很簡潔,遊戲的美術Phil Fish(也是主要作者)是個有點偏執的領救濟金的加拿大人,曾經三次把遊戲推倒重做。
  • 《超級幻影貓 2》 —— 經典獨立遊戲的優秀續作
    這是一款由北京 Veewo Games 製作的休閒橫版獨立遊戲。這款遊戲以其簡約、可愛的畫風和類馬裡奧的玩法獲得了很多玩家的喜愛。由於我很早參與過《超級幻影貓》的眾籌,因而成功「打入內部」,在今天我拿到了尚未發行、上架的《超級幻影貓 2》的內測版。在花了一些時間去玩了前兩章節的內容後,我決定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一款優秀的獨立遊戲續作。
  • 盤點那些奇葩的遊戲譯名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遊戲譯名都這麼優秀,還有很多奇葩到不行的遊戲譯名!比如,你知道「老頭滾動條」和「踢牙老奶奶」是什麼遊戲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無釐頭的奇葩譯名吧!我們習慣把上古捲軸叫作「老滾」,大家雖然叫著挺順溜,不過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老滾」的全稱其實叫「老頭滾動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