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2020-12-21 騰訊網

較真要點:

  • 1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 2大壩水庫水位「超過防洪限制水位x米」不必過於擔心。在汛期,水庫會提前把水放到防洪限制水位,以留出庫容迎接洪峰。比如三峽的正常蓄水位為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那麼「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就是147米,距正常蓄水位都還有一段距離。
  • 3「百年一遇」是一個統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的間隔100年才來一次,也有可能連著兩年來的洪水都達到百年一遇的水平。

查證者:楊碧旺丨德國布蘭登堡州工業大學(BTU)物理碩士

今年長江流域的防汛形勢比較嚴峻,部分地區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這期間也有各種消息充斥網絡,有關於三峽的,也有關於洪水的。拱形壩一定比重力壩更堅固嗎?「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是一百年遇到一次?我們一一來看。

一、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並不比重力壩更結實

三峽的攔河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5米,主要由洩洪壩段、左右岸廠房壩段和非溢流壩段等組成。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的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

圖註:三峽大壩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長江三峽工程運行實錄(2018)》

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拱形建築可以抗壓,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拱形壩是利用拱形的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所以拱形壩更適合狹窄的峽谷,因為兩岸陡峭的石壁可以支撐結構和應力。拱形壩比任何其他大壩類型都薄,因此它們所需的建築材料要少得多,更經濟實用。比如下圖位於四川省雅礱江(「礱」讀音同「龍」)幹流下遊河段的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就是拱形壩。拱壩最大中心角約為93度,頂拱中心線弧長約為552米,計算可得拱壩跨度約為340米。這個跨度相對於三峽大壩的2300米,就顯得很小了。

圖註:錦屏一級水電站全景圖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

重力壩要比拱形壩更結實,破壞拱形壩要比破壞厚重的重力壩容易得多。還是用雞蛋來舉例,雖然雞蛋可以承受很大的均勻的握力,但是集中力量打擊一點,很容易就能把整個雞蛋殼破壞掉。所以從戰略上講,重力壩更安全。

二、「超過防洪限制水位」不必過於擔心

新聞報導中常出現各種水位信息,比如防洪限制水位。有的人看到「超過防洪限制水位」的時候就擔心得不得了。這裡就簡單解釋一下三峽水庫各個水位的含義。

圖註:三峽水庫水位示意圖,圖片來源:新華網

首先要解釋一下這些水位是怎麼測量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水位均為海拔高度,所以在書寫時都不再註明「海拔高度」四個字。三峽水庫的水位採用的是以上海吳淞口海平面為零點的「吳淞高程」。比如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就是說這個水位比上海吳淞口海平面高出145米,而不是水深145米。

正常蓄水位175米,是指三峽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除害的要求而可以蓄到的最高水位,是一個正常工作時的上限,實際的水位一般會比這個水位低。

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是說在汛期的時候,水庫要提前把水放掉,讓水平面降低到145米,這樣就留出來庫容,以迎接將來的洪峰。這個水位可以這麼理解:為了防洪需要,把水庫提前限制在145米的水位。比如前段時間的新聞報導說:「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思就是當時三峽庫區水位大約是147米,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水位,不用擔心。如果「三峽庫區水位超正常蓄水位近2米」,這才需要擔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多放點水,甚至完全放空?首先,如果多放點水,三峽上遊的水面過度下降,會影響電站基本運行,也會影響到上遊船只航行,譬如船隻擱淺,這些也是安全隱患。其次,如果對上遊洪峰預測失敗,水庫已經放光水了,但是沒有洪峰到來,到時候下遊需要水的時候,水庫卻沒有水,這也是風險。還有長江沿岸居民的用水,農作物的耕種用水,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所以說,下降到哪個高度,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要綜合考慮。

三、「百年一遇」不是「一百年才來一次」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這些名稱其實是基於概率給出的。「百年一遇的洪水」 是說,平均100年可以發生1次不小於這一量級的洪水,注意這裡是平均100年出現1次,並非每100年出現一次。

我們舉例說明:一個水文站,記錄了100年的洪峰流量,把它們列在一個表格裡,就可以看到洪峰流量和出現次數的關係。通過公式可以計算出某一個流量出現的概率。在我們描述洪水的時候,用流量(每秒多少多少立方米)表述的話,不直觀不形象,所以用幾年一遇來代替。1%的概率對應的就是百年一遇,0.1%對應的也就是千年一遇。

抗洪這件事既要空間上配合,也要在時間上配合。比如有人會問,為什麼下遊壓力大,三峽還洩洪?三峽不能完全關閘不放水,它也要考慮未來幾天的情況,應對未來要到達的洪峰。而且三峽放出來的水,也不是馬上就能流到下遊的某個城市,它也需要時間。水流速度、洩洪時間都需要計算,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需要考慮的情況也很多。

本文編輯:ambergchen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擋水滴水不漏
    新華社宜昌5月13日電(記者施勇峰):5月1日破堰進水後的三峽大壩,已經成功地經受住洶湧江水的衝擊。三峽大壩廠房壩段、非溢流壩段和安裝有22孔閘門的洩洪壩段,在擋水過程中都達到了滴水不漏。  為確保三峽大壩修建期間不中斷長江航運,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要分兩期修築。目前擋水的大壩長1600米,它是在三峽工程二期工程期間修建的,被稱之為「二期大壩」。
  • 從衛星地圖看三峽大壩
    而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也代表著三峽工程完成了這麼多年的階段性檢驗。一、從衛星地圖看三峽大壩首先,我們打開國產軟體BIGEMAP地圖下載器,右上角搜索框搜索三峽,定位到三峽大壩放大看。我國高分三號等衛星拍攝的三峽大壩也是正常沒有變形的。當然,這變形的大壩無疑也被外媒拿來大做文章,也不必當真。世界大壩委員會主席 MichaelF. Rogers 專門就此發聲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密切關注三峽大壩這一標誌性工程的設計和建設。
  • 臺灣媒體人謝寒冰:「臺灣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大壩拍灰塵」
    :最近他們在討論三峽大壩「變形潰壩」之危的同時,又開始暢談他們視之為「臺灣之光」的雄風飛彈炸毀三峽大壩的可能性。不過,臺灣媒體人謝寒冰卻在一檔政論節目中表示:臺灣的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拍灰塵。6月24日晚播出的《新聞龍捲風》中,謝寒冰稱,有一位不具名的旅德專家日前分析認為,如果三峽大壩一旦潰壩的話,洪水將直接衝到南京和上海,整個出海口全部完蛋。
  • 立體感受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
    遊覽之餘,遊客們可以到三峽書屋休息品讀,聆聽紅色導遊講解。要是還不過癮,遊客可以直接乘坐觀光遊輪,飽覽兩岸壯美風光。▲ 盛夏時節,遊客在截流紀念園觀看大壩洩洪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宜昌「兩壩一峽」航線4月復航,鄂渝長江三峽跨省遊輪8月復航。
  •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臺灣多少的媒體節目
    不過,正是由於三峽大壩的知名度,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對三峽大壩進行抹黑,網上還不斷有謠言出現,甚至有境外人員叫囂在與中國發生戰爭時,直接炸毀三峽大壩。「我的科研工作主要和房屋建築相關,和三峽大壩等水利水電工程沒有直接關係,也沒有發表過任何和三峽大壩相關的言論。」黃小坤表示。事實是——此「黃小坤」非彼「黃小坤」!
  • 全球最長的大壩,投資16億美元耗時五年,堪稱尼羅河上的「三峽」
    說到「大壩」的話,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三峽水電站,首先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大壩全長約333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1994年正式修建直到2006年才正式修建成功。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每年能創造出巨大的利潤。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就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聊一下三峽大壩到底是有多堅固。一直以來三峽水利工程都存有很大的爭議,三峽一直被詬病的其實就是由於建設三峽所造成的移民問題和部分川東的生態問題,但是三峽在防洪、發電和航運上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峽大壩竣工距今已經11年,興衰利弊自有後人來評。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雖然如今的地球是太陽系當中環境最優異的星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球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拿星球的自轉軸來說,地球的質量分布本身就是不均勻的,每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遠離太陽,自轉速度也在逐漸放緩,但這是多因素導致的。三峽大壩是一個造福人類的工程,但是有人說因為建設了三峽大壩所以導致地球偏移3釐米,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但是基建工程的建設對於周邊環境都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當然影響有大有小,不過說對整個地球產生影響還真是沒聽說過,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大工程,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大家都知道,現在三峽大壩聞名全世界,中國人們也不會陌生,它已經成了一張亮眼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的輝煌。
  • 百年後,三峽大壩沉澱的泥沙怎麼處理?專家:蓄清排渾,盛世豐碑
    這一天對於人大代表、三峽移民、荊江百姓,甚至中華兒女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值得歷史永遠銘記。為什麼呢?因為它不僅有勘測、科研、論證和建設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工程之外的問題也讓人一籌莫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三峽工程在中國人的眼裡就是一個不敢奢求的夢。
  • 如果潰堤,三峽大壩會引發超大洪水嗎?專家經過10年試驗得出答案
    很多人擔心,三峽大壩遭到核武器攻擊之後,393億蓄水量將對下遊城市造成毀滅災難,但其實三峽大壩並不懼怕核武器的攻擊,也不會引發超大洪水。早在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 三峽大壩潰堤?臺灣綠色病毒假新聞
    近期,由於大陸重慶、四川等地因暴雨造成嚴重水患,又傳出三峽大壩「超過防洪限制水位」消息,好事者再次翻炒去年「大壩變形」的假新聞,煞有介事地預言「三峽 大壩將潰堤」。接著,這則謠言如同那首童謠一般登堂入室,在臺灣主流媒體、政論節目裡不斷出現相關討論,一時間蔚然成風。
  • 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少力量在保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三峽大壩建在長江上的時候因為人的搬遷、環境等因素,爭議很大。最終,我國還是為完成這座宏偉的建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峽工程是我國建國後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這關係到我國的工業和民生,自然也一直是國人關注的問題。那麼既然三峽大壩這麼重要,那麼周圍有多少軍事力量在保護它呢?眾所周知山三峽它是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的。
  • 蔡英文把雄風飛彈放出來了,「給三峽大壩拍灰塵」夠格嗎?
    作者:年負 近段時間,因為時節所造成的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屢被抹黑造謠。「潰堤、洩洪、變形」,「臺獨」和「反中」總樂於在這個大工程上做文章。在輿論氣氛渲染之下,有人異想天開,竟然提出了用「臺灣之光」雄風飛彈來炸毀三峽大壩。
  • 此國19架「轟炸機」猛攻,能否炸毀三峽大壩?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三峽大壩,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自建成後,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就一直備受關注,因為在二戰期間就曾有過大壩被炸的先例。作為生命之源,大壩水庫向來是是軍事對抗中的主要打擊目標,也是恐怖分子破壞和要挾的主要對象。
  • 三峽大壩修建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此外,我國也建造了一系列設計巧妙、工程浩大有著顯著作用的雄偉工程。三峽大壩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舉全國之力,大型修建的一座世界超大型工程,三峽在防洪、發電以及航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當時,三峽大壩的電量足以提供全國近一半人口的用電量,儘管三峽大壩有一定弊端,比如淹沒一些名勝古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大量人口被迫疏散遷移等等,相比三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一個三峽為我國經濟騰飛創造了無限基礎,也減少火電站的汙染排放。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洪水衝擊變形,甚至潰壩?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三峽大壩等設計是按照「萬年一遇」的超大級洪水來設計的,而且它的材料也很特殊,只會「越衝越結實」!有資料顯示,1870年,長江發生了歷史上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高達10.5萬立方米/秒。
  • 三峽大壩號稱中國「印鈔機」,為啥甘願放棄巨大利益,停止工作?
    我國的三峽大壩是中國很早就建設完成的一項重要項目,在當初我國想辦法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嘗試唱衰,覺得就是一個浪費錢的面子工程,不過現在人們都已經認可了三峽大壩的意義,並且覺得簡直就是世界奇觀。畢竟三峽大壩可是號稱中國「印鈔機」的,每運轉一天都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算一筆帳足夠驚掉人的下巴,以三峽大壩的裝機量,在運轉的時候一天可以發電2073萬度,如果按照民用標準5毛錢一度電,這就是一年將近908億的電費收入。
  • 榨菜吃完臺灣「榨菜哥」又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 網友:想喝三峽...
    據臺媒報導,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沒想到島內名嘴「榨菜哥」黃世聰竟然拿此說事,在一檔節目中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對此,網友們忍不住調侃,「這次是榨菜吃多了,想喝三峽水了吧!」據報導,黃世聰在一檔島內節目中造謠說,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五個小時之後宜昌市會泡在水面20公尺以下,還稱「一旦三峽大壩潰堤之後,水位會從高147公尺往下串流下去,用100公裡的時速往下衝,毀掉南京,會衝到上海。」
  • 他打臉: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大壩拍灰塵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島內多少的媒體節目和名嘴:最近他們在討論三峽大壩「變形潰壩」之危的同時,又開始暢談他們視之為「臺灣之光」的雄風飛彈炸毀三峽大壩的可能性。不過,島內媒體人謝寒冰卻在一檔政論節目中表示:臺灣的雄風飛彈,只配給三峽拍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