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查證者:楊碧旺丨德國布蘭登堡州工業大學(BTU)物理碩士
今年長江流域的防汛形勢比較嚴峻,部分地區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這期間也有各種消息充斥網絡,有關於三峽的,也有關於洪水的。拱形壩一定比重力壩更堅固嗎?「百年一遇」的洪水真的是一百年遇到一次?我們一一來看。
一、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並不比重力壩更結實
三峽的攔河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5米,主要由洩洪壩段、左右岸廠房壩段和非溢流壩段等組成。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的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
圖註:三峽大壩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長江三峽工程運行實錄(2018)》
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拱形建築可以抗壓,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拱形壩是利用拱形的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所以拱形壩更適合狹窄的峽谷,因為兩岸陡峭的石壁可以支撐結構和應力。拱形壩比任何其他大壩類型都薄,因此它們所需的建築材料要少得多,更經濟實用。比如下圖位於四川省雅礱江(「礱」讀音同「龍」)幹流下遊河段的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就是拱形壩。拱壩最大中心角約為93度,頂拱中心線弧長約為552米,計算可得拱壩跨度約為340米。這個跨度相對於三峽大壩的2300米,就顯得很小了。
圖註:錦屏一級水電站全景圖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
重力壩要比拱形壩更結實,破壞拱形壩要比破壞厚重的重力壩容易得多。還是用雞蛋來舉例,雖然雞蛋可以承受很大的均勻的握力,但是集中力量打擊一點,很容易就能把整個雞蛋殼破壞掉。所以從戰略上講,重力壩更安全。
二、「超過防洪限制水位」不必過於擔心
新聞報導中常出現各種水位信息,比如防洪限制水位。有的人看到「超過防洪限制水位」的時候就擔心得不得了。這裡就簡單解釋一下三峽水庫各個水位的含義。
圖註:三峽水庫水位示意圖,圖片來源:新華網
首先要解釋一下這些水位是怎麼測量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水位均為海拔高度,所以在書寫時都不再註明「海拔高度」四個字。三峽水庫的水位採用的是以上海吳淞口海平面為零點的「吳淞高程」。比如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就是說這個水位比上海吳淞口海平面高出145米,而不是水深145米。
正常蓄水位175米,是指三峽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除害的要求而可以蓄到的最高水位,是一個正常工作時的上限,實際的水位一般會比這個水位低。
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是說在汛期的時候,水庫要提前把水放掉,讓水平面降低到145米,這樣就留出來庫容,以迎接將來的洪峰。這個水位可以這麼理解:為了防洪需要,把水庫提前限制在145米的水位。比如前段時間的新聞報導說:「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思就是當時三峽庫區水位大約是147米,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水位,不用擔心。如果「三峽庫區水位超正常蓄水位近2米」,這才需要擔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多放點水,甚至完全放空?首先,如果多放點水,三峽上遊的水面過度下降,會影響電站基本運行,也會影響到上遊船只航行,譬如船隻擱淺,這些也是安全隱患。其次,如果對上遊洪峰預測失敗,水庫已經放光水了,但是沒有洪峰到來,到時候下遊需要水的時候,水庫卻沒有水,這也是風險。還有長江沿岸居民的用水,農作物的耕種用水,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所以說,下降到哪個高度,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要綜合考慮。
三、「百年一遇」不是「一百年才來一次」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這些名稱其實是基於概率給出的。「百年一遇的洪水」 是說,平均100年可以發生1次不小於這一量級的洪水,注意這裡是平均100年出現1次,並非每100年出現一次。
我們舉例說明:一個水文站,記錄了100年的洪峰流量,把它們列在一個表格裡,就可以看到洪峰流量和出現次數的關係。通過公式可以計算出某一個流量出現的概率。在我們描述洪水的時候,用流量(每秒多少多少立方米)表述的話,不直觀不形象,所以用幾年一遇來代替。1%的概率對應的就是百年一遇,0.1%對應的也就是千年一遇。
抗洪這件事既要空間上配合,也要在時間上配合。比如有人會問,為什麼下遊壓力大,三峽還洩洪?三峽不能完全關閘不放水,它也要考慮未來幾天的情況,應對未來要到達的洪峰。而且三峽放出來的水,也不是馬上就能流到下遊的某個城市,它也需要時間。水流速度、洩洪時間都需要計算,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需要考慮的情況也很多。
本文編輯:ambergchen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