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聊一下三峽大壩到底是有多堅固。一直以來三峽水利工程都存有很大的爭議,三峽一直被詬病的其實就是由於建設三峽所造成的移民問題和部分川東的生態問題,但是三峽在防洪、發電和航運上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峽大壩竣工距今已經11年,興衰利弊自有後人來評。
那麼三峽究竟是一個多偉大的項目呢?是怎樣體現基建狂魔的工匠精神的呢?
三峽的建設
三峽大壩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全部投資達3800多億人民幣。三峽大壩的長度是3335米,壩頂的高程是185米,高程可以理解為海拔高度,整整有60層樓高,看著三峽就像是看著一堵巨高無比的牆。從1994年開始建工,2006年修建成功,時隔12年。
三峽的蓄水總庫容是393億立方米,也就是水位在185.4米時的蓄水量。而從三峽的限制水位145米到達185.4米之間還有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十三五期間,全國每年的用水量大概是6700億,如果以13億人口來計算的話,三峽的防洪庫容就能滿足全國4000萬人的一年用水量。
入庫流量
2020年受強降水的影響,三峽遭受了建庫以來史上最大的入庫流量,達75000立方米/秒,同比去年增加了368.8%,三峽的出庫流量也超過了40000立方米/秒。此次洪水,三峽大壩開了11孔洩洪,而三峽是有23幾個洩洪深口的。
實際上,三峽水庫建設以來,入庫流量超過7萬級的洪水至今也只有兩場,分別在2010年和2012年。三峽即使遇到了今年的超強洪水,其實也是臨危不懼,所以三峽有可能被衝垮嗎?
三峽不可能被衝垮
三峽大壩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就是說壩身是用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壩與地基的摩擦力有效地組阻止了水平的壩體移動。三峽大壩的壩身使用了近3000噸混凝土,連鋼筋也用了30多萬噸。
很多人對混凝土結構的建築會有疑惑,處理不好壩體是很容易出現裂縫的。尤其是當水泥遇到水的時候,會散發熱量,這會導致大壩的內部溫度高,但是外部溫度低,從而出現裂縫。
最早期,工程師是用幹掉的混凝土來進行組裝,但是我國在建築的過程中,則是先冷卻了骨粉、砂子等材料,之後才加進去水泥攪拌,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用冰塊降溫。以此確保內外水泥的溫度一致,建立起一座史上最強的大壩。
超強的洩洪能力,加上本身非常強大的抗擊打能力,洪水是不可能將三峽擊垮的。
後果
正是由於三峽的蓄水量非常之大,所以三峽一旦決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僅會遭遇洪水的襲擊,其實三峽還是一塊軍事必爭之地。很多外國人認為三峽只是一個蓄水量非常巨大的水庫,佔時攻擊三峽大壩是可行之策。其實他們是想多了。
三峽超強的防震和防洪能力不可動搖 ,即使是大規模武器基本上也動不到三峽什麼皮毛。而且在三峽的周圍布有嚴密的防禦系統,據說設立了三層密不透風的防護網。
據說三峽的建設是按戰時的因素考慮的,所以抗擊打能力特別強,鑽地飛彈穿不過,中遠程彈道飛彈也無用武之地,空射飛彈基本撓痒痒。
國之重器,我們應該為三峽感到驕傲。
小結:
三峽從建設以來一直毀譽參半,其實三峽不僅僅是一個水利工程,更是一個民生工程。作為基建狂魔的優秀代表作,三峽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三峽遭受了建庫以來史上最大的入庫流量,達75000立方米/秒,開了11孔洩洪,而三峽是有20幾個洩洪口。三峽大壩的壩身使用了近3000噸混凝土,連鋼筋也用了30多萬噸,採用了先進的建築技術,壩身非常堅固。據說是按戰時水平建設的,洪水猛獸、飛彈炸藥,都無法耐三峽何。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