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生命與傳統:關東大地震後,日本女性如何面對和服?

2021-01-19 浩然文史

最近,日本和服在網絡上火了一把。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發起了「KIMONO PROJECT」項目,要為196個國家製作代表其國家特色的和服,一個國家一個樣式。如今已經完成了100件和服的製作。

日本為中國製作的和服,其花紋有五色祥雲、長城牡丹、紅梅翠竹,還有玄底碧海和熊貓寶寶,配色黑、白、紅、綠、金,這些中國元素很好地體現了端莊典雅的中國風致,和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和服製作者高倉慶應說,要用和服表現一個偉大的國度,此話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好感。

一、和服和西裝的碰撞

和服是日本傳統服飾,日本人口99%是大和民族,和服之名由此而來。它的形制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明治維新以前,日本視泱泱中華為老師,他們學習我們的政治制度、建築風格和衣冠服飾等。拿和服來說,它還有一個名字「吳服」,因為三國東吳的織物和衣服製法傳到日本以後,被日本人沿襲下來,融合進民族服飾中。今天很多製作和服的服裝店還叫「吳服店」。在學習吳服的基礎上,日本還模仿隋唐服飾,綜合而成和服,因此和服又叫「唐衣」。

和服最華美的時期,是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相當於中國唐宋時期。這一時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日本人在學習了唐文化後,開始發展獨具大和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至明治時代,現代意義上的和服才基本定型。

然而,在明治時代,西裝席捲了日本,好不容易定型的和服,受到了西裝的衝擊。

1868年10月,日本第122代天皇明治宣布改年號為「明治」,次年6月,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司法、宗教等領域進行社會改革,向西方學習,史稱「明治維新」。

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全盤西化,表現在社會生活方面,從官方到民間,掀起了剪西式髮型、穿西式服裝的熱潮。不過這個規定,只限於男人。要是不剪西式髮型,不穿西裝,絕對會被群嘲。

1871年11月,日本政府派巖倉具率領48人使節團出訪歐美,學習資本主義制度和西方文化。使團所有人都剪了西式髮型,穿上西裝,只有巖倉具仍穿著和服、梳著髮髻。結果到美國後,留美的日本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直呼穿和服、留髮髻就是未開化的象徵。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巖倉具換上西裝,剪了西式髮型。

服裝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改革服裝會遇到極大的阻力。在日本,倡導服飾改革方面,出現了一個鐵血人物——大久保利通。此人號稱「東洋匹斯麥」,為了改革,遇山劈山,鐵血無情。他說:如果我們還穿著過時的和服,西方國家就不會平等對待我們。

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7名武士刺殺,享年49歲。他用生命加速了日本歐化的速度。

動漫中的大久保利通形象

日本男性,特別是上層社會的男性,基本都穿上了舶來的西裝。而民間婦女大多仍喜歡穿和服。誰又能預料,美麗的和服,有一天會絆住人們逃生的腳步。

二、關東大地震、大火和海嘯

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之間,板塊活動劇烈,因此地震多發。

1906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助理教授今村明恆發表了一篇文章,預言50年內日本相模灣將發生大地震。同校地震學泰鬥大森房吉看到此文後,猛烈抨擊今村。大森說:「這樣會導致人心惶惶,不利於社會穩定。」大森房吉是日本地震學的開山鼻祖,他的否定,導致今村明恆很難在圈裡混了。

1923年9月1日,星期六,一場末日浩劫正向日本關東地區逼近。中午時分,街道上人潮熙攘,家庭主婦們正在準備飯糰和味噌湯,寫字樓裡上班族正在忙碌著。沒有人察覺,他們正在滑向人間地獄。此時,大森正在澳大利亞雪梨天文臺訪問。突然,地震儀記錄筆瘋狂搖擺。沒想到,17年前被他否定的大地震,正在東京西南部50公裡外的相模灣爆發,震級8.3。

關東大地震

11點58分,東京、橫濱等城市淪為人間地獄。震後引發了大火和海嘯,成千上萬的日本民眾被大火、海嘯吞噬,很多人在房屋高樓倒塌之前逃了出來,卻又掉進了深不見底的裂縫……

震驚之餘,大森房吉心臟病發作,回到日本不久便去世了。死前,他將後事拜託給了今村明恆。這次大地震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死亡15萬人,受傷20多萬人,200多萬人無家可歸,東京城85%的建築,橫濱城96%的建築,化為廢墟。這是20世紀地震史上「三大毀滅性地震」之一。

三、震後和服的命運與服制思考

地震發生時,由於很多婦女兒童仍然穿著和服,行動不便,躲避不及,結果遭遇不幸,或身體留下殘傷。

在地震之殤與和服之美間,日本婦女必須做一個選擇題。1924年,她們發起運動,推進女裝西洋化,改穿套裙或其他服裝,只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才穿和服。

在生命與傳統之間,該如何抉擇? 是用生命捍衛傳統,還是傳統讓位給生命?在生命與美麗之間,又該如何抉擇?是用生命照亮美麗,還是用美麗照亮生命?

傳統是每一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抒寫的,每一個人都是傳統的構建者和參與者,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麼傳統就是沒有活力的死的東西。同樣,美麗也是人們來呈現的,人不存在了,美麗也只是一個面具而已。對於傳統,有所選擇的保留,這才是對傳統應有的珍惜、理解與尊重。服飾應該服務於人,適應於自然與社會,否則人不就成了服飾的奴隸了嗎?

日本藝伎

文史君說

和服不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不過作為傳統在現代的映照,而被保留下來。如今,西式服裝已成為主流,但在日本人心中,和服仍是他們向世界誇耀的遺產。這也是日本在即將到來的奧運會上,以傳統和服為載體,向外界傳達「同一個世界」理念的初衷。

現代如何接納傳統?傳統如何照進現代?在現代社會,中國的漢服與日本的和服,面臨的困境何其相似。在漫漫歲月裡,漢服詮釋著中國人的典雅與端莊。在物換星移中,和服遮蓋了日本人羅圈短腿的身體特徵,將身體的不足化為一種風致。今天,日本用傳統和服表達「同一個世界」的現代理念,體現的是日本民眾對傳統的呼喚。在我國掀起的漢服熱,也是中國人對傳統的自信。

大街上時常可見小哥哥小姐姐們穿著美麗的漢服,有人覺得這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有人覺得這是復興傳統。其實,文史君倒覺得,現代是從傳統中來演進而來,開放、包容、多元正是現代社會的特徵,在適當的場合和節點,通過多種形式展現漢服的魅力,體現的正是我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趙豐等編著:《日本和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魏柏林編著:《地震與海嘯》,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

顧申主編:《和服》,青島出版社2012年版。

王鵬華:《舊日本 新日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年版。

竺小恩、葛曉弘:《中國與東北亞服飾文化交流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青驄馬小史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時,我國捐3.5億,8年後如何對待我國的?
    關東大地震爆發後,舉世震驚,很多國家都對日本提供了援助,包括當時的北洋政府 當時執掌北洋政府的是曹錕,聽聞日本關東發生大地震,曹錕馬上指示攝政內閣商討援助事宜
  • 日本關東大地震有多慘?天災令人不寒而慄,但更可怕的是人心
    正值中午,大家一如往常做飯飲食,休息娛樂,誰也不能預測到在11點58分竟然爆發了殘忍的關東大地震。此時此刻,大地就像喝醉了酒一樣開始搖晃,大地上的人就像是乘坐著在海上漂泊著的小舟一般,站立不住,無法行走,眼見著一棟又一棟的高樓無比脆弱的倒下,有些人開始絕望,高樓如此,人又如何?
  • 攝影書如何再現災難?以日本3·11地震為例
    以下筆者將以日本3·11大地震及其後繼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為例,看看有哪些攝影書在「書寫」這一天災人禍,它們如何「再現」這一災難?它們通過圖像或文本,試圖敘述些什麼?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樣的攝影書製作經驗?
  • 20年代關東大地震:成為壓垮和平的稻草,讓日本邁入對外擴張道路
    日本作為一個火山和地震頻發的島國,平均每年有震感的地震要超過1000起,全世界超過6級的地震每5起就有1個發生在日本。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發生了芮氏9級的大地震,造成了2萬多人的傷亡。不過近代歷史上日本發生的破壞力最強的地震並非此次地震,而是80年前那場——將日本走向軍國和對外強勢擴張,間接發動二戰的關東大地震。
  • 日本福島、關東地區接連地震 大阪緊急演練嚴防東京大地震
    來源:海外網圖源:關西電視臺海外網2月20日電當地時間本月19日至20日,日本福島縣、北海道及關東地區接連發生地震,雖然未引發海嘯,但也牽動了不少日本民眾的關注。為嚴防東京發生特大地震,大阪氣象部門也緊急開展相關演練。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關西電視臺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9日晚9時53分左右,日本福島縣淺川町觀測到芮氏3.7級地震, 震源深度約為10公裡。
  • 愛打扮的日本女生,原來是因為一場火災才有穿內褲的習慣!
    不少女生到日本旅行的時候都穿過和服,體驗過穿和服的各種步驟。作為整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日本人對和服有非常嚴格的一套,不但是在服飾設計上力求精緻完美,就連在穿著方式上也做到一絲不苟。一層套一層的穿法雖然繁複,卻印證著日本人對民族服的執著。
  • 傳統服飾之美:日本和服
    複雜的規則不但規定了姿態的美,同時也是精神上的修養,因此女性穿上後才會顯得溫婉而賢雅有致」。一般來說,日本小孩在出生後30至100天內,便會收到其首件和服。而每年11月的七五三節,父母都會讓5歲的男孩、3歲及7歲的女孩穿上一件特別的和服,再帶他們前往神舍參拜,以感謝上天賜予孩子健康平安。按傳統,青春少艾在慶祝成人儀式時,便會收到一件振袖和服。她們會在步入20歲那年1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穿上袖子長長的振袖和服,宣布自己已經成人,故振袖和服只限未婚女子穿著的。
  • 如何向孩子講述災難?看看日本的繪本是怎麼做的
    眾所周知,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和火山爆發頻繁,可謂多災多難。十年前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巨幅海嘯,無情地捲走了無數東北居民的生命和家園,釀成了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的慘劇,至今仍是一道未及癒合的隱痛。與此同時,或許是「久病成醫」,日本民眾在面對天災時的鎮定有序,一直以來受到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關注及欣賞。
  • 三十年代日本東京,女子的和服與洋服
    和服(日語:和服/わふくwafuku ) 是日本自幕府時代起對其本土衣裝的稱呼。和服衣料多採用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染織繡工藝品。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國的漢服影響,尤其是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相當於中國晉朝及南北朝時期)。1864年,因為禁門之變,幕府向長州發兵討伐,軍服決定改為西洋式,洋服開始在日本流行。
  • 日本和服後面為何會有一個「小枕頭」?作用其實非常簡單!
    說起日本這個國家,中國遊客是又愛又恨,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有很多糾纏,其中有很多並不愉快,這也導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中國人對日本這個民族抱有敵意。但是隨著時代慢慢發展,中國旅遊事業也迅速發展,很多對日本感到好奇的中國人也開始到日本旅遊,不得不承認,如果不考慮歷史,日本其實是個挺有特色的地方。
  • 面對各國的災難事件,nike、clot和supreme等品牌都是怎麼做的?
    這場大火已經持續5個月之久,至今約60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5億動物的生命消失在烈火之中。面對這樣一場浩劫,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渴望儘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些什麼,在知名潮牌NOAH宣布推出慈善系列服飾後,陳冠希在IG上宣布:CLOT將推出一款「ONE EARTH」限定tee和一款澳大利亞民族色彩為基礎的限定荊棘2.0衛衣,出售所獲收入全部援助給澳大利亞當地紅十字會和慈善組織。
  • 小國地震,中國捐款數億,8年後該國忘恩負義,出兵侵略我國
    而且在其他國家給予自己幫助後,也總會懷著感激之情。因此,知恩圖報這個優秀的傳統美德至今仍在流傳。但農夫和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農夫救了蛇後,不但沒有表示感謝,反而被咬了一口,而早在上個世紀,中國就本著能幫忙就幫忙的態度,向遭受地震災難重創的鄰國伸出援助之手,但沒想到,受援國8年後恩將仇報。說到日本人,學過地理學後知道日本由於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所以地震頻發。
  • 災難來臨,學會這些地震避難技巧或能救命!
    地動山搖、慌忙逃生,這就是人們用手機記錄下的「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時的場面。地震之後,救援人員從四面八方趕往災區,以最快的速度搶險救災,但是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又該如何積極自救呢?正如災難電影裡的情節,地震時自救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要衝向門口,因為現代房屋的門廊區域並不比其他區域更加堅固,所以最好的做好是「趴下,躲好,不要動」。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正好在戶外,那就要遠離牆、樹、電線桿以及一切可能倒下的東西...
  • 日本女人穿和服出門,為什麼一定要背一個「小包袱」?
    因此日式和服與漢服相類似,均以寬衣大袖為特徵,沒有一粒衣扣,穿著時須用腰帶固定。我們經常在日本影視裡面看到的女式和服則更為特別,又寬又長的腰帶束住衣服後,還要在背後結成一個「小包袱」,像是用來裝物品的背包,又像是一個「小枕頭」。那麼本文將來探究一下女士和服這個特別的部分是如何演變來的?這個「小包袱」又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
  • 日本專業防災手冊《地震書》,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
    日本人在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做法,一直被全世界誇讚,他們在面對天災時的井然有序著實是讓人佩服。對於日本來說,他們那兒的地震並非緊急的特殊情況,而是日常事件。因此,他們會把地震當做是日常事件來看,時常準備著對抗災難的降臨。我倒覺得,這一項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抗災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 川久保玲們如何煥發日本傳統的生機?在舊金山遇見被重塑的和服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Q:您如何看待和服對日本當代的時裝設計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間風靡全世界的時裝? 觀眾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和服自19世紀以來就一直是西方時尚的一部分。例如,在19世紀晚期的歐洲和美國,女性在西式宴會裙外穿著和服作為外套就十分流行。這次展覽展現的並非某種文化單向影響,而是文化之間相互的影響與融合。
  •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人們都怕天災人禍,但比起人為的禍患,客觀上天災的威力似乎更大一些,比如地震、海嘯等等……說起地震,大家的心中免不了會生起一絲懼怕,馮小剛導演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成為一部經典的國產災難片,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講述了1976年發生在河北唐山7.8級的大地震中,母親最終選擇先救弟弟,但姐姐奇蹟的倖存,32年後家人重逢,
  • 汶川大地震被埋時間最長,創造人類生命奇蹟的男子,現狀如何?
    汶川大地震被埋時間最長,創造人類生命奇蹟的男子,現狀如何?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一場裡式8.0級的大地震襲擊四川,位於震中的汶川縣映秀鎮受災最為嚴重。救援部隊迅速行動,趕赴一線。
  • 沉睡了300年的富士山,如果被地震喚醒,對日本將巨大災難
    不過這座絕色的富士山卻是一座活火山,過去300年沒有噴發只是因為富士山進入了休眠狀態,所有日本人都明白,沉睡300年的日本富士山,若被大地震喚醒,對日本將是毀滅性的災難,日本很有可能將在富士山再次噴發的那天而消失
  • 【日本文化】日本女性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
    過去,不僅日本女性不穿內褲。甚至中國漢朝以前的女性,也是不穿內褲的。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西方的內衣褲產品湧入了日本市場,日本女性最開始是不願意穿的,女性的和服裡面只有一塊貼身的布,叫做腰卷。主要原因有三個:|1、當時的內褲價格比較昂貴,一般的女性都不捨得購買;|2、這些日本女性根本就沒有穿內褲的習慣;|3、和服原本就厚實嚴密,沒有穿內褲遮擋的必要。所以在當時選擇穿內褲的女性寥寥無幾,但是一樁事故的發生卻徹底改變了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