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沙尊者是佛陀的表兄弟,笛沙很老的時候才跟隨佛陀出家,仰仗著佛陀的關係,接受了很多供養,衣食豐厚,因此不久笛沙就變得又肥又胖,穿起袈裟來就顯得臃腫不堪,偏偏他又喜歡在接待訪客的大廳坐,每一次前來拜謁佛陀的比丘們看到笛沙年老的模樣,都以為他是一位出家很久,德行很高的比丘,當下就在客廳裡先頂禮笛沙尊者,甚或幫他老人家按摩手腳,舒緩筋骨,笛沙尊者從不分辨,默然不響地一一接受比丘們對他所有表示尊敬的行為,而且還時常擺出一副大法師的派頭。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比丘前來拜見佛陀,笛沙一如往常,在客廳裡傲然地坐著,似乎又再等著年輕比丘來向他頂禮膜拜,誰知年輕比丘劈頭第一句話便問:「你出家多久了?」笛沙很不高興地回答:「我沒有戒臘,我老了才出家的。」(事實上未滿一年),年輕比丘一聽,毫不客氣地說:「你這算什麼出家人﹖老了出家還不知遵守戒律,不知待客之道,也絲毫沒有慚愧心。」說罷一巴掌打得圓滾滾的笛沙眼冒金星,昏頭轉向,笛沙被打,面上無光,惱羞成怒的問道:「你來做什麼?」「我來拜見佛陀。」「你以為我是誰?我要砍掉你的根。」(按二),笛沙尊者說罷即跑到佛前哭訴,年輕比丘也隨後跟來,向佛陀頂禮後,一邊坐下。
佛陀問道:「你為何哭?」「這個比丘打我、罵我。」「你當時在那裡?」「在客廳。」「這個人來時,你有沒有看到他?」「有。」「你有沒有起來迎接﹖」「沒有。」「有沒有幫忙拿缽和袈裟?」「沒有。」「他進來時,你有沒有問他要不要喝水?」「沒有。」佛陀溫和的說道:「這些都是新出家比丘必需要遵守的規則,否則就不要到大廳坐,你沒有依照這些規則去做是你的不對,他打你並沒有錯,你現在應該向他頂禮道歉。」
笛沙老比丘說什麼也不肯道歉;「他打我、罵我,我不要道歉。」佛陀好言好語地勸他:「你不要這樣,這是你的錯,你應該道欺。」「我不要!」佛陀最後說:「你這個不聽話的比丘;過去如此,這輩子還是改不了舊習氣。」於是佛陀演說了以下有關笛沙尊者過去生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老的苦行者到一作陶的人家借宿,陶家很高興的恭請他住下,再晚一些,又有一年輕的苦行者也來要求借宿,陶家徵得老苦行者的同意,兩人共住一間房間,但是這位老苦行者卻對這位年輕苦行者有傲慢的心理,很自然地輕視這位年輕人,以為年紀輕輕,那有什麼修行?
夜裡睡覺時,老苦行者就睡在靠門的地方,年輕苦行者半夜醒來要出門小解,在黑暗中不小心踩到老苦行者的頭髮,老苦行者痛得醒過來,年輕苦行者很不好意思地連連道歉,老苦行者也無可奈何,為了避免年輕人再重蹈覆轍,這一次,老苦行者就掉轉方位,將頭部移到腳的位置,誰知年輕人回來時也走不同的方位,唯恐再踩到老苦行者的頭部,就這樣陰錯陽差地,又不幸踩到老苦行者,這一回更嚴重──踩到脖子,老苦行者痛得大叫,怒罵道:「你這個少年仔,是存心踩死老夫?」年輕苦行者心裡非常惶恐,一再道歉,說他不是故意的,老苦行者那裡肯相信,一口咬定年輕人存心歹毒要害死他,並且咀咒道:「要是誰錯了,在明天太陽出來時,誰的腦袋就爆開。」
年輕苦行者躺在床上仔細思惟方才所發生的經過,確定自己沒有錯,如果這樣,明天早晨太陽出來時,腦袋爆開死掉的就一定是老苦行者了,想到這裡,心下起了一念不忍──他不想讓老苦行者因為這事情而送命。於是年輕行者也運用神通,在太陽出來之前,集中所有的烏雲將太陽緊緊密蓋住,因此,這一天太陽始終沒有露面,整個城國一片愁雲慘霧似的陰霾,不知情的老百姓以為是國王昏庸失德,才使得天候如此,一時民怨沸騰,國王卻了解這種情形可能是城裡住著修行者的關係,一聲令下,立刻查出陶家兩位修行者的事,年輕苦行者向國王稟明原諉,為了挽救老苦行者的性命,害得全國百姓不見天日,也著實過意不去,因此就想了一個辦法:在陶家取了一團陶土罩在老苦行者的頭上,當太陽出來時,將老苦行者溺在水裡,只剩頭上那一撮陶土。
這事老苦行者那裡肯依,認為自己沒有錯,國王只好動員全國的衛兵將老苦行者抓住,強行在老苦行者「頭上鞍頭」,此時年輕苦行者才解開神通,一時撥雲見日,就在太陽要出來的那一剎那,衛兵們迅速將事先浸在水中的老苦行者的頭往水裡一按,只露出頭上那一團陶土,說時遲那時快,那陶土作的頭果然爆開了,老苦行者因此逃過一劫,倖免於難。而那位老苦行者正是笛沙尊者。笛沙尊者在聽了佛陀演說自己過去生中的故事後,豁然有悟,於是心平氣和的向年輕 比丘道歉。
佛陀因此而說偈言: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佛說此偈己,會中大眾同沾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