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過,小雪將至,咳嗽開始大面積爆發。秋冬季節咳嗽頻發的原因,一方面是降溫,寒傷肺;一方面是秋燥,燥傷肺;一方面早晚溫差大,冷熱空氣對肺也是挑戰。
咳嗽本就是冬季高發的疾病,今年疫情之下,更要謹慎。儘量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回家後要進行面部清洗,其次不能濫用抗生素,咳嗽時濫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狀,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最後應當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
中醫認為肺有熱,肺有寒,肺有燥,肺有伏風,肺氣不降,肺氣不宣,肺陰不足,甚至五臟六腑都會造成咳嗽。還有過敏性鼻炎,鼻水倒流,喉嚨有痰也會造成咳嗽。
如果是病毒性的感冒導致的咳嗽,是自限性的,不用藥也會慢慢好轉的;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導致的,那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但是80%-90%的感冒咳嗽用不到抗生素。
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加強生活調理,經常開窗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儘量少到公共場所,少與咳嗽患者接觸。
注意,鍛鍊身體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八段錦、敲打健身球等。
飲食上講究清補,多吃溫潤的食物,如雞、鴨、魚類、核桃、黑木耳等,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鹹」入腎,也可適量吃些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
必吃檸檬、酸棗、酸梅,立冬之後用檸檬泡水喝,能有效預防皮膚乾燥和上火,吃點酸棗或泡水喝可以緩解疲勞,吃點酸梅能夠滋養肝臟。
必吃梨、蘋果、獼猴桃。立冬之後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冬燥。吃點蘋果能夠生津解渴,使人皮膚健美、紅潤、光澤。吃點獼猴桃能夠幫助消化。
室溫為20℃左右、溼度為60%—65%左右的環境下,症狀會有所緩解。
睡眠時,全身肌肉鬆弛,對外界刺激反應降低,心跳、呼吸、排洩等活動減少,有利於各種器官機能恢復及疾病的康復,應多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於機體康復。
在這個季節,最好少吃魚、蝦、蟹等海鮮類食物,因為腥味可刺激呼吸道,魚蝦則容易引起蛋白質過敏,這些因素均可加重咳嗽。
想當年甲流襲來的時候,盛傳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多吃點蒜可以有效地預防甲流。這個不靠譜的消息不久之後就被闢謠了,然而,現在依然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吃大蒜防流感」,吃蒜到底能不能防流感呢?
真相吃大蒜防流感不靠譜
大蒜本身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預防一些腸道疾病,但想要靠此特異性地預防流感病毒則沒有科學依據。而且大蒜對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很不友好,更不要空腹大量食用。
冬季天氣乾燥、早晚溫差大,有些人就會覺得嗓子不舒服,會咳嗽那麼幾聲,然後就到藥店買點止咳藥來吃,症狀很快就緩解了。但是,別高興得太早,「止咳藥」吃錯了,病情加重後悔都來不及呢!
真相「止咳藥」不能隨便吃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醫學將咳嗽分為熱咳、寒咳、傷風咳嗽、內傷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藥也有寒、熱、溫、涼之分,不對症下藥,則無法達到止咳的療效。例如川貝止咳露、強力枇杷露偏寒,不適合風寒咳嗽者服用。
在眾多媒體和科普人士的大力宣傳下,目前絕大多數人已經知道了藥物濫用尤其是抗生素濫用的危害。於是有些人感冒了,就選擇捂汗、狂喝水、隨便吃點藥或者不吃藥堅持著的做法。然而,這樣做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專家解讀:真相兒童、老人感冒別硬抗
孩子感冒不能過度治療,但也不能一味拒絕治療。由於小兒臟腑嬌嫩,病情變化快,家長不能輕視,要細心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症狀加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須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而身體素質、抵抗力較差,容易合併其他感染,誘發肺炎、支氣管炎甚至引起心肌損害及腦膜炎等嚴重後果,更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