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墓是怎樣被盜的?

2020-12-13 中國新印象

慈禧所在的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西60公裡,群山環抱,景色宜人,其中隨葬的珠寶尤為省,尤為珍貴,清朝滅亡後,按照優待清18項條件的規定,陵區內助手有8起官兵防護鎮守當時駐守在薊縣德國民。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對東陵寶藏,早已垂涎三尺,伺機動手。於是打著剿匪的旗號,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帶一團士兵,於7月2日進入東陵地區進入東陵地區,他們炸開慈禧陵名樓下的金剛牆來到墓室,石臺上便是金絲楠木製成的慈禧的棺木,匪徒們撬開撬開棺蓋,長達20年之久的慈禧屍體便暴露出來,匪徒們首先收走了慈禧屍體身邊的大件寶物,包括翡翠白西瓜,蟈蟈白菜,玉石粉紅珊瑚樹,再把壓在慈禧屍體下面的珠寶一一取芝,慈禧的牙齒也被撬開,把含在口中的西式明珠取走。

慈禧劇照(來源於網絡)

東陵盜案敗露後,報紙廣為傳播,震驚中外也震動了退後退位後的溥儀,全國要求嚴懲盜陵首犯孫殿英。

清東陵

清東陵

孫殿英是河南永城人,對盜鈴一事,他直言不諱承認是他不下,用炸藥炸開的,後來這些寶物一部分贈送給了國民黨的要員,因此他也得以逍遙法外,1947年在解放湯陰的戰鬥中,他拒不投降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活捉,最後病死在北京監獄,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曾被孫殿英盜墓,陵墓被盜後,慈禧的屍體最終去裡哪裡?
    慈禧太后曾被孫殿英盜墓,陵墓被盜後,慈禧的屍體最終去裡哪裡? 慈禧是在1908年死的,死的時候慈禧已經74歲了,74歲的慈禧應該是一個老太婆了。慈禧死後是葬在清東陵的,陪葬品據說有千萬兩白銀,還有無數珠寶和玉器。
  • 揭秘孫殿英挖慈禧太后陵墓的真實內幕
    1928年初,駐紮在河北遵化清東陵附近的孫殿英打上了慈禧太后陵墓的主意,決定利用演習名義進行盜掘。孫殿英為了盜墓順利進行,他命人找到曾侍奉過慈禧太后幾個太監,從太監手上得知慈禧太后陪葬品情況,並抄錄於《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
  • 東陵被盜,揭曉慈禧墓的靈異事件!
    大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掘了慈禧陵墓,大家重所周知慈禧太后是晚清的皇權掌舵人,死後陵墓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各種奇珍異寶。孫殿英盜掘慈禧墓可以說是震驚中外,國內人對其口誅筆伐,滿清貴族更是惱羞成怒想把孫殿英千刀萬剮,而國外人則是在打慈禧墓中寶藏的主意。
  • 慈禧陵墓的奢華程度遠超其丈夫鹹豐皇帝?
    慈禧在世時其影響力可以說改變了清末的歷史,尤其著名的就是辛丑政變和戊戌政變。前者讓慈禧掌握了清末的最高權利,後者亦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不被動搖,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線程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她連死後都能給歷史留下濃重的一筆。
  • 清朝一妃子的陵墓被盜,盜墓賊打開棺槨後,眼前一幕讓人難以置信
    如果你對她不是很熟悉,那你一定知道她的妹妹——珍妃,就是那個深受光緒皇帝寵愛,後來被慈禧扔到井中溺死的那個!相對於妹妹珍妃來說,瑾妃生前的命運還是要好很多,在宣統皇帝繼位之後,便將其尊為了「兼祧皇考瑾貴妃」。這裡我們簡單做個小科普,所謂「皇考」,也就是皇帝對逝去皇父的稱呼,在民間的話則稱為「先考」。
  • 墓被盜,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怎樣處理了?真相難以想像!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清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裡的路程,這75英裡,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儀鸞殿病逝後,其葬禮安排在1908年11月9日舉行。
  • 為什么元皇陵一個都看不見,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卻被盜多處?
    明皇陵無一被盜則是由於除了盜墓賊的職業操守之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盜亦有道),滿清及民國時期都將它們保護得很好。而清皇陵不僅十分扎眼,在戰亂時候又沒人管,自然會被盜多處。皇陵裡的陪葬品,是盜墓賊的動機古代帝王都稱萬歲,而且陵墓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件比較忌諱的事情,被視為大兇之物也不為過。
  • 孫殿英盜清東陵慈禧墓的時候,為什麼要把慈禧身上的衣服扒下來?
    孫殿英把慈禧身上的衣服扒下來,是因為當他們見到陵墓中的慈禧的時候,發現慈禧身上的衣服似乎非常值錢,要知道孫殿英盜墓就是為了錢財而來,他們要拿走的自然是最值錢的物品,所以在他們眼中只要是值錢的東西他們都會拿走,更何況是他們看起來就覺得非常值錢的東西呢?
  • 孫殿英盜取慈禧墓全過程,毫無技術含量,糟蹋國寶,慈禧被割喉
    就比如著名的慈禧墓被盜事件,裡面沒有什麼看風水、定穴位、觀羅盤、用洛陽鏟,可以說,這場盜墓非常沒有技術含量,非常簡單粗暴。說到這件事,我們得先提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孫殿英。因為他盜的不是尋常人的墓,而是慈禧太后和康熙帝的墓。當時孫殿英率領部隊駐紮在馬伸橋附近,這裡離清東陵非常近,這座清朝皇陵佔地80平方千米,從順治時期開始修建,一共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嬪妃、3位阿哥、兩位公主,一共161人,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 慈禧的陪葬到底有什麼?最後那些價值不菲的陪葬品都去了哪裡?
    慈禧太后是個極其奢侈的太后,她生前非常喜愛一些珠寶首飾,,那她死後也肯定是無比奢侈的,她的陵墓中的寶物不知道有多少,據說她的陪葬品的價值高達億兩白銀,這樣奢侈的陪葬品很快就引來了盜墓者,現在她陵墓中的寶物都已經被竊走了,至於寶物流落何方那就不得而知了。慈禧的陪葬到底有什麼?最後那些價值不菲的陪葬品去了哪裡?
  • 清朝皇帝共有四個陵墓群,你知道幾個?為何只有清東陵相對出名?
    古代的皇帝們都很注重自己的身後事,在他們剛登基的時候,就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們對自己的陵墓的規格也是能多豪華就多豪華,主要為了死後依然能夠享受生前的尊榮。還有就是為了自己死後能夠舒適的躺在地下。正是因為皇帝們對陵墓的重視,才有了現在很多的陵墓方面的名勝古蹟,例如著名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
  • 風雪定陵:郭沫若等人挖掘明朝萬曆皇帝陵墓,造就一場考古悲劇
    他們想挖的陵墓是朱棣的長陵,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起靖難之役,他贏得了皇位,他想「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國門」,於是他把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有很多皇帝一繼位就開始下令建造自己的陵墓,因為皇帝的陵墓非常大,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一時之間無法建造好,於是皇帝還健在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朱棣為自己建造了十三陵,他也是第一個葬在十三陵的明朝皇帝,選擇朱棣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 成吉思汗的陵墓真的被盜了嗎?考古學家竟遭到了詛咒!
    吉思汗的陵墓真的被盜了嗎?成吉思汗一直被歐美人視為最具影響力的黃種人。世界古代軍事史中,他身上有著巨大的謎團,其中最大的就是他的陵墓。現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大草原上,有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這裡就是被稱為成吉思汗陵墓的地方,其實只是一個衣冠周,而不是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那麼真正埋葬成吉思汗的陵墓的又在哪裡呢?
  • 慈禧珍寶全數陪葬終被掠空,據說屍體也僅餘內褲
    慈安是東太后,應葬在東邊,慈禧是西太后,應葬西邊,結果比慈禧早死的慈安,離奇的建在西邊,以東為大,西為小的成規來看,慈禧將會葬在東邊不是很好嗎?非也。因為慈禧陵雖然建在東邊,但它卻遠離鹹豐帝的定陵,而慈禧陵址明顯低於東太后慈安。另外,兩座陵墓建築規模大致相同,但慈安陵用了白銀260萬兩,而慈禧只用了227萬兩。所以這個安排大大傷害了慈禧的自尊心。
  • 孫殿英在慈禧墓中發現一秘密,慈禧或並非滿族人?
    鹹豐帝英年早逝後,慈禧扶持光緒帝上位,不過世人都知道,光緒帝只不過一個傀儡,從來不敢違抗慈禧,一生中僅此一次違逆慈禧的百日維新運動,在萌芽期就被掐死了,而光緒本人也因此被慈禧囚禁。 一直以來,凡是有關於慈禧的著作大都貶大於褒,一味地陳述慈禧做過的壞事,就連和她毫無關係的事也安在她頭上。
  • 孫殿英的士兵盜墓時發現慈禧是小腳,難道慈禧不是滿清貴族?
    鹹豐帝英年早逝後,慈禧扶持光緒帝上位,不過世人都知道,光緒帝只不過一個傀儡,從來不敢違抗慈禧,一生中僅此一次違逆慈禧的百日維新運動,在萌芽期就被掐死了,而光緒本人也因此被慈禧囚禁。1928年,國民黨軍閥孫殿英為了籌備軍費,派士兵挖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他們掠奪了棺材裡所有的金銀財寶,還扒光了慈禧太后身上的衣服,甚至連慈禧穿在身上的金絲小內都不放過。不僅僅是衣物寶物,就連慈禧死後含在口中的夜明珠也被搶走,此外還有慈禧蓋的被子,身下墊的棉褥也一件不剩。
  • 慈禧是歷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都說她一生壞事做盡,你認為呢?
    慈禧一生喜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和其他珍寶。她死後,埋在她棺材裡的珍寶價值高達1.2億銀元。她的陵墓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東陵中最精緻的。然而,她沒想到的是,正是這種美麗讓她的墳墓被盜,她的靈魂在她死後變得躁動不安。
  • 孫殿英打開慈禧墓後,為何第一時間扒掉慈禧的褲子?真相是這樣
    孫殿英打開慈禧墓,為何第一時間脫下慈禧的褲子?正如許多朋友所知,慈禧生前是奢侈的,即使在她死後,她也想過奢侈的生活,開始建造她的陵墓於1873年,經過六年的時間,花費227萬銀,建造了一個優雅的墳墓,但她仍不滿意,所以在1895年,她開始重建了墳墓,直到她死於1908年建成,由大量的白銀重建成本不估計,據說超過數千萬銀。
  • 慈禧口中價值8億的夜明珠,最後去了哪?可能落入此人手中
    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定東陵,那財寶更是數不勝數,從頭到腳都是穿金戴銀。據參加盜陵的士兵事後回憶,他們先是收走了慈禧屍體周圍的大件寶器,如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玉石蓮花、珊瑚樹等,然後又把慈禧屍體下壓的珠寶一一取盡。最後他們將慈禧抬上棺蓋,抓下龍袍,將全身珠寶都搜羅個精光。而慈禧的牙也被撬開,取走了稀世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