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寶》上映的第四天,小姐姐眼瞅著它一路下滑到現在的3.4分。
作為一部亦舒小說的電影版,竟然落到了連小時代系列都不如的地步,也是令人大跌眼鏡了。
有人說是因為亦舒小說抽象,比較難改——咋地,電影不好還能怪到原著作者身上,還想亦舒給你寫劇本不成?!《喜寶》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它完全與小說背道相馳,改變了喜寶這個人物的內核,給這個「名媛」洗白了。
01
「名媛」喜寶被洗白
原著中的喜寶和拼包拼酒店拼下午茶的「上海名媛」,其實並無本質區別,「上海名媛」和喜寶,都希望釣上金龜婿。
而且喜寶擁有更誘人的資本:擁有美貌和高學歷。所以她說,「我不相信在劍橋孵七年而不能認識一個理想的對象。」但遇到的人,並不是她理想的。在聖三一的第一年,她遇到韓國泰,出手大方,負擔了她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但卻是個唐人街餐館的調酒師。後來的勖存姿則是個六十幾歲的老人,不過喜寶已經很滿意,她覺得這樁買賣很划算,還向勖存姿笑說:「與你打交道做買賣真是樂事。」
可是,電影把名媛喜寶給洗白了。
首先,電影給了她一個清白的過去,不存在前男友韓國泰,母親從風韻猶存,即將嫁到澳洲的機場地勤,變成了重病在床,苦等浪子一輩子的普通中年婦女。
所以開場不久的喜寶,就變成了一邊死命讀書,一邊要賺錢補貼家用的苦命女學生,連下個月的房租都還沒有著落。這樣一來,車子掉頭回去答應勖存姿的要求,就變得合情合理,忍辱負重想要生存,想要讀書,於是做出了犧牲,十分符合價值觀了。
其次,原著中勖太太還健在,且是勖存姿的第二任妻子,只有四十多歲,穿「鑲滾條的旗袍套裝,優雅的皮鞋手袋,頸項上三串珍珠,手上起碼戴著三隻戒指,寶石都拇指甲大小。」整日忙著與其他闊太們打牌。
電影的設定是勖太太十幾年前就去世了,勖存姿孤苦伶仃地單身十幾年,還要讓他和喜寶第一次約會時說,「很久沒人跟我聊過天了」。
啊~~~仿若是找到了忘年交,找到了知己,找到了真愛呢!所以電影中的喜寶大喇喇地說,我們單身男女,這句臺詞聽起來尤為刺耳,這不是亦舒的喜寶,這是一個傻女愛上糟老頭子的傻逼愛情故事。
原著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是因喜寶傍大款的傳奇,也不是因為「勖家男人都愛我」的瑪麗蘇,而是因為它以文學的形式,借一個年輕女孩子之口說出了普通人勞碌命的可憐。
這也是為什麼喜寶立即甩掉前男友韓國泰的原因。韓國泰與喜寶年齡相當,經濟情況也還算可以,但他「能力不夠」,即使現在能負擔得起喜寶的學習和生活,畢業之後,她仍然要在寫字樓裡「朝九晚六,對牢一隻打字機啪啪啪。」如此度過一輩子。
這是七十年代大部分香港職業女性的處境,也是如今北上廣社畜的處境,而且生存壓力更甚。超過35歲要被裁員,懷孕要被裁員,受不了996、007要被裁員,辛辛苦苦買了房子,再戰戰兢兢地還上幾十年房貸,猶如一頭拉磨的驢子,一圈一圈地轉。
原著中的喜寶有生存的壓力,有被愛與愛的欲望,她對勖家人又豔羨又嫉妒又自卑,因此形成了巨大的戲劇張力,使撈金女的形象生動、鮮活,且帶著些許的哀傷,讓勞碌命的我們入戲、動容。
02
名媛也是經典
電影史上從來不乏名媛/撈金女,她們不是低俗的代名詞,《蒂凡尼的早餐》、《熱情如火》更是影史經典,《巴黎拜金女》也是讓人賞心悅目,她們從來都不需要蹩腳的洗白。
《蒂凡尼的早餐》中著名的蒂凡尼櫥窗戲之後,霍利回到家,一個中年男人就追著她,想為自己付過的帳單和給出的50美元拿回一些回報。然而霍利說他太小氣了,竟然只給50美元。
派對上霍利穿著優雅的黑裙拿著長長的菸斗,看著聒噪誇張的模特朋友帶來的有錢人,志得意滿地笑「看她都帶來了什麼好貨色。」
而《熱情如火》中夢露扮演的Sugar從一開始就立志要找個有錢人,她跟女子樂團去佛羅裡達演出,就是因為那裡有數不清的百萬富翁。
而遇到「百萬富翁」之後,Sugar對財富的渴望更是溢於言表,假裝家資殷實,畢業於正經的音樂學院,把賴以為生的工作,說成是玩票取樂的自娛。
也因此,我們常常忘記她們真正的身份。
霍利如此地優雅迷人,身穿黑色禮服,在蒂凡尼的櫥窗前吃早餐的場景,被無數次的模仿、致敬,在消防通道上唱《Moon River》,穿著風衣在街道上找貓的場景,都曾被無數次地模仿致敬。
Sugar如此地性感可愛,在遊艇上引誘「百萬富翁」的一場戲,更是經典中經典,完全沒有低俗之感。
她們不需要為撈金這種行為而自辨,觀眾自會為她們找到理由。霍利不想與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生活在大農村,Sugar不想在大蕭條的30年代過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喜寶,不想做寫字樓裡的一頭驢子。
可能有人要說,真正的「名媛」才不會這麼可愛。那正好呀,我們正缺這種反應現實問題的女性角色呢。
想想看,拼多多名媛可能住在狹小的合租屋裡,每天通勤時間2小時,生活中唯一能讓感到輕鬆的,就是在網紅甜品店、網紅酒店拍拍照,並在朋友圈裡得到很多贊的時刻。當夜深人靜,她坐在房間裡看著這些照片,多麼諷刺而又深刻的畫面?
再想想看,或許拼多多名媛,遇到了拼多多金融巨子,機緣巧合,兩人互相看不上,又互相吸引,經歷眾多不勞而獲的誘惑之後,終於腳踏實地在地鐵口賣起了蔥油餅,中國版《巴黎拜金女》就此誕生。
再或者,拼多多名媛撞大運,遇到了真正的金融巨子,使盡手段要當正室,與正室的衝突,正室與婆婆的衝突,或可媲美《蝸居》、《雙面膠》了。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電影裡,沒有名媛做主角?因為現代女性,甚至都不敢說愛錢了。
要彩禮被說拜金,婚前買房被說物質,花自己錢買包買衣服被說虛榮,偶爾花20塊買個歐包嘗嘗鮮,還要被說亂花錢。
其實哪裡是愛錢,只不過想在艱難的生活中有些安全感罷了。就像原著中,喜寶住到勖存姿家的第一天,她看書看了一下午,「很輕鬆很滿足很安樂」,因為「被照顧得妥善,這是我二十一年生命中從未發生過的喜事」。
那天看完電影,小姐姐在電梯裡聽到一個女孩評論最後揮揮衣袖不拿一分錢的喜寶,「憑什麼一分錢都不拿?我鋪張床單當床睡也行呀。」看,女孩們都懂的。
最後的最後,希望集美們手指頭能動起來:點擊文末的在看,或者星標加零姐,這樣小姐姐才知道自己站的是否足夠高了,是否被更多人看見我們的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