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工作日的上午,在北京市大興區一個小區廣場上,傳來一陣陣熱鬧的加油聲、歡笑聲。原來是社區居委會在舉辦家庭趣味運動會,吸引了很多親子家庭參與。趣味運動會的項目有投沙包、袋鼠接力、兩人三足等,遊戲中親子家庭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每一個挑戰。社區居民李梅趕著上班經過時匆匆看了一眼,心想:有空我也想帶兒子一起參加。 「自從有了兒子以後,做什麼都想帶他一起去。像社區裡組織親子活動,凡是有機會能跟其他人產生交流的活動,只要時間允許我就想帶他一起嘗試。」李梅說,「但是小區運動會,即便是親子家庭趣味類的,在項目設置上也有些簡單,不夠合理。我在旁邊看過一次,因為現場比較混亂,參與完成度很低,就只是看看熱鬧。」 李梅感覺參加親子家庭運動會要靠運氣,她所知道的幾次活動都是居委會現場臨時組織,現場報名參與,每次都在工作日工作時間。「這樣對我們上班族來說很難,要是周末我們參與的機率還大些。工作日只能看哪家父母不上班了。所以大部分都是奶奶爺爺帶著孩子在小區廣場玩的時候正碰上活動就順便參加了。」這就導致更多是老人帶孩子一起參與,李梅認為在項目設置上有趣味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老人的年齡和運動愛好,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讓老人和孩子更好參與的運動項目。「跳躍類的就不太適合老人和孩子共同參與。」 社區運動會是一件好事,睦鄰裡、強交流、練身體、促健康。如果在舉辦過程中多考慮社區實際,效果會更好。李梅說:「雖然社區運動會是很小範圍的活動。但要舉辦好,舉辦到小區居民心裡去還要下很大工夫。能不能辦出特色,就要看社區運動會內容有沒有特點,合不合理,科不科學。照搬幾個運動遊戲很容易,難的是根據本小區的實際有所創新。小區裡孩子年齡層次很多,有幼兒、有兒童、有少年,組織趣味運動會的時候是不是考慮一下年齡分層,為不同年齡段設計一場專屬運動會,體驗會更好一些。」(轉自12月9日《中國體育報》07版)
【來源:中國體育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