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向遊戲爆發的檔口,讓我們看看日本的這一波小高潮

2021-02-15 遊戲龍虎報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女性向遊戲的話題逐漸升溫。一面,賽道上整裝待發的產品越來越多,另一面,頭部、深耕二次元的廠商紛紛入局,極大地拓展了這個市場的想像空間。

雖然就目前來看,今年的新品還未展現出戰果,但種種趨向指出,似乎國內的女性玩家之爭要真正開始了。

而就當國內「戰事正酣」時,隔海相望的日本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波女性向遊戲的小高潮:

3月13日,《偶像夢幻祭!Music》上線,iOS下載榜第一;

3月18日,《迪士尼 扭曲仙境》上線,iOS下載榜第一;

3月25日,《催眠麥克風》上線,iOS下載榜第一;

僅3月這一個月內,便有三款女性向遊戲在日本上線,並且均獲得了矚目的成績。

另外,明日,老牌出海廠商6waves的女性向遊戲《Moon&Star》也將正式上線。

如此密集的上線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總的來看,女性向遊戲的起勢是不可迴避的。

鑑於今年國內的些許女性向遊戲尚未上線,因而這裡暫時不談國內的情況,而是將視野放在日本,透過今年已經上線的這幾款女性向遊戲來看看其市場情況。

整體來看,3月上線的這三款遊戲均包含了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1.有IP(包括跨界和遊戲IP)2.音遊玩法(包含節奏遊戲和音樂遊戲)。

《偶像夢幻祭!Music》是樂元素「偶像夢幻祭」系列的新作。不同於「Lovelive!」「偶像大師」等系列中畢業換人的設定,作為續作,《偶像夢幻祭!Music》完美的承接了前作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玩法上的改動,使其從之前單一的養成變為了音樂養成,並同同期的另一個續作分支《偶像夢幻祭!Basic》區別開來。

於是,兩款遊戲用相近的內容配合各異的玩法抓住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從結果上來看,這種處理方式取得了明眼可見的成績,《偶像夢幻祭!Music》上線一個月左右,收益漸入佳境,在暢銷榜上已經能夠穩定在前十。與此同時,《偶像夢幻祭!!Basic》也繼續保持著四年來穩定的成績。二者相互協作,進一步拓展了偶像夢幻祭這個IP的可能性。

《迪士尼 扭曲仙境》是知名動漫、遊戲公司Aniplex的新作,該遊戲源自迪士尼的知名動漫IP「睡美人」,以此為原案進行了大幅的改編,讓其故事的基調和人物的設定符合女性用戶的喜好。

從玩法上來說,《迪士尼 扭曲仙境》結合了兩種玩法,一面,在推動部分故事的進行時,遊戲以節奏玩法為主(考慮到沒有具體的曲目,和常規意義上的音遊有所區別),並將劇情融入到節奏玩法中,使得劇情的進行更為自然。同時,遊戲設定了一種回合制戰鬥的玩法,配合節奏模式,讓整個遊戲更具可玩性。

雖然看上去稍顯複雜,但這種玩法疊加的方式從結果上挺受玩家喜愛,遊戲上線這一個月,始終維持著非常好的成績。

《催眠麥克風》則是一個跨媒體的偶像企劃,企划進行後,憑藉特立獨行的定位和高質量的內容,迅速成為日本虛擬男團的佼佼者。作為跨媒體偶像企劃中的一部分,《催眠麥克風》由Idea Factory開發而成,遊戲本身特點不太明顯,但是藉由偶像團體的粉絲效應,在上線初期成績非常好,不過這一個月過來,在暢銷榜上的成績和其初期下載量相比並不亮眼,總的來看,受到玩法的影響可能較大。

總的來看,這三款遊戲在上線初期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足以見得在日本女性用戶有著足夠的市場空間,而後續在暢銷榜上的成績也可以顯現出來日本女性用戶的付費能力。

不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來,雖然IP在日本有著非常強的號召力,但日本女性用戶對於遊戲本身的要求也並不低。

思考日本女性向遊戲市場需要考慮到兩方面的因素:歷史發展和社會結構。

就電子遊戲而言,女性向遊戲源於日本這點毋庸置疑。

早在SFC時代,時遊戲廠商光榮(今光榮特庫模)便著手製作了電子遊戲史上第一款女性向遊戲《安琪莉可》(アンジェリーク),開啟了日本女性向遊戲的熱潮。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多家遊戲廠商布局該領域,光榮發展出來了新羅曼史系列,科樂美有心跳回憶Girl Side,萬代則有偶像大師M等等……

不同的廠商採取各異的策略,逐漸形成乙女、養成、BL等女性向遊戲,從2000年開始統計,平均每年有近10款女性向遊戲誕生。

從日本女性向遊戲簡單的梳理來看,日本女性玩家在二十年裡,已經見過形形色色無數款不同的遊戲,日本的廠商也在積極的去針對女性做出變化,如果在做日本女性市場時,不避開它們已經非常成功的類型,對於開拓市場想必會非常困難。

而日本的社會結構則是女性玩家形成如此規模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知道日本女性玩家規模龐大,然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為何?

首先,日本社會中女性的地位並不高,而且其程度要比我們想像中的高。

社會學家傅高義曾在《日本新中產階級》中通過對M町的觀察探討過日本的男權社會結構,雖然在泡沫經濟之後,女性開始逐漸掌握一些話語權,但這種情況並不樂觀。蘇珊娜·霍爾·沃格爾在新版該著作中的「超越成功:三十年後的M町」中提到,日本女性地位已經有所提高,然而這也只是限定在所謂家庭主婦範疇之內的提高。

根據厚生省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平成30年,日本女性作為正式職員的比例依舊很低。另外在結婚後生育後,女性復職率也大幅低於男性。


於是,從優秀的學校畢業、進入公司、結婚生子、退出企業,成為家庭主婦,以簡單的零工補貼家用。這並不是生活喜劇,《逃避可恥但有用》在這一作品中,完全的展示出來了日本社會現狀,或者說大眾傳統思維的局限。

討論這個有何意義?

其實判斷結果其實早在去年龍虎報關於執劍之刻的文章中已經做過說明,在那篇文章中,龍虎報提到過日本女性遊戲用戶的年齡分布:


日本女性玩家中,媽媽粉佔了一定的比重。這裡的媽媽粉自然不是飯圈所謂的媽媽粉,而是她們本身就是母親。

從某種邏輯上說,日本迪士尼也正是這種家庭導向的女性向邏輯。

眾所周知的是,迪士尼的大部分內容是家庭向、全年齡向的內容,但到了日本,它成為了女性用戶的寵兒。當然,其本身的內容對女性的吸引這點我們不可否認,但另一方面,事實上它的這種家庭向定位也進一步誘導女性用戶的偏好。

簡單來說,在日本這樣的社會中,照顧孩子的擔子幾乎完全落在了女性身上,男性作為權威的象徵,對家庭娛樂事務的插手情況極小,而女性反而擁有較大的主動權,對於家庭來說,男性(丈夫)實際上是脫離於家庭本身存在的,即家庭=女性+兒童。

面對迪士尼這樣的定位,家庭前往即女性+兒童的前往,那麼最終迪士尼的主要對象自然變成女性和兒童,考慮到消費的支出方,最終迪士尼在日本的偏向變成了女性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Anipliex在和迪士尼合作推出遊戲時,將目標瞄準了女性玩家,這和日本社會本身的結構邏輯是密不可分的。

總的來說,透過歷史和社會結構的簡要說明,我們能夠了解到,日本女性用戶不僅僅只有年輕人,不僅僅只有工薪族,很多婚後居家女性可能是容易被忽視但非常重要的群體。

找不到迪士尼這樣的大IP,那麼有沒有這種非常偏向家庭、孩子的IP可以選擇呢?這是第一個可以思考的破局點。

此外,另一個破局點在於,未曾有過的新體驗。其實前面已經說得很明顯了,日本女性向遊戲發展了二十餘年,遊戲的模式、套路、觸達用戶的點,該做的已經差不多了。那麼接下來要怎麼做?

可以套路,但從模式上去創新。這個套路包括了比如人設的套路(但是要有特色)、劇情節奏、走向的套路、美術的套路等等。而模式去創新,簡單點說,類似迪士尼扭曲仙境這樣,將節奏和回合制戰鬥結合在一起便是一種特殊的創新。此外,考慮到女性玩家「角色愛」的深度體驗,強化一些養成、培養、親密度的玩法也是可考慮的範疇。

事實上音樂類遊戲本應成為抓住女性玩家的一大重點,然而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文化的區隔和對音樂類遊戲的理解能力,我們尚不能形成對日本的逆輸出,因而這點必然是PASS的。當然樂元素和偶像夢幻祭是個例外,從如今的視角來看,偶像夢幻祭、樂元素日本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出海企業,將其理解成日本本地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有利於我們判斷日本女性向遊戲的局勢。

最可行的音遊被排除在外之後,還有什麼可以思考?

中式思維到日本是否可行?這點是值得去探討的。雖然都是被叫做乙女,但日式乙女和中式乙女有著一眼就能辨明的區別。僅靠一款戀與製作人去驗證可能稍顯困難,而即將上線的6Waves的Moon&Star,可能也能進一步說明具體這個模式能不能走通。

總的來說,關注特定群體,關注新的體驗,保證基本的遊戲素質,日本女性向遊戲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

相關焦點

  • 談談女性向遊戲的這些年
    網傳其月流水過五千萬,也讓非常多的遊戲製作者研發商把研發方向對準了乙女遊戲這一潛在的藍海。 那究竟什麼是乙女遊戲?現階段市面上女性向遊戲是一種怎樣的布局?在已經到來的2018年女性向遊戲將會有怎麼樣的發展?這一次我們將簡單從這幾個方向討論一下。 什麼是乙女遊戲?
  • 2021,重審女性向遊戲市場
    中國遊戲業從未真正看好過女性。絕大多數一二梯隊廠商不會為她們做大資源的專門立項,在主流品類中,MMORPG當她們是社交興奮劑,MOBA、FPS愛用她們製造話題,就算女玩家佔比高的休閒系,當你問到品牌團隊,他們也會告訴你:別亂說,我們沒那麼小眾!過去幾年,這種普遍低估使少數專職女性向的廠商得以逃出大面兒上的馬太效應,賺了個滿。
  • 我們仍未知道女性向遊戲的正確衍生方法
    「戀與股東」,日本乙女遊戲衍生之道  中國對乙女遊戲仍處於探索階段,而自1994年誕生第一部「女性向遊戲」《安琪莉可》,日本同行已經走過20多年的歷程。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2017年日本女性向手遊市場規模已達1000億日元。
  • 從《戀與製作人》談起: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
    不少遊戲廠商甚至只針對女性受眾做遊戲,在PSP和PSV盛行有大量的乙女向遊戲;如今的移動端,乙女向遊戲也是佳作頻頻。日本「乙女向遊戲」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近年來移動端手機遊戲的興起大大拓展了日本女性向遊戲的玩家年齡層。據App Ape數據,截至2016年6月,50歲以上的女性玩家的MAU在三年內擴張了19倍。
  • 從消除、養成到劇情互動 美國、日本女性向遊戲有何不同?
    收入方面,App Annie 指出,女性向遊戲市場規模在過去三年來實現翻倍,互動劇情遊戲收入已佔美國女性向遊戲市場規模的 60%。Sensor Tower 預測,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女性向手遊在未來 2 年仍將獲得可觀的增長,而這方面有所部署的廠商,也將一起解鎖市場潛力。
  • 採訪女性向戀愛遊戲開發商:日本戀愛類手遊現狀
    而女性向戀愛遊戲就是其中一大細分市場。相關數據指出,僅在日本市場,女性向戀愛手遊的規模已經超過150億日元(約合10億元)的規模了。這裡我們也找到一份2家專做女性向戀愛遊戲廠商的採訪。OKKO的池喬以及arithmetic的社長伊勢明日香本次接受採訪的分別是OKKO的池喬以及arithmetic的社長伊勢明日香。
  • 女性向遊戲已成大勢,日本第一戀愛遊戲IP《歌之王子殿下》手遊登陸中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女性向手遊或將成為2018年的爆發品類。作為女性向遊戲最發達的日本市場,近年來也誕生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取材自日本第一戀愛遊戲IP《歌之☆王子殿下♪》的音樂節奏手遊《歌之王子殿下:閃耀之星》就是其中之一。1月24日《歌之王子殿下:閃耀之星》簡體中文版正式開啟全平臺公測,歌王子手遊不僅收錄了原作當中的眾多人氣歌曲,更是帶來11位能滿足妹子們各種戀愛幻想的偶像王子。
  • 中國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向遊戲」?從《戀與製作人》《閃耀暖暖...
    2017年底取得突破性成績的《戀與製作人》及其一系列跟風之作,都屬於「乙女向」。下面,我們集中講講「乙女向」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細分市場。 他山之石:成熟的日本乙女向市場 與中國目前遠未成熟的乙女向市場相比,一海之隔的日本已建立起了完善的乙女商業市場鏈條。不少遊戲廠商甚至只針對女性受眾做遊戲,在PSP和PSV盛行有大量的乙女向遊戲;如今的移動端,乙女向遊戲也是佳作頻頻。
  • 專訪玩友時代李韋希:女性市場爆發下的宮廷遊戲潛力還有哪些?
    壁壘與優勢並存,女性市場爆發下的宮廷遊戲宮廷遊戲是玩友時代最具辨識度的標籤之一,在《熹妃Q傳》《宮廷計》等產品的市場表現下,玩友時代也成為了早期女性遊戲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代表性廠商之一。面對摩肩接踵的後來者,李韋希表示,這樣的市場形勢是自然的,不過這也將更大的促使我們將遊戲產品打磨的更好。
  • 女性向遊戲逆天!日本乙女類手遊付費率高達34%
    (訂閱微信,點擊上方↑↑↑↑↑↑「GameLook」)GameLook曾經介紹過女性向手遊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不過遺憾的是當時並沒有組織和機構對目前女性向手遊的付費情況進行調查
  • 這款TapTap 9.2分的遊戲,可能是今年「女性向」的收官黑馬?
    作為站在時代前端的遊戲業自然也不例外,自暖暖系列遊戲敲開了女性遊戲的大門後,之後的幾年間女性向產品迎來了數量和質量的集體爆發。在一片向好的形勢中,女性市場成為未來遊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遊戲工委報告,2020 年第一季度,女性用戶對中國遊戲收入的貢獻快速增長至 192.4 億元,環比增長 49.49%,增速創新高,市場潛力逐漸被釋放。
  • 史上最冷清的東大門:檔口倒閉,虧本甩賣,求中國買手進店直播
    兩個月前,由於韓國疫情爆發,盛太不得不離開韓國。整個三月,盛太都在杭州的住處隔離。他每天都會接到韓國東大門檔口老闆的電話,對方的語氣都是迫不及待。「你什麼時候回來直播?再不回來,我們檔口要完蛋了。」影響了中國、日本在內的整個亞洲服裝市場。 據說,這裡一些檔口的設計師品牌,是李多海等韓國明星,經常會穿的私服。東大門是盛太人生的轉折地,3年的摸爬滾打,讓他成了東大門第一買手。在淘寶的男主播排名裡,僅次於李佳琦。剛剛過去的2月,他的直播表現很好。
  • 三大二次元遊戲公司談國內女性向戀愛手遊的金礦|遊戲葡萄
    乙女(おとめ)一詞來自日本,詞義是未婚的年輕女孩,沒有被世俗玷汙的純潔女子。乙女向遊戲大多是戀愛的幻想,年輕女孩追求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戀愛對象,遊戲時就像看一部愛情小說,這類遊戲的文字閱讀量大,操作偏輕。而根據日本戀愛類遊戲公司VOLITAGE 3月10日發布的戀愛類遊戲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對戀愛養成類遊戲持良好印象的日本女性用戶比例高達71.3%。
  • 小紅書不是女性向遊戲的極樂淨土
    這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市面上所有被定義為女性向的遊戲都應該找小紅書來做垂直的營銷,無論是買量還是品宣,市面上大概找不出第二個類似小紅書這樣MAU過億、超過80%用戶都是女性且90後佔據核心主力的垂直平臺。
  • 拾夢文化牽手日本二次元IP開發公司,《執劍之刻》如何深挖國內女性向遊戲市場
    而曾供職於遊族網絡,負責了日本熱門的二次元女性向刀劍擬人遊戲《刀劍亂舞-ONLINE-》引進的馮荊荊認為,除了畫面、劇情、聲優等元素,女性向遊戲在玩法、系統、後續IP開發等方面都可以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其實我們後續還有全IP的開發計劃,動畫、漫畫、周邊會全面鋪開的,只是從時間節奏來說,遊戲最先上,而且遊戲也不只是會有這一款。在這一個IP下,我們後續不管是二代遊戲,還是其他玩法品類的遊戲,都會逐漸擴展出來。所以我們公司的定位,其實是一個IP孵化加發行的公司,而不是一個單純的二次元女性向遊戲公司。」差異化產品深入女性向遊戲市場
  • 百億增長空間的女性向遊戲?這事可能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不過,從蘿拉形象的轉變中我們也清楚遊戲早已不是男性獨佔的天下,女性角色的刻畫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對女性玩家的刻板印象,正如文章第一小節所說的,開發者未必需要迎合女性玩家,只要遊戲別讓女玩家認為是在侮辱她們。當然,在這越來越多樣化的遊戲市場中也存在部分專為男玩家設計的福利向遊戲,如果我們將其稱之為「男性向」遊戲的話,那「女性向」遊戲必然也是存在的。
  • 女性向遊戲:男女通吃的聚寶盆
    這款早在2016年就發行的女性向戀愛冒險遊戲在全球範圍之內都引起了不少女性玩家的關注。在今年的CJ展上,嗶哩嗶哩也帶著這款遊戲進行展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款明明是面向女性推出的遊戲,吸引的卻並不僅有女玩家。隨著近年來遊戲市場的不斷細分,各個遊戲產品的用戶群體劃分越來越精準了。
  • 從《食物語》聖品事件,來看女性向遊戲玩家群體心理 | 女性向遊戲周報第8期
    ,探索女性向遊戲運營過程中,值得引起廠商關注的細節。 進軍女性向遊戲市場雖是行業趨勢之一,但即便是騰訊等大廠,在布局的過程中都有些「小心翼翼」。這不僅僅是因產品難切到女性向遊戲玩家的偏好,更是因為這部分用戶很敏感…… 前不久,作為國內女性向手遊中具有代表性產品之一的《食物語》,迎來了一次重大版本更新,遊戲進入到了「聖品」階段。
  • 2020女性向遊戲大盤點,23款產品,騰訊網易米哈遊領銜主演
    中國的女性向遊戲市場目前成熟只能算「半成熟」,休閒、宮鬥、擬人這些正常向的女性向遊戲很發展平穩,大廠早已入駐不說還永遠是榜單上的常青樹,而核心向、乙女向的數量就是少的可憐。      是這塊兒市場太不起眼了麼?我們整理了一些資料,想談談中國的女性向遊戲市場。
  • 一個有毒的日本遊戲公司來了一波讓禿頭生發的操作
    這款遊戲火到什麼程度呢,它有一陣子曾經佔據了中國apple store免費榜總榜的第一名。在寫這篇推送的時候,這款遊戲的風潮已經過去了大半,然而作為免費榜前十中唯一一款遊戲,依舊穩穩地佔據了第八名的位置。很多人對《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的走紅表示意外,連它的日本遊戲設計師本人也對其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頗感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