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八號火箭騰雲而起、直衝雲霄。
長城網12月22日訊(記者 王棋 胡競文 通訊員 唐陽 魏後福 周清林 李寧)2020年12月22日12時36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據了解,長徵八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承載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併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能力。未來將實現發動機回收使用、多頻次發射等一系列科技目標,主要承擔我國未來商業火箭的發射任務。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許多航天人默默奉獻。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裡,3名河北籍業務骨幹憑著率真、執著的河北人精神特質,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助力火箭準時點火,成功發射,為長徵八號首飛貢獻出了「河北智慧」。
張春鋒正在進行高空加密探測。
衡水小夥張春鋒:爭當先鋒 為火箭提供精準的氣象保障
文昌航天發射場氣象系統技師張春鋒是一名老黨員,他始終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幹在平時,衝在前頭。憑著自己「不服輸、肯吃苦」的家鄉精神,日復一日在崗位實踐中練就了「一口清、問不倒」的本領。什麼氣象條件下適合火箭發射?高空急流預警的標準是多少?空中電場探測怎樣合理實施?這些問題張春鋒都了如指掌。
作為發射場的五大系統之一,氣象系統提供了數據採集、危險天氣監測預警、高空風和空中電場探測等諸多保障。其中,高空風探測是氣象保障的重要一環,確保高空環境穩定對火箭飛行姿態十分重要。
長徵八號首秀,不僅考驗了發射場多型火箭的綜合測發能力,更是對子系統保障能力的檢驗。為進一步匹配測發總體,氣象系統針對火箭設計特點,調整了以往的保障模式,適當增加了高空氣象探測頻次,並對氣象預警指標進行了二次修改明確。
氣象探測頻次密集,對設備信號會產生一定影響。為解決頻率衝突問題,張春鋒帶領崗位人員認真討論分析,虛心請教通信專家,並進行了相應實驗,改變了氣象儀器使用頻段,有效避免了信號幹擾的問題。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意義重大,作為共產黨員,更要帶頭衝在前面,全力幹好工作,為火箭成功發射貢獻力量!」張春鋒說。
李乃錚正在檢測線路。
三河小夥李乃錚:以苦為樂 認真負責做好發射場的一顆螺絲釘
航天人的奉獻精神和責任心是什麼樣子?每當旁人開玩笑說,也許以後你就不負責這塊工作了,不用幹得那麼細緻,李乃錚都會回答:「至少我要把所有資料整理好再交給別人,不能『甩鍋』。」
李乃錚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名助理工程師,他所在的通信系統,承擔著發射場圖像通信、指揮調度、通信網絡維護以及電話保障等業務。自2016年來到發射場至今,李乃錚已經參加過大部分崗位的工作。
說起他的苦中作樂,還要從他負責技術跟蹤發射場某項目一期工程談起。發射場是國家航天事業的重要一環,把發射場安防系統建設好、運行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安防系統設備遍布在發射場各個點位,為了確保資料詳細準確,李乃錚騎著電瓶車逐個點位、逐條信息核對,硬是用一組電瓶車報廢的電池,換來了近300頁、6000餘條通信信息。
在本次長徵八號遙一任務中,李乃錚負責發射日參觀區的音視頻設備設置。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發射前幾天他都日夜連軸轉,把所有設備狀態都掌握清楚、各個事項都協調有序。
在崗位人員心裡,他是值得依靠的「主心骨」:「許多航天人沒有機會親眼看航天發射,而我卻能夠把發射實況分享給所有觀眾、和大家一起分享觀看發射的快樂,這是一項滿滿幸福感的工作。」
當「01」指揮員的倒計時聲響徹參觀區、火箭騰空而起時,參觀人群激動歡呼起來,李乃錚心中也感到了一份特殊的自豪。
張凱正在操作設備。
唐山小夥張凱:技藝雙馨 為火箭低溫推進劑提供品質保證
化驗系統是火箭推進劑品質確認的關鍵一環。為了確保火箭發射流程正常開展,所有的化驗工作都在發射前一天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幕後工作者們紛紛亮出「絕招」,唐山小夥張凱就是其中一員。
液氮、液氧推進劑化驗被譽為最為繁忙的工作崗位,點多面廣任務重是他們工作的最大特點。張凱作為崗位操作手,通常一次化驗出的樣品數量有近百個,出具報告一百餘份。
經過4年的工作磨練,張凱練就了「把脈斷診」的絕活。在一次化驗中,張凱通過一組異常的測試數據,斷定樣品存在問題。在經過後期核實後,果然從樣品中發現了端倪,避免了一次嚴重錯誤。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張凱已經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崗位操作手。
張凱在完成化驗工作的同時,也注重提高崗位人員的安全意識。「液氮、液氧化驗要帶好防護裝具,要及時通風防止氣體聚集。」張凱每一次培訓崗位人員都要不厭其煩地說。
記者了解到,在發射場中,河北籍的科技工作者還有很多,他們默默堅守在一線,用「河北智慧」共同助推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讓我們為他們點讚,為中國航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