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若是大魚大肉進補,會增添脾胃負擔,消化吸收的效果都不會很好。
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 素食 來進補
既可起到補虛的效果
又不會增加脾胃負擔
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今天分享給大家秋季進補「素三寶」
▼
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白薯等。
《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暖胃、安五臟等,所以常適宜用來補虛。
經常食用紅薯還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紅薯三寶粥】
原料:
糯米40克,粳米30克,小米30克,紅薯一個。
做法:
① 將紅薯洗淨,去皮切塊,三種米淘洗乾淨。
② 鍋內放水,加入三種米和紅薯塊,煮約40分鐘,至米爛即可。
功效:
這道粥益氣補脾、滋陰養腎、和血暖胃,滋養身體最為宜。
又稱香芋、芋艿。
中醫學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
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酸菜芋頭湯】
原料:
酸菜3片,芋頭3-4個,小蔥,豆皮
做法:
① 酸菜用清水泡一下,洗淨瀝乾後切絲,芋頭切塊,小蔥切碎;
② 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沸騰後依次加入酸菜和芋頭塊同燉;
③ 待芋頭8成軟時,加入豆腐皮繼續煮至芋頭軟糯,撒蔥碎和鹽,淋少許香油即可。
功效:
酸菜開胃,芋頭可補中益氣,增食慾,助消化。
中醫認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
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
由此可見,補虛需要吃熟蓮藕,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紫蘇煎藕片】
原料:
藕2節,紫蘇葉適量、紅辣椒3個。
做法:
① 蓮藕去皮切片,清水泡15分鐘。
② 鍋中倒入少許油,放入藕片煸炒至微黃,放入蒜片。
③ 待炒出蒜香味後,淋入生抽1勺,高湯2勺,鹽少許。
④ 撒入紫蘇,翻炒至出香味,關火即可。
功效:
秋天宜吃蓮藕,有滋陰潤燥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紫蘇同食,可養胃消食、清潤養陰。
不要以為所有的蔬果,都可以生吃。要衝洗乾淨,以防生蟲和農藥。如馬鈴薯生吃,就不易消化。
不要把有效的部分捨棄不食。
儘可能想辦法食用蔬果的全部,除非是難以消化,或有毒害的部分。據說蘿蔔的葉子含鈣比根多四倍,皮裡的維生素A含量則是根部的25倍。馬鈴薯的礦物質主要存在皮裡。芹菜的葉子也很有營養。
不要長期單吃一兩種蔬果。
每種蔬果有每種風味和不同的營養,如果能交替著吃,比較容易獲得平衡的營養,也較有新鮮感。
不要等蔬果失去了原有的風味才吃。水果應保持新鮮度,才能保持營養。
摘編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臺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的是《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鑑別經驗》,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鑑別經驗》所列中藥材是按植物類藥材、菌藻類藥材、樹脂類及其他加工類藥材、動物類藥材和礦物類藥材進行分類,共收載常用中藥材344種(包括附藥)。每類藥材均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每個品種按別名、來源、歷史、產地、生產概況、採收加工、性狀鑑別、品質、規格等級、貯藏、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注意事項、附註進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