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福利房拆遷戰:拒絕搬遷遭降職 80歲老職工連日守樓門

2020-12-13 中國經營報

本報實習記者 鄭丹 北京報導

24號樓內,到處可見拆遷痕跡。 本報實習記者鄭丹/攝影

2020年8月17日,24號樓突然傳開了「中鐵建董事長陳奮健墜亡」的消息,整棟樓裡,沒人認識陳奮健,但知道他自2018年擔任中鐵建董事長,曾多次將樓裡住戶告上法庭。

兩天後,中國鐵道建築集團(以下簡稱「中鐵建」)發布公告:「董事長陳奮健先生於8月16日不幸逝世。」

77歲的葉慧珍打電話給法院「那我們還打不打官司?他是原告,是告我們的人啊!」法院回應:起訴住戶是企業行為,官司照打不誤,不影響。

「雖然自陳奮健擔任董事長之後,為集團做了不少貢獻,但是此次強行拆遷24號樓我們真的不理解。」中鐵建的工程師王亞妮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自2018年至今,撬門、強拆、封門、撕雨氈、報警在24號樓已經屢見不鮮,不少人還被單位降薪、調崗。

這場拆遷戰已持續兩年半,最初的70戶人家,現在只剩18戶還在堅守。每天早晨9點至下午5點,樓上的大媽、大爺就套上紅袖章,提著小板凳坐在樓下,生怕拆遷公司突襲,年齡最大的80歲老職工也加入其中,連日守樓門。夜晚,大型載重車的響聲、腳步聲、噪音等,都會讓住戶變得格外敏感,甚至在房間朓望直至凌晨。

老人們守護的24號樓,現在已被拆了三分之一樓體。這處55年前建成的福利房,歷經鐵道兵、鐵道部,最後轉至中鐵建。住戶,也多是中鐵建的老職工。

2018年至今,中鐵建多次要求住戶無條件從這裡騰退。因部分住戶不願騰退,中鐵建前後5次分批起訴該樓9名住戶。最後一次以陳奮健為原告的民事案件在8月25日開庭。

總覺得要發生什麼事

2020年8月23日23:45,張海峰跟往常一樣,穿著灰色大背心,踩一雙拖鞋,在樓門口和走廊裡轉悠。

這一天,樓門口的保安又換了一批,站崗的人數明顯增多,每層樓道還加了兩桶滅火器,立在昏暗的樓梯拐角,紅得顯眼。

「氣氛不對,總覺得要發生什麼事。」張海峰徑直上到頂樓,穿過被破壞的鐵柵欄,到兩端往遠方望去。視線裡,出現兩輛沒棚的大卡車駛進大院,在樓門附近譁啦啦下來三四十人。張海峰轉身就往樓下跑,剛回到自己的房間,沒來得及在微信群裡通知大家,就聽到了敲門聲。

「我從貓眼往外看,沒人。」張海峰的妻子害怕地發抖,立刻報警。幾分鐘後,警察到場核實身份,住戶們陸續下樓看情況,卡車方稱,是搬家公司工作人員,虛驚一場。

大家散開之後,樓門又安靜了下來,院子裡空蕩蕩的,搬家公司的人在不遠處的88號樓工作。

張海峰不放心,決定和其他兩名男住戶通宵站崗,在樓門前來回踱步,凌晨1點,天有點涼,夜間溫度20°C左右,張海峰吸吸鼻子,三步並作兩步回去換了件短袖。凌晨4點,他在24號樓微信群通知大家:「搬家公司的人已經離開,大家放心休息。」五點多,還有住戶跟張海峰發消息詢問情況。

「我們以為他們昨晚會強拆,大家都不敢睡。」四樓的一位住戶讓兒子也跟著張海峰在樓門口守了一夜,自己不放心,又在窗邊盯到天亮。七八點鐘,幾名住戶再到樓下換班,約定有情況第一時間在群裡通知。

從8月初開始,住戶別上「安全員」紅袖套,每天在值班守樓。 (受訪者供圖)

24號樓的所有人都繃著一根弦,絲毫不敢懈怠。

據張海峰迴憶,2019年10月25日中午,七八十個人身穿保安服,手執盾牌與鋼叉擁堵在4樓樓道。張海峰開始沒在意,很快,人群開始強拆鄰居410的房門。

當日的三段視頻顯示,一名工人手拿鋼棍撬一防盜門,幾名保安站在身後,裡層木門也被撬開之後,該房住戶待在房裡仍不願離開,與保安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該住戶被3名保安壓制在床,胳膊交叉按在背後,其中一名保安將膝蓋扣在該住戶脊背處。

張海峰衝進房間,大聲呵斥保安,將三名保安強扯出屋,後張海峰也被扣住脖頸掀出房門。

與此同時,2樓東頭的一名女住戶哭嚎聲越來越大,四名保安拉起一張藍色方格子布將走廊遮擋,以防住戶拍攝。一大群住戶都湧過來,幾名直接上前扯開布:「你憑什麼不讓我們看?」場面一片混亂,四名保安將一個女人抬出來,一直前往西頭,哭嚎聲充斥著整棟樓,隨後保安開始向外搬家具,直至警察前來制止才平息矛盾。

此後,隔三差五,幾名保安帶著人撬一家門,再用一綠色木板封上,樓道裡經常會出現爭執聲和警察的身影。2019年12月19日,24號樓東邊的樓房被拆除。24號樓剩餘的住戶站在樓門前,看著吊車的鏟子伸向五層樓頂,齊齊地砍下來,三分之一的樓房重重地倒塌到地面。

24號樓東邊1/3的樓體已被拆除,斷裂處露著鋼筋和碎石。 本報實習記者鄭丹/攝影

歷史遺留的問題

這是一棟位於復興路南側300米的筒子樓,透過一樓殘缺的玻璃窗,一間間破舊的空房裸露在外,幾戶人家在窗戶上貼出「禁止強拆」的黑色大字,樓的兩邊豎起了鐵皮圍欄,周圍是一片從房屋中清出來的家具和垃圾。

張海峰時常中午抽時間跑回來看一下房子,對他而言,這裡不僅僅是福利房。1990年,在中鐵建工作的父親分到這間房,自己在這出生,長大。後父親被分到其他樓棟的科級福利房,自己留下來按內部職工價格租住至今。「這個地方要是拆了,我就沒地方住了。」

2018年8月12日,北京大雨,此後連續三天早晨,張海峰都被房頂上滴下來的泥漿濺醒,床邊擺三個塑料盆子接水,「樓頂的雨氈在2019年就被大面積撕掉,所以回回都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幾層的住戶都是如此。

75歲的住戶賀光松向記者介紹,這棟建於1965年的老樓,1971年鐵道兵機關營建部門在該樓東西兩側增建宿舍,形成完整的24號樓,佔地面積5200多平方米,共五層,擁有347間房,為原鐵道兵機關的集體宿舍。

1982年12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頒發《關於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決定》。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全體官兵脫下軍裝整建制併入鐵道部,組建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這支隊伍經30多年體制改革,變更為目前的中鐵建。

於是,24號樓也成了歷史的遺留問題,產權變更為中鐵建所有。

24號樓拆東邊樓體前,四周圍上鐵皮,大多數住戶已經搬走,垃圾和家具堆在樓外。本報實習記者鄭丹/攝影

24號樓房屋因面積小,條件差,租價多為1000多元/月,記者查詢發現,其周邊個人產權房屋售價多在10萬元/平方米左右,租金約為200元/平方米。

2016年,中鐵建突然貼出公告,提出為改善職工居住環境,拆遷24號樓,建設經濟適用房,整個24樓都為之振奮。

彼時,中鐵建三級公司基礎設施事業部的工程師王亞妮正在武漢出差,兒子高考分數剛出來,615分,全家正是歡喜的時候。接到愛人張銘的視頻,說24號樓要拆遷,能改善大家的生活,王亞妮有些激動,連連感嘆:「今年的好事怎麼這麼多?」

這間10餘平方米的房子,是王亞妮1994年結婚的時候單位分的簡易房。原本應該在附近分到稍大的房間,但當時按照工齡學歷排隊分房,王亞妮被暫時分到24號老樓,並得到公司的口頭承諾,等建了新的宿舍,就會給王亞妮換房。

1994年7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改變住房實物福利分配的方式為以按勞分配的貨幣工資分配為主的方式,1998年,全國城鎮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我們沒有趕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車,此後一家三口一直住在24號樓,戶口也在這裡。」王亞妮稱,也是因為這間房,自己在中鐵建一幹就是25年,年年被評為先進個人。

眼看新一輪機會就要來了,中鐵建的新公示又給王亞妮一家當頭一棒。2018年5月28日,中鐵建拆遷辦在每家門前貼上《關於騰退24號樓的通知》,「自7月1日起,將對未騰退住戶採取強行措施,並實施整體拆遷。」王亞妮等了很久,沒有人上門談補償。

多名住戶在窗戶貼了黑色大字:「誓死捍衛,禁止強拆」。 本報實習記者鄭丹/攝影

隨著24號樓屢次發生保安撬門事件,矛盾不斷,樓裡很多住戶不堪壓力,無條件騰退。2019年1月21日,中鐵建再次發通知,明確公示:「自行妥善安排後續租住生活事宜。」

「我的訴求很簡單,我現在可以把兩處房都交出來,給我們一個120平方米的房間。」77歲的葉慧珍告訴記者。1990年,葉慧珍的丈夫因在中鐵建報社工作,夫妻二人被分到24號樓的一間房,於2001年分到其他樓棟一間87.5平方米的房。葉慧珍夫婦認為,根據工齡,自己應該被分到90~130平方米的房間,於是跟公司協定24號樓作為補差房。

與葉慧珍情況相似,在24號樓居住長達50年的賀光松,也提出補償需求。1990年,賀光松被分到大興的一處80餘平方米的房間,因面積不夠,距離太遠,所以賣掉新房,繼續居住在24樓至今。

「這棟樓是中鐵建的樓,歷史比較久,中鐵建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住的人各種各樣,有中鐵建的職工,職工子女,還有一些跟中鐵建無關的人靠關係住進來」,中鐵建原代理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孔偉平告訴記者,該樓產權在中鐵建,其與住戶之間是租賃關係,「分配新房子面積不足的,從外面走關係進來的,這些都不是要補償的理由,其他有特殊困難的,中鐵建一定會幫忙解決。」

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我們不需要解決困難,我們就需要安置。」張銘靠在桌邊,他因為房屋問題,已經很久沒有再工作。

2019年,24號樓接到新的無條件騰退通知後,賀光松、張銘等樓裡三十餘人於1月底前往中鐵建總公司要求與董事長陳奮健對話未果,一段當時的視頻記錄:中鐵建十八局集團董事長郝趁義向住戶許諾,「下一步,咱們根據不同的訴求,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一對一溝通。」多名住戶告訴記者,事後仍無人上門談安置方案。2019年6月17日,二十餘人再次前往中鐵建拉橫幅,要求談話,未果。

2019年6月17日,24號樓20餘人前往中鐵建總公司門前拉橫幅,抗議違法拆遷。(受訪者供圖)

孔偉平告訴記者,「對於24號樓裡的中鐵建在職員工,誰家的孩子誰抱走,查哪個單位的,哪個單位就負責把這些人清走。」

王亞妮稱,自己就是被清走的一員。索要補償未果後,王亞妮、張銘夫婦拒絕騰退房屋,隨之而來的是被單位領導頻繁談話,甚至降調離職。

「二級單位董事長、副書記,工會主席,以及三級單位的整個領導班子就搬遷問題都找我談過話。」王亞妮稱,2019年6月之後,其單位安排不搬遷員工學習住房政策,領導明確說過,不搬遷就降職,降職再不管用就強拆。「我們一份內部文件裡提出,要貫徹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精神,就是說哪家公司的員工,就哪家公司自己解決騰退問題,把任務完成。」

2019年6月26日的一段錄音顯示,基礎設施事業部書記告訴王亞妮夫婦:「中鐵建股份公司壓的,這個球踢給我們了,你們也沒產權,這產權是中鐵建的……現在沒人幫你們說話,你們服不服,你也得面對現實,不能報任何幻想,公司幾次開會都沒有改變主意。」

王亞妮向工會申訴,沒有得到任何書面回復。

2019年8月5日,王亞妮收到了一份來自二級單位的調令,派王亞妮於8月6日前往位於四川南充的第十五項目部資料員崗位報到。王亞妮夫婦前往公司工會討要結果,被告知「降調是工作需要」。當日錄音顯示,工會主席與基礎設施事業部都再次強調,因上級公司的壓力,沒有其他解決辦法。

8月底,王亞妮收到南充第十五項目部的電話通知,解除勞動合同;2020年5月15日,中鐵建設集團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向王亞妮發書面通知,因王亞妮曠工,故雙方解除勞動合同。

被降職的不僅王亞妮一人,24號樓多名拒絕搬遷的中鐵建員工遭遇降職。

常年在外居住的劉樹德在一家二級公司工作了18年,2019年8月,突然被直降2級,月薪降低近萬元,其24號樓房門三次被封。當劉樹德試圖以打官司的方式維權時,一段通話錄音顯示,其單位領導向其警告:「你作為黨員幹部,這麼搞下去,總公司會加大對你的處罰,甚至回家待業,你考慮好。」記者發現,該公司其他降職人員的免職通知上,均未說明降職原因。

8月初,劉樹德再次回到24號樓,發現家門被電焊鎖死,又一次報警。

「我們幾乎天天有人報警,自2019年10月25日之後,中鐵建拆遷小組就開始採取零零散散封門的措施。」張海峰告訴記者,8月3日晚9時許,中鐵建機關建設指揮部派人正要電焊封掉一戶主家門,被樓內住戶聯合報警抵制;4日7時許,焊接工人和多名保安再次上樓,趁戶主不在將房門焊死,8月22日,又一住戶因為電焊封門再次報警。

多名住戶反映,中鐵建為監控住戶,設有專門的保安在各層樓巡查,記錄住戶出入情況。多張記錄表表明,該樓值班人員有記錄行為,例:「夜班 ,4.24, 101有,103無,105有……215無……」五層樓依次記錄。

「我現在不敢走太遠,基本都在家裡,除非去離家幾百米的超市買東西,一周去兩次,買了趕緊回來。」張銘也提心弔膽,「晚上必須回家。」

有住戶的房門,被人用木板封住。(受訪者供圖)

官司還打不打?

除撬門、封門、撕雨氈、停水電、強拆等硬性行為,中鐵建也多次通過法律途徑收回24號樓。中鐵建董事長陳奮健從2018年至2020年前後分五批起訴該樓9名住戶,第4批其中,住戶王彬被兩次告上法庭。起訴書中表明:「24號樓產權為原告所有,現該樓要整體拆遷改造,被告應當騰退涉案房屋,其拒不騰退涉案房屋行為嚴重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引起的佔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均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範圍……裁定如下,駁回中國鐵道建築有限公司的起訴。」中鐵建對一審不服,再次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訴,最終,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記者注意到,判決書顯示,中鐵建一方稱:「涉案房屋所在土地的屬性為辦公用地,屬於辦公用房,不是住宅本身就不是可分配的住房。」此信息與房改初期的房屋登記表中內容不符。1992年12月,《北京市房屋登記表(樓房)》中,24號樓編號為「15」,「房屋用途」一欄中填寫為「住宅」,房屋所有權為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此外,中鐵建提交的證據中含有一張《建築拆除工程備案表》,作為實施拆除涉案房屋的法律依據。該備案表中寫明:工程名稱為「中國鐵道建築公司24#,印刷廠、鐵建醫院拆除工程」,並蓋有北京市海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公章,日期為2018年8月28日。

賀光松認為,住建委未對擬備案拆除房屋進行調查,在該房屋還有住戶的情況下,就為其備案,不符合住建委相關規定。7月15日,賀光松聯合其他住戶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起訴海澱區住建委,已經立案。

北京市才良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建設管理與房地產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才亮告訴記者:「企業對原來的集體宿舍改為辦公用地,從嚴格的規範操作來講,應該先讓職工交回房子,再來變更用途,但實踐當中,有企業先變更用途再收回房子,也符合法律規定。」

24號周邊的圍欄,讓住戶的活動範圍不斷縮小,人們認為這嚴重幹擾了正常生活。本報實習記者鄭丹/攝影

臨近25日開庭時間,被告賀光松、李永清等4人準備好應訴材料,又擔心中鐵建趁住戶不在,趁機強拆,於是提前向法院申請保護令。張海峰也擔心,請了一周假,專門守在家中。

8月17日,突然傳出了中鐵建董事長陳奮健墜亡的消息,24號樓裡沒人認識陳奮健,只知道這個人是原告。兩天後,中鐵建發布公告:「董事長陳奮健先生於8月16日不幸逝世。」

那官司還要不要繼續打?77歲的葉慧珍打電話向法院諮詢:「那我們還打不打官司?他是原告,是告我們的人啊!」法院回應:這場民事案件是企業行為,官司照打不誤,不影響。

王才亮就本案情況告訴記者,「60年代,70年代,我們國家的職工工資裡面也沒有住房成本,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由單位來福利分房,北京市的房屋徵收與拆遷是有政策性規定,要給予補償。但客觀地講,職工對在職企業只能享受一次原始的宿舍分配機會,後來企業改善住宿條件又調整,分到新宿舍的話,原來的集體宿舍就應該收回,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企業沒有及時收回,那麼企業有權利在任何時候收回。」

「職工分到集體宿舍之後,如果沒有再分配新的房子,屬於福利分房,依然享受對集體宿舍的居住權,拆遷的時候是需要給他按照房改給予補償的。」王才亮繼而表示,無論如何,強拆時如果發現還有住戶,應該通過法律手段收回。

記者致電中鐵建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沈玉泉,對方稱:「第一,房子的產權是我們總公司的,住戶沒有產權,另外,我們是在依法依規的情況下進行,不存在任何強拆。」並向記者說明,詳細情況跟拆遷小組的具體負責人聯繫,記者隨後致電拆遷小組負責人,其稱不負責,記者屢次致電其他相關部門,均無人接聽。

文中張銘、劉樹德、王亞妮為化名

編輯:郝成 校對:張國剛

相關焦點

  • 中鐵建福利房拆遷戰:80歲老人連日守樓門
    中鐵建的工程師王亞妮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自2018年至今,撬門、強拆、封門、撕雨氈、報警在24號樓已經屢見不鮮,不少人還被單位降薪、調崗。這場拆遷戰已持續兩年半,最初的70戶人家,現在只剩18戶還在堅守。每天早晨9點至下午5點,樓上的大媽、大爺就套上紅袖章,提著小板凳坐在樓下,生怕拆遷公司突襲,年齡最大的80歲老職工也加入其中,連日守樓門。
  • 中鐵諾德「集租房」變身內部福利房
    來源: 中國網地產只對中鐵集團內部員工出售、一次性繳納50年的「租金」、與中信信託籤訂優先租賃合同,本來是為了解決社會租房難而推出的「集租房」,在中鐵諾德手中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企業的福利房。同時,中鐵內部員工為了福利房,還集體向多家銀行同時申請個人消費貸,用來一次性付清房款。
  • 給他們一個支點,讓異地搬遷職工生活得更美好
    艾福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扶貧車間職工從舊屋到新家,變化有多大?在11歲的李雲會看來,是花在上學路上的時間,從2小時減少到20分鐘。東川區總工會按照「黨政所謀、職工所需、工會所能」三項原則緊扣「建工會」「促就業」「聚民心」三條主線,開展安置點職工群眾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了工會在助力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中的積極作用。
  • 國家憲法日四川法研會走進國企, 與世界500強中鐵建下屬公司達成...
    四川省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會專家學者一行20餘人,應邀來到這裡,與該公司的幹部職工互相交流學習法律知識,並就新近達成的仲裁案件研究合作協議及國有企業仲裁案件研究基地進行籤字和授牌。中鐵建大橋工程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徐少平出席並致辭,對四川省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
  • 2021中鐵建集團校招,下屬XX局,薪資待遇怎麼樣?
    隨著一年一度的秋招來臨,我們又迎來了2021中鐵XX局集團的校招公告。又到了給大家區分「中鐵」和「中鐵建」的時候了。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是2021中鐵十八局集團和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的校招,千萬不要以為這兩個是屬於「中鐵」的,其實他們兩個是「中鐵建」的。
  • 南車北車合併了,建高鐵的中鐵和中鐵建也要在一起了?
    南車北車合併了,建高鐵的中鐵和中鐵建也要在一起了?       繼中國兩大軌道交通製造商中國南車(601766)、中國北車(601299 )宣布合併之後,兩大鐵路基建商中國鐵建(601186)和中國中鐵(601390)也傳出合併消息。       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日前介紹,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已經開始啟動合併計劃,國家層面已經開始研究。
  • 中鐵建34家子公司上半年排名
    那麼中鐵建旗下各子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又怎麼樣呢?下面從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三個指標盤點中鐵建34家子公司排名情況:總資產中鐵建34家總資產規模合計1.4萬億,有兩家子公司總資產規模超過千億,中鐵地產以1717億元的總資產規模排在首位,中鐵建投資1365.89億元排在第二。
  • 台州富嶺塑膠:騰出廠房 建職工健身房
    為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滿足職工強身健體需求,位於台州溫嶺市松門鎮的台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騰出300多平方米廠房,建起了一個頗具檔次的健身房,受到職工們的歡迎。「因為疫情,員工外出晨練,安全是個問題,所以乾脆在公司裡建一個屬於員工專享的健身房,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讓員工強身健體。另外,我們要給員工提供服務,讓員工享受到關愛。」富嶺塑膠辦公室副主任孫豔豔說。
  • 生前一直住單位「福利房」,一住就是近40年!
    今天(6月28日)早間時分,官媒發文:記者從著名導演田壯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朋友圈得知,自己的媽媽(於藍老師)於今天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據了解,於藍老師自從1981開始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兒影廠」)的首任廠長起,就一直居住在「兒影廠」分配的宿舍樓裡(即單位分的「福利房」),一住就是近40年;即便後來(2001年)從「兒影廠」廠長任上正式退下來,離休之後也沒有選擇去和兒子(田壯壯)同住,而是選擇一直住在這裡,並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
  • 中建、中交、中電建、中能建、中鐵、中鐵建、中冶是什麼狀況?一次...
    1、8個基建局 2、4個設計研究院 另外還有中建國際、中國海外集團(中海地產)、中建地產、中建發展、中外建、中建基礎、中建路橋、中建鋼構、中建電力、中建鐵路、中國通達、中建新疆建工,中建上海院、中建北京院,市政西北院(蘭州,註:市政西南院、市政東北院屬中交集團;市政華北院屬*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中鐵、中鐵建、中交、中水的前世今生,這回一定讓你整明白!
    >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 河北秦皇島 中鐵寶橋股份有限公司 陝西寶雞 中鐵武漢工程機械廠 湖北武漢 中鐵寶工有限公司 陝西寶雞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鐵11-25局屬於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鐵建11-20局屬於鐵道兵轉過來的,中鐵21-25屬於2004配合鐵道部主輔分離新組建的
  • 蔣凡遭重罰:記過降職,除名阿里合伙人!
    蔣凡遭阿里除名合伙人,記過降職!淘寶總裁與網紅的大瓜終於告一段落!4月27日,阿里巴巴公布對蔣凡和張大奕的調查結果,雖然雙方沒有利益輸送,但蔣凡因為個人問題處理不當,引發輿論危機,給公司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
  • 中鐵大橋局中標馬來西亞在建最大單體橋梁項目
    中鐵大橋局中標馬來西亞在建最大單體橋梁項目 2020-11-25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電視臺深圳直通車報導——中鐵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本期節目特別走進中國鐵建華南區域總部的平臺公司,中鐵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建設深圳,中國鐵建於2016年在深圳設立中鐵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先後建設了深圳地鐵6號線、8號線、10號線、16號線、20號線、5號線西延、3號線東延項目,16號線綜合管廊工程,深圳市負責的第一條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鐵路,皇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等多項重點工程。
  • 即使年末出現翹尾行情,那也要離中鐵建·海語城們遠點兒
    也許是開發商加大了促銷的力度,在本周的交流中,許多讀者都在問老王關於中鐵建·海語城的建議。 突然感覺應該單獨說說這個「好」盤。 這兩個支撐,與中鐵建·海語城現在沒什麼關係,以後也沒啥關係。
  • 中國能建開通職工關愛熱線
    「現在網絡上疫情消息、專家建議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謠言滿天飛,我到底應該信誰……」「我被隔離觀察,83歲的老母親還在醫院住院,公司能不能派人幫忙照看一下……」「我們項目部買不到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請求公司幫助
  • 中鐵中冶工資墊底!
    評論區有人說,中建工資很低,中交,中鐵、中鐵建哪個不比中建工資高?小編仔細查了近幾年的數據,發現這幾個之間工資差距也是有的,但絕不是中建工資最低。今天就來給這幾個巨型國企的工資排一下名。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曬一下自己的工資,給那些正準備入職或者有意向的做一下參考。第一名:中建中建人別不服氣。
  • 領導深夜約吃飯,護士拒絕後遭解聘!事發成都某醫院
    領導深夜約吃飯,護士拒絕後遭解聘!事發成都某醫院我是晨露,一名持筆人,夢想用文字評擊世間不公,用筆記錄塵世芳華,喜歡記得關注了解更多。爆料人小莉講到自己今年21歲,早些時間在網上找到成都醫大醫院併入職「風溼科」,試用期一個月,詹主任是科室主要負責人。最近一次約飯,是4月7日晚上八時許,同院另一位同事問她在哪裡,小莉回復不在宿舍,隨後又去宿舍找了一個新來的醫助,叫她去吃飯,但這一切都被小莉拒絕。
  • 中鐵北京工程局城軌公司拍攝製作企業文化微電影《微光·「和」力》
    微電影《微光·「和」力》2020年是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值建企十周年之際,公司下屬的成都地鐵十號線項目部職工,通過施工一線管理者、盾構施工工人、企業勞模、退休職工四種不同身份職工的視角,拍攝製作了企業文化微電影《微光·「和」力》。電影中微光的含義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企業和社會的一份子,就像一粒微光,我們為企業和國家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如同無數顆微光聚集成龐大的光團,這團光將會照亮世界,驅散陰霾,溫暖更多的人。
  • 中鐵建大橋局三公司安徽指揮部:抗洪搶險,我們在行動!
    中鐵建大橋局三公司安徽指揮部第一時間聞令而動、緊急馳援,全力以赴參與巢湖地方抗洪搶險工作。7月16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巢湖半湯老街及半湯大道受災嚴重,其中半湯老街河道潰口,河道兩側商戶及道路均遭遇洪水侵襲;巢湖半湯大道積水最深處超1米,給附近居民和過往車輛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