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體解剖學》知識點緒 論
1、人體器官的組成和系統的劃分。
2、人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
3、切面術語。
第一章 運動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組成:三部分(骨、骨連結、骨骼肌)
2、功能
第二節 骨學
總論:
1、骨的形態: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2、骨的構造:骨質(密質、松質)、骨膜、骨髓(紅、黃骨髓的概念)
各論:
一、軀幹骨的組成(51塊名稱)
二、椎骨:1、頸、胸、腰、骶、尾(位置與數量)
2、基本構造:椎體、椎弓、突起,椎孔、椎間孔
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
1) 頸椎:橫突孔。
(1)第1頸椎 又名寰椎,呈環形, 沒有椎體。
(2)第2頸椎 又名樞椎,齒突
(3)第7頸椎 又名隆椎,棘突長。
2) 胸椎:有椎體肋凹和橫突肋凹。
3) 腰椎:椎體肥大,棘突呈板狀、水平後伸。
4) 骶骨:倒置的三角形。岬、骶前孔、骶後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
三、胸廓組成
1. 胸骨:屬於扁骨,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胸骨角的概念。
2. 肋:共有12對、肋溝
四、四肢骨的組成、分部、排列及主要形態結構
1、上肢骨:鎖骨、肩胛骨(關節盂、喙突、肩胛岡、肩峰)、肱骨(肱骨頭、橈N溝、尺N溝、肱骨滑車、肱骨小頭、三角肌粗隆)、尺骨(鷹嘴、尺骨頭、尺骨莖突、滑車切跡)、橈骨(橈骨頭、環狀關節面、莖突)、腕骨(名稱、排列)、掌骨、指骨
2、下肢骨:髖骨(分部、髖臼)、股骨(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 、股骨粗線、臀肌粗隆)、髕骨、脛骨(內外側髁、內踝)、腓骨(腓骨頭、外踝)、跗骨、蹠趾
五、顱骨
1.組成:(只數列,不講骨的具體形態結構)
腦顱(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
面顱(上頜骨、鼻骨、顴骨、下鼻甲、舌骨、下頜骨)
2.整體觀:顱窩(顱前窩:篩孔;顱中窩:視N管、圓孔、卵圓孔、棘孔、垂體窩;顱後窩:內耳門、枕骨大孔),翼點的概念、眶、骨性鼻腔(鼻中隔組成;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鼻旁竇(位置、開口)
第三節 關節學
總論:
1、骨連結的概念
2、骨連結的分類 直接連結
間接連結(關節或滑膜關節):概念
3、關節:1)基本結構(關節面、關節軟骨、關節囊、關節腔)
2)輔助結構(韌帶、關節盤、半月板和關節唇)
3)運動形式(屈、伸、收、展、旋內、旋外、環轉)
各論:
一、軀幹骨的連結
脊柱:1、椎間盤(概念)
韌帶(5條韌帶)
關節(關節突關節)
2、整體觀(組成和4個生理彎曲、功能)
胸廓:組成與形態(肋弓的概念)
二、上肢骨的連結
(一)上肢帶連結
1. 胸鎖關節
2. 肩鎖關節
(二) 自由上肢骨連結
1.肩關節: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
2.肘關節:組成(3個關節)及運動
3.前臂骨間連結:(包括前臂骨間膜、橈尺近側關節、橈尺遠側關節)
4.手關節組成:腕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三、下肢骨的連結
(一)下肢帶骨的連結
1.骶髂關節
2.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坐骨大、小孔的概念
3.恥骨聯合
4.骨盆:組成,界線,大小骨盆
(二) 自由下肢骨的連結
1.髖關節: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
2.膝關節:組成、結構特點及運動
3.踝關節:組成及運動
四、顳下頜關節:組成、關節盤
第四節 肌學
總論:
形態:長肌、短肌、闊肌、輪匝肌
構造:肌腹、肌腱(腱膜)
輔助裝置:筋膜(淺筋膜、深筋膜、血管神經鞘、肌間隔)、腱鞘(概念)、滑膜囊
各論:
全身肌肉分群分層:肌肉的名稱、位置、分群、主要作用
背肌
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
胸肌
胸大肌、胸小肌、肋間內外肌
膈
位置、中心腱、三個裂孔(內容)
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股溝韌帶
腹內斜肌
腹橫肌
頭肌
面肌(枕額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頰肌)、咀嚼肌(咬肌、顳肌)
頸肌
胸鎖乳突肌,前、中、後斜角肌
上
肢
肌
肩肌
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大、小圓肌、肩胛下肌
臂肌
前群(肱二頭肌、喙肱肌、肱肌),後群:肱三頭肌
前臂肌
前、後群及其作用
髖肌
髂腰肌、闊筋膜張肌、臀大、中、小肌、梨狀肌
大腿肌
前群(縫匠肌、股四頭肌)、內收肌群(恥長短大薄)、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
前群(脛骨前肌、拇長伸肌、趾長伸肌)、外側群(腓骨長、短肌)、後群(小腿三頭肌)
第二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內臟學的概念
2、胸腹部概念、腹部分區
3、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管(上、下消化道),消化腺
4、消化管的結構: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內環外縱),外膜
第二節 消化管
1、口腔的構造和分部;咽峽的概念;牙的分部、牙式的概念;舌的分部、舌乳頭(三種)、味蕾;三對唾液腺的名稱,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開口部位。
2、咽的形態、分部、結構及各部的交通,咽鼓管咽口、咽隱窩,顎扁桃體的位置,扁桃體窩,梨狀隱窩
3、食管三個生理狹窄(位置、距離、意義)
4、胃 形態:兩口(幽門括約肌),胃前、後壁,胃大、小彎(角切跡)
分部:賁門部,幽門部[不再分],胃底,胃體
位置:
5、小腸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腸的分部和十二指腸大乳頭的位置)
6、大腸的形態特徵、分部和位置,闌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體表投影,直腸的彎曲,肛管(齒狀線、內外括約肌)。
第三節 消化腺
1、肝 形態:膈面(鐮狀韌帶、肝圓韌帶)
髒面(肝門、肝門靜脈、肝固有動脈、膽管)
兩葉
兩緣
位置
2、膽囊的形態、分部、位置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輸膽管道的組成和開口
3、胰的位置
第四節 腹膜
1、腹膜腔的概念
2、髒腹膜和壁腹膜
3、結構:大網膜,小網膜和繫膜的概念,盆腔陷凹
第三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呼吸系統的組成
2、上、下呼吸道的劃分
第二節 肺外呼吸道
1、鼻:鼻腔分部,固有鼻腔(鼻中隔,上中下鼻甲和鼻道),固有鼻腔黏膜的分部
2、喉 1)四種軟骨的名稱
2)喉腔(兩襞,喉室、兩裂,分部)
3、氣管:左右主支氣管的區別
第三節 肺
1、位置(包括肺尖的位置)
2、形態結構(尖,底,兩面,三緣,兩裂,分葉,肺門的概念)
第四節 胸膜和縱隔
1、胸膜 1)臟胸膜和壁胸膜(四部分)
2)胸膜腔的概念
3)肋膈隱窩的概念
2、肺和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
3、縱隔的概念
第四章 泌尿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泌尿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腎
1、腎的形態:兩端、兩面、兩緣(腎門、腎蒂、腎竇的概念)
2、腎的位置(與12肋的關係,腎區)
3、腎的被膜:三層(按順序)
4、腎的內部結構 皮質:腎小體
髓質:腎錐體,腎乳頭,腎盞,腎盂
第三節 輸尿管、膀胱、尿道
1、輸尿管的三個狹窄的部位
2、膀胱的形態、分部和膀胱三角的概念
3、女性尿道的三個特點和意義(短,寬,直)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生殖系統的組成和主要功能
第二節 男性生殖器
1、睪丸的位置、形態和結構(精曲小管、間質細胞的功能)
2、輸精管的分部和結紮部位
3、射精管的組成和開口
4、附屬腺的組成、前列腺的位置
5、男性尿道的分部、狹窄和彎曲
第三節 女性生殖器
1、卵巢的位置和形態(2條韌帶)
2、輸卵管的分部,結紮與受精部位
3、子宮 1)形態分部:底,體,頸;峽部
2)位置:前傾前屈的概念
3)子宮的固定裝置(四條韌帶及其作用)
4、陰道穹的概念
第六章 循環系統
第一節 概述
1、組成 兩個系統:心血管系統(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淋巴系統
2、基本功能
3、大、小循環的概念(途徑,基本功能)
第二節 心血管系統
一、心
1、心的外形:心尖(位置),心底,兩面,三緣(左、右緣的構成),三溝(意義)
2、位置:中縱隔,偏左
3、各腔
右心房
三個入口,一個出口;右心耳,房間隔,卵圓窩
右心室
右房室口,三尖瓣,腱索,乳頭肌,肺動脈口,肺動脈瓣
左心房
四個肺靜脈口,左房室口,左心耳 (與右對比)
左心室
左房室口,二尖瓣,主動脈瓣 (與右對比)
4、心壁: 心內膜(瓣膜),心肌,心外膜(即漿膜心包髒層);房間隔,室間隔(不分部)
5、傳導系統: 概念、組成、正常起搏點
6、血管:1)動脈:起點(升主動脈根部)
左冠狀動脈:分前室間支(以其說明分布範圍的特點)和旋支
右冠狀動脈:分後室間支和右旋支
2)靜脈:冠狀竇及其屬支
7、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分層
8、心臟的體表投影 :心尖
二、肺循環血管:肺動脈,肺靜脈(4條)
三、體循環的血管
(一)動脈
1、主動脈的分部
2、主動脈弓三大分支,降主動脈分部
3、頭頸部動脈: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5支);面動脈和顳淺動脈的壓迫止血點
4、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的概念。
5、鎖骨下動脈:椎動脈和胸廓內動脈(行程特點),甲狀頸幹(甲狀腺下動脈)
6、上肢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測血壓位置)、橈動脈(摸脈)、尺動脈、簡單了解掌淺弓、掌深弓。
7、胸部動脈:肋間後動脈,髒支 (血管在體腔的分布特徵)
8、腹部動脈: 1)壁支(腰動脈)
對稱
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睪丸(卵巢)動脈
不對稱
腹腔幹: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
腸繫膜上動脈:分支的名稱
腸繫膜下動脈:分支的名稱
(三大支的分布範圍)
2)髒支
9、盆部動脈:髂總動脈、髂內動脈(髒支:直腸下動脈,陰部內動脈,子宮動脈)
10、下肢動脈:髂外動脈(股動脈,膕動脈,脛前動脈,脛後動脈,足背動脈,足背弓;股動脈和足背動脈的觸摸點)
(二)靜脈
1、頭臂靜脈,靜脈角的概念
2、頭頸部靜脈:頸內靜脈,頸外靜脈,危險三角的概念
3、上肢淺靜脈:手背靜脈網,頭靜脈、貴要靜脈及肘正中靜脈(基本位置和注入點)
4、胸部的靜脈:奇靜脈的位置和注入(不要屬支)
5、盆部靜脈:髂內靜脈,髂外靜脈
6、下肢淺靜脈:足背靜脈弓,大、小隱靜脈(基本位置和注入點)
7、腹部靜脈:1)成對臟器:腎上腺靜脈、腎靜脈,睪丸(卵巢)靜脈
2)肝門靜脈:組成,6條屬支,側支循環(三條通路,簡單說明)
第三節 淋巴系統
1、組成
2、淋巴管道: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幹(9條,名稱和收納範圍),淋巴導管(2條)
3、乳糜池,胸導管,右淋巴導管及其收集範圍及注入
4、淋巴器官:淋巴結的位置(與淋巴管的關係,與血管的關係,全身的大概分布)
脾(位置,脾切跡)
第七章 內分泌系統
1、內分泌的概念:與外分泌的區別(管道);分類
2、甲狀腺:位置,形態(側葉,峽),基本功能
3、甲狀旁腺:位置,數目,基本功能
4、腎上腺:位置,基本功能
5、松果體:位置
6、垂體:位置,分部(腺垂體、神經垂體),基本功能
7、胸腺:位置(退化)基本功能
第八章 感覺器
第一節 視器
1、視器的構成:眼球+眼副器
2、眼球壁三層:1)纖維膜:角膜(特點),鞏膜,鞏膜靜脈竇的概念
2)血管膜:虹膜,瞳孔,瞳孔括約肌、開大肌;睫狀體,脈絡膜
3)視網膜:視神經盤、黃斑和中央凹的概念
3、眼球內容物:1)眼房和房水,房水循環
2)晶狀體,視遠近的調節
3)玻璃體
4)折光系統(屈光裝置)
4、眼副器:眼瞼(內、外眥)、結膜(球結膜,瞼結膜,結膜囊)、淚器(淚腺,淚道,淚囊,鼻淚管)的名稱。
5、眼外肌的名稱(七條)
第二節 前庭蝸器
1、前庭蝸器的組成
2、外耳的組成
3、中耳的組成,鼓室(上、內側、外側壁的特點,聽小骨),咽鼓管(連通,小兒特點(粗、短、直))
3、內耳的分部,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組成;位置覺和聽覺感受器的名稱位置。
4、簡介聲音的傳導徑路。
第九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神經系統的區分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
(一)神經元的構造:胞體、樹突、軸突
(二)神經神經元的分類
1、形態分類:雙極神經元、假單極神經元、多極神經元
2、功能分類: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聯絡神經元
三、反射弧:感受器 → 感覺神經元 → 中樞 → 運動神經元 → 效應器
四、神經系統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神經核、神經節、纖維束、神經的概念
第二節 脊髓和脊神經
1、脊髓的位置(上下端位置)、外形(6條縱溝,2個膨大,脊髓圓錐,馬尾,終絲)、脊髓5節段
2、脊髓灰質的形態結構(前角,側角,后角,灰質前連合)
3、白質的重要傳導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腦前束和側束、皮質脊髓前束和側束)
4、脊髓的功能
5、脊神經的數目;組成(性質);纖維成份;分支(前支:粗大,混合性,大部分交織成叢;後支:較細,混合性)
6、頸叢組成、位置和分支(皮支,肌支:膈神經)
7、臂叢組成、位置(頸部,鎖骨上,腋窩)、分支(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肌皮神經,腋神經的分布)、易損部位(內上髁、外科頸,肱骨中段等),損傷後的畸形
8、腰叢組成、位置和分支(股神經、隱神經分布)
9、骶叢組成、位置和分支(坐骨神經分布)的組成和位置
第三節 腦和腦神經
一、腦
1、腦幹的分部
2、腦幹的外形及其主要結構:
1)延髓:腹:錐體,錐體交叉,橄欖,舌下N,舌咽N、迷走N、副N
背:菱形窩下部,小腦下腳
2)腦橋:腹:基底溝,基底部,小腦中腳,三叉N,展N、面N、前庭蝸N
背:菱形窩的上部
3)中腦:腹:大腦腳,腳間窩
背:上、下丘,滑車N
3、腦幹的內部結構:1)神經核:僅掌握四類神經核名稱
2)纖維束:僅掌握上下行纖維束名稱
4、小腦:小腦的位置和外形結構(小腦半球,小腦蚓,小腦扁桃體)
5、間腦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側丘腦外形、下丘腦位置、後丘腦兩個膝狀體)
6、端腦:
1)外形:大腦半球,縱裂,胼胝體,3條重要的溝(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
2)分葉:枕、頂、顳、額、島葉
3)主要的溝、回:中央前、後回,中央旁小葉,顳橫回,距狀溝
4)重要的皮質中樞定位:軀體運動、感覺中樞(三個特徵) 視覺中樞,聽覺中樞
5)基底神經核:尾狀核,豆狀核,杏仁體
6)內囊的概念、分部、三偏症
二、腦神經
1、腦神經的序列和名稱
2、腦神經的纖維成分和分類
3、腦神經的分布
嗅神經:鼻黏膜嗅區
視神經:視網膜
動眼神經:眼外肌,瞳孔括約肌 和睫狀肌
滑車神經:上斜肌
外展神經:外直肌
三叉神經:三大分支(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的分布情況(頭面部皮膚、黏膜感覺,咀嚼肌)
面神經:表情肌,淚腺,唾液腺(舌下腺、下頜下腺)、舌前2/3味覺
前庭蝸神經:聽覺,頭部位置感覺
舌咽神經:咽肌、腮腺、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舌前1/3味覺
迷走神經:咽喉肌,心肌,平滑肌,腺體;管理範圍
副神經: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舌下神經:舌肌
第四節 自主神經系統
1、分布範圍:內臟,心血管,腺體
2、分類:內臟運動(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感覺
3、交感神經:1)低級中樞的位置
2)交感神經節的分類,椎旁神經節,椎前神經節名稱
3)交感幹的位置、組成
4、副交感神經:1)低級中樞的位置
2)交感神經節的分類(器官旁節,器官內節)
第五節 傳導通路
1、軀幹和四肢意識性的本體感覺傳導路。
第六節 腦脊髓被膜、腦室、腦脊液、腦的血管
1、脊髓被膜的層次名稱,硬膜外隙、蛛網膜下隙的概念
2、腦被膜的層次名稱;硬腦膜的特點,大腦廉、小腦幕、蛛網膜粒、小腦延髓池、終池、脈絡膜的概念;上矢狀竇,橫竇、乙狀竇、海綿竇的名稱
3、腦室的名稱、位置及腦脊液的循環途徑。
4、腦的動脈來源;頸內動脈、椎動脈供應範圍;頸內動脈的分支名稱。
5、大腦動脈環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