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彝家山村展開幸福畫卷

2020-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本報記者 王 堯

  保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西北部,村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2戶、403人,多年來,全村農作物以苦蕎、燕麥、土豆等傳統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低下;部分農戶零星散養了牛、羊、豬等,養殖方式粗放且不成規模,難有經濟效益。2015年,州民政局確定定點幫扶該村,先後派出兩名民政系統幹部任駐村第一書記,又從局裡抽調多名年輕、精幹幫扶隊員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全脫產駐村開展工作。到2017年底,保爾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脫貧不脫鉤,幫扶不鬆勁。駐村幫扶工作隊著眼鞏固脫貧成果,持續加碼推動全村產業多元發展、壯大,讓這個彝家山村的脫貧新生活充滿希望與幸福。

  多元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16年,工作隊推動實施了「高山生態黑豬養殖項目」,鼓勵村民自發採購能繁母豬,待母豬長成產崽後,按照每頭母豬1500元的標準兌現補貼。到2018年底,全村母豬存欄220頭,年仔豬出欄4000多頭,創收100多萬元。

  就在養殖項目初見成效時,2019年的豬瘟疫情導致黑豬大量死亡,到年底僅存43頭,項目遭到重挫。為改變現狀,工作隊積極協調資金,不到一個月,先後跑遍美姑、昭覺及金陽縣城附近村莊,收購138頭基礎母豬,為受豬瘟影響的農戶重新補苗。

  曲木日且夫妻倆有6個孩子,家庭負擔較重,工作隊特意為他家送去兩頭基礎母豬,加上去年送去的一頭,已有3頭基礎母豬。

  「去年,我們為曲木日且家送去的那頭母豬已經下了14隻豬仔,很快就可以出售,他家今年光靠這頭母豬就能有近3萬元的收入。」工作隊表示,目前全村142戶農戶都養殖了1頭以上的基礎母豬,下半年基礎母豬進入繁殖期,就能再次見效。

  吃一塹,長一智。豬瘟事件讓工作隊深刻認識到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性。鑑於傳統作物經濟效益較低,工作隊就積極動員村民開展「一年兩季」高山蔬菜種植,促進農業結構轉型升級。2018年,保爾村建立50畝「一年兩季」蓮花白(當地對圓白菜的叫法)種植示範地,僅夏季種植就產出蓮花白18萬斤。駐村工作隊與收購方達成協議,為群眾提供產銷「一條龍」服務,幫種植戶創收12萬餘元,畝產值達2500元。

  2019年,經過品質改良後,蓮花白產量高達40萬斤。工作隊提前在西昌、成都等地多個市場跑銷路、談價格,最終40萬斤蓮花白全部售罄,村民總收入達15.6萬元。為形成穩定的銷路,工作隊多方聯繫,幫助保爾村與成都蒙陽物流中心達成長期合作關係。有了這個「定心丸」,村民積極性更高了。2020年,除了集中示範種植外,村民還自發種植了30畝蓮花白。

  多元發展無止境。在充分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工作隊又看中了「大紅袍」花椒種植,一幅扶持全村開展「大紅袍」花椒規模種植的藍圖徐徐展開。如今,近6萬株、戶均1畝的「大紅袍」花椒不僅扮靚了保爾村的荒山,還將成為村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培育信心,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長期以來,保爾村的集體經濟一直不溫不火。工作隊認為,要抓好村集體經濟,關鍵在於創新管理模式和找準管理人員。

  2018年,工作隊熱情動員長期在外務工的村民阿如史博回村創業,牽頭成立「金陽縣俄吉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試種高山大蒜,當年就創收14萬元,為貧困村民帶來8萬元的務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種植大蒜獲得成功後,阿如史博又瞄準規模化養殖牛羊項目,自籌資金38萬元在村裡建起現代化養殖圈舍。

  為帶動村民發展種植養殖業,2019年,工作隊提出「村集體經濟+致富帶頭人」模式,爭取州民政局投入扶持資金10萬元,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致富帶頭人共同出資,開展高山生態黃牛、綿羊養殖項目,雙方按照入股比例分紅。

  按照協議,日常經營管理由致富帶頭人成立的專業合作社負責,由其聘請專業人員進行項目經營管理。村「兩委」代表村集體經濟組織,全程監督項目運營,並提供用地協調、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等幫助。

  隨後,工作隊支持阿如史博承包了186畝山地建起牧場,配備飼料加工機、碎草機等設備,採取「放牧+補飼」模式,養殖黃牛30頭、綿羊100隻,年底黃牛全部出售,盈利8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8000元。而最初的100隻綿羊經過短短幾個月發展存欄就達216隻,今年初已售出綿羊100隻,創收18萬元。目前存欄120隻,預計年終盈利在20萬元左右。

  阿如史博並沒有沾沾自喜、滿足現狀,他又辦起了養雞場,引進孵化器孵化雞苗。「下一步,我還要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力爭年創收額在50萬元以上,為全村帶來更多效益。」展望未來,阿如史博充滿信心。

  截至目前,工作隊已在全村培養致富帶頭人10餘戶。

  精準施策,扶出彝家山村新生活

  在阿如史博的養雞場內,54歲的村民曲木拉坡不禁感嘆:「現在政策好啊,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曲木拉坡一家三口,女兒讀初中。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2016年,他因患間歇性精神疾病,一度導致整個家庭陷入崩潰邊緣。所幸工作隊第一時間介入,協調幫扶住院治療,使他的病情得以好轉。

  2018年3月,曲木拉坡再次發病,工作隊連夜將他送到醫院住院治療,並為他墊付醫療費用4800元。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曲木拉坡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恢復正常的曲木拉坡受僱到阿如史博的養殖場,給雞、羊餵食,為圈舍消毒,每天收入60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9年,90後小夥阿米爾丈因擅長水電維修,被聘為金陽縣依達鄉保爾村「1+N」互助養老協理員。他的任務是,定期全覆蓋走訪保爾村60周歲以上孤寡老人,幫助整理日常家務、生病送醫、代購藥品、探望撫恤和解決其他日常生活困難。阿米爾丈為此每月能領到1500元的報酬。

  為了化解老年群體面臨的困難,工作隊在保爾村推動「1+N」互助養老工作,指導保爾村成立「1+N」農村互助養老協會,以自我保障、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互助照料的形式,解決老年人日間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問題。如今,春幫種、夏幫管、秋幫收、冬幫儲,助醫、助養、助購、助暖等養老服務,已走入全村69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家中,老人們「不離村、不離家」也能安享晚年。

  為進一步優化保爾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工作隊還積極推進實施水利工程改造,解決了蓮花白種植示範地用水問題;協調投入資金為每個村民小組修建一個曬壩,既方便村民生產生活,又為村民娛樂休閒提供了場地。

  如今,在涼山州民政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悉心幫扶下,曾經的邊遠貧困山村已經華麗轉身。在這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麗幸福的鄉村圖畫:整齊美觀的彝家新寨一派安靜祥和,平坦的通村硬化路蜿蜒伸向大山,連片的農作物、經濟作物在田地裡茂盛生長,村民餵養的豬牛羊成群結隊,村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30)


相關焦點

  • 舞出彝家新生活《懸崖村的幸福路》蓉城首演
    大涼山的幽幽深山中,有一個特殊的村落,這裡的老百姓出行只能通過一條破舊的藤梯,他們貧窮落後的命運如何在脫貧攻堅戰中一步步得到改變?12月7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推出的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在四川大劇院首演,將大家心中牽掛的懸崖村的故事搬上了舞臺。
  • 東川太陽穀:寨子花開幸福來
    天竺牡丹花開了、火把果紅了、野蕎花開了……彝家姑娘的歌聲唱響了,幸福的日子來臨了!7月的東川太陽穀,鮮花盛開,落英繽紛,惹得遊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太陽穀是一幅畫,66畝花、77口缸、88盤磨、99家人、999個天然奇石,構成了紅土地上一幅獨一無二的天然畫卷。
  • 幸福的味道丨四川大涼山:明天又將是我們新的開始
    爾日書進的家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馬依村,這個地處高半山區的村落曾經是大涼山眾多深度貧困村之一,交通不便、自然資源匱乏。記者五年前第一次到村裡時,看到的場景令人揪心:大多數村民居住在和牛馬混居的土坯房裡,髒、亂、差,破舊不堪,全村近百個孩子沒有上學,難得洗一次澡,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而那日的中午,爾日書進一家的午餐是一籃發芽的土豆。
  • 大涼山苦蕎茶拿下銷量冠軍,四川農產品如何借電商出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崔江 易弋力6月30日,由四川省商務廳和涼山州人民政府主辦、封面新聞協辦,淘寶直播、拼多多、快手、融e購等直播平臺助力的「萬商雲川·彝品i購」將為消費扶貧打Call,為大涼山產品點讚
  • 天津:在徐徐展開的畫卷裡行走
    海河兩岸,到處都是徐徐展開的畫卷。在遊船上欣賞華燈初上時津城的繁華,在巨輪往來不息的碼頭上感受智能化海港的風採,在生機盎然的廣袤田野體味豐收的喜悅,在乾淨整潔的養老院裡傾聽耄耋老人爽朗的笑聲……  在天津濱海新區產業園,高新技術的發展態勢讓我們眼界大開;微信小程序預約社區活動、人臉識別籤到積分——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讓華納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愈發便利。
  • 大涼山易地搬遷:搬出生活新天地
    行走在大涼山,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青山環抱中,是充滿彝族特色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新居:或灰白,或土黃,密集的是樓房小區,開闊的是聚合新寨。  「真是想不到。」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村民且沙次爾有著太多感慨。從懸崖邊的土坯房到彝家新寨;從攀爬懸崖峭壁到通村公路全線貫通,開通客運班線;從靠天吃飯到成規模種植……種種變化,讓他感念於心。
  • 「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絢美新畫卷
    外在和內心的「三原色」逐漸失去了原本的鮮豔,變得暗淡無光……針對如此縣情,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精心制訂了「專項資金+X項目」掛聯幫扶方案,投入專項資金3.23億元,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堅持幫扶濟困與助推發展並舉,擦亮彝家「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獨特絢美新畫卷。
  • 愛灑二坪 情暖彝家
    愛灑二坪 情暖彝家 2020-12-05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察|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為大涼山帶來什麼?
    在和貧困告別的同時,大涼山也需要用另一種面貌,向世界說一聲,你好。大涼山舊貌新顏的彝族村寨而第二屆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如約而至。在第一年以令人驚豔的方式橫空出世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如期舉辦,又一次吸引了各方的目光。從立冬開啟的戲劇節雖已落幕,但戲劇節為大涼山帶來什麼,卻成為一個始終會伴隨其成長的話題。
  • 樂山黑竹溝呈現出詩情畫意美麗畫卷
    彝家新寨(峨邊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供圖)  黑竹溝生態多樣,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因為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植被,孕育了形形色色的珍禽異獸。黑竹溝溝內現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羚牛、雲豹、四川山鷓鴣等6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短尾猴、小熊貓等22種,搭配著鳥語花香,蝶飛蟬鳴,呈現出了黑竹溝一幅詩情畫意的美麗畫卷。
  • 大涼山彝族女教師沙馬五作:成都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不缺我一個
    和班上的孩子們一樣,沙馬五作的家就在大涼山。從沙馬五作所在的山村裡到縣城,要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在那個閉塞的山村,父親是村裡唯一的代課老師。在村裡人看來,沙馬五作的父親是比較「另類」的人,他常看報紙和書籍、愛講童話故事、喜歡聽民間寓言。
  • 品舌尖上的美食——彝家風味餐
    坨坨肉坨坨肉作為一道彝家傳統美食,因其每一塊肉的大小如拳頭、成「坨」狀而得名,一般 30斤左右的跑山乳豬為食材,因而肉質緊實、肥瘦均勻。將砣砣肉煮至八成熟,起鍋撒上鹽、花椒、辣椒等調料,再加一些木姜子。
  • 彝家新風撲面來
    這邊萬事俱備了,不料,到第二天一早,阿說爾布的兄弟們聽說之後不幹了,跑到阿說爾布家裡:「我們彝家有傳統,即使連褲子都沒有換的,招待客人也要超過別人。我們阿說家丟不起這個人!」 沙馬阿呷沒有辦法,只好找到劉超。 劉超連忙趕過去,安撫大家。他說:「我知道,阿說家是出過土司的大家支,是為咱們大涼山彝族同胞做過大貢獻的人。阿說家後人的葬禮,理所應當辦得風風光光!
  • 精妙構思,繪就三湘大地幸福畫卷
    要繪就一幅傳世佳作,畫家要有精妙的構思、精巧的布局和對畫卷上每個細節的精準把握。同理,要繪就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的美好畫卷,也需要「設計師」有高屋建瓴的思路和點位布局,讓社會發展更有益於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花開大涼山!CCTV-1電視劇《金色索瑪花》重磅首播
    作為由總臺出品且唯一一部在涼山全程拍攝、講述涼山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圍繞駐村第一書記萬月、州委副書記陳儀和村主任古達及其家中「三朵金花」等核心人物的故事展開,展現了涼山彝族同胞在脫貧攻堅戰中艱苦奮鬥
  • 走進邦甫畫卷,領略初冬多彩新農村風光~~
    雖不如春天朝氣,不如夏天熱烈,不如金秋豐盈,但卻別有一番韻味: 清爽的空氣,整潔的村莊,多彩的小公園,飄落的紅葉,潔淨的河水,寂靜的山村
  • 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描繪幸福小康畫卷
    居民們的閒暇時光,因參與志願服務而豐富多彩;鄰裡關係,也因志願服務更加融洽,彼此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一幅由志願服務作為底色的幸福小康畫卷,正在奧體社區徐徐展開。吃過早飯,來到廣場,伴著歡快的音樂,和社區舞蹈隊的老朋友們一起練舞;結束後,再「組隊」前往社區,有說有笑地參加志願服務……這是奧體社區居民戴巧萍的日常,也是她眼裡的「幸福小康生活」。戴巧萍所在的「奧之韻」舞蹈隊,平時是舞蹈愛好者交流的平臺,社區有志願活動需要人手時,她們又集體戴上紅袖標,活躍在志願服務第一線。
  • 大美湖裡正在徐徐展開嶄新畫卷!
    水清、岸綠、景美城市畫卷隨著發展漸次展開湖裡的美華章日新,永無止境如此美景既帶來美的享受也是走向未來的依託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形勢圖片為資料圖記者、編輯:鄭菁瑋湖裡權威新聞原標題:《大美湖裡正在徐徐展開嶄新畫卷!》閱讀原文
  • 原來是破舊木板房如今變白牆灰瓦彝家院
    漂亮的彝家新民居昨天是我省「走進彝家新寨」大型採訪報導活動「下鄉入寨」的第一天,15家媒體將鏡頭「瞄準」了涼山州昭覺縣普詩鄉。馬呷日的家,是一棟白牆灰瓦的漂亮彝家民居。「我們這裡發生了巨大變化,你們根本想不到以前是啥樣子。」馬呷日說,從2009年開始,村裡開始新房改造。政府補助一點、農民自籌一點、協調貸款一點,共花了7萬多元,將原來破舊的木板房,換成了現在的磚瓦房。「快進來看看。」記者走進馬呷日的家:三室一廳,外帶廚房和廁所,屋內寬敞漂亮,乾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