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神的愛與人的愛有本質的不同,上帝的愛是聖愛
經文:約3:16
今天藉約3:16與大家一同分享、感受上帝的大愛,有人認為這節經文為《聖經》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因為這裡闡明了上帝的愛。愛是上帝的最高屬性也是最基本的屬性,整本聖經記錄了上帝的愛,「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所以基督耶穌降世是要顯明上帝和上帝的愛。如經上所記:「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一4:9)。聖經中神的愛與人的愛有本質的不同,上帝的愛是聖愛,其中有許多特定的內涵。
一、上帝的愛是博愛
聖經中記載著神的愛無範圍限制,是一種博愛,神愛臨到世間每一個人,約3:16講到「神愛世人」。人的愛總是局限在身邊小範圍的人,受環境限制無法擴充到無限。可3:31-35耶穌在迦百農講道時,耶穌的母親和兄弟來找耶穌,有人將這事告訴耶穌,可耶穌卻對眾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這並不是耶穌對自己的母親兄弟六親不認。耶穌為了闡明他的愛不被限制在親人中間,讓世界的人都成為他愛的對象。所以他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中國古人也很注重博愛,不論是孔子還是孟子都強調博愛。孔子認為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在社會要與人友愛,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主張仁政,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指要將愛父母的心愛天下的老人,要將愛子女的心愛天下的小孩,胸懷寬廣才能贏得民眾的心,可惜很少人有這樣愛的胸懷。
唯有耶穌基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上帝愛世人,獨生子耶穌基督降生不是單為基督徒降生,也不單為西方的人降生,乃是為所有的人降生。
二、上帝的愛是無條件地愛
人的愛常常帶有條件,甚至是苛刻的條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是人之常情,但上帝的愛是無條件的。詞語「悲天憫人」是指上天有憐憫人的心腸,路1:78-79「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聖經常常將上帝的愛和憐憫聯繫在一起,如詩103:8「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憐憫原文的意思為無條件地諒解人、包容人。
我們原為罪人,神卻奇妙地將他的恩典臨到我們,奇妙地將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道成肉身,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得到上帝的愛,要特別獻上感謝,「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6-8)。有許多人因心中有上帝的愛,也象耶穌基督那樣無條件地愛別人。
在印度有一叫孫大信的傳道士,他在印度傳福音時,被人打得頭破血流,他撫著傷口為傷害他的人禱告,後來那人心中深受感動就流淚悔改歸向主。在美國有一女孩被強姦犯殺害,被害女孩的母親一直向主禱告,結果她到獄中見這罪犯並與他擁抱,表明她原諒了他的罪。這超人的愛,讓罪犯痛哭流淚悔改。因上帝恩待我們,無條件地愛我們,因他有慈悲、有憐憫,所以他的愛是神聖的愛。
三、上帝的愛是舍己、犧牲的愛
上帝為救我們,將獨生子賜給我們,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這是多麼大的犧牲,從天而降的主為我們而生,還為我們的罪死。人的愛始終圍繞著自我,不是我們先愛神,而是神先愛我們。真正的愛是犧牲自己,捨去自己,給予別人,這才是最偉大的愛。
曾有英國報刊徵稿「什麼是美麗」,一篇「愛是最美麗的」真實動人的文章獲了獎,報刊隨文刊登了兩張照片,一張是美麗的女孩,另一張是非常醜陋、滿臉傷疤的女人。母女兩人各有自己的秘密,女兒的秘密是不讓同學老師到自己家中玩,母親的秘密是一個永遠鎖著的抽屜。一次,女兒和同學在街上偶遇她的母親,卻介紹母親為她家的傭人,令母親傷心痛哭,於是她告訴女兒抽屜裡的秘密。抽屜中有一張舊得發黃的照片和一張舊報紙,女兒不相信那照片上美麗的少婦是她的母親,但母親讓她看那張舊報紙。
原來某天家中失火,母親救女心切,不顧一切衝進屋子,救出來的女兒安然無恙,母親的臉部卻被燒得面目全非,女兒聽完後跪在母親面前說:「媽媽,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這位母親的臉雖很醜,但有愛就是最美麗的,世界沒有愛一切都變得那麼醜陋、可惡,如果有愛一切都是那麼可愛、美麗。
「……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參賽53:2-5)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他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忍受一切的羞辱。世界需要愛,讓我們打開心門,讓耶穌基督住在我們心中,讓心中充滿愛,因為愛才能化解一切仇恨、矛盾,願主的愛激勵我們更好地生活,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