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色蘊,指的是人的身體。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色蘊,指的是人的身體。
-
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很多人把這裡的「空」誤解為消極,什麼都沒有,把這裡的「色」當成美色,經常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當口頭禪,和別人開玩笑,諷刺佛教。
-
夏壩仁波切降魔的故事!
從此,這個羅剎隔三差五的,就要來騷擾仁波切,添些麻煩,仁波切也總是修威猛的金剛手三尊合一修法來治她,趕走了又來,來了再趕走,如此這般,總來搗亂,有幾年的時間了。最後,有一天,夏壩仁波切從夏壩麻通寺騎馬往理塘大寺去的路上,眼見快到了,只要下了這個山坡,就是理塘寺了,都可以看到前邊理塘大寺的院落和理塘縣城了。仁波切騎在馬上,忽然看到馬頭前面出現一個女人,一把就把馬的兩條前腿抱住了,然後,一下就消失了。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專在即色即空的理論上兜圈子,就會不自覺的橫跨了一步。 「色(受、想、行、識,此下以色為代表,總說五蘊)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義?為什麼要這樣說?這應先理解,「色」與「空」所代表的意義。「色」等是我們觸對的世界,物理(生理)、心理現象的世界。被稱為「自己」的身心組合,認識到的境界,就是「色」等,這就是當前的現實。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教術語,世親釋四卷十九頁云:若取遍計所執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計所執色無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無所有。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八個字出自《心經》,有點文化底蘊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但是佛教所說「色」與「空」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經所說之「色」與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異同?其實,佛教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所說的「色」,一般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相關詞彙有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佛教的「色」沒有這層意思,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到底是什麼意思?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經》中最廣為人知的名句,有人將「色」理解為美色,把「空」解釋為虛無,美色就是虛無,倒也能說通,也頗含哲理意蘊,足以在人前賣弄一番。但是按佛教教義的理解,還屬於粗通,並未得《心經》之精要。在佛教文化語境中,「色」即物質世界,「空」是指因緣和合、沒有自性;緣起假象謂之「色」,緣生無性謂之「空」。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八個字出自《心經》。佛教所說「色」與「空」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經所說之「色」與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異同?其實,佛教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所說的「色」,一般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相關詞彙有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佛教的「色」沒有這層意思,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色」是變化著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認為,人心之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這個世界包括人的肉體和自然界。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蜜多時,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
-
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頭會說,到底如何理解?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經典佛語來。在一般人看來,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關聯起來,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其實,這句經典的佛語出自《心經》。《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學經典之一,它闡述了大乘佛法的精華要義,表達的關鍵內容是空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什麼叫「空即是色」?
那麼,什麼叫「空即是色」呢?
-
宗薩欽哲仁波切:他信佛,卻不佛系
那你怎麼會有信心呢?是你了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這就是你有信心的時候。而你也了解我跟那個影像不是不同的,那個影像跟我也不是不同的,但是這是一個很稀有的狀態,讓我們似乎可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這四句話的意思。
-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
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
-
【上人開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廣心上人開示:(一) 色不異空所謂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音聲等等,這些跟空是類似的、是相同的、是沒有兩樣的。何謂空?空代表不實在、不長久、沒有堅固存在、一切都會消失幻滅的。既然色不異空,所以色就是假相、假有。
-
《教言寶藏》第二課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一位上師曾經說過,每當早起修法昏沉嚴重,只要想到人身難得與壽命無常,昏沉自然消失,如到金洲不得土石般,怎麼也找不到昏沉。反觀自心,我們平常修行期間,最大的障礙就是昏沉和掉舉——要麼被昏沉束縛,修行期間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要麼被掉舉束縛,怎麼也靜不下心,心裡非常煩躁。這些要靠什麼來對治呢?初次修法期間,必須依靠共同前行。
-
【宗薩欽哲仁波切】你曾經說過「我愛你」嗎?
你是否曾經跟人說「我愛你」呢?可以確定許多人已講了許多次。為什麼呢?因為兩個人都一樣,我喜歡吃日本料理,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也喜歡吃日本料理,這樣就很好。因此在你們兩個所共有的上百萬個不同現象裡面,有一百個現象是一樣的。總有一天會碰到一件事,兩個人持不同觀點,當這個不同觀點出現時,因為你們兩個的自私,你們之間就會有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