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找一個恰當的佛教用語來描述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中的「色」字。「色」也即物質。
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存在,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表述,一個是顏色,一個是形狀,除了顏色和形狀以外,不存在物質。
大家都認為,紅、綠、白等顏色存在,所以有些人對顏色非常執著。買衣服的時候,會挑三揀四,選取自己心儀的顏色。
但科學告訴我們,顏色是不存在,它只是因光波的長短而造成的視覺錯誤,因此,世界上並沒有顏色這個東西。
我們還認為,長、方、圓等形狀是存在的。
雖然在宏觀世界當中,形狀是存在的,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形狀並不存在。
以銀河係為例,在高原的晚上,時常可以看到銀河系像手臂一樣的一條光帶。
在我們地球人看來,這是一條白色的光帶,有顏色、有形狀,但實際上它並沒有形狀,只是由很多的星球等天體組成的而已。
同樣,凡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任何再細小的物質,都有形狀、有顏色,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它們卻是另一副新貌——沒有任何形狀,只是由無數的粒子構成。
通過波粒二象性還可以證明,粒子最終也可以變成波。波是什麼概念?就是根本沒有任何物質性徵的東西。
今天我們對現代人講佛教的世界觀,一點都不吃力,因為原子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佛教的世界觀。
我們大可以用這些科學的論證,來給大家證明世界的虛幻性,這的確讓我們很受鼓舞。
痛苦——源自於執著
那我們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知道世界的虛幻與痛苦本質以後,希望能夠減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強烈執著。
我們不要認為,所有的痛苦,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在作怪,是它在製造痛苦。
所有痛苦的源頭,就是執著。
當我們對一個東西非常執著的時候,就會受制於它。它的任何演變,都會主宰我們的喜怒哀樂;
一旦我們對它失去執著以後,它就會變得與我們毫不相關,不會支配我們的心境,更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痛苦。
以感情為例,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執著、非常在乎,感情如膠似漆的時候,其中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另一個人的心。稍有不遂,便會生不如死;
當有一天兩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沒有感情的時候,無論一個人發生任何事,也不會對另外一個人產生影響,更不會讓他痛不欲生。
如果死抱著強烈的執著不放,就一定會產生極大的傷害與痛苦。
這個傷害與痛苦,還將遠遠超過它當初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慧燈之光》夢幻世界節選
感悟當下心得!
點擊右上角 分享 給大家(⊙o⊙)哦~
歷史文集:
情緒,就是心魔。
7月11金沙江供龍王,萬尊寶瓶共修,龍天護佑事業順利福德圓滿!
你要有很多功德,才會遇見那個把你從夢中喚醒的人
當你變得寧靜平和,乃是你已經完全融會貫通所聞之佛法的徵兆
輪迴的根源:我執和貪慾現世之心
自然修的才是福,拼命追的都是禍
自然修的才是福,拼命追的都是禍
能否獲得佛果,唯一依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矣
世界是由自心投影出來的現象
天上的月亮,不變的法身
窮死不要撒謊,難死不要騙人!
為什麼會出現被精靈鬼神附體的現象?
女身可以成佛嗎?
心善是一切快樂與功德的根本
你炫耀什麼就容易失去什麼。
星雲大師:受菩薩戒,等同獲博士學位
孩子出不出色,取決於母親的性格(建議收藏)
宗薩欽哲仁波切《21度母禮讚文》
心一堅定願力一上來,業障一下就熄滅了
供佛不能用哪些水果?
生病是了惡業的一種方式
如何通過大禮拜集聚殊勝的功德
凡喜歡放生的人,真是大菩薩
做人,永遠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阿秋法王竅決開示,醒壺灌頂
關於不修也可以成佛的法
《供燈之功德》節選:以供燈報父母恩。
《供燈之功德》節選:以供燈報父母恩。
能夠點滿一千盞燈,就可以消除一輩子的惡業
多少佛都是因為供燈得到授記的!
無論何時何地,口裡念誦一些咒語,都非常有意義!
堪布六月30天的密密足跡
活一輩子,就3萬天,霍然大悟!
寂天菩薩對自己的回向
大乘上師的最低標準
有人傷害你,是來渡你的
心好,命就好
達真堪布|什麼是大慈大悲
世界上什麼方法最能開智慧?
道理明白一籮筐|不做功夫瞎白忙
天道、地道、人道,一個謙字。
劉德華|每年近半收入做慈善公益救助貧苦
商道即人道,無德必無財
做人,要積八德
天道、地道、人道,一個謙字。
人,到底爭什麼呢?
一切密乘的教法都源自蓮師
為什麼現在很多男人像流氓?女人像狐狸精?
修行從哪裡開始
以智慧和慈悲來包容頑固之人
深圳1美女死後,垃圾桶內吃生前浪費的食物[節約每1粒糧]
驚人的相似(可怕的果報)
生氣時不要說話,只要念這一句咒語!
你是要性,還是要命?
原來失去比擁有更踏實
兒子輕鬆考入清華|看看如何作智慧的母親。
學會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為什麼說念誦是遣除違緣的方便
道理明白一籮筐|不做功夫瞎白忙
夢參長老:文殊菩薩教了我們什麼
世界上什麼方法最能開智慧?
感悟當下心得!
點擊右上角 分享 給大家(⊙o⊙)哦~
想閱讀更多相關文章
可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
聖果素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