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21-02-25 聖果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找一個恰當的佛教用語來描述我們今天看到的物質,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中的「色」字。「色」也即物質。

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存在,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表述,一個是顏色,一個是形狀,除了顏色和形狀以外,不存在物質。

大家都認為,紅、綠、白等顏色存在,所以有些人對顏色非常執著。買衣服的時候,會挑三揀四,選取自己心儀的顏色。

但科學告訴我們,顏色是不存在,它只是因光波的長短而造成的視覺錯誤,因此,世界上並沒有顏色這個東西。

我們還認為,長、方、圓等形狀是存在的。

雖然在宏觀世界當中,形狀是存在的,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形狀並不存在。

以銀河係為例,在高原的晚上,時常可以看到銀河系像手臂一樣的一條光帶。

在我們地球人看來,這是一條白色的光帶,有顏色、有形狀,但實際上它並沒有形狀,只是由很多的星球等天體組成的而已。

同樣,凡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任何再細小的物質,都有形狀、有顏色,但在微觀世界當中,它們卻是另一副新貌——沒有任何形狀,只是由無數的粒子構成。

通過波粒二象性還可以證明,粒子最終也可以變成波。波是什麼概念?就是根本沒有任何物質性徵的東西。

今天我們對現代人講佛教的世界觀,一點都不吃力,因為原子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佛教的世界觀。

我們大可以用這些科學的論證,來給大家證明世界的虛幻性,這的確讓我們很受鼓舞。

  痛苦——源自於執著

  那我們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知道世界的虛幻與痛苦本質以後,希望能夠減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強烈執著。

  我們不要認為,所有的痛苦,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在作怪,是它在製造痛苦。

  所有痛苦的源頭,就是執著。

當我們對一個東西非常執著的時候,就會受制於它。它的任何演變,都會主宰我們的喜怒哀樂;

一旦我們對它失去執著以後,它就會變得與我們毫不相關,不會支配我們的心境,更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痛苦。

  以感情為例,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執著、非常在乎,感情如膠似漆的時候,其中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另一個人的心。稍有不遂,便會生不如死;

當有一天兩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沒有感情的時候,無論一個人發生任何事,也不會對另外一個人產生影響,更不會讓他痛不欲生。

  如果死抱著強烈的執著不放,就一定會產生極大的傷害與痛苦。

這個傷害與痛苦,還將遠遠超過它當初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慧燈之光》夢幻世界節選

感悟當下心得!

點擊右上角 分享 給大家(⊙o⊙)哦~

歷史文集:

情緒,就是心魔。

7月11金沙江供龍王,萬尊寶瓶共修,龍天護佑事業順利福德圓滿!

你要有很多功德,才會遇見那個把你從夢中喚醒的人

當你變得寧靜平和,乃是你已經完全融會貫通所聞之佛法的徵兆

輪迴的根源:我執和貪慾現世之心

自然修的才是福,拼命追的都是禍

自然修的才是福,拼命追的都是禍

能否獲得佛果,唯一依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足矣

世界是由自心投影出來的現象

天上的月亮,不變的法身

窮死不要撒謊,難死不要騙人!

為什麼會出現被精靈鬼神附體的現象?

女身可以成佛嗎?

心善是一切快樂與功德的根本

你炫耀什麼就容易失去什麼。

星雲大師:受菩薩戒,等同獲博士學位

孩子出不出色,取決於母親的性格(建議收藏)

宗薩欽哲仁波切《21度母禮讚文》

心一堅定願力一上來,業障一下就熄滅了

供佛不能用哪些水果?

生病是了惡業的一種方式

如何通過大禮拜集聚殊勝的功德

凡喜歡放生的人,真是大菩薩

做人,永遠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阿秋法王竅決開示,醒壺灌頂

關於不修也可以成佛的法

《供燈之功德》節選:以供燈報父母恩。

《供燈之功德》節選:以供燈報父母恩。

能夠點滿一千盞燈,就可以消除一輩子的惡業

多少佛都是因為供燈得到授記的!

無論何時何地,口裡念誦一些咒語,都非常有意義!

堪布六月30天的密密足跡

活一輩子,就3萬天,霍然大悟!

寂天菩薩對自己的回向

大乘上師的最低標準

有人傷害你,是來渡你的

心好,命就好

達真堪布|什麼是大慈大悲

世界上什麼方法最能開智慧?

道理明白一籮筐|不做功夫瞎白忙

天道、地道、人道,一個謙字。

劉德華|每年近半收入做慈善公益救助貧苦

商道即人道,無德必無財

做人,要積八德

天道、地道、人道,一個謙字。

人,到底爭什麼呢?

一切密乘的教法都源自蓮師

為什麼現在很多男人像流氓?女人像狐狸精?

修行從哪裡開始

以智慧和慈悲來包容頑固之人

深圳1美女死後,垃圾桶內吃生前浪費的食物[節約每1粒糧]

驚人的相似(可怕的果報)

生氣時不要說話,只要念這一句咒語!

你是要性,還是要命?

原來失去比擁有更踏實

兒子輕鬆考入清華|看看如何作智慧的母親。

學會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為什麼說念誦是遣除違緣的方便

道理明白一籮筐|不做功夫瞎白忙

夢參長老:文殊菩薩教了我們什麼

世界上什麼方法最能開智慧?


感悟當下心得!

點擊右上角 分享 給大家(⊙o⊙)哦~

想閱讀更多相關文章

可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

聖果素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教術語,世親釋四卷十九頁云:若取遍計所執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計所執色無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無所有。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選自《佛法是救世之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般賞識他的圓融,卻不大注意佛經的完整意義。如專在即色即空的理論上兜圈子,就會不自覺的橫跨了一步。    「色(受、想、行、識,此下以色為代表,總說五蘊)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義?為什麼要這樣說?這應先理解,「色」與「空」所代表的意義。「色」等是我們觸對的世界,物理(生理)、心理現象的世界。被稱為「自己」的身心組合,認識到的境界,就是「色」等,這就是當前的現實。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和空到底是什麼意思?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經》中最廣為人知的名句,有人將「色」理解為美色,把「空」解釋為虛無,美色就是虛無,倒也能說通,也頗含哲理意蘊,足以在人前賣弄一番。但是按佛教教義的理解,還屬於粗通,並未得《心經》之精要。在佛教文化語境中,「色」即物質世界,「空」是指因緣和合、沒有自性;緣起假象謂之「色」,緣生無性謂之「空」。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色蘊,指的是人的身體。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色蘊,指的是人的身體。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很多人把這裡的「空」誤解為消極,什麼都沒有,把這裡的「色」當成美色,經常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當口頭禪,和別人開玩笑,諷刺佛教。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八個字出自《心經》,有點文化底蘊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但是佛教所說「色」與「空」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經所說之「色」與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異同?其實,佛教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所說的「色」,一般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相關詞彙有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佛教的「色」沒有這層意思,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八個字出自《心經》。佛教所說「色」與「空」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經所說之「色」與世俗生活中所用「色」字有何異同?其實,佛教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所說的「色」,一般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相關詞彙有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佛教的「色」沒有這層意思,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叫色。「色」是變化著的,又是空的,就像《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認為,人心之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這個世界包括人的肉體和自然界。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蜜多時,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夏壩仁波切每日教言】什麼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什麼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什麼叫「色即是空」呢?「補特伽羅之色蘊,名言量上,未經觀察,似有顯現;然以勝義觀察智觀察,若名若義,了不可得,自性體空。」i 然若以勝義觀察智觀察的話,無論是它的名還是它的義,皆不可得,故而色的自性,體性是空的。比如說我的身,表面上你們看到我的身體就是這個,對吧?
  • 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頭會說,到底如何理解?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經典佛語來。在一般人看來,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關聯起來,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其實,這句經典的佛語出自《心經》。《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學經典之一,它闡述了大乘佛法的精華要義,表達的關鍵內容是空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
    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
  • 【上人開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廣心上人開示:(一) 色不異空所謂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音聲等等,這些跟空是類似的、是相同的、是沒有兩樣的。何謂空?空代表不實在、不長久、沒有堅固存在、一切都會消失幻滅的。既然色不異空,所以色就是假相、假有。
  • 什麼叫「空即是色」?
    那麼,什麼叫「空即是色」呢?
  •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
    《心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一些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會從一些出家人口中聽到「色即是空」,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這句話,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這句話與「美色」沒有任何關係。
  • [段子]出家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位同房一宿,沒什麼!
    喜歡哥哥,記得點讚哦1、一和尚與一陌生尼姑,進一小店住宿,恰巧只剩下一間房,小二說:「出家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位同房一宿,沒什麼!」兩人想也是,就同意了。一人睡一端同床共寢。夜半,尼姑的腳碰到和尚的那裡,就問:「那是什麼?」和尚想想說:「那是死人!」一會兒,和尚的腳碰到尼姑的那裡,就問:「那是什麼?」尼姑說:「那是棺材,專門裝你的死人!」
  • 有一種豁達,有一種平常心,自然比什麼都好!龍奔《色即是空》
    龍奔這首《色即是空》為什麼,明明是色即是空,卻有一股風塵之味,也許太快太急反而平淡不了,說著無所謂的話,卻未遁入空門,到底不過是說服自己而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即空即有是什麼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就是「即空即有」,我們身心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當體即是空,而空當體就是五蘊,這就是「即空即有」。  要明白這個「即空即有」,可以舉例說明,比如說我現在坐在這裡,大家看見我後面有畫、有牆壁。那真的有個實在不變的畫和牆壁嗎?不是的,它是地、水、火、風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