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和情感是有差異的。情感更加內隱。情感像是一種對自己的承諾,情感指向具體的外部客體。情緒的原始狀態是肆意的蔓延的,情緒的歸屬問題是我的情緒很差,情緒的態度問題是我很厭煩我的壞情緒。情緒的處理方式有:不處理或隔離、表達、壓抑和誇大。情緒在心理學上的意義是:身心照料、孤獨和關係、自體與環境的交互過程。
愛與恨是情感的兩極。愛一個事物,就會恨一個事物。愛的本意是我恰好需要你,你出現;恨來自於我害怕在我恰好需要你時,你不出現,或者你在不恰好的時候出現。所以,這世界上恨要比愛多一些,難受要比舒服多一些。
愛與恨的根本是:愛與恨都是幻想的結果。愛的起點是被愛,從被愛中懂得愛;恨的開始也是被愛,從被愛中生出了恨。一個沒有被愛過的人,是既不能體驗愛也不能感受恨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也會害怕去愛。愛的持續是關注想要的東西,恨的過程是關注不想要的東西。愛是我想要去給出恰當的東西給我想讓他愛我的那個人,恨是我發現我給不出我認為恰當的東西,或者我給出了對方拒絕了。
愛是幻想我需要一個東西,在現實中得到了就感受到被愛,好像這個東西就是存在著等我去用似的,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才會覺得我的存在是值得和穩定的。恨是我幻想某個需要時,我的內心就被恐懼佔據了,這個恐懼是對不恰當的那些東西的害怕。
愛與恨並沒有確定的指向,我們一直認為我是在愛某個人,某個事物,其實愛是非常整體性的,就像有時候心情好,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非要想出一個原因,也許你會說,我想通了某件事,我的男朋友答應跟我和好了,或者是我媽媽康復出院了等等。
如果我們認為心情不好是因為某個具體的原因,我們就會執著,就會寄希望於那件事情的如願以償,就會被那件事情的發展牽著鼻子走。
如果說我們的心情是被某件事引起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事件形成的四種原因:自然現象、社會原因,他人行為,自身原因。如果我們的情緒發生變化,我們一定要找到原因,首先說明我們不肯承認情緒波動是生命自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有人能為我們,為你的情緒承擔全部或者部分責任。我們會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就不會…..你要是……我就會…….
為什麼一個人難以承受自己的情緒呢?想要把一部分情緒丟出去,或者希望有人來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其實,就是早期,養育者把自己的情緒轉嫁和丟給了孩子,導致孩子承受了超載的情緒,總想轉嫁,但是以失敗告終,這可能都是無意識發生的;要別人來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根本原因是因為我的情緒波動來自於沒有被準確的愛,所以也不能清晰地恨,如果你確認定性的恨了,你就不會期望別人來為你負責,那個恨把這個關係裡的幻想給解除了。
愛與恨的兩級。
如果我們不能清晰地恨與愛,我們就沒有辦法管理我們的情感,沒有邊界。在愛與恨的框架內我們才可以自由的體驗我們的情緒。人一生當中最容易碰觸愛與恨的邊緣的事情莫過於愛情。說白了最能讓我們升起極端的情感的東西就是人與人的關係。愛一個人,往往會讓自己成為最有力量的人,被一個人愛,也會成為最有信心的人;失去一個所愛的人,往往會讓自己的力量感一敗塗地;失去一個人的愛,也會自己感到毫無價值。
恨比愛更困難。恨一個人來自於,我本可以讓你變得更好,但是你卻完全無視我;被一個人恨,其實是我明明知道你可以非常愛我,但是我卻堅決拒絕。如果我們可以放下恨;我們就會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因為恨恰恰來自於依賴別人維持自己的存在感;如果我們總是在期望一個人放下恨,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活的非常狹隘,非常不放鬆。如果人生經歷過了真正的愛與恨,就會看淡很多東西,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愛與恨,你就會糾結很多無關緊要的東西。
真正的愛是什麼呢?愛就是我能看到滿足一個人是讓我非常愉快的自身價值的一部分。所以愛是不能強迫的東西,除非對於孩子,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冷靜的愛。真正的恨又是什麼呢?恨就是對於不能滿足的部分的一種感覺,就是愛沒有準確的出現。恨並不是壞的東西。恨得到清晰地表達是很重要的。
順著這個內心需要和願望的變化,再結合現實滿足我們的水平和程度,我們就會看到自己的情緒和感覺交錯的樣子。所以,看到孩子的情緒,我們就知道孩子遭遇了什麼樣的心理現實,如果我們能夠尊重並且幫助孩子澄清發生了什麼,孩子就會很好的承載他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孩子真切的心理感受,並且用我們的感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可以感到安全和放鬆,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和緊張,如果再被父母攻擊和誤解,就會感到壓力甚至失望。
人的成長和發展完全可以說成是在人的情緒和感受的不斷整合中獲得前進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包含在自己可以承載的合適範圍之內。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好像是為了能讓自己心裡舒服一些,壓力減輕一些,看上去滿足一些。儘管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人的行為舉止非常的難以理解,但是請你理解:他這樣做一定是為了讓自己內心的壓力小一些,也許這樣做了的結果適得其反,但是那個行為的當下可能是最讓他感到恰當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過程,也都有獨特的處理情緒的模式,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知道,最能幫助一個人的辦法是理解,最能關愛一個人的就是感同身受。支持一個人,關愛一個人最大的收穫就是你發現你變成了擁有愛且能夠去愛的人,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使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了,這是驗證自己是否整合好了情緒和感受的最佳的策略。
張晉崗(鋼子老師)
鋼子老師工作室
2016.4.27
廈門格錸海曼心理諮詢機構暨鋼子老師工作室
諮詢熱線:0592-5053053/5053055
官方網站:www.xmxlzx001.com www.xmxlzx.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xmglh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glhm
電子郵箱:xmglhm@163.com
公眾微信:glhmxlzx
官方QQ群:8993677
公司地址:廈門思明區嘉禾路東方明珠廣場221號1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