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調這一關鍵指標,什麼信號?多次強調「風險中性」 有何深意?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孫璐璐

匯率環境已經大為不同,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聯手再將這一重要參數進行調整。

12月11日,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後,時隔僅9個月再次調整。不過,值得注意的,這次參數調降的對象只面向金融機構,企業並不在列。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在境外融資的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的大小。此次將金融機構的參數調降,意味著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下降。此舉在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利於控制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本身就是逆周期調節,同時也屬於疫情應對的臨時性政策退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周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

何為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

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始於2016年,其與原有的企業跨境融資模式最大的變化,在於央行和國家外匯局不再對企業和金融機構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改為企業事前籤約備案,金融機構事後備案;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淨資產掛鈎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根據央行確定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公式,決定企業或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餘額上限的核心要素都包括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所不同的是,企業跨境融資餘額上限還受淨資產規模約束,而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則分別受一級資本和資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約束。

根據此前規定,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廣後,央行可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和宏觀審慎評估(MPA)的結果設置並調節相關參數,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跨境融資進行逆周期調節,使跨境融資水平與宏觀經濟熱度、整體償債能力和國際收支狀況相適應,控制槓桿率和貨幣錯配風險,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信號意義大,給匯市降溫

今年3月上調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恰逢海外多國央行為應對疫情衝擊開啟新一輪量化寬鬆,使得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家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彼時就表示,政策調整後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相應提高,這將有助於便利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

時隔9個月,針對金融機構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重新調降回1,旨在控制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上限,防範匯率雙向波動加大背景下的跨境融資風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背景下,企業外幣融資快速增加,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境內金融機構外幣貸款快速增加,截至11月底,外幣貸款較年初增加1090億美元,較5月底本輪人民幣升值階段開啟之初增加559億美元;二是外債餘額同步增加,截至二季度,外債餘額較年初增加751億美元。年初為了應對疫情鼓勵企業從境外融資,曾將係數從1升至1.25,目前我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經濟復甦加快,但與此同時宏觀槓桿率開始攀升,企業債務違約事件不時發生。在此背景下,為了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蔓延,規避境外風險對我國的波動傳染,有必要加強對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逆周期管理,因此,此時下調調節參數也是應有之義。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此舉的信號意義更強。大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規模都較為充足,一個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微調對大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並無太多實質性影響。

管濤表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周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同時,由於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銀行,約束銀行對外舉債,對內發放外匯貸款的能力,故對企業應該沒有直接影響。而且,逆周期調節是宏觀調控的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逆周期因子類似,都是宏觀審慎調節工具,此次調整也能凸顯央行的政策意圖,有給匯率降溫的目的。」上述也業內人士稱。

12月11日,Wind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6:30收盤價報6.5411元,較前收盤價漲69點。本周,在岸人民幣匯率累計跌109點。

匯率雙向波動加大,跨境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儘管自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幅明顯,但市場普遍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進一步加大。面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大,企業應加強匯率風險管理。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在一個匯率波幅加大的世界裡,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企業尤其是國際業務佔比較高企業的財務績效十分重要。企業應聚焦主業,財務管理應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克服「匯率浮動恐懼症」,理性面對匯率漲跌。應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合理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應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將精力過多用於判斷或投機匯率走勢,避免背離主業或將衍生品交易變異為投機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在管濤看來,與其說人民幣匯率進入新周期,不如說是新常態。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是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蕩走勢。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不要去賭匯率的單邊走勢,要樹立風險中性的意識。運用避險工具主動管理匯率風險,把匯率波動給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然後按照已經鎖定的成本和收益來安排企業的主業經營。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表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蔓延,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較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美國的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和美元指數走勢,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較大的外溢效應。一旦美元指數重新反轉升值,那麼將引起非美元貨幣貶值與跨境資本回流,給跨境企業帶來較大的匯率風險。因此,跨境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利用好匯率風險管理工具,避免匯率劇烈波動給企業正常經營造成損失。

相關焦點

  • 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重磅出手,下調關鍵指標,什麼信號?
    匯率環境已經大為不同,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聯手再將這一重要參數進行調整。12月11日,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習近平給中青年幹部上的「三堂課」,有何深意?
    在三堂課中,習近平對於中青年幹部成長成才一以貫之的要求是什麼?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時提出「七種能力」有著怎樣的深意?人民論壇特別邀請三位權威專家對此進行深度解讀,一起來看!問題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的重點,三次講話分別從理論提升、鬥爭實踐和肯幹實幹角度對年輕幹部寄予希望,為廣大幹部提供行動坐標。唯有加強學習、勇於實踐,主動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中去運籌謀劃、奉獻擔當,才能在形勢快速變化中開拓出發展新路。
  •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 兩部委釋放穩定匯率信號
    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12月11 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這是自今年3月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後,時隔僅9個月的再次調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數調降的對象僅面向金融機構,並不包括企業。
  • 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這三項指標最關鍵!這3項指標最直觀反映我們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3種主要成分的情況。常見的血小板減少原因有:急性感染、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機能亢進、藥物或理化因素、再障、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等。常見的血小板增加原因有:急性感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失血、溶血、脾切術後等。血小板計數減少會引起出血,增多則會增加血栓風險。因此,若有血小板計數的明顯異常,包括減少或增加,均要進一步檢查原因。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預計2021年中央淡化經濟增長目標,政策回歸「中性」。   摘要:   本周聚焦:政治局會議的信號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一、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為明年經濟政策和經濟工作指出方向。
  • 花旗:下調歐舒丹(00973)目標價至13.3港元,評級下調至「中性」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花旗目前將歐舒丹(00973)目標價下調至13.3港元,評級下調至「中性」。花旗考慮到公司業務恢復可能需要至少兩年,超過花旗對於該公司的業績恢復預期,因此下調公司評級至「中性」,並將目標價輕微下調至13.3港元。
  • 技術指標——ROC
    今天,小曼將帶來技術指標——ROC的相關知識介紹。什麼是ROC技術指標?然而ROC技術指標出現下降趨勢,就出現了市場標的價格逐步上漲趨勢,但ROC指標逐步下降。這就屬於ROC頂背離趨勢。(如下圖所示)在交易過程中ROC頂背離技術形態是一種賣出和風險參考信號,白線處於黃線下行區間,可當作圖形參考賣點風險信號。但大家需要注意配合關注市場成交量和市場熱度是否縮減消退。如果市場處於強勢期,大家不需要過於恐慌。
  •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
    最近科學研究已經證明,e抗原(HBeAg)蛋白下調TLR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因此也有科學家指出,HBV感染的不同細胞天然免疫靶點。怎樣理解B肝e抗原、HBV核心蛋白(HBcAG)、B肝病毒剪接蛋白(HBSP)和TLR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性呢?
  • ...央行維穩利率,但下調中性利率區間,並坦言不確定性,美元兌加元...
    北京時間周三(10月28日)22:00,加拿大央行公布新一期利率決議,如期維持0.25%隔夜貸款利率不變,但下調中性利率區間。截至發稿,美元兌加元上浮25點至1.3302。
  • 「買入」下調至「中性」 高盛下調星巴克股票評級
    據媒體報導,高盛將星巴克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理由是對中國市場的擔憂,高盛同時還將星巴克的目標價從75美元下調至68美元。受此影響,星巴克股價在上周五盤前交易中下跌逾2.8%至每股62.38美元。
  • 浙江更新疫情地圖:36個縣市區下調風險等級進入「綠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月13日從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經動態評估,浙江已有37個縣(市、區)下調疫情風險等級,低風險縣(市、區)由12個增加到48個。2月9日浙江疫情風險地圖。
  • 若失守這一支撐、金價面臨進一步大跌風險 歐元、英鎊、日元和黃金...
    根據Economies.com,若失守1833.00美元/盎司支撐,金價面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以下是Economies.com所撰文章的主要內容:歐元/美元歐元/美元開始今日交易後呈現升勢,並突破了看空通道阻力,從4小時圖來看,歐元/美元持續從EMA 50指標獲得支撐,目前隨機指標也傳遞正面信號。
  • 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 「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 摘要 【美股在玩火?39萬億估值下的危險信號 「巴菲特指標」衝擊歷史新高】如今,美國市場研究人士一般用紐交所推出的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指數來觀測美股的實時總估值。
  • 駐極母粒配方是什麼?緊急上馬「駐極母粒、熔噴布」,有何風險?
    很多都與駐極母粒廠有保密協議。駐極母粒的配方,通過文獻、專利檢索,可以了解大概,有文獻說是電氣石之類,具體是什麼,我們去問一下微譜檢測剖析出來沒有吧!電氣石名稱:電氣石俗稱碧璽、碧茜,又譯為託瑪琳,由於電氣石具有熱電性及壓電性,容易因靜電效應而帶電,因而得名。
  • 周三美盤原油走低 OPEC坦言「下行風險超過任何積極指標」
    好消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視察了武漢,這似乎是中國官方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對中國的恢復產能有進一步的提振作用。油價周三下跌是因為沙特和阿聯承諾向全球供應原油,而美國每周石油庫存的增長超預期,幫助壓低了油價。
  • 降低心血管風險,控好低密度脂蛋白就夠了?這3個血脂指標也重要
    對於很多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不論是現實中的臨床大夫,還是網上的健康科普文章介紹,都會強調嚴格控制血脂水平,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但是對於各種各樣的血脂指標來說,光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就夠了嗎?對於其他血脂指標,又該如何看待和調理呢?今天來給大家說點與常規認知不完全相同的觀點。
  • 銀保監會主席說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這是什麼信號?
    銀保監會主席說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這是什麼信號?近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文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郭樹清在《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一文中指出:上世紀以來,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
  • 明起北京一級響應調至二級,下調響應級別意味著什麼?
    多地下調應急響應後提出,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不能麻痺大意。寧夏下調級別時,寧夏日報報導指出,儘管寧夏下調應急響應級別,但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國拐點尚未到來,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復工復產增加了人口流動性給疫情防控帶來新一輪壓力,疫情仍可能出現反彈。
  • RSI指標——RSI指標組合WR指標買在行情起爆點
    一:RSI指標組合WR指標參數組合首先我們將RSI指標參數設置為統一參數:14RSI指標代碼:LC := REF(CLOSE,1);,為組合後的指標,我們稱為起爆點指標,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指標有三種形式,RSI上穿WR指標 RSI下穿WR指標 及RSI反覆長穿與下穿WR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