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總結過,整個東亞社會對女性的審美集中表現為三個字:白、瘦、幼。
膚色偏黑,不美;體型偏胖,不美;年紀偏大,不美。誰定的標準?不清楚。說多了又是打拳。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的標準,對於男性,常常是要寬鬆一些的。這樣的審美標準真的靠譜嗎?
質疑的聲音從未缺席,但絕大多數人早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樣的標準。美白、減肥、醫美,似乎早已是當代女性的必修課了。去年有一部來自中國臺灣的電影,卻足以讓我們對這樣的審美標準產生一些有價值的思考。片名想必會讓很多正在減肥的朋友心生共鳴:《大餓》
如海報所示,講的是一個胖女孩的故事。去年預告片剛剛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不少關注,因為電影中的話題非常能擊中人心——身材焦慮與羞辱。女主這句髒話實在是喊出來了不少人的心聲。
就像是有句話說的「減肥是一生的事業」,大眾對於身材焦慮的討論也是從沒停過。
這部電影是導演謝沛如的首部院線片,靈感源自於她的自身經歷,她從小就因為體態肥胖而被親戚和同伴揶揄嘲弄,在青春期時被取了一個難聽的綽號「阿肥」,並因此逐漸失去信心,長大後也沒逃過這種心理,並且發現自己和身邊的女性朋友都非常在意體重這件事。
影片主演蔡嘉茵也沒少遭受身材羞辱。
她雖然體型偏胖,但上學時一直都是籃球保送生,絕不是大眾眼裡那種「胖子運動能力不好」的類型,但即使如此,她還是有被刻板印象傷害過。比賽時難免會出錯、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但身邊的人總把她的出錯歸咎在「胖」這個原因上面。
謝沛如表示,在以往那些描述體重、胖子的電影裡,通常是找一位苗條的演員裝胖,並將減肥過程過度美化,幾個轉場鏡頭就瘦了下來,而且都有個減完肥之後完美蛻變、人生贏來新巔峰的呈現,基本是「醜女大翻身」的套路。
但現實世界並非如此,減肥也沒那麼容易,因此她希望用更真實的方式探討這個話題。所以,看《大餓》的時候不要問「她什麼時候才瘦下來」,「怎麼還沒減肥成功啊?」,因為讓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並不是這個片子的目的。
阿娟,30歲,體重超過200斤。
除了胖一點,她的生活還是挺舒服的,喜歡吃、喜歡做,靠著自己的廚藝在媽媽開的幼兒園裡當大廚,照顧小朋友們的吃喝。
當然,日常裡,她因為肥胖遭到的議論還是很多的。而阿娟似乎對此習以為常。幼兒園裡,孩子們會叫她「大恐龍老師」,孩子們很喜歡她,會給她寫生日賀卡,但不覺得這麼叫她有什麼不對,阿娟也不會計較什麼。
成年人的惡意則更直接一點。親友的話,一般是以「關心」為包裝遞出這份惡意,你不收下倒顯得自己不識趣了。阿娟的媽媽,一個保養得當,身材纖細的婦女。對自己女兒的身材很有意見,而且因為自己天天鍛鍊,就越看她的生活方式不順眼。日常生活裡,凡說到吃,都能發散兩句不要吃多,越吃越胖。
女兒生日,她送的禮物是減肥班課程。
走在路上,也少不了異樣的眼光。公交車上,阿娟想起來讓座,卻因為體型龐大,被別人說:你還是坐著吧。場面一度相當尷尬。一個人坐在公園裡,也不礙著誰。也能被附近的小學生起鬨,「你去和她告白啦」、「她是你的老婆啦」......
阿娟氣不過說了他們幾句,結果第二天,被小學生上門扔雞蛋。
如果以上還是些閒言碎語和孩子們不懂事,接下來,還有更嚴重的傷害。鄰居家大叔猥褻阿娟,爭執之間大叔被她推下樓梯,送去醫院。大叔的老婆過來找阿娟討說法,她不相信自己老公會去騷擾一個胖子,平時還和和氣氣的鄰居,這時候將真實想法全都說了出來:「他眼睛又不是瞎了,怎麼會去摸你,多噁心啊!死胖子!」
附近看熱鬧的鄰居也讓阿娟再想想,是不是誤會了別人。
反正,胖是原罪就對了。只要我瘦下來,一切就會不一樣了,對吧?
阿娟開始發狠,認真參加減肥課,開始減肥。跑步、節食、運動,沒一樣落下。這個減肥機構也挺魔怔的,雖然說著提倡健康減肥,但又經常羞辱吃多一點的成員們。阿娟因為長期節食忍不住多喝了一杯飲料,教練甩下一個恨鐵不成鋼的眼神走掉。
機構工作人員則訕訕地遞上減肥藥物,和手術傳單,建議阿娟可以通過胃繞道手術減小食量,而她最終接受了手術,卻因此失去了自己最珍惜的味覺。成員們累死累活減肥下來10公斤,教練說:沒用,你看到的還是一個胖子。
是的,在瘦下來之前,都是毫無意義的,而且你的努力也會人被嘲笑。
影片中還有一段挺真實的對話,兩個漂亮妹妹經過減肥機構,指著說:會來這種地方的都是那些沒有自制力的人,減肥不就靠節食和運動而已嗎?自己做不到還要怪別人。
真實。現在,對身材的羞辱已經不止是說你胖了。而是可以引申到胖就是懶,沒有自制力,是對自我的放縱。看著好像無力反駁,畢竟得多不注意形象才能胖成200斤啊?但是,這不是所有的情況,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基因、藥物治療、或者只是單純的不注意身材管理,追求不同、花費精力的方向不同,大家變胖的原因都不一樣,但是,「幹你屁事啊?」
憑什麼替別人決定「更好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減肥本身沒有錯,過肥會導致的身體問題也確實存在,但是我們得知道為什麼而減肥。如果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符合社會標準的話,那其實就算體重減下來內心還是會有芥蒂、一直住著那個胖子。
比如,片中有一位瘦身成功的陽光男孩,一直鼓勵阿娟減肥,他說:「改變世界太難了,改變自己比較快。」
但是他的改變自己卻是建立在催吐、傷害自己的代價上的。
因為,所謂的「社會的標準」實在太多了。就像是身材焦慮,不止是影片中這樣的胖子,其實每一個女性都經歷過,我身邊的女性無一不嘗試過減肥,都會嚷著說自己太胖了,即使她們看起來真的夠苗條了。
對胖子苛刻,對不化妝不打扮的女生苛刻,對過於打扮的女孩苛刻,對學歷低的人苛刻,也對博士苛刻,隨時調侃,不結婚的要被催婚羞辱為剩女,不生孩子要被指指點點討論隱私,在家全職帶孩子要被說沒有追求,帶孩子化妝會被說當媽不盡責,素顏帶孩子要被說自我放縱......
這些標準不會輕易放過每一個人。
而且多數情況下,相當無聊,在這種標準言論上糾結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少被標準影響,說一句:關你屁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