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杉育苗栽培新技術
楊 琳
雲杉是我國特有的優良品種,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南部、陝西省西部及青海省東部。雲杉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比較耐陰、耐乾燥、耐寒冷,適宜生長在海拔2 400~3 600 m的地帶。其樹形高大、紋理均勻、結構緻密,是用於建築、製作家具等的優質木材;雲杉對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營林造林的好品種。
1 雲杉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
雲杉是常綠喬木,外形非常美觀,樹冠卵形或者圓錐形,樹幹挺直、枝條開展,樹高可達50 m,胸徑可達1~2 m,樹皮為紅褐色或者灰褐色,常見有小塊樹皮自行脫落。葉片長1~2 cm,葉片微尖或極尖,稍彎曲。球果顏色從黃褐色逐漸變為慄褐色,呈卵圓形,長6~10 cm,種鱗為倒卵形,球果大約在成熟半年後脫落。雲杉花期在4—5月,種子成熟期在9—10月。
雲杉為淺根系樹種,多分布在高山林區,溼潤涼爽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適宜其生長。在自然條件下,位於陰山灌木叢中的幼年雲杉生長發育旺盛,在全光條件下,小樹生長不良。雲杉對水肥條件、光照非常敏感,如果在荒山陽坡造林,需採用先進的造林技術,否則成活率較低。
2 雲杉育苗栽培技術
2.1 種子準備工作
2.1.1 採種。小隴山天然林中的雲杉種子大約在10月成熟,球果顏色為慄褐色時適宜採種。採種的關鍵是選擇好母樹,要選擇生長旺盛、沒有被病蟲害損害、樹形良好的30~40年生母樹。林場採種常常不能滿足育苗的需求,通常還要向當地的群眾收購種子,這種方式獲得的種子質量常常得不到保證,有條件的林場可以建立母株林以滿足育苗需求。採集或者收購的種子要及時晾曬,之後脫離除雜,放置於通風乾燥陰涼處保存備用。
2.1.2 種子處理。為了提高種子出芽率,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常用方法有雪藏催芽、低溫催芽,其中低溫催芽效果較好。
低溫催芽,需在播種前2個月將採集的種子先用水浸泡24 h,撈出後用0.15%福馬林溶液浸泡30 min,撈出用水清洗後與乾淨的溼河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均勻,放置在0~5 ℃的環境下保存一兩個月,即可達到催芽要求。如果種子沒有出現裂口,可以將種子放置在18~25 ℃的環境下進行高溫催芽,種子有1/3出現咧嘴的時候,即可進行播種 。
雪藏催芽,是在播種前一年12月,將種子和雪(或者碎冰)按照1∶3的比例均勻混合放在背陰處的深坑中進行雪藏,在此期間要防止鼠、鳥等野生動物破壞。播種前15 d將其取出,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 h,撈出用水清洗直至沒有顏色為止,再將種子放置在15~20 ℃、溼度為60%的室內催芽,種子要經常翻動、噴水,保持溼潤,經過8~10 d種子會出現咧嘴,此時即可進行播種。
2.2 整地做床
播種前一年秋季進行整地做床。先用滅茬耙、旋耕機等將土壤中的根茬、雜草清除乾淨,再進行深松整地。整地前,667 m 2 施腐熟的農家肥500 kg或者磷肥50 kg,同時667 m 2 施用硫酸亞鐵4~5 kg對土壤進行消毒。整地完成後進行做床,育苗多採用高床,苗床一般為東西方向,苗床寬1.0 m、高0.3 m,長度可以根據育苗的數量來定,也可以根據地塊來確定 。
2.3 播種
播種前7 d先對土壤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劑為硫酸亞鐵,施用量為70 kg/hm 2 ,之後給苗床灌足底水,待床面乾濕度適宜時進行播種。播種通常採用開溝條播的方式,播幅寬度為6.0~8.0 cm,行距為15.0~20.0 cm,開溝深度為1.0~1.5 cm。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在條溝內,之後用鬆軟的細土覆蓋,覆土不能太厚,一般為0.5~1.0 cm,如果覆土厚度超過1.0 cm,會降低發芽率,同時不能太薄,少於0.3 cm也會對發芽率產生影響。覆土後要進行輕微的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結合,以利於出苗。播種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667 m 2 播種量為50~60 kg。雲杉幼苗喜陰,因而播種後要蓋上竹簾、草簾或者搭建遮陰網,覆蓋物要乾淨,以免帶入病原菌。播種後要避免澆水,以防土壤板結,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土壤的墒情進行噴水,使床面保持溼潤。播種後15 d左右幼苗開始出土,30 d左右幼苗出齊。播種後,要有專人看護,防止鳥獸掘食種子。
2.4 苗期管理
2.4.1 灑水、遮陰、防寒。在出苗期,水分管理非常關鍵,要經常噴水使床面保持溼潤,以利於苗齊苗壯。幼苗長出真葉後,可以根據土壤墒情適當進行灌溉,並且加強看管,防止鳥害。幼苗生長初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尤其是氣溫對其影響較大,在幼苗出土到放葉初期,氣溫較低、出現晚霜時,要對苗床進行澆水或者在田間放煙防止霜凍。另外,對雲杉幼苗要做好遮陰措施,可以搭建遮陰棚,以免受到日灼威脅。幼苗出土30 d後,苗木的抗性增強,生長速度加快,此時可以通過澆水進行「蹲苗」,促使幼苗根系生長。
2.4.2 草害和病蟲害防治。幼苗生長期要及時清除雜草,清除雜草時要注意不要損傷幼苗,拔除雜草後草根處的空洞要及時用土覆蓋壓實。幼苗期易發生猝倒、立枯病,發現後要及時採取措施,並將病苗拔除燒毀。苗出齊後,可以用0.5%波爾多液或0.5%高錳酸鉀溶液噴灑防治,噴灑1 h後用清水衝洗幼苗上的藥液,以防藥害。對於金針蟲、蠐螬等蟲害,可以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等藥物進行防治 。
2.4.3 追肥。幼苗追肥可以根據苗木長勢及葉片顏色來確定,如果底肥不足,幼苗生長較慢,可以在6月上旬667 m 2 追施尿素6~7 kg。後期生長過程中,苗矮小且葉片不肥厚,可以施氮肥;根系不發達,葉片易脫落,可以追施磷肥;幼苗高且瘦,可以追施鉀肥。
2.4.4 越冬管理。9月下旬以後,要停止追肥,以利於苗木木質化,讓苗木安全過冬。對於一年生苗木,在上凍前可以用10 cm厚的苔蘚等覆蓋苗木,並澆水凍結覆蓋物,保持苗床不乾燥。待春季來臨氣溫升高時,將覆蓋物撤掉。對於二年生以上苗木,冬季來臨時澆足凍水即可。
2.5 苗木出圃、移栽
雲杉苗經過三四年培育才可以出圃,春秋出圃均可,但以春季出圃最好,春季要在土壤解凍、苗木生長前進行,秋季要在土壤上凍、苗木封頂停止生長時進行。起苗前要先澆水,使土質鬆軟,起苗時要確保根系完整,最好邊起苗邊造林,不能及時栽種的,要假植好,以免苗木死亡。同時,要對有些苗木過長根系進行修剪,方便種植。如果苗木需要經過長距離的運輸,運輸時要用保水劑或者蘸好泥漿,打包要嚴實,防止苗木失水,同時苗木之間要留有空隙,以免因苗木的呼吸作用散發熱量造成焐苗。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中途加水。
2.5.1 大苗移植前的準備工作。雲杉在苗床上生長3 a後即可進行移植培育。通過對苗木移植可以降低生長密度,增加其生長空間,增強苗木的通風、透光性,促進根系進一步生長發育,提高苗木對立地條件的適應性。確保苗木移植成活的關鍵是要保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一方面移栽苗木的土壤要溼潤,另一方面要保護好苗木根系,防止體內水分流失。移栽前三四天,要對即將進行移栽的雲杉進行澆水,要澆足澆透,確保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如果在冬季移栽,要在上凍前進行澆水,如果沒有澆水,移栽前要在土球上潑水促使土壤凍結。起苗前,要在苗木南側做好標記,以便移栽時按照原方位入坑,以防止陰面樹皮在夏季出現日灼和陽面幹皮在冬季出現凍傷現象,並縮短苗木對新環境的適應期。苗木移栽前還要進行修剪,把病蟲枝、枯死枝和幹裙枝剪掉,對重疊枝和過密的枝條進行適當修剪。移植前要先對苗木進行分級,按大小進行分區移栽,這樣對於苗木的後期撫育管理非常有利,並可降低苗木分化程度。
2.5.2 移植季節。具體的移植季節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確定。對於北方地區來說,一般在春季進行移栽;對於南方地區,秋季比較溫暖溼潤,也適宜進行移栽。小隴山林區屬於溫帶溼潤氣候,春季移栽效果好。雲杉移栽要在樹木休眠期進行,也就是在春季苗木生長前進行。移栽最好選擇傍晚、無風的時候進行,同時注意雲杉移栽的地塊與原生長地不要相隔太遠,否則不易成活。有關試驗表明,雲杉移栽也可以選擇在入冬初雪後進行,移植成活率也較高。
2.5.3 移植方法和密度。移植常用移植機,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對於苗木來說,常採用帶土球移栽。移栽密度要根據苗木生長速度、苗冠大小及根系發育狀況來確定。移栽前2 d挖好定植穴。定植穴要比移栽大苗土球的直徑寬50 cm左右,其深度也要比土球高15 cm左右。挖坑時,要清除土壤中的磚頭、瓦塊、草根等,如果土質不好,要更換好土。挖好坑後,在坑的底部施用優質有機肥料10 kg。待苗木移栽入坑後,將土回填、壓實。
2.5.4 苗木撫育管理。苗木移栽入坑後,立即進行灌水,灌水時要防止苗木倒伏,如有倒伏,要扶正並進行固定。苗木生長期間,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除草、追肥和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