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栽培青梗菜

2022-02-03 金品農業

新技術栽培青梗菜

一、土壤選擇。青梗菜對土壤選擇比較嚴格,要求地勢以較高、排灌方便、富含有機質、團粒結構好的肥沃土壤或沙質土壤為宜。

二、育苗移栽。青梗菜一年可栽培多茬,冬春季可選擇耐寒耐抽苔性好的金品冬春,金品50;夏季可選擇耐熱耐溼的金品1夏,改良金品28;秋季可選擇金品1秋和改良金品21。育苗時要密度適當,提高通風透光性。在育苗栽種後對苗體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快速適應新環境,使植物健康生長。

三、肥水管理。由於青梗菜根系分布淺,耗水量多,不耐旱,營養消耗大,因此在整個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肥水供給植物生長所需。天氣晴朗,需每天淋2-3次水,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青梗菜較耐雨水,但雨水過積注意排水,注意防治軟腐病的發生,做到忌畦面無積水即可。青梗菜生長中要保持充足的養分,進行必要追肥,施肥以腐熟農家肥,複合肥為主,施肥結合新高脂膜增加肥效。

四、病蟲害防治。對病蟲害防治用吡蟲啉1000倍液、甲維鹽1000倍液,噴打葉面可有效防治病蟲害,並施用植物細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斷裂凋亡。強大免疫功能,誘生幹擾素和活性細胞介素,抑制殘餘病毒複製,促進植物正能量生態生長。以寄主植物抗病機理及利用病菌毒性變異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

相關焦點

  • 青梗菜種子: 廣良系列正品青梗菜
    4、為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最豐富的蔬菜之一,為保證身體的生理需要提供物質條件,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能力;5、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比豆類、番茄、瓜類都多,並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低風險高效益種植青梗菜技術       隨著全球環境的變化,各地區極端性天氣增加,給各地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多的損失和困難。農民如何規避風險,如何科學的安排種植結構?在這裡,向農民推薦一種低風險、高效益的種植方案,一年多茬口種植青梗菜或在大茬口間隙種植青梗菜。
  • 青梗菜種子:廣良系列正品青梗菜
    4、為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最豐富的蔬菜之一,為保證身體的生理需要提供物質條件,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能力;5、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比豆類、番茄、瓜類都多,並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低風險高效益種植青梗菜技術       隨著全球環境的變化,各地區極端性天氣增加,給各地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多的損失和困難。農民如何規避風險,如何科學的安排種植結構?在這裡,向農民推薦一種低風險、高效益的種植方案,一年多茬口種植青梗菜或在大茬口間隙種植青梗菜。
  • 青梗菜關鍵栽培要點
    1、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是青梗菜種植中關鏈一環,根據季節及地區氣候特點結合當地消費習慣選擇適合品種是青梗菜種植成功的第一步,金品農業多年來致力於青梗菜品種的研發與推廣,金品系列青梗菜品種目前已成為全國大部分雜交青梗菜種植地區主栽品種。
  • 樹葡萄栽培新技術
    樹葡萄栽培新技術樹葡萄又叫嘉寶果,屬桃金孃科常綠樹種,生長緩慢,樹形優美,非常適合盆栽和庭院種植。其果實球狀,狀似巨峰葡萄,因而得名樹葡萄。在廣東省栽培,一年可結果3~4次;在原產地巴西栽培,一年結果可達5次之多。果實既可觀賞,亦可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口感獨特。
  • 河北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新技術
    河北樟子松容器育苗栽培新技術閆樹英樟子松是一種喜光的深根性樹種,隸屬松科松屬,是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但樟子松裸根成活率低,造林效果不佳,合理運用容器育苗栽培技術,有助於提高幹旱地區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及造林 效果。容器育苗栽培技術,即在裝有營養基質的容器中完成苗木培育,然後配合移栽等後續措施進行植樹造林。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的優點頗多,它擺脫了季節、地域的影響、減少種子量的投入、可實施機械化操作、對植物生長影響小,因此在國內諸多綠化項目、治沙項目中均有廣泛應用。
  • 河南省靈芝仿野生栽培實用新技術
    河南省靈芝仿野生栽培實用新技術徐 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普遍提高,靈芝以其獨特的防病、治病、增強免疫力等功效而備受廣大民眾追捧,然而市場上銷售的靈芝品質卻不盡人意,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總結出了一套靈芝仿野生栽培技術,供種植者在生產中借鑑參考,最大程度的提高靈芝的藥用價值及藥用安全。
  • 【栽培技術】魚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術
    通過採用自製浮床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形成的魚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術,不僅可有效去除水體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淨化魚塘水質、平衡藻相、抑制魚類病害發生,減輕魚池養殖對環境的汙染,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魚類成活率和增長率,而且還可增加水蕹菜收益。
  • 辣椒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可保證辣椒的品質與產量
    辣椒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可保證辣椒的品質與產量辣椒屬於草本植物,維生素C含量豐富,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採用辣椒棚栽種方式,以保證能夠為人們供應品種多樣的辣椒
  • 鹿茸菇的工廠化栽培,加強栽培新技術的應用,提升產量和質量
    1 日本鹿茸菇的生產及育種情況1.1 歷年生產量鹿茸菇味道鮮美,市場需求穩定,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鹿茸菇的栽培,由於技術不成熟,產量較低。至21世紀,隨著工廠化栽培技術的開發成功,及管理技術的逐步成熟,生產量穩步增加,於2008年達到最高,為2 940.6噸。但因其種性難以維持,菌株退化快,栽培產量急驟下降,2009年下降至1 791.7噸,2013年為1 242噸,2016年,僅為743噸。
  • 菠菜栽培技術,種植新技術,學會這些高產無憂
    原產近東平原,適應性廣,春、夏、秋均能栽培。耐寒性強,越冬時外葉損失較少,返青早,是早春露地收穫最早的品種之一,供應期長,產量高。一、生育特點(一)形態特徵 菠菜主根粗大,色紅,側根不發達,不適移植。根群分布在20~ 30cm的土層中。
  • 櫟樹的栽培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櫟樹的栽培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分析張蘭蘭等0 引言櫟樹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來源之一,其種子、葉子都可以通過加工用以食用和工業生產,因此櫟樹的栽培技術在當代林的業栽培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種植戶應當積極引進櫟樹的種植技術,提高櫟樹種植業的生產水平,增加櫟樹種植的經濟效益,1 櫟樹的栽培價值就目前來看,櫟樹的栽培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化城市景觀,櫟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適應性強,樹形美觀,葉子呈芭蕉狀在秋天會變為金黃色,極具觀賞價值。
  • 油桐栽培技術
    油桐栽培技術油桐( Vernicia fordii )是大戟科油桐屬落葉喬木,高可達 10m;樹皮灰色,近光滑;枝條粗壯,無毛,葉卵圓形,頂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淺心形,下面灰綠色,葉柄與葉片近等長,無毛,花雌雄同株,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花瓣白色,有淡紅色脈紋,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狀,果皮光滑;種子種皮木質。3~4 月開花,8~9 月結果。
  • 雲杉育苗栽培新技術
    雲杉育苗栽培新技術楊 琳雲杉是我國特有的優良品種,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南部、陝西省西部及青海省東部。雲杉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比較耐陰、耐乾燥、耐寒冷,適宜生長在海拔2 400~3 600 m的地帶。雲杉對水肥條件、光照非常敏感,如果在荒山陽坡造林,需採用先進的造林技術,否則成活率較低。2 雲杉育苗栽培技術2.1 種子準備工作2.1.1 採種。小隴山天然林中的雲杉種子大約在10月成熟,球果顏色為慄褐色時適宜採種。
  • 《四季草莓栽培技術》
    那麼這種草莓是怎麼栽培出來的呢?今天的節目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產上四季草莓的主要品種和栽培技術。做客我們節目的專家是來自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楊寶林教授。楊老師,您好。專家: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農民朋友們,大家好!2.主持人:楊老師,在節目開始的時候呢,首先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四季草莓吧。專家:好的。
  • 新形勢下的葡萄栽培技術
    新形勢下的葡萄栽培技術劉龍文在當今時代發展形勢下,葡萄經濟及利用價值不斷突顯。再加上農業科技發展迅速,針對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入。新形勢下,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產量、高質量等方面,因此栽培技術的改進成為首選,應採取符合新形勢的栽培技術來保障葡萄的產量與質量。如今農科界對於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也由此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效。基於此,就新形勢下葡萄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 枸杞子種植栽培管理技術
    枸杞子栽培技術:繁殖技術1.種子繁殖可選用優良品種,以採果大、色鮮豔、無病蟲斑的成熟果實,夏季採摘後,用枸杞子栽培田間管理:在5、6、7月種中耕除草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羊糞、廄肥、餅肥等作基肥、追肥可於5月施尿素和6-7月施磷、鉀複合。
  • 0209今日看點《春早熟豇豆栽培技術》《越瓜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 新辣椒栽培技術
    辣椒栽培技術(1)選擇適宜品種:辣椒有早熟栽培、春夏露地栽培和秋延後栽培。因此,不同的栽培季節宜選用不同的品種。一般作早熟栽培的品種宜選較耐寒,對低溫適應性較強,座果節位低,早熟豐產的辣椒品種,如湘研1號、洛椒l號、贛椒l號、湘研9號等。
  • 苦瓜高產栽培技術
    總結苦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選地、播種育苗、適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苦瓜種植戶提供參考,實現高產優質。 5.4 搭架整枝 當苦瓜主蔓長到50cm時,選擇晴天中午前後及時牽蔓,主要採用「人」字架栽培,利於瓜蔓攀緣,牽蔓時應注意不要傷到莖葉,以免影響苦瓜後期生長。為了有效利用肥水資源,在苦瓜生長前期可不留側蔓,如肥水資源充沛,可適當保留2~3條側蔓。
  • 青花菜栽培技術
    生長勢強,葉片緊湊,適宜栽培2500-2800株。定值後65-75天,單花球重約600g,球色青綠色,側枝少,莖部粗且不易空心。花球成蘑菇型,圓潤均一,蕾粒大小均勻,形狀優美,商品性佳,適應性廣。栽培要點:起壟栽培,視田間情況,間苗1-3次,根據田間植株長勢,可噴施速效肥,起壟前多施有機肥,更能發揮其品質優秀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