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包子!正宗靖江蟹黃大湯包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2021-02-23 吃在靖江

幾天前

如果你一本正經的告訴我

我將會無法自拔的愛上一個包子

我會覺得你瘋了

現在,我覺得沒什麼不可能

只要這款包子是——蟹黃湯包!幾天前,我去了江蘇一個小城靖江看望朋友,他揚言要帶我吃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包子,我心裡嘀咕:「不就是個包子嘛,還能上天?」

他還興衝衝的給我看了當時電視片段,包子在上桌時隨著動作一直晃動,難道這圓鼓鼓飽滿的包子裡不是餡料,居然是湯汁?!


我不信,怎麼能做到把如此多的湯汁裹在包子裡?!朋友笑而不語,等湯包上桌,只是隨手拿起轉了幾圈。


內裡分明是飽滿的湯汁在滾動,看得我食慾大振,迫不及待想嘗嘗湯包的味道。


第一步先吮湯,本地人都是在頂部咬開小口吸,為了照顧第一次吃的我,朋友貼心的幫開了個大口讓我可以直接喝,透過開口我看到了大塊蟹黃。


湯汁入口有股濃香,又夾雜著蟹獨有的鮮美,濃而不膩,一口就能吸盡,剩下的是大顆的蟹黃,裹在湯包裡一口吞下,滿滿的幸福感。

蟹黃湯包典故|

傳說,三國後期,劉備病死,被困在娘家的孫夫人聞訊,投江自盡。諸葛亮派吳老頭去祭奠,吳老頭想到夫人在世時,喜歡吃螃蟹,就剝出蟹黃、蟹肉放在豬肉餡饅頭做祭品。

後來,蟹黃湯包的做法就一直流傳。

乾隆也曾到靖江吃蟹黃湯包,他張嘴就咬,湯汁燙得他一甩手,結果身上手上全是湯汁。可他顧不上發火,因為他嘗到那一點點湯汁,鮮得不得了。臨走時,一想到出的洋相,乾隆就沒有題詞。因此,靖江湯包雖有名氣,史書上卻查不到記載。

傳說畢竟是傳說,聽完玄妙的故事,更想親自了解蟹黃湯包。特地託朋友帶我找到了靖江有名的湯包師傅,想親眼看看湯包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先是熬湯,做湯包的湯要持續熬煮七八個小時,湯底選材是正宗散養老母雞、經過多個步驟處理去味的豬皮和帶髓大骨頭,多種鮮香融合,才成就湯包驚豔的湯汁。


蟹黃和蟹肉,都是選用正宗陽澄湖小螃蟹現拆的,混合在湯汁裡,一加熱鮮上加鮮。


等濃湯凝結成凍,再拌上滿滿蟹黃,湯包凍就完成了,這魔性的晃動感,真的很神奇。

湯包皮選用高筋麵粉加入雞蛋清,反覆揉捏至均勻有韌性才能合格,正宗的湯包皮可以直接拿來當氣球吹~


剛擀制的湯包皮,外薄內厚,才能在湯包凍化開時,把湯汁均勻裹在其中。


這嫻熟的技法,看得我眼花繚亂,沒有十多年的日復一日,是無法做到的。抱著好奇,我特地數了一下,每個湯包竟有高達38個褶子,肅然起敬。


精緻的湯包放入蒸籠,沒多久就能出鍋,每一個都變得扁胖,晃動著飽滿的湯汁。

回到上海,我老是想起蟹黃湯包,簡直到了輾轉反側的地步,朋友聽說後大笑著告訴我,在16年9月份的時候,靖江已經開發了湯包包裝技術,每個湯包配有單獨的託盤和蓋子,並採用真空包裝工藝,可以使得這麼薄的湯包在運輸過程中毫髮無損,現在可以在任何地方品嘗到正宗的蟹黃湯包了~(朋友微信號:fmnkefu)


每個湯包重量135克左右,6個一籠,採用真空包裝,沉甸甸的個頭飽滿。


密封好的湯包,帶回家很好保存,速凍裡放著,想吃再拿出來連著託盤一起開水6min,吃多少蒸多少。注意1:冷凍保存後要自然解凍1小時;注意2:一定要等水開了以後再蒸

專門定製的泡沫盒子,兩籠湯包,兩包冰袋,塞入氣泡固定。外面再用專用的硬紙箱包裝,全程通過順豐生鮮物流,新鮮、專業、美味原來如此簡單~


過多的細節我也說不上來了!

你問問他們啦!

手機:18961003607

--END--

 

本文由「吃在靖江」編寫發布,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吃在靖江」————

品味靖江,邂逅美食,帶給你不一樣的舌尖體驗

商務合作、文章投稿、活動贊助

與吃在靖江策劃聯繫(微信:czjjch)電話:18952638885

相關焦點

  • 靖江湯包江湖事
    文│劉建春 編輯黃琳江蘇靖江蟹黃湯包在所有包子中,湯包是一個傳奇。拳頭大的湯包,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菊花,薄如蟬翼的麵皮,裡面是晃蕩著的鮮美湯汁,湯在蕩漾,蟹黃也跟著動,好似湯包的心跳。把這一小碗湯,包到麵皮裡,蒸好端到食客面前,需要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步錯,湯漏了,溢出來了,滿盤皆輸。宋代以前,人們還沒想到在饅頭中間加餡料,實心的饅頭能蒸出一個十字裂痕,就很驚喜了。
  • 開封灌湯包、南京雞鳴湯包、靖江蟹黃湯包……哪裡的湯包最好吃?
    湯包的祖先「山洞梅花包子」也出現在北宋汴梁城,被譽為「琅繯妙品」。到了南宋,包子已經成為大眾食品,品種多樣,與今天的包子已經沒有大的區別了。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中,列舉了南宋將近20種包子,其中一種的名字就叫「灌漿」,指的就是灌湯包子。
  • 江蘇三地蟹黃包拒絕「克隆」守護「原味」
    又到了菊黃蟹肥的時節,當下的時令美食除了「清蒸大閘蟹」,莫過於蟹黃包了,我省以靖江蟹黃湯包、南京龍袍湯包、興化蟹黃大肉包最有名。然而記者探訪發現,三地飯店早茶店蟹黃包堂食扎堆,超市裡卻難見冷凍蟹黃包售賣,與龍袍、靖江一江之隔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大城市,更無蟹黃包分店開設。
  • 開封灌湯包、南京雞鳴湯包:中國哪裡的湯包最好吃?
    到了20世紀30年代,黃繼善改良了製作工藝,並由大籠屜蒸包子改成小籠蒸製,連籠上桌,現包現蒸現吃,保持了包子的形狀和熱度,形成了今天的「開封灌湯包」。在慣常的認知中,湯包裡的湯主要來自製餡時加入的皮凍。開封灌湯包則不同,它用的是水餡。將豬後腿肉攪碎,加入鹽、糖、料酒等調料後,不斷地用手摔打,不時地加入水和香油,一直將餡打到稀稠如粥,拉長絲不斷才算合格,這樣蒸出來的包子才能飽含湯汁。
  • 吃到一隻夢幻的蟹黃包
    2 | 靖江龍袍蟹黃湯包營銷做得再用心,也比不上靖江湯包在「舌尖」裡不到兩分鐘的出場——皮薄汁多,走一步晃三晃,看得人心神蕩漾。走地老母雞熬成的雞湯凝作皮凍,和蟹黃、蟹肉、豬肉餡混合包好,上籠一蒸,就化作一包神奇魔法,鮮甜,滾燙,姿態嬌憨。吸乾抹淨之後,揭開皮,便可見蟹黃蟹肉慵懶攤在底部——泡完溫泉之後毫無鬥志的樣子。
  • 在南京與湯包分手的第N天,真的超超超想TA!
    蟹黃湯包雖是靖江做的最好,但在南京,認準殷高巷的小李湯包準沒錯。螃蟹當季時,每每去店裡,都能看到門口堆滿了剛剝完的蟹殼,夥計在店裡面剔著蟹肉,食材新鮮可見。小李家的湯包,皮薄而有勁道,豐厚的汁水把湯包撐得鼓鼓的。肉餡裡加了皮凍,咬上去口感糯糯的。蟹黃湯包蟹味十足,蟹肉細膩,蟹黃鮮美,一口氣就能把一籠都吃完。
  • 小明食天下丨中華湯包看南京 南京湯包到雞鳴
    那時的雞鳴酒家與大三元、老廣東、馬祥興等一批老字號齊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改良錘鍊,湯包作為雞鳴酒家的特色小吃蜚聲金陵、家喻戶曉,成為南京名點一絕。老南京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了品嘗雞鳴湯包,得先忍受1到2個小時的排隊時間。
  • 湯包還是小籠包?教你如何分清
    那麼,湯包和小籠包究竟有什麼區別呢?要說到這個區別,我們應該還是先聊聊「灌湯包」。灌湯包是比較北方的點心。和「包子」比,灌湯包主要有兩個不同,一是包子皮是不發酵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死面,這主要是因為「死面」結實有韌勁,能兜得住包子裡的那一包湯汁;二是灌湯包的餡料中,除了肉餡,還摻入了大量的肉皮凍。肉皮凍就是你們熟悉的,常說的「膠原蛋白」。
  • 全國各地包子風雲榜
    「廣告」早晨的臨街小鋪熱鬧非凡, 歡騰的蒸汽從幾摞壘得高高的籠屜裡鑽出來,氤氳一片。打開蓋子,包子上的熱氣裹挾著香氣撲面而來。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因為這一個一個白胖胖軟綿綿熱乎乎的包子,有了駐足片刻的理由。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餚,包子永遠是中國人肚子裡踏實的美味。
  • 坐在95歲的四季美聽故事,女掌門端出了最新款湯包
    作為湯包「小王」,從90年代執掌四季美,徐家瑩的大戲,唱足二十年。期間不少老字號沒跟上市場強音,荒腔走板,那麼徐家瑩和她的四季美呢?像徐大師這樣的江湖風景,始終被傳說的碎片簇擁,只耳聞,已足夠形成橫看成嶺側成峰的3D效果。
  • 愛湯包的人都受不了這12家湯包店!
    做湯包有名的是上海、江蘇一帶,口味偏甜,皮薄餡大,麵皮筋韌光滑,不漏湯,湯汁濃鬱且多為佳。劉鴻盛的湯包感覺更像薄皮肉包,皮是發麵做的,擀的很薄偷梁換柱做成了湯包皮,肉餡有明顯的姜味,就像公司樓下還不錯的包子店的味道,關鍵是小心翼翼一口咬下去,準備吮吸湯汁時,竟然發現沒有一點湯...這...可能真的是一隻假湯包。
  • 南京這家藏在巷子的小店,蟹黃包公認正宗,每天八九個員工包不停
    南京是美食之都,這裡的美食不光有鴨子和鴨血粉絲湯,還有小籠包,餛飩,湯圓,酒釀圓子等,除此之外,南京的蟹黃包蜚聲國內,很多外地遊客來南京必定要吃這正宗的南京蟹黃包,現在市面上魚龍混雜,想要吃到正宗的蟹黃包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中國哪裡的包子最好吃?
    江南地區做蟹黃湯包的不在少數,哪裡的最好靖江呀作家趙珩曾在書中提及靖江湯包,形容道「五六十年代在玉華臺吃的,也難以與之比肩」。去年九月的時候,我們還親自去了趟靖江吃這「中華第一湯包」。第一口,就像是在初吻,讓人心神蕩漾。輕輕撥動躺在盤中的湯包,搖搖晃晃,實在可愛。
  • 今虞詩社2021年1月社課匯總——包子
    品靖江蟹黃包象牙塔裡藏饈饌,蟬翼輕纖塑麵皮。白玉少其柔暖氣,羊脂輸爾軟香肌。慕名不惜程遙遠,品食尤憐樣醉痴。一屜龍吞無過癮,山呼再續客驚奇。 詠小籠湯包白玉玲瓏屜內藏,祥雲籠罩霧生香。百般滋味含禪意,多種花紋蘊道行。
  • 不一樣的武漢之湯包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四季美湯包在武漢人們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就像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記得小時候能到位於中山大道的四季美湯包店品嘗一籠蟹黃或者香菇鮮肉湯包,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味道至今還是讓人流連忘返。
  • 上海湯包落戶常熟,主打蟹黃湯包鮮肉湯包,味道地道正宗,汁水多
    常熟有一家上海湯包館,這家店裝修得比較整潔,飯點的時候人很多,店裡的招牌是蟹黃湯包和鮮肉湯包,味道非常正宗地道,湯包的汁水很多。上海湯包非常有名,以皮勁道,餡料實在,汁水濃香而著稱,這家上海湯包落戶常熟之後,沿用原來的老風格做出來的湯包,有原汁原味上海湯包的味道。
  • 消失的川味名店,成都痣鬍子龍眼包子
    同其它幾個「明目張胆」的肉食品種相比,痣鬍子龍眼包子用一層薄薄的麵皮把那坨神奇的肉餡兒包裹起來,只露出一團粉嘟嘟的龍眼睛,多了幾分含蓄。這款包子很小,小巧玲瓏,一籠十個,一口一個;這款包子又很大,裡面交織著南北東西,還住著一座成都城。
  • 從水裡到碟裡,曲霞蟹黃湯包就是這樣出爐的
    記者來到「曲霞大酒店」,門面不大,在曲霞卻擁有不少忠實粉絲,每天都要賣出數百隻湯包,就連界河南側的靖江市民都會趕來購買。他從最基本的和面開始,每天都在琢磨麵粉、水和食用鹼的比例,怎樣才能做到湯包皮既薄又有韌性。麵粉在他的手下變成各種形狀,搓圓砸扁,最後裝進保鮮袋,讓麵粉更好地吸收水分,這樣做出來的湯包皮才勁道。
  • 狗不理包子「一哥」地位不保?康康這些最火包子
    說到包子,可是我國千百年來許多人都特別喜愛的一種傳統小吃。包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一直延長之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時間雖久,但卻一點也不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對他的喜愛,現在就連一些外國人也成了包子的忠實粉絲。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一起來康康我國前五名的「傳奇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