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
如果你一本正經的告訴我
我將會無法自拔的愛上一個包子
我會覺得你瘋了
現在,我覺得沒什麼不可能
只要這款包子是——蟹黃湯包!幾天前,我去了江蘇一個小城靖江看望朋友,他揚言要帶我吃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包子,我心裡嘀咕:「不就是個包子嘛,還能上天?」
他還興衝衝的給我看了當時電視片段,包子在上桌時隨著動作一直晃動,難道這圓鼓鼓飽滿的包子裡不是餡料,居然是湯汁?!
我不信,怎麼能做到把如此多的湯汁裹在包子裡?!朋友笑而不語,等湯包上桌,只是隨手拿起轉了幾圈。
內裡分明是飽滿的湯汁在滾動,看得我食慾大振,迫不及待想嘗嘗湯包的味道。
第一步先吮湯,本地人都是在頂部咬開小口吸,為了照顧第一次吃的我,朋友貼心的幫開了個大口讓我可以直接喝,透過開口我看到了大塊蟹黃。
湯汁入口有股濃香,又夾雜著蟹獨有的鮮美,濃而不膩,一口就能吸盡,剩下的是大顆的蟹黃,裹在湯包裡一口吞下,滿滿的幸福感。
|蟹黃湯包典故|
傳說,三國後期,劉備病死,被困在娘家的孫夫人聞訊,投江自盡。諸葛亮派吳老頭去祭奠,吳老頭想到夫人在世時,喜歡吃螃蟹,就剝出蟹黃、蟹肉放在豬肉餡饅頭做祭品。
後來,蟹黃湯包的做法就一直流傳。
乾隆也曾到靖江吃蟹黃湯包,他張嘴就咬,湯汁燙得他一甩手,結果身上手上全是湯汁。可他顧不上發火,因為他嘗到那一點點湯汁,鮮得不得了。臨走時,一想到出的洋相,乾隆就沒有題詞。因此,靖江湯包雖有名氣,史書上卻查不到記載。
傳說畢竟是傳說,聽完玄妙的故事,更想親自了解蟹黃湯包。特地託朋友帶我找到了靖江有名的湯包師傅,想親眼看看湯包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先是熬湯,做湯包的湯要持續熬煮七八個小時,湯底選材是正宗散養老母雞、經過多個步驟處理去味的豬皮和帶髓大骨頭,多種鮮香融合,才成就湯包驚豔的湯汁。
蟹黃和蟹肉,都是選用正宗陽澄湖小螃蟹現拆的,混合在湯汁裡,一加熱鮮上加鮮。
等濃湯凝結成凍,再拌上滿滿蟹黃,湯包凍就完成了,這魔性的晃動感,真的很神奇。
湯包皮選用高筋麵粉加入雞蛋清,反覆揉捏至均勻有韌性才能合格,正宗的湯包皮可以直接拿來當氣球吹~
剛擀制的湯包皮,外薄內厚,才能在湯包凍化開時,把湯汁均勻裹在其中。
這嫻熟的技法,看得我眼花繚亂,沒有十多年的日復一日,是無法做到的。抱著好奇,我特地數了一下,每個湯包竟有高達38個褶子,肅然起敬。
精緻的湯包放入蒸籠,沒多久就能出鍋,每一個都變得扁胖,晃動著飽滿的湯汁。
回到上海,我老是想起蟹黃湯包,簡直到了輾轉反側的地步,朋友聽說後大笑著告訴我,在16年9月份的時候,靖江已經開發了湯包包裝技術,每個湯包配有單獨的託盤和蓋子,並採用真空包裝工藝,可以使得這麼薄的湯包在運輸過程中毫髮無損,現在可以在任何地方品嘗到正宗的蟹黃湯包了~(朋友微信號:fmnkefu)
每個湯包重量135克左右,6個一籠,採用真空包裝,沉甸甸的個頭飽滿。
密封好的湯包,帶回家很好保存,速凍裡放著,想吃再拿出來連著託盤一起開水6min,吃多少蒸多少。注意1:冷凍保存後要自然解凍1小時;注意2:一定要等水開了以後再蒸
專門定製的泡沫盒子,兩籠湯包,兩包冰袋,塞入氣泡固定。外面再用專用的硬紙箱包裝,全程通過順豐生鮮物流,新鮮、專業、美味原來如此簡單~
過多的細節我也說不上來了!
你問問他們啦!
手機:18961003607
--END--
本文由「吃在靖江」編寫發布,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吃在靖江」————
品味靖江,邂逅美食,帶給你不一樣的舌尖體驗
商務合作、文章投稿、活動贊助
與吃在靖江策劃聯繫(微信:czjjch)電話:189526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