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做出一個危險決定,中美俄罕見意見一致,絕不允許日本這麼做

2020-12-14 鐵血解說

日本一個有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的國家,也正是因為如此,資源十分的稀缺,因此日本曾經多次的發動戰爭,試圖去侵佔他國的土地,而中國曾經也被日本侵略過,只是最終日本沒能成功,甚至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一直以來日本的野心都未被抹除,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按理說是不允許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的,但是日本卻打著發展自衛隊的幌子,不斷地壯大自身的實力,甚至於日本還進行核原料的收集,曾經更是在一次大地震中發生了核洩漏,導致土地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都滲透到地底的水源中。

日本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核方面的研究,雖然說不是研發武器,但是卻也產生了很多的核廢料。因為技術上受限,日本根本就無法解決核廢水的問題,而長期的累積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對於核廢水的問題,日本方面做出了一個危險決定,他們決定在2022年的時候,將這上百噸核廢水排入到大海中。

很顯然日本要是將核廢水排入大海,率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周邊的國家,之後會逐漸的發酵從而對全世界都造成影響,而對於日本的這個決定,中美俄罕見意見一致表示反對,也絕不允許日本這麼做。日本的這個行為典型的是逃避責任,想要讓全世界為他們買單。

核本身就是一個雙刃刀,一旦用不好危害無窮,而日本既然沒有能力去控制,就不應該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如今留下這樣的爛攤子無法處理,卻想要坑害全世界,這樣的行為是相當無恥的,也是各國都不允許的,而如果日本到時候執意這麼做,必然會成為全球的公敵。

一旦核廢水排入大海,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會對漁民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還是希望日本可以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主動地去承擔責任,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和撂攤子讓別人幫其擦屁股。

相關焦點

  • 日本掌握全球一流技術,中美俄都被甩在身後!專家:領先世界30年
    在這之前很多人認為德國的工藝製造水平是最強的,可是在德國人眼中日本的才是真正的強者,特別是在鋼鐵冶金技術方面,而且日本掌握的這個技術算的上是全球一流的水平了,就連中美俄都被甩在了身後,德國專家認為日本已經領先世界30年,想要追趕上是很難的。
  • 俄日關係重回冷淡 俄看不起日本「軟骨頭」外交
    由於日本追隨美國追加對俄制裁,俄日關係重回冷淡。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屈從美國、沒有主見的軟弱外交,令俄羅斯感到蔑視。  日本政府5日上午舉行內閣會議,圍繞烏克蘭局勢問題,正式決定實施對俄羅斯的追加經濟制裁。
  • 歸泳濤:日本與中美戰略競爭——貿易戰、科技戰及印太戰略
    儘管中方始終主張兩國應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但美國國內已經形成新的對華政策共識,即從接觸轉向對抗。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國,會與美國採取同樣的立場嗎?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日本一直受惠於中美關係的穩定以及以此為基礎的亞洲地區秩序的穩定。但日本也一直擔心,中美接近會讓日本面臨被美國拋棄的危險。
  • 日本部署大批空地飛彈,俄提醒東海局勢危險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8日,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做出了第一個重大國防政策決定,日本將購買可用於打擊北韓飛彈基地的空射飛彈,並在考慮或將購買其它打擊性武器,比如可以打擊中方陸上目標的巡航飛彈,因為日本對中方在東海,包括在有爭議的「尖閣列島(中方釣魚島)」的活動越來越感到擔憂
  • 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不得不防
    中美關係走向不僅關乎兩國之爭鬥,在其他國家看來,選邊站隊問題也尤其困擾,美國有意故伎重施,以群狼戰術孤立中國,但世界不會如美國設想般運轉,過去緊緊抱團美國的盟友們也各有心思。在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值得引起注意。
  • 韓國逆襲日本!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日韓矛盾根源韓國是一個熱愛反覆橫跳的國家。世界上絕大多數正常國家,都有著短期內朝野上下一致認同的外交方略。比如美國,短期內製裁咱們是兩黨的共識,也川普連任與否無關。比如日本,美國大叔永遠是我爸爸。文在寅史無前例地將當年侵韓的歷史責任聚焦在幾家日本公司之上,然後以此為由,凍結這些公司的在韓資產。這顯然是扯淡。這些日本公司當年固然有在韓強徵勞工之罪行,然而是個人都知道,如果背後沒有日本政府的支持,一家普通公司無論如何做不了這事。
  • 韓國請日本不要掛旭日旗,日本網民:韓國人不夠慷慨
    即將在10月10日韓國濟州島舉行的閱艦式上,韓方強烈要求日本的海自艦不要懸掛和日本帝國海軍一致的「旭日旗」。對於此,日本直接說了「不」。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日本將「理所當然地」掛起這面旗幟。除此之外,日本大東文教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安全問題專家加裡倫·穆洛伊表示,儘管根據國際·法,日本軍艦這麼做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韓方僅僅按自己的意願來阻止日本,這樣有可能會引起新的摩擦。
  • 日本對部分國家和地區下調危險等級 放寬出入境限制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日前透露,政府開始協調有條件允許72小時以內「超短期」商務目的的入境,屆時將免除14天的隔離。相關入境條件將與已同新加坡、韓國及越南達成協議的短期「商務通道」做出同樣的設定。正在協調的具體內容包括:接受PCR等檢測;禁止使用公共運輸;基於活動計劃書,將移動範圍限定在逗留地及工作地點等。現行的短期商務通道,以同對方國家相互往來為前提;而超短期入境框架,可以僅接納來自對方國家的入境人員。
  • 日本政府擬追加對俄制裁 將與G7保持一致步調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邢熠】據日本新華僑報網3月19日消息,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克裡米亞獨立並編入俄羅斯,俄羅斯在烏克蘭局勢問題上美歐諸國的對立局勢進一步緊張。日本於18日已經宣布追隨美歐制裁俄羅斯,並保留進一步追加制裁的可能性。
  • 中國駐日大使:相信日本能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平衡
    誰都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變對方,而是應尊重對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選擇。中美作為世界大國,應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好分歧,開展有利於兩國和國際社會利益的合作,共同為推動「後疫情時代」世界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作出貢獻。按照美國大選安排,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正式接任總統。在此之前,我們難以預測美國政策的走向。
  • 日本官員語出驚人:期盼中美開戰!中國網友:警惕日本再次搞偷襲
    他認為,如果想走出新冠疫情,提振日本的經濟,需要中美兩國進行一場戰爭。「想要短時間內解決眼下的新冠肺炎危機,需要發生一場大型戰爭,比如中國和美國開戰,就會需要大量的金錢,進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只有這個方法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恐怕這位日本官員非常懷念韓戰爆發的時代,當時日本作為美軍的後勤基地,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日本戰後經濟騰飛也由此開始。
  • 伊朗要為蘇萊曼尼報仇,做出一個決定轟動全世界,川普危險了
    據觀察者網引伊朗媒體IRNA消息,伊朗要為蘇萊曼尼報仇,做出一個決定轟動全世界,而這次恐怕川普危險了。伊朗居然對川普發出了通緝令,一向喜歡通緝別國領導人的美國,這次自己的領導人居然也成了通緝犯?同時伊朗還向國際刑警組織求援,希望他們能夠協助這次的通緝行動。
  • 美國多州做出危險決定,恐成為下一個墨西哥?
    然而現在美國要變天了,多州做出一個危險的決定,恐成為下一個墨西哥?就在前兩天,美國俄勒岡州對外宣布了部分毒品持有的合法化,之後又有密西西比州、新澤西州、亞利桑那州、南達科他州等通過了大麻合法化的法律。我們不禁會感到疑惑,難道美國人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嗎,為什麼全美很多州都對毒品這麼容忍嗎?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日本陸軍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此外,為達成舉國一致並在未來戰爭中獲得勝利,喚起國民的自發性也是必要之舉,並且由於「自覺之良民與絕不盲目之良兵」的主張,喚起士兵的自覺性同樣被視作最為重要的事項。俄德兩國(軍隊)崩潰的衝擊與日本同為君主制國家的俄國與德國的崩潰,特別是當時被稱為世界最強的俄、德軍隊參與革命和叛亂,並從內部崩潰的事實,帶給日本陸軍巨大的衝擊。那麼,日本陸軍從兩國(軍隊)的崩潰中獲得了什麼教訓呢?第一條教訓在於舉國一致的必要性,即國民對於軍隊的理解與支援及軍民一致的必要性。
  • 四國聯盟盛氣凌人,俄單槍匹馬難以應對,俄中可能聯合一起對抗
    看得出來,這樣的一個聯盟,明顯就是為了針對中國成立的。對此,華盛頓也是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許四國可以迅速成立「東方北約」。 如今印度、日本以及澳大利亞逐漸跟美國之間達成聯盟,這對外釋放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在四國不斷建成軍事聯盟的通過,俄羅斯喊話中國,稱為了應對以美國為首而組成的新「防衛」聯盟,中國有必要同俄羅斯之間做出共同的回應。對中俄聯盟的問題保持問題,另外還要考慮四國聯盟會給歐亞安全構成威脅的問題。
  • 日本防衛預算又創新高,俄羅斯嗅到危險信號,日媒:應慎入「五眼聯盟」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日,日本政府通過了總額為106.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7萬億元)的2021年度預算案。報導稱,這是日本年度預算連續9年創新高,也是連續第三年超過100萬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年度預算中,日本還大幅度提高了防衛預算。
  • 中美俄GDP誰最高?一季度俄羅斯GDP為3800億,中國呢、美國呢?
    要談經濟,那就不得不說到GDP,它作為重要的經濟衡量指標,能直觀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那麼,中、美、俄在今年一季度的經濟表現怎麼樣呢? 中美俄三國GDP對比 從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俄羅斯的經濟呈現正增長,GDP增速為1.6%。
  • 晚清時期,日本為何決定要和俄國開戰,而且最終還取得了勝利?
    這些行為深深地刺激了正在逐步崛起的日本,於是在做好充分準備以後,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在1894年7月悍然發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由於此次俄國幹涉有功,清政府便將其視為親善鄰邦,為此還派李鴻章與俄國籤訂了《中俄密約》——條約除規定雙方一致對日以外,更允許俄國在遼東修築鐵路。
  • 分析|將向日本近海派遣「最大最強」航母?英國為何做出「罕見」舉動?
    日本輿論稱,既不是地區內國家,也不是與日本有同盟關係的美國,英軍此番涉足西太平洋不同尋常。那麼,英國為何做出「罕見」舉動?又為何選擇日本附近海域?他將航母描述為「一個打算在戰略層面上走上全球舞臺的民族國家的隱喻」。 他說,航母可以完成許多任務,包括戰略信息傳遞、力量投射、海軍外交和貿易促進。巧合的是,英日10月剛剛籤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這是英國「脫歐」後達成的首份重大貿易協議。
  • 傅高義去世,曾對中美關係做出三點判斷
    資料圖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傅高義教授為促進中美溝通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們將銘記他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在今年12月1日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上,傅高義對中美關係做出了最新判斷:1、美中兩國的歷史任務是塑造一個國際新秩序,這也是兩國共同的責任。這就像奧運會比賽裡,運動員們會非常激烈地競爭,但他們不是在打架。所以,找到一種「競爭而非打架」的共存方式,是中美領導人當下共同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