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員語出驚人:期盼中美開戰!中國網友:警惕日本再次搞偷襲

2020-12-21 奇點視察

作為二戰戰敗國,又適逢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日本一位官員的出格言論立刻引起中國網友的憤怒,有網友在評論區指出:戰敗幾十年了,日本依然賊心不死。

在8月21日在例行教育委員會上,日本新潟縣燕市教育委員會負責人遠藤浩語出驚人。他認為,如果想走出新冠疫情,提振日本的經濟,需要中美兩國進行一場戰爭。「想要短時間內解決眼下的新冠肺炎危機,需要發生一場大型戰爭,比如中國和美國開戰,就會需要大量的金錢,進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只有這個方法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

恐怕這位日本官員非常懷念韓戰爆發的時代,當時日本作為美軍的後勤基地,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日本戰後經濟騰飛也由此開始。

但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日本國內竟然還有人抱殘守缺,以為中美再次開戰能帶給日本一個新的「黃金三十年」。事實上,將日本扭轉國運的機會寄希望與大規模戰爭,這本身也是非常危險的想法。作為一名日本政客,而且還是教育官員,將這種思想灌輸給日本的新一代,貽害更為深遠。

不可否認,韓戰的爆發的確讓戰後的日本得到了發展良機,可是,現在的情況與當年完全不同,決不能簡單類比。

首先,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原子彈,美國有能力也有信心將戰爭範圍只局限於朝鮮半島,即便打的再慘烈,也只是一場多國參與的常規局部戰爭。

然而70多年之後的今天,不僅美國擁有核武器,中國也有自己的核武庫,全球核國家的數量也達到了8個。即便中國的核彈頭數量遠低於美國,但也足夠消滅對手。

隨著局勢的變化,今天的中國在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方面相比韓戰時代,有了巨大的飛躍,如果中美之間爆發熱戰,筆者認為戰鬥的範圍將遠遠大於當年的韓戰時代,近在咫尺的日本想獨善其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搞不好還要再被核平一次也未可知。

其次,遠藤浩的設想應該是日本不介入中美之間的戰爭,自己繼續像當年那樣為美軍搞後勤,安安全全的大發戰爭財。不過他忽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今天的日本已被牢牢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即便只爆發常規戰爭,日本也很難「倖免遇難」。

我們可以簡單推演一下——假設開戰,駐衝繩美軍必然要參與,而且是首當其衝,那麼作為反制,火箭軍的東風15,東風-16系列近程彈道飛彈就要對這裡的目標進行「洗地」,衝繩陷落是必然的。

既然衝繩卷進來了,那麼位於日本本土的佐世保、橫須賀以及其他海空軍基地必然也要被波及,「東風快遞」必然要往這些軍事要點反覆投送,削弱美軍的後勤能力,直到徹底失去作戰能力為止。

這還僅僅是理想狀態下的假設,如果再考慮到海軍出動潛艇部隊實施破交作戰,切斷日本與外界的海上物資渠道的話,恐怕日本獲得外部資金,提振經濟的設想只能是一個美麗的泡沫。

關鍵在於,日本國內這樣的頑固政客,遠不止一個遠藤浩。這充分說明,即便是戰爭已結束了75年,靠戰爭賭國的想法依然有著肥沃的土壤。而歷史已多次證明,每逢世界格局大變動之時,日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抓住機遇,創造機會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而是想靠混亂或者投機來發家。

更加危險的是,日前宣布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最後一次與川普的通話中,擬同意美軍在日本部署中程彈道飛彈,進一步擺脫和平憲法束縛的跡象愈發明顯,對於這種情況,非常值得我們時刻關注和警惕。

相關焦點

  • 多名學者預測:中美開戰,中國勝算遠大於美國!原因有三
    近期中美關係是全網討論的熱點。從最早的貿易戰,到新冠肺炎期間中美的輿論交鋒再到美國在南海、香港問題上頻頻觸犯紅線,又慫恿歐洲國家對中國企業的制裁,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日益明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緊張程度也達到了近幾年的峰值。關於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以及中國在可能的軍事衝突中的勝算這兩個問題是大家都在迫切關注的。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日本官員稱需要中美爆發大戰,引發軒然大波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9月2日報導,當地時間9月2日,日本新潟(xì)縣燕市教育委員會負責人遠藤浩召開新聞發布會,為早前發表的「需要中美開戰來解決眼下的新冠肺炎危機」言論致歉,並表明了辭職的意向。據日本放送協會9月2日報導,燕市教育委員會表示,8月21日召開的教委定期會議上,遠藤教育長發言稱,「想要短時間內解決眼下的新冠肺炎危機,需要發生一場大型戰爭,比如中國和美國開戰,就會需要大量的金錢,進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只有這個方法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簡單點說,日本國內物資貧乏,支持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靠海運,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封鎖和制裁,斷了他的物資來源,逼得日本沒有辦法,所以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妄圖在太平洋上打出一條活路。
  • 中美貿易有好消息!美國疫情搞砸了?日本出現重要轉機信號!
    其他數據顯示,前11個月,東協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我與東協貿易總值4.24萬億元,增長6.7%,佔我外貿總值的14.6%;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夥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4.05萬億元,增長4.7%,佔我外貿總值的13.9% ,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我外貿總值的12.6%,其中,對美國出口2.82萬億元,增長6.9%;自美國進口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1921年,蘇俄策動中國外蒙古獨立,十年之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策劃成立偽滿洲政權。從此日本和蘇俄正式走向武裝對峙,爆發了諾門檻戰役。這是一場戰役級別的會戰。日本在發動戰役前滿懷信心,他們認為蘇聯地理位置存在缺陷,無法快速調動部隊,以為一出手就可以掌握主動權。結果在戰役的決戰階段,蘇軍在朱可夫指揮下,十萬精銳出擊,天文數字的彈藥落在日軍頭上,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 日本明知美國的強大,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自信爆棚?
    很多人都說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差距過大,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是自尋死路,但日本向來喜歡以小博大,有賭國運的傳統。甲午戰爭面對的清朝和日俄戰爭面對的沙俄,國力都遠比日本強大,日本卻都賭贏了。由於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在多次談判交涉無果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沒有了石油,日本的所有戰機、軍艦、坦克全成了一堆廢鐵。雖然日本在眾多的佔領區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但依然沒有發現一滴油,如果日本不能掌握石油,只能坐以待斃。
  • 亞洲禿頂率第一的日本 官員「隱禿」絕技驚人!
    但我們總是積極樂觀的,今天就不妨從日本官員的髮型中,找找「隱禿」的靈感。日本公務員,可能壓力很大,禿頂的真不少,據統計,日本男性禿頂率是亞洲第一。所以,他們的「隱禿」黑科技也是一流的,比如這種自體植髮粉末。果然就像從未禿頂過一樣!只不過,一頓操作猛如虎,就怕下雨沒帶傘。
  • 日本偷襲珍珠港,惹怒希特勒,罵出了現代流行語
    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讓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但是日本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場戰爭讓日後英、荷等20多個國家對日本宣戰,並且還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從此受美軍的軍事管制,同時還成為了美國冷戰的亞洲根據地。
  • 一個日本人出了個成語,我國網友看了後急喊,自己白當中國人了
    直到一個日本人,引用了這樣一個成語,讓無數的中國人為此震驚,開始驚詫日本人對我國語言的熟悉程度,也開始懷疑自己究竟算得上是一個中國人嗎?因為這個日本人說的成語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出自哪裡,甚至是什麼意思。這對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太掉面子了。
  •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
    不僅是孤注一擲   日本偷襲珍珠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戰略選擇。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公眾,都在不斷追尋日本偷襲的原因。究竟為什麼日本要孤注一擲、斷然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作戰?當時東南亞有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南下計劃增加了困難。起初日本遲遲不敢對美開戰,多次取消或推遲南進計劃,直到1941年,日本開始對東南亞擴張,引發英美不滿。在偷襲珍珠港的四個月前,英美宣布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無法繼續侵略。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日本大將偷襲點燃戰火 美軍設伏空中絞殺
    日本海軍元帥山本五十六早年就成績優異,1919年他赴哈佛大學就讀,期間走訪了美國很多地方,對美國的工業潛力深感擔憂,因此山本五十六極力反對日本與美開戰。若非得開戰,就要在短時間內摧毀美軍海上力量。由於他的賭徒性格,加上膽大心細的做事風格,他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精彩的一次偷襲行動,但這次偷襲也讓美國人對其恨之入骨,欲殺之而後快。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啥?為啥是日本最後最好的選擇?
    很多角度剖析當時的日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時的日本偷襲珍珠港,對於當時的日本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是經過政治,軍事,國際環境,國內經濟,外來發展等諸多方面多次討論研究後,做出的得以拯救當時的日本的特殊決定。
  • 《決戰中途島》熱播,日本戰敗純屬偶然?結局在開戰前已經註定
    在中途島海戰中,雙方實力對比之下,日本看起來更加強勢,同時還擁有偷襲的先機,為何最終日本落敗?難道只是美國運氣比較好?其實不然,整場戰爭的結局早在開戰之前便已經決定下來了,日本的諜報機關與美國情報機關雙方早已開始了較量。而隨著情報戰以美國勝利告終,整場海戰最終的結局已成定論。
  • 壓垮戊戌變法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一個日本人和一個英國人!
    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引發急速遏制變法行動的導火索,竟然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等外國人介入了這場變法運動。據雷家聖所著的《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博文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博文,這引起了保守派官員的警惕。
  • 中美高牆下的日本:大國博弈,東瀛悲歡
    所以,不難想像英國為何送出赫德、琅威理兩員大將,一個幫忙搞錢,一個幫忙整軍;武器庫更是敞開供應,還讓英國海軍學校培訓中國留學生。英國佬期望大清能在遠東頂住沙俄這個共同的敵人。而此時的日本,只敢弱弱的打打朝鮮的主意。
  • 假如不偷襲珍珠港,日本全力侵華會怎樣?專家:嫌命長就來
    日本偷襲珍珠港擴大了二戰的範圍,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此次的偷襲行動不僅使日本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加快了他們不正義戰爭的失敗速度。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的日本放棄了偷襲計劃,一門心思對付中國的話,失敗的結局會改寫嗎?答案是否定的。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 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