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2021-03-05 十點讀書

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經歷各種失去。

小到丟失一支口紅、一副眼鏡或者自己心愛的寵物,大到失去一位朋友、親密戀人甚至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於是,我們難過、懊惱,甚至陷入一段灰頹的日子,無法自拔。

人到中年,才漸漸明白,與人生下半場需要面對的「失去」相比,之前的失去,不過是成長的煩惱。

人生下半場需要面對的,才是最關鍵的人生。

職場失去晉升機會  

前幾天,一位同學打電話和我訴說自己的苦惱,說自己的職場生涯遭遇了「滑鐵盧」。

我勸他彆氣餒,來日方長。

他苦笑著說:

人到中年,這是最後的晉升機會,失去了,就止步於此。

因為,以後無論年齡、精力還是業務,都不再具備優勢。

出身普通,沒有助力、沒有背景,我知道,為了這一天,他努力了很多年。

就像很多懷揣夢想的中年人一樣,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拼盡全力後,猝然間,還是被現實狠狠打臉,撞到了自己職場的「天花板」。

失去晉升機會,我們痛苦、失落、不甘,但是只能接受和面對。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如此。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學會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並尋找一條出路,是一種人生智慧。



蘇軾一腔熱血,滿腹才華,卻一生仕途坎坷,顛沛流離。

然而,在他的詩詞中,人們極少看到憤懣與隨波逐流的情緒,反倒是充滿了豁達與灑脫。

而且,職場失意的蘇軾,成了千古詩詞大家和美食家。

很多時候,吞下的是委屈,餵大的是格局。

正如一位哲人說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是勇氣,接受不能改變的,是度量,能區分二者的不同,是智慧。」

說到底,職場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過短短幾十年,無論一個人走多高、走多遠,目的都是豐富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更加充實快樂。

人到中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局限,都會遇到人生的「天花板」。

努力之後,順其自然,不苛求、不頹廢、不活在別人的目光下,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支點, 過好當下,才會活得更豐盈的人生。

「目送」子女漸行漸遠

國慶期間,參加了閨蜜老顧兒子的婚禮。

婚禮儀式上,當兒子手捧鮮花,向新娘說出:「從今以後,我想陪你一起吃飯,一起看日出日落……為你撐起一個沒有風雨的家」時,坐在觀禮席上的老顧,忽然淚流滿面。

認識她二十幾年,第一次見她流淚。

以前,無論是經歷職場的浮沉還是生活的磨礪,都沒見她如此失態。

婚禮結束後,我打趣她:「人家結婚都是新娘的母親不舍,你添人進口,有啥傷心的?」

老顧紅著眼圈說:「很複雜的心情。在心裡,覺得他還是個孩子,沒想到,忽然就要頂起一個家過日子了。知道時間快,但沒想到它這麼快。」

很多時候,孩子的長大,都仿佛是瞬間發生的。

他第一次上幼兒園,隔著欄杆哭喊媽媽的樣子還歷歷在目;

初中時,第一次離家住校,拐進校門口時,單薄的身影有點孤單;

大三暑假,他說不回家了,要和女朋友一起準備考研……

眼見著孩子漸漸長大,欣慰又心酸。

儘管早就看過那一句:「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但是,事到臨頭,還是忍不住流淚。

演員黃磊,對女兒黃多多一直寵愛有加,為女兒的成長付出很多。

12歲時候,黃多多第一次站上舞臺,與何炅搭檔,飾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水中之書》中的女主角水兒。

首場演出的時候,黃磊卻沒有去為女兒加油。

當天,他髮長文說:

我怕看到站在不遠處舞檯燈光下的她,突然想到她已長大,想到她即將漸行漸遠,想到她已經是一個獨立而勇敢的小姑娘,我怕這份驚喜來得太快太突然,我還沒有準備好。

我擺脫不了對孩子那種特殊的依戀式的柔軟的愛,但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歸是要割捨、放棄、離開。

孩子走向未來,父母只能目送,一程又一程。

無論多不舍,都要含淚笑著放手,並在心裡默默祈禱和祝福。

這種失去,孕育著希望,也許是中年人最心甘情願的一次放手。

健康悄悄溜走

人到中年,很多人忽然意識到,自己不禁累了。

以前熬個通宵,凌晨洗把臉,可以繼續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如今,偶爾晚睡一回,好幾天緩不過神;

以前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片藥,現在各種健康問題層出不窮:經常失眠,血壓血糖忽然高了,腰酸腿疼成了家常便飯,牙齒開始怕冷熱酸甜了……

放眼周邊,那些熟悉的中年人,幾乎沒人能倖免於難。

一年前,我聽著周圍的人慨嘆這些「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話,還在心裡竊喜自己「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所以,冬吃雪糕夏吹空調,該熬夜熬夜,想吃啥吃啥,百無禁忌。

直到去年冬天,我突發闌尾炎,住進醫院。

雖然手術順利,恢復也不錯,但是之後明顯感覺精力大不如前。

不得不繳械投降,開始善待在人間風吹雨淋幾十年的凡體肉身。

村上春樹說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著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而這個善待和保持,其實應該從年輕時開始。

大衛·凱思樂在《人間生死書》中說過:「失去是複雜的,且極少毫無緣由的發生。」

尤其對於健康來說,往往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因此,不要仗著年輕,就無節制地熬夜,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斷給自己加碼。

不理性的拼命,會讓身心緊繃,繃著繃著,就斷了。

李開復曾在《向死而生》裡反省自己:過去沒日沒夜的拼搏,此刻換成了一次又一次,跟死亡之間的討價還價。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關愛健康,從當下開始。

合理飲食、適當鍛鍊、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無論難易,貴在堅持。

與父母的別離

前幾天,去參加一位朋友母親的葬禮。

葬禮上,那個一向老成持重的中年人,淚流滿面,哭得像個孩子。

一遍又一遍說著節哀順變的話,自己的眼淚卻也忍不住淌下來。

人到中年的我們,是不是無論如何不舍,無論怎樣努力,都要學會面對與父母的別離?

40歲以後,好像每年都要參加幾場葬禮,逝者大多是親戚、朋友、同事的父母。

當初無所不能的父母老了,他們不再走路帶風,不再硬朗結實。

一場微不足道的感冒、一次意外跌倒、甚至一次再正常不過的睡眠,就可能就成為此生他與這個世界的無聲告別 。

人到中年,無論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大多見過一些生老病死,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沒有誰能看透生死。

提起演員鄧超,人們往往想到他詼諧搞笑的樣子。

但是,前年父親節,他的一則微博,曾看哭無數人。

是寫給他去世父親的。

「爸,剛剛試著給你撥了一個電話,已經是空號了,好希望電話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很久,爸,節日快樂,愛你!」

鄧超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十分叛逆,與家教嚴格的父親水火不容,兩人的關係曾一度降到冰點,相對無言。

長大後,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開始發憤圖強,演藝事業越來越好。

正當他想好好孝順父親的時候,2011年,父親卻患尿毒症去世。

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概是這世上最大的憾事了。

所以,當父母健在時,我們必須格外珍惜。因為,父母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老去,與他們的此生離別,隨時都會到來。

生前盡孝,勝過死後嚎啕。

既然這種離別是必然,除了對他們好一些,更好一些,還要盡力過好自己的人生,讓父母安心。

這樣,才能坦然面對終將到來的離別,不必懊悔不已。

這個世界的常態是,給你一些東西,過一陣子,再拿回去。

長大以後,我們終究要學會面對這些失去。

在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失去,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睿智的中年人,目光遠大,無憂無懼。

餘生,願你珍惜擁有,無懼失去 ,過好當下,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相關焦點

  • 人生下半場
    最近一周的兩個不同的酒局裡,分別聽到了兩次這個詞「人生下半場」,非常有意思。
  • ​人生的下半場,戰勝自己的偏見和欲望
    人生的下半場,必須突破自己的偏見。不要抱有成見,就事論事、就人論人。我們就能根據各種細節去判斷和認識各種真相。人一旦放下成見,就可以對世事洞若觀火,對人性明察秋毫,這是正確決策的基礎。人生的下半場,你必須戰勝自己的偏見。戰勝自己的欲望人生的上半場,我們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各種欲望,我們被欲望牽著走。
  • 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堅持的6件事!
    人生下半場,越走越多的是年齡,越走越少的是時間!蔡康永曾說:「對自己好一點,那是會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走過半生,你會發現,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愛誰都不如愛自己。漫漫人生路,如同一場逆旅,途中波折不休。不妨想想人生下半場,還有哪些事值得我們去堅持?
  • 李娜:人生下半場,哨聲響起
    如果說過去是網球為李娜加分,那退役之後則是李娜在為網球添彩,對李娜來說,退役不代表退出,人生的下半場,哨聲才剛剛吹響……棕色格紋大衣 黑色Polo衫 拼色格紋半裙 均為Prada蠔式恆動日誌型36腕錶 永恆玫瑰金鋼款Rolex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陶虹談過氣: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心態
    更是在後面表示:「人生是你自己的,他們可以這麼對你,但是不代表你的價值比以前低了,你還是你。」 人生下半場,真的拼的就是心態!不管過得如何,擺正心態最重要。
  • 人生最好的活法,大致有四種模樣
    總結起來看,所謂成功的人生,人生最好的活法,無非是活成了這四種模樣01要獨立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首先要自由,就是你必須是獨立的,不能由別人來操縱你。人格獨立,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尊重自己內心的意志。不受別人的擺布,只為別人而活,最後卻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而失去了自我。那樣會活得非常的累。3.
  • 60後大叔的忠告:人生的下半場,要學會3個「減法」(人生哲理)
    人生的下半場,不應該對世俗有過多的牽掛,要學會這3種「減法」啊。那麼大叔所說的3個「減法」,到底指哪些呢?第1個:減欲望。大叔說,人生短短數十載,為什麼有的人吃喝不愁,甚至位高權重,卻仍然過得不開心,而有的人雖然低微卑賤,甚至缺衣斷食,卻每天活得像神仙一樣呢?那是因為他們對欲望的理解不同啊。欲望這個東西,就像毒蟲一樣,吞噬著人的心靈。
  • 人生下半場,真正活得高級的女人,都在做「減法」
    可到了人生的下半場,對於很多女人來說,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就是一種幸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夠安於生活中的「小確幸」,能夠珍惜眼前的幸福。有太多女人,即便人到中年了,依然在給自己的追求增加砝碼。或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錢,或是想要得到旁人更多的關注,抑或是得到更多的愛。
  • 人生下半場,守好五個字
    回首看看,之前發生的事情仿佛咫尺可量,但往後看,人生又遙不可及。這一路上,遇見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事,我們也就慢慢懂得什麼是過眼煙雲,什麼才該被緊握手心。所以,人生下半場,我們最好的活法,不是擁有多少財富,收穫多高貴的名聲,而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守好自己,守住初心。
  • 寫給男人:人生下半場,把脾氣調成「靜音模式」
    人生下半場別輕易發脾氣,來到這個世間遇到的人是緣分,所有的感情都來之不易,要學會好好珍惜。 惡語傷人六月寒,別因為你的脾氣,讓身邊的人、身邊的感情,被你傷透了,餘生不該如此孤獨。
  • 48歲孟非病床照曝光:人生下半場,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雲
    人到中年,疾病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找上身,人生下半場,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雲。01.回想人生上半場,因為年輕氣盛,生命旺盛無比。我們可以加班到深夜,睡幾個小時,第二天依然精神狀態良好。讀書要快一點,能早畢業一年,評職稱要快一點,能早一點升職。後來有一天,她感覺腰痛,以為只是一個小毛病。去醫院檢查身體,醫生就不讓她走了,全身檢查下來,發現她得了乳腺癌。她難以接受,覺得家庭也沒有遺傳史,自己又那麼年輕,怎麼會得癌症呢?
  • 一根蠟燭兩頭燒:北京中年的人生下半場
    作為主筆的我,這段時間,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一個如我的、中年人的、人生下半場……用省略號,是因為在這段沒有更新的日子裡,確實是經歷了很多事情,體會了很多人生「無解」難題、無奈的困境。我被幾件事嚇怕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陣陣恐懼。我認識的一位中年朋友,如今被女兒的重病,折磨得一夜白頭。
  •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道別的過程,都是生命中必須經歷的體驗!
    可是啊,告別才是人生常態。好好告別,才是對每一場相遇的尊重。這世間,最大的遺憾不是失去,也不是離別,而是擁有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分開的時候不曾好好告別。人生最珍貴的是正在擁有的,但可惜,似乎所有人都在留戀已失去的,都在追尋得不到的,從不曾好好在意陪在身邊的人。誰知道明天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不珍惜眼前?縱然明天太陽依舊,今天被你糟蹋的日子也不會再回來。
  •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你最尷尬的時刻,經歷了什麼?一個小夥伴的分享,讓人聽了想笑、笑完又很心疼。從小到大,她都是一頭短髮、一身校服、一雙運動鞋,很利落乾淨的樣子。大學第一天報到,她媽媽覺得,讀大學不能再像個「假小子」了,要給新同學留下「女神」的印象。於是,媽媽堅持讓她穿了一條漂亮的長裙和一雙5cm的高跟鞋去報到。
  • 人生縱然失去了一切,也不能失去希望
    一個人的一生,縱然失去了一切,也不要失去希望。人生之路,本身就是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佛家認為人生皆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頭是岸,脫離生死苦海,但真正能夠覺悟,能夠看破放下,能夠脫離生死苦海的又有幾人?
  • 40歲媽媽和兒子吵架,被氣到跳樓:人生下半場,只拼一件事
    《黃帝內經》裡說到:「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勞則氣耗……」 所以醫生會囑咐道:要儘量保持好心情,心態很重要。 英國曾經有一位長壽老人格蕾絲·瓊斯,生於1906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26任首相更迭。
  •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豁達、獨處、知足、放下。深度好文建議收藏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人生下半場,霍達獨處,知足放下。歲月匆忙,時光易老,詩人余光中寫過,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很多時候我們對日子還未曾食髓知味,便已人到中年。千帆閱盡。
  • 不留戀往日榮光,人生下半場「化被動為主動」的2種心態
    其實不論我們今天快樂或悲傷,地球不會為我們停止運轉、世界不會為我們改變,別人經歷的,自己也會經歷,毫無特權可言,人生也不會過得不同,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看清它、順應它。人力資源經理的罪惡感而在漫長的職涯中,也是一樣的。非要堅持企業會永續經營、年年獲利,直到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 甘薇:賈躍亭前妻的下半場人生
    甘薇,這位破產企業家的前妻,人生來到下半場的時候,她在打著什麼算盤?01風光的前半場人生甘薇在嫁給賈躍亭之前,是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學生,學的是表演。她本應該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各個劇組裡打轉,發展得好有概率能成為小花大花,發展得不好或許常年要演小配角,在過程中等待爆紅的微小機會。